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阿室于

更新时间:2022-12-08 08:56:37 阅读: 评论:0

2018英语中考试卷-游泳的拼音


2022年12月8日发(作者:马德里协定)

土司木增究竟有几个妻子?他最喜欢哪个妻子

本文导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木增土司,是明朝时期丽江府第十二任的土知府木青最

大的儿子,木增继承了他父亲的职位的那一年,也才11岁,

别人家还是孩子的年纪,他就已经开始在为百姓们考虑。

木增对于文学的喜欢在历史上是非常出名的,也是中国

少数的非常珍贵的少数民族的藏书者。他带领着整个土司学

习了许多汉文化,并且在政治和文化以及经济图书的这一些

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也带领着纳西族的文化攀登上了一个

新的高度。

也是因为如此,木氏土司的整个文化还有经济都非常出

名,甚至和元江土府以及蒙化土府三家并成为云南的前三有

名土府,在历史上得到了许许多多的非常好的非常高的评价。

木府的发达,不能缺少木增的贡献,甚至整个纳西民族

族社会以后的文化的发达和传承,也是和木增当时的领导有

方分不开关系。木增统治的那一段时期,整个纳西族到达了

历史上最为强大鼎盛的一个时期,木增也被人尊称为木天王,

并且后世留名,他的英明的一生的一些故事还被拍成了电视

剧《木府传奇》呢。喜欢历史古文学文化的朋友们,今天是

不是受益匪浅啊?

木增有几个妻子

木增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个名字都不是很熟悉,今天我们

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这个木增,话说木增他是明朝时候木府里

面的一个首领,也是那时候丽江的第十三任知府,同时也是

最具有成就的一位人物。那个时候,他带领着整个纳西民族,

走上了巅峰之路,发展迅速的文化和创造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且木增本人,非常喜欢读书,醉心于习作,他总共遗

留在世间的大概又七本的诗文集,差不多有1000多首诗。

而且木增对于汉文化有着天生的喜欢,并且带领着它的子民

也都学习了许多有关于汉民族的文化。甚至呢,不管是在政

治文化还是在经济方面,木增带领着他的民族都进入了前所

未有的新高度。

而且木增本人也非常喜欢读书,对于书也很是爱护和保

存,可以说是从古至今少数民族少有的藏书者。

所以,这样的一个传奇的人物,更是让现代的人们对于

他更加地好奇了,有很多人都很想知道到底木增有几个妻子

呢?

据史料所记载的,木增总共是有三个妻子的,第一个叫

做阿室内,是木增从小一起长到大的,具有竹马青梅的,也

是宁州的女儿。而第二个妻子的名字叫做阿勒邱,比较特殊

和木府有着非常深刻的仇恨,但是最后为什么会嫁给木增,

这也是估计有很长的故事了吧。而最后一个妻子就叫做阿照

了,也是和阿勒邱有金兰情谊的一位。

木增的妻子

在电视剧《木府风云》中,木增娶过三个老婆,但他唯

一挚爱的,唯一想要执手白头的是阿勒邱。阿勒邱被安排到

木府卧底十年,虽然在这十年里,阿勒邱没有露出任何马脚,

也没有表现出任何一点点异常,但由于当时土司木旺的妻子

罗氏宁是个疑心极重的人,十年之久也没能消除她对阿勒邱

来历的怀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阿勒邱阴差阳错的与木增相恋时,罗氏宁便警告过阿

勒邱,不准她再靠近木增。罗氏宁为了以绝后患,设计想要

暗自处理掉阿勒邱,却被木增及时救了下来,此后阿勒邱与

木增的感情愈来愈好。罗氏宁见暗杀不行,便找来了自家的

侄孙女阿室于,以长辈的身份逼迫木增与阿室于成亲。在这

种无奈的情况下,木增同意娶阿室于,阿室于成为了木增的

第一个老婆,也就是正妻,因而在纳西民间有说法是木增的

妻子是阿室于。

在成亲的前一天,木增因还挚爱着阿勒邱,不愿舍弃她,

就带着阿勒邱去殉情。在冰雪一点一点的掩埋中,阿勒邱想

通了,她不想自私,不想年轻有为的木增就这样死去,他应

该为纳西族人活着,遂背着木增逃出了殉情谷,后被木府的

人所救。木府的人怕木增再作出什么傻事来,随即同意了木

增娶阿勒邱为小妾,阿勒邱成为了木增的第二个老婆。

阿照作为阿勒邱最好的姐妹,在罗氏宁与阿室于屡次设

计陷害阿勒邱时,都帮助其一一化解了。然而,在木增成土

司后,阿照却灌醉了木增,与木增发生了关系。木增无可奈

何之下便娶了阿照作偏房,阿照也就是木增的第三个老婆。

本文发布于:2022-12-08 08:56: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50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国歌的作者
标签:阿室于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