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一 开普勒三定律
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
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同的时间内
扫过的面积相等相等.
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
比值都相等,即=k.
a3
T2
知识点二 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
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公式:F=G,G为万有引力常量,G=6.67×10N·m/kg.
m1m2
r2-11
22
3.适用条件:适用于可以看作质点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可以认为
质量集中于球心,也可用此公式计算,其中r为两球心之间的距离.
题型一 对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理解
行星以太阳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k的表达式中a就是圆的半径R
a3
T2
注意:在太阳系中,比例系数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但不是恒量,在不同的星系中,
k值不相同,k值与中心天体有关.
该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也适用于其他天体.如对绕地球飞行的卫星来说,它们的k值相
同与卫星无关.
[例1] 飞船以半径为R的圆周绕地球运动,其周期为T.如果飞船要返回地面,可在轨道
的某一点A处,将速率降低到适当数值,从而使飞船沿着以地心为焦点的椭圆轨道运动,
椭圆和地球表面在B点相切,如图所示,如果地球半径为R
0
,求飞船由A点到B点所需要
的时间.
题型二 估算天体的质量和密度
(1)估算中心天体质量的基本思路
①从环绕天体出发:通过观测环绕天体运动的周期T和轨道半径r就可以求出中心天体的质
量M.
②从中心天体本身出发:只要知道中心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和半径R就可以求出中心
天体的质量M.
(2)估算中心天体的密度ρ测出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和周期T
[例2] 中子星是恒星演化过程的一种可能结果,它的密度很大.现有一中子星,观
测到它的自转周期为T=s.问该中子星的最小密度应是多少才能维持该星的稳定,不致
1
30
因自转而瓦解.(计算时星体可视为均匀球体,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
2-1.最近,科学家在望远镜中看到太阳系外某一恒星有一行星,
并测得它围绕该恒星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为1200年,它与该恒
星的距离为地球到太阳距离的100倍.假定该行星绕恒星运行
的轨道和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都是圆周,仅利用以上两个数
据可以求出的量有( )
A.恒星质量与太阳质量之比
B.恒星密度与太阳密度之比
C.行星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
D.行星运行速度与地球公转速度之比
2-2天文学家新发现了太阳系外的一颗行星.这颗行星的体积是
地球的4.7倍,质量是地球的25倍.已知某一近地卫星绕地球
运动的周期约为1.4小时,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
由此估算该行星的平均密度约为( )
A.1.8×10kg/m3.B.5.6×10kg/m3.33
C.1.1×104kg/m3.D.2.9×104kg/m3.
题型三 计算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在中心天体表面或附近运动时,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即G(g表示天体表
0
2
mg
R
Mm
0
面的重力加速度).
注意:①在研究卫星的问题中,若已知中心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0
时,常运用
GM=g
0
R2作为桥梁,可以把“地上”和“天上”联系起来.由于这种代换的作用巨大,此式通
常称为黄金代换式.
②利用此关系可求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轨道处重力加速度:
在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G所以g=
0
2
mg
R
Mm
0
2R
GM
在离地面高为h的轨道处重力加速度:,所以g=
h
mg
hR
Mm
G
2)(h
2)(hR
GM
[例3] 地球质量约为月球质量的81倍,地球半径约为月球半径的3.8倍,则地球表面重
力加速度是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多少倍?如果分别在地球和月球表面以相同初速度上抛
一物体,物体在地球上上升高度是在月球上上升高度的几倍?
3-1火星的质量和半径分别约为地球的和,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火星表面的
1
10
1
2
重力加速度约为( )
A.0.2g B.0.4g
C.2.5gD.5g
3-2. (2009·江苏高考)英国《新科学家(NewScientist)》杂志评选出了2008年度世界
8项科学之最,在XTEJ1650—500双星系统中发现的最小黑洞位列其中.若某黑洞的半径
R约45km,质量M和半径R的关系满足=(其中c为光速,G为引力常量),则该黑
M
R
c2
2G
洞表面重力加速度的数量级为( )
A.108m/s2B.1010m/s2
C.1012m/s2D.1014m/s2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人造卫星
基本特征:把天体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的向心力由天体间的万有引力提供.
表达式: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天体运动的方法
G=ma=m=mrω2=mr()2
Mm
r2
v2
r
2π
T
应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公式进行分析和计算.
知识点二 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
指人造卫星近地环绕速度,它是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
的速度,是人造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其大小为v=7.9km/s.
