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专业班级15高职财会1、2班,15高职护理3、4班
授课教师吴亚亚
授课序次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学时4
授课题目
(章节)
第五单元21.梦溪笔谈二则
教学目的
与要求
1.学习两篇短文中常见的文言词语,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了解《梦溪笔谈》的基本情况和学术价值;
3.学习《雷震》,体会作者对未知事物的探究精神,学习《正午牡丹》,
感受作者的科学精神;
4.培养对古籍中的科学记载大胆质疑的精神。
教学重点
与难点
1.积累常见的文言字词,重点语句的翻译;
2.探究沈括对雷震的评价的错误。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
使用教材
及参考书
教材:《大学语文》主编:王荣生、吕志敏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参考书:《历代文学作品选》(第一册)主编:朱东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第二版)主编:袁行霈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案续页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一、新课导入:
那“千古不灭的科技巨星”沈括正在向我们招手„„当我们打开他那标志
“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梦溪笔谈》时,仿佛打开了巨大的百宝箱,
里面装满了世上的珍宝,光辉夺目,粲然辉煌。其中有两颗无比美丽的珍珠,
灿烂地眨起眼睛。让我们走进它的迷人世界。
二、作者简介:
沈括(1031一1095),北宋科学家、政治家。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
州)人。曾参加王安石变法,晚年致力于总结学术领域中的知识经验,撰写《梦
溪笔谈》26卷。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数学、物理、文艺、历史等各方面知识。
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成就,如毕昇发明
活字版印刷术等。社会历史现象部分,对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有所暴露,于李
顺领导的农民起义也有所反映,对西北和北方的军事利害、典制礼仪的演变、
旧赋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较翔实记载。今人有《梦溪笔谈校证》。
三、文体知识:
古代的笔记,以记事为主,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千字左右;内容丰
富,有历史掌故、遗文遗事、文艺随笔、人物短论、科学小说、文字考证、读
书杂记等五花八门。《世说新语》、《梦溪笔谈》就是这种文体。
魏晋到明清的笔记,大致可分三类:
(1)小说故事:小说故事又可分为“志人”及“志怪”二大类。“志人”者
如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志怪”者如晋干宝《搜神记》、清蒲松龄《聊
斋志异》。
(2)历史琐闻:以记录历史事件、掌故,或文献的杂录丛谈为主。例如晋人
托汉刘歆著的《西京杂记》等。
(3)考据辨证:为涉及研究、论辨及考据性质的读书随笔或札记。例如北宋
沈括《梦溪笔谈》、清顾炎武《日知录》、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清孙
诒让《札选》。
笔记以“杂”著称,一书之中往往兼有各类,难以严格划分。例如清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为追踪晋宋的志怪小说而间杂考辨。
四、关于《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笔谈》
二十六卷,分为十七门,依次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
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补
笔谈》三卷,包括上述内容中十一门。《续笔谈》一卷,不分门。全书共六百
零九条(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
理、化学、生物、农业、水利、建筑、医药、历史、文学、艺术、人事、军事、
法律等诸多领域。在这些条目中,属于人文科学例如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
音乐等方面的,约占全部条目的18%;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约占总数的36%,
其余的则为人事资料、军事、法律及杂闻轶事等约占全书的46%。
就性质而言,《梦溪笔谈》属于笔记类。从内容上说,它以多于三分之一
的篇幅记述并阐发自然科学知识,这在笔记类著述中是少见的。因为沈括本人
具有很高的科学素养,他所记述的科技知识,也就具有极高价值,基本上反映
了北宋的科学发展水平和他自己的研究心得,因而被现代人誉为“中国科学史
上的坐标”。
五、疏通文意:
要求:学生自读课本,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句,然后分组交流,通过合作
学习扫清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解决。
须注意两点:(1)由学生逐句翻译;
《雷震》:内侍李舜举家曾被暴雷所震。他家堂屋的西头房间,有雷火从
窗户冒出,赫然蹿出于房檐之上,家里人以为堂屋已被烧了,都跑出去躲避。
及暴雷停止,那间房子却宛然如故,只是墙壁和窗纸都变黑了。屋内有一个木
架,其中杂七杂八地存放着各种器物,那些有银饰的漆器,银饰全都熔化流到
了地上,漆器却不见被烤焦。有一口宝刀,极为刚硬,就在刀鞘里被熔化为铁
汁,而刀鞘也俨然完好无损。人们通常必定会认为,雷火为害当先焚草木,然
后才熔化金石;而现在却是金石都被熔化,草木反而无一被毁,这不是人之常
情所能推测的。佛书上说“龙火得水会更炽烈,人火得水则会熄灭”,这话确
有启发。人只不过了解人世间的事情罢了,人世间之外,无穷无尽的事理又有
何极限?欲以区区人世间的知识和情理,去追根究底地测量终极的启发,不是
太难了吗?
