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中国古代大瘟疫简史汇总_学习
方法
公元11年,新王莽始建国三年,辛未年,大疾疫,死
者过半,摘自《后汉书.刘玄传》。
16年,新王莽天奉三年,丙子年,二月大疫,冯茂在
句町,士卒死于疾疫者十有六七,摘自《后汉书.王莽传》
22年,新王莽地皇三年,壬午年,大疾疫,死者且半,
《后汉书.刘吉传》。
38年,建武十四年,戊戌年,会稽因大疫而死者万数,
摘自《后汉书.钟离意传》。
44年,建武二十年,甲辰年,马援在交趾,军吏经瘴
疫死者十之四五,摘自《后汉书.马援传》。
49年,建武二十五年,己酉年,武陵五溪大疫,人多
死,摘自《后汉书.马援传》。
162年,延熹五年,壬寅年,皇甫规在陇右,军中大
疫,死者十有三四,规亲入庵庐巡视,摘自《后汉书.皇甫规
传》。
169年,建宁二年,己酉年,疫气流行,死者极众,摘
自《备急千金要方.伤寒》。
196年,建安元年,丙子年,南阳自此连年疾疫,不到
十年之间,张仲景宗族两百余口,死者竟达三分之二,摘自《伤
寒杂病论.序》。
208年,建安十三年,戊子年,十二月,大疫,魏军吏
士多死,摘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223年,黄初四年,癸卯年,三月,宛许大疫,死者万
数,摘自《三国会要》、《宋书.五行志》。
252年,太元二年,壬申年,夏四月,围新城,大疫,
兵卒死者大半,摘自《三国志.吴志.孙亮传》。
253年,嘉平五年,癸酉年,四月,新城大疫,死者大
半,摘自《宋书.五行志》
273年,泰始九年,癸巳年,吴疫,三年内仅京都死
者竞达十万,摘自《宋书.五行志》
275年,咸宁元年,乙未年,十一月,大疫,京都死者
十万人,摘自《宋书.五行志》。
322年,永昌元年,壬午年,十一月,大疫,死者十有
二三,河朔亦同,摘自《宋书.五行志》。
376年,太元元年,丙子年,冬,大疫,延至明年五月,
多绝户者,摘自《宋书.五行志》。
380年,太元五年,庚辰年,五月,自冬大疫,至于此
夏,多绝户者,摘自《宋书.五行志》。
397年,隆安元年,丁酉年,八月,北魏大疫,人与马
牛死者十有五六,摘自《北史.魏本纪》。
423年,宋景平元年,癸亥年,魏,士众大疫,死者十
有二三,摘自《北史.魏本纪》。
468年,魏皇兴二年,戊申年,十月,豫州疫,民死十
四五万,摘自《魏书.灵徵志》。
510年,魏永平三年,庚寅年,四月,平阳郡的禽昌和
襄陵二县大疫,死二千七百三十人,摘自《魏书.世宗宣武帝
纪》。
598年,隋开皇十八年,戊午年,九月,汉王谅师遇疾
疫而旋,死者十八九,摘自《隋书.高帝纪》
612年,隋大业八年,壬申年,大旱疫,人多死,山东
尤甚,摘自《北史.隋本纪》。
682年,唐永淳元年,壬午年,加以疾疫,自陕至洛,死
者不可胜数。死者枕籍于路,摘自《旧唐书.五行志》、《旧
唐书.高宗纪》。