1
2.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
在地面上发射物体,使之能够脱离地球的引力作用,成为绕太阳运动的人造行星或飞到其
他行星上去所必需的最小发射速度.其大小为v=11.2km/s.
2
3.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
在地面上发射物体,使之能够脱离太阳的引力范围,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所必需的
最小发射速度.其大小为v=16.7km/s.
3
知识点三 同步卫星
概念:相对地面静止的卫星称为同步卫星.
基本特征:①周期为地球自转周期T=24h;②轨道在赤道平面内;③运动的角速
度与地球的自转角速度相同;④高度h一定;⑤轨道和地球赤道为共面同心圆;
⑥卫星运行速度一定.
题型一 描述人造卫星的各物理量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名师点拨1
卫星的向心加速度、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和半径的关系
(1)由G=ma有a=,故r越大,a越小.
Mm
r2
GM
r2
(2)由G=m有v=,故r越大,v越小.
Mm
r2
v2
r
GM
r
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大运行速度v
m
==7.9km/s.
GM
R
(3)由G=mrω2有ω=,故r越大,ω越小.
Mm
r2
GM
r3
(4)由G=mr()2有T=,故r越大,T越大.
Mm
r2
2π
T
4π2r3
GM
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周期T
min
=≈85min.
4π2R3
GM
注意:1.a、v、ω、T是相互联系的,其中一个量发生变化,其他各量也随之发生变化.
2.a、v、ω、T皆与卫星的质量无关,只由轨道半径r和中心天体的质量M决定.
3.人造卫星的轨道圆心一定与地心重合.
[例1] 有两颗人造卫星,都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行,已知它们的轨道半径之比
r∶r=4∶1,求这两颗卫星的:
12
(1)线速度之比.(2)角速度之比.(3)周期之比.(4)向心加速度之比.
1-1.在圆轨道上运动的质量为m的人造地球卫星,它到地面的距离等于地球半径R,
地面上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卫星运动的速度为
2Rg
B.卫星运动的周期为4π
2R
g
C.卫星运动的加速度为
g
2
D.卫星的动能为
mgR
4
题型二 计算第一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的理解和推导
G=m,v
1
==7.9km/s
Mm
R2
v12
R
GM
R
或mg=m,v
1
==7.9km/s
v12
R
gR
2.其他天体的第一宇宙速度可参照此方法推导,v
1
=,
g′R′
g′为该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R′为该天体的半径.
注意:(1)三个宇宙速度指的是发射速度,不能理解成运行速度.
(2)第一宇宙速度既是最小发射速度,又是最大运行速度.
[例2] 金星的半径是地球的0.95倍,质量为地球的0.82倍,金星表面的自由落体加速度
是多大?金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多大?(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为9.8m/s2.,地球的第一
宇宙速度为7.9km/s)
2-1.1990年5月,中国紫金山天文台将1965年9月20日发现的第2752号小行星命名为
吴健雄星,其直径2R=32km.如该小行星的密度和地球的密度相同,则对该小行星而言,
第一宇宙速度为多少?(已知地球半径R=6400km,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v≈8km/s)
0
1
题型三 卫星、飞船的变轨问题
卫星的“变轨问题”分析
卫星在运行中的变轨有两种情况,即离心运动和向心运动.
当万有引力恰好提供卫星所需向心力时,即=
2r
Mm
G
r
v
m
2
时,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当某时刻速度发生突变时,轨道半径将发生变化.
(1)速度突然增大时<,万有引力小于向心力,做离心运动.
2r
Mm
G
r
v
m
2
(2)速度突然减小时,>,万有引力大于向心力,做向心运动.
2r
Mm
G
r
v
m
2
[例3] “神舟”六号飞船的成功飞行为我国在2010年实现探月计划——“嫦娥工程”获得了
宝贵的经验.假设月球半径为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飞船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
0
3R的圆形轨道Ⅰ运动,到达轨道的A点时点火变轨进入椭圆轨道Ⅱ,到达轨道的近月点
B再次点火进入月球近月轨道Ⅲ绕月球做圆周运动.
求:(1)飞船在轨道Ⅰ上的运行速率.
(2)飞船在A点处点火时,动能如何变化?
(3)飞船在轨道Ⅲ绕月球运行一周所需的时间.