《正午牡丹》: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幅古画,画面上是一丛牡丹,牡丹下蹲
着一只猫。欧阳修不知道这幅画的优劣。丞相吴育是欧阳修的亲家,他看到这
幅古画后说:“这是正午的牡丹。根据什么来辨别它(是正午的牡丹)呢?画
中的牡丹张口开放,但颜色干燥,这恰是花在正午阳光照射下的样子;猫的瞳
孔缩成一条线,这就是正午时猫的眼睛。如果是带有露水的花,那么花心是聚
拢的,而且颜色显得光泽滋润。猫的瞳孔在早晨和晚上都是圆的,太阳渐渐移
向正中,猫瞳孔就渐渐变得狭长,到了正午就像一条线了。”这也是善于研究
古人笔下的意境啊!
(2)学生归纳重点的文言知识。
【教师备答】见“参考译文”。
六、研讨《雷震》问题:
要求:快速阅读课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找出每段的关键
句,概述各段重点,归纳本文的结构思路,概括文章主旨。
(一)文章思路
《雷震》如实地记录了一次雷击的现象和后果。全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内侍李舜举家曾为暴雷所震”到“而室亦俨然”)详尽
描述了“暴雷所震”的经过和结果。
第二部分:(从“人必谓火当先焚草木”到“不其难哉”)作者对这次雷
震现象的评价。
(二)重难点问题
问题一:作者是如何生动记述雷震过程的?
【教师备答】第一层,写雷震过程。先写雷火运行的地点、轨迹,“自窗
间出,赫然出檐”,“赫然”意思是“光彩鲜明的样子,多指红色”,用词十
分生动,形象描绘出雷火的颜色;接下来写人们的反应“皆出避之”,间接写
出了雷震的震撼性。第二层从三个方面写雷震后的结果:其舍宛然,墙壁、窗
纸皆黔;银悉镕流在地,漆器曾不焦灼;刀室中镕为汁,而室亦俨然。
问题二:根据掌握的物理知识,解释《雷震》中的现象。
【教师备答】本则笔记描述了一次暴雷袭击现象。在雷击中,金属器具都
销熔为液体,而非金属器具却能完好无损。他观察到金属这种导电体为强大的
雷电流所熔化,而不导电的绝缘体却安然无损。
一般来说,带有负电荷的云层接近地面时,会使地面产生感应正电荷。当
电位差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发生放电现象,放出大量的热能和光能,这就是
雷击。同时,高电压放电可以生成高频交变磁场,处在电磁场内的金属会产生
强大的涡电流,足以使金属熔化;而非导体则不会产生涡电流,因而“曾不焦
灼”。其原理和现代工业中用来熔炼金属的高频感应电炉相似。
问题三:沈括对雷震的评价有何错误?
【教师备答】他却用佛经上的话把矛盾归结为“龙火”与“人火”的区别,
引出了人类不能“穷测至理”的结论,这种认识上的“不可知论”显然是错误
的。
七、研讨《正午牡丹》问题:
要求:快速阅读课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找出每段的关键
句,概述各段重点,归纳本文的结构思路,概括文章主旨。
(一)文章思路
《正午牡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全文第一句,写欧阳公修看不出画的妙处。
第二部分:丞相吴育陈述这幅画的妙处。
第三部分:全文最后一句,作者的评价和感叹。
(二)重难点问题
问题一:吴育根据什么断定画中是正午牡丹?
【教师备答】以图画之中牡丹花朵的色泽、大小与猫的眼睛共同反映绘画
的时间。文中的吴公根据两条线索判断图中所画为正午牡丹:画中牡丹的花瓣
张口开放,显得涣散无力;猫眼的黑睛如线。
问题二:《正午牡丹》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备答】从画家的角度看,除了本身必须具备过硬的基本功,还必须
善于观察才能逼真地表现生活;从赏画者的角度来看,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积
累,才能拥有一双识别真假的慧眼;从总体上看,无论作什么事,细致地观察,
丰富地积累,用心地琢磨,是你成为行家里手的必要前提。
教案末页
教学
小结
《雷震》如实地记录了一次雷击的现象和后果。全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
分:(从“内侍李舜举家曾为暴雷所震”到“而室亦俨然”)详尽描述了“暴雷
所震”的经过和结果。第二部分:(从“人必谓火当先焚草木”到“不其难哉”)
作者对这次雷震现象的评价。
思考题
及
作业题
1.将两篇短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2.课外阅读《梦溪笔谈》。
教学
后记
本文发布于:2022-12-08 09:27: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51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