首页 > 试题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更新时间:2022-12-08 11:33:09 阅读: 评论:0

全国数学中考真题卷答案-最大的质数


2022年12月8日发(作者:隐形的翅膀作文)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选读

【教材分析】

先秦诸子尤其是其中的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学者,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追求,以

道德为立身行事自处处人的根本,是道德人格思考和培养方面的大师。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有益于启发

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使人格健全地发展。

本课教材节选了《孟子》中的三则,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对每章的观点如“民为

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得民心者得天下”等都要熟读、精思后结合

现实进行分析。基于上述分析,学习本章要在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在掌握课文里出现的文言实词、虚

词及文言句式的同时,着重全面、深刻地理解本章中涉及“民本思想”,分析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高中必修内容的学习,文言文基础知识掌握达到了一定的程度,除去个别生僻字词以及文言

文中的几类难懂的语法现象之外,对于文言词汇的基本意思与基本句式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解决。但是对于

《孟子》“民本”思想的理解还相对浅薄一些,不能做到客观全面地评价;对《孟子》“民本”思想的时

代意义和现实意义理解不够透彻,这是本教案设计的关键点,也是难点所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翻译文言词句,能结合语境准确说出关键词句的意思,训练文言翻译的能力。

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并从中得到启示。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语境翻译落实词句,理解意思。

学生展示、质疑、补充、讨论交流,理解思想内容,得到启示。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会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

【教学难点】孟子“民本”思想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预习反馈】

1.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1、6、8)

2.变置社稷(1、2、3、4、5、6、8)

3.于传有之(2)

4.粢盛既洁(3)

5.有诸(4)

6.诸侯危社稷,则变置(7)

7.为什么孟子说周武王只是诛杀了“独夫”,而不是“臣弑君”?(8)

8.在孟子心中,百姓应居于什么位置?(君、民关系)(4)

【预设问题】

怎样客观地理解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该思想在当下有什么现实意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来领悟孟子散文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的特点。

2.讨论法:讨论孟子的“民本思想”在现实中的意义。

【课型】探究课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朱元璋特命将《孟子》一书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有大过

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等言论尽行删除,这是为什么呢?

(2)教学目标呈现(略)

(3)学生反馈和教师预设问题呈现与评价(略)

(4)文本解读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孟子·尽心

下》)

译文:孟子说:“人民最为宝贵,土神和谷神次要,君主为轻。因此得到群聚的人民的承认者就可以

成为天子,得到天子承认的就可以成为诸侯,得到诸侯承认的就可以成为大夫。诸侯危害社稷国家,就另

外改立。用作祭祀的牲畜已经长成,用作祭祀的粮食已经洁净,就按时祭祀,但仍发生旱灾水灾,那么就

另外改换土神和谷神。”

注释:①社稷:这里用为土地神神主之意。土神和谷神是古时君主都祭祀的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

国家。例如:《史记·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②丘:《广雅·释诂二》:“丘,居也。”《释名·释州国》:“丘,聚也。”这里用为聚居之意。

粢:古代供祭祀用的谷物之意。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

惠王下》)

译文:齐宣王问道:“商汤流放夏桀,武王讨伐商纣,有这些事吗?”

孟子回答道:“文献上有这样的记载。”

宣王问:“臣子杀他的君主,可以吗?”

孟子说:“败坏仁德的人叫贼,败坏道义的人叫残;残、贼这样的人叫独夫。我只听说杀了独夫

纣罢了,没听说臣杀君啊。”

注释:①汤放桀:桀,夏朝最后一个君主,暴虐无道。传说商汤灭夏后,把桀流放到南巢(据传在今

安徽省巢县一带)。

②武王伐纣:纣,商朝最后一个君主,昏乱残暴。周武王起兵讨伐,灭掉商朝,纣自焚而死。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

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

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

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

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5)问题探究

1、为什么孟子说周武王只是诛杀了“一夫”,而不是“臣弑君”?结合两则选文谈一谈在孟子的思想体系

里,君与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孟子认为纣王残害仁义,可谓独夫,武王是为百姓诛杀残贼不是弑君。

民是国家之根本,天子危害社稷则可以推翻更置甚至诛杀。

2、结合选文与所学知识,谈谈孟子“民为贵”思想有什么进步意义?

相关论述

《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唐太宗《政体》:“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第一、“民本思想”在当时是作为一种反对君主暴政的主张提出的。为民请命,彰显人文关怀,这种

思想无疑是进步的。

第二、提出以“道”来约束权力,对后世督导君权,激励贤良产生积极影响,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起过

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孟子“民本”思想为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可借鉴的思想资源和文化根基。

(6)拓展延伸

结合三则选文,分析孟子的民本思想有何局限性?并结合现实谈一谈在当下的启示。孟子游说诸侯的

目的是什么?

问题分解:孟子言论的出发点(立场)是什么?孟子游说诸侯的目的是什么?

局限性:

孟子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的,其思想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他思想的根本宗旨并不是废除君主,

而是为统治阶层的整体与长远利益出谋划策。在这样的思想前提下,人民不可能真正拥有民主权利。

启示:

“以民为本”;“为人民服务”;“人民代表代表人民”。无论是什么时代,每一个当权者都应该善

待百姓,因为只有百姓安,才能天下安,只有百姓富,才能天下兴。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传统

的民本主义思想,最重要的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7)课堂小结:回归目标、知识、思想、方法

【板书设计】

贵拥有天下

残民者

得道者

被民变置

【教学反思】

先秦诸子散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资源。然而,

现实教学环境下却并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与重视。我想,这是我们作为语文教学者首先应该做出的反思。

在教材的把握方面,应该把选文放的观点纳入到孟子的治国思想的系列进行分析。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文言文基础知识还是要避免从头到尾不分主次灌输到底,应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才能保证课堂的效率。

而在对孟子“民本思想”的解读时,应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讨论,锻炼学生的合作、表达、创新

的能力。学会放手,才是对学生最大信任。本次示范课让我感触深刻的是:语文课本身并不是无趣的,而

是我们为上语文课而上语文课才使之变得枯燥无味。我希望我们可以以全新的观念去审视语文课堂,也许

学生将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快乐。

本文发布于:2022-12-08 11:33: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57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承担费用英文
下一篇:也许的英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