687年,唐垂拱三年,丁亥年,是春自京师至山东疾疫,
民死者众,摘自《旧唐书.中宗纪》。
707年,唐景龙元年,丁未年,夏,自京师至山东、河
北疫死者千数,摘自《新唐书.五行志》。
762年,唐宝应元年,壬寅年,江东大疫,死者过半,
摘自《新唐书.五行志》。
763年,唐广德元年,癸卯年,江东大疫,死者过半,
摘自《旧唐书.代宗纪》。
789年,唐贞元五年,己巳年,是夏淮南浙东西福建等
道旱,井泉多涸,人渴乏,疫死者众,摘自《旧唐书.德宗
纪》。
806年,唐元和元年,丙戌年,夏,浙东大疫,死者大
半,摘自《新唐书.五行志》。
880年,唐广明元年,庚子年,春末,贼在信州疫疠,
其徒多丧。赋众疫疠,摘自《旧唐书.僖宗纪》。
880年,唐大顺二年,辛亥年,春,淮南大饥,军中疫
疠,死者十三四,摘自《旧唐书.昭宗纪》
1127年,南宋建炎元年,丁未年,三月,金人围汴京,
城中疫死者几半,摘自《宋史.五行志》。
1131年,南宋绍兴元年,辛亥年,六月,浙西大疫,平
江府以北,流尸无算,摘自《宋史.五行志》。
1132年,南宋绍兴二年,壬子年,春,涪州疫,死数
千人,会稽时行痢疾,摘自《宋史.五行志》、《续名医类
案痢类》。
1161年,金正隆六年,辛巳年,诸道工匠至京师,疫
死者不可胜数,天下骚然,摘自《金史.完颜匡传》。
1164年,南宋隆兴二年,甲申年,冬淮甸流民二三十
万,避乱江南,结草舍遍山谷,暴露冻绥,疫死者半,仅有还
者亦死。是岁浙之铠饥民疫者尤众,摘自《宋史.五行志》
1181年,南宋淳熙八年,辛丑年,行都大疫,禁旅多
死。宁国府民疫,死者尤众,摘自《宋史.五行志》。
1191年,南宋绍熙二年,辛亥年,涪州疫,死数千
人,摘自《宋史.五行志》
1209年,宋嘉定二年,己巳年,夏,都民疫,死去甚
众,淮民流江南者,饥与暑并,多疫死,摘自《宋史.五行
志》
1210年,南宋嘉定三年,庚午年,四月,都民多疫死,
摘自《宋史.五行志》。
1276年,南宋德佑二年,丙子年,数月间城中疫气薰
蒸,人之病死者,不可以数计,摘自1297年,元大德元年,
丁酉年,八月,真定、顺德、河间旱疫;河间之乐寿、交河疫
死六千五百余人。(十二月)般阳路饥疫,兵多死于瘴疠,
摘自《元史.成宗本纪》、《新元史.史耀传》。
1308年,元至大元年,戊申年,春,绍兴、庆元、台
州疫死者二万六千余人,摘自《元史.五行志》。
1331年,元至顺二年,辛未年,疫疠死者十九,摘自
《元史.文宗本纪》。
1332年,元至顺三年,壬申年,宜山县饥疫,死者
众,摘自《元史.文宗本纪》
1408年,明永乐六年,戊子年,正月,江西建昌、抚
州、福建建宁、邵武,自去年至是月,疫死者七万八千四百余
人,摘自《明史.五行志》。
1410年,明永乐八年,庚寅年,登州、临海诸州县自
正月至六月,疫死者六千余人,摘自《明史.五行志》
1413年,明永乐十一年,癸巳年,六月,湖州三县疫;
七月,宁波五县疫;邵武大疫,绝死者万二千户,摘自《明史.
五行志》
1444年,明正统九年,甲子年,冬,绍兴、宁波、台
州瘟疫大作;及明年死者三万余人,摘自《明史.五行志》
1456年,明景泰七年,丙子年,五月,桂林疫,死者
二万余人,摘自《明史.五行志》。
1475年,明成化十一年,乙未年,八月,福建大疫,
延及江西,死者无算,摘自《明史.五行志》
1485年,明成化二十一年,乙巳年,新野疫疠大作,死
者无虚日,摘自《名医类案.瘟疫》。
1493年,明弘治六年,癸丑年,吴中大疫,常熟尤甚,
多阖门死,摘自《都公谭纂》。
1506年,明正德元年,丙寅年,六月,湖广、平溪、清
凉、镇远、偏桥、四卫大疫,死者甚众,靖州诸处自七月至十
二月大疫,建宁、邵武自八月始亦大疫,摘自《明史五行志》。
1523年,明嘉靖二年,癸未年,七月,南京大疫,军
民死者甚众,摘自《明史.五行志》。
1525年,明嘉靖四年,乙酉年,九月,山东疫,死者
四千一百二十八人,摘自《明史.五行志》。
1530年,明嘉靖九年,庚寅年,痘灾盛行,死者过半,
摘自《痘症理辨.序》。
1534年,明嘉靖十三年,甲午年,春,痘毒流行,死
者十有八九,摘自《疫症集说》。
1582年,明万历十年,壬午年,四月,京师疫,霸州、
文安、大城、保安,患大头瘟症,死者枕籍,摘自《明史.五
行志》、《顺天府志.祥异》。
1586年,明万历十四年,丙戌年,大梁瘟疫大作,甚
至灭门,摘自《万病回春》。
1622年,明天启二年,壬戌年,(时行疫痢)夏末秋
初,沿门阖境患此,病势极为危迫,摘自《先醒斋笔记.痢
门》。
1681年,清康熙二十年,辛酉年,晋宁疫,人牛多毙;
曲阳大疫,余姚痘疫盛行,摘自《清史稿.灾异志》、《学箕
初稿.天花仁术序》。
1703年,清康熙四十二年,癸未年,春,琼州、灵州
大疫;五月,景州大疫,人死无算;六月,曲阜大疫,东昌疫,
巨野大疫;八月,文登大疫,民死几半,摘自《清史稿.灾异
志》。
1704年,清康熙四十三年,甲申年,春,南乐疫,河
间大疫,块献县大疫,人死无算;六月荷泽疫;秋,章邱、东
昌、青州大疫,福山瘟疫,人死无算,昌乐疫;羌州宁海、潍
县大疫,摘自《清史稿.灾异志》。
1723年,清雍正元年,癸卯年,秋,平乡大疫,死者
无算,摘自《清史稿.灾异志》。
1727年,清雍正五年,丁未年,夏,揭扬、海阳大疫;
秋,澄海大疫,死者无算;冬,汉阳疫,黄冈大疫,钟祥、榆
明疫,摘自《清史稿.灾异志》。
1732年,清雍正十年,壬子年,崑山大疫,死者数千
人;夏,会城疫,摘自《洄溪医案.瘟疫》。
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癸丑年,镇洋大疫,死者无
算;昆山疫;上海、宝山大疫,摘自《清史稿.灾异志》
1786年,清乾隆五十一年,丙午年,春,泰州、通州、
合肥、赣榆、武进、苏州大疫;夏,日照、范县、莘县、
莒州大疫,死者不可计数;昌乐疫,东光大疫,摘自《清史稿.
灾异志》。
1821年,清道光元年,辛巳年,三月,任邱大疫;六
月,冠县、武城、范县大疫,巨野疫,登州府属大疫,死者无
算;七月,东光、元氏、新乐、通州、济南大疫,死者无算,
东阿、武定、滕县、济宁州大疫;八月,乐亭大疫,青县时疫
大作,至八月始止,死者不可胜计;清苑、定州瘟疫流行,病
毙无数;滦州、元氏、内邱、唐山、蠡县、望都大疫,临榆疫,
南官、曲阳、武强、平乡大疫;九月,日照、沂水大疫,摘自
《清史稿.灾异志》。
1832年,清道光十二年,壬辰年,三月,武昌、咸宁、
潜江大疫;四月,蓬莱疫;五月,黄陂、汉阳、宜都、石都大
疫,死者无算;崇阳大疫;监利疫,松滋大疫;八月,应城、
黄梅、公安大疫,摘自《清史稿.灾异志》。
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丙午年,夏,暑风甚剧,时
疫大作,俱兼喉痛,亡者接踵,摘自《冷庐医话》。
死者大半,死者甚众,死者无算,死者不可计数,灭门,
绝户......人口是古代社会最重要的生产资源,然而每逢
大瘟疫,几乎都是一次灭顶之灾。
我们无意苛责古人,当时的医学水平不足以狙击严重烈
性的传染病,我们的祖先能够在那样艰险的生存环境下努力传
承,将血脉留下来直到我们的出生,是非常不容易的。
幸好我们生在今天,现代医学已经枝繁叶茂,我们有
相当完善可靠的措施应对疫情。
本文发布于:2022-12-08 11:07: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56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