3-1.图是“嫦娥一号奔月”示意图,卫星发射后通过自带的小型火箭多次变轨,进入地月转
移轨道,最终被月球引力捕获,成为绕月卫星,并开展对月球的探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射“嫦娥一号”的速度必须达到第三宇宙速度
B.在绕月圆轨道上,卫星周期与卫星质量有关
C.卫星受月球的引力与它到月球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D.在绕月圆轨道上,卫星受地球的引力大于受月球的引力
题型四 关于地球同步卫星的问题
.地球同步卫星的特点
(1)轨道平面一定:轨道平面和赤道平面重合.
(2)周期一定: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即T=24h=86400s.
(3)角速度一定: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4)高度一定:据=m得r==4.24×104km,卫星离地面高度
2r
Mm
G
r
T2
24
3
2
2
4
GMT
h=r-R≈6R(为恒量).
(5)速率一定:运动速度v=2πr/T=3.07km/s(为恒量).
(6)绕行方向一定: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致.
注意:
1.一般卫星的周期、线速度等可比同步卫星大,也可比同步卫星小,但线速度不超过
v=7.9km/s.
2.一般卫星的轨道是任意的,同步卫星的轨道在赤道平面内.但无论是一般卫星还是同步
卫星,其轨道平面一定通过地球的球心.
[例4] 2009年4月15日零时1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
成功将第二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次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是中国北斗卫星导
航系统建设计划中的第二颗组网卫星,是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卫星.该卫星在预定轨道正常
运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一定位于赤道的上空
B.它可能经过北京上空
C.其周期为1个月
D.它的线速度大于7900m/s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章末知识整合
【知识网络】
四、卫星问题
1.为什么第一宇宙速度既是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又是最大的
环绕地球的速度?
卫星的发射速度越大,升得越高,轨道半径越大,但环绕速度
却越小.因为卫星到达轨道的过程中,要克服重力做功,所以
轨道半径越大,发射速度越大;又由于卫星稳定运行时,环绕
地球运动的速度:v=(其中r为轨道半径,M为地球的质
r
GM
量),所以轨道半径r越大,环绕速度v却越小.当r=R(R为地
球半径)时,v=7.9km/s(第一宇宙速度)为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
但此时轨道半径r最小,因此发射速度为最小.
2.地球赤道上的物体、近地卫星和同步卫星的向心力有何不同?
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一起自转,向心力由万有引力的一个
分力提供;近地卫星和地球同步卫星的向心力全部由万有引力
提供.地球赤道上的物体和地球同步卫星的角速度相同,地球
同步卫星的角速度小于近地卫星的角速度.
3.卫星的速度变化时,卫星如何运动?
绕地球运行的卫星速度增大时,所需向心力增大,卫星要做离
心运动,轨道半径增大,但卫星在向高轨道运动过程中,由于
要克服重力做功.卫星速度减小.卫星稳定运行时,运动速度
v=,所以卫星在高轨道运动的速度小于卫星速度增大前
r
GM
在原轨道运动的速度.
绕地球运行的卫星速度减小时,所需向心力减小,卫星要做向
心运动,轨道半径减小,但卫星在向低轨道运动过程中,重力
做正功,卫星速度增大.卫星稳定运动时,运动速度v=
r
GM
,所以卫星在低轨道运动的速度大于卫星速度减小前在原轨
道运动的速度.
[例4] 某人造地球卫星因受高空稀薄空气的阻力作用,绕地球运转的轨道会慢慢改变,某
次测量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后来变为r(r
1221
1K2K
上的动能.T、T表示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的运行周期,则( )
12
A.E
2K1K
21
2K1K
21
C.E>E,T
2K1K
21
2K1K
21
【解析】 卫星受阻力作用后动能减小,所需要的向心力减小,此时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
力大于卫星所需的向心力,从而卫星要做向心运动而往下运动致使半径减小,但是低轨道
上的运行速度比高轨道的大,而后结合运动规律分析即可得解.
由G=m可得:v=
2r
Mm
r
v2
r
GM
又因为E=mv=,则E∝
K2
1
2
r
GMm
2Kr
1
所以E>E,又由G=mr(),得:
2K1K
2r
Mm
T
2
2
T=,则T∝,所以T
GM
r34
3r
21
【答案】 C
6.万有引力与航天问题中常用的模型有如下几种:
一、“同步卫星”模型
地球同步卫星是位于赤道上方,相对于地面静止不动的一种人造卫星,主要用于全球
通信和转播电视信号.
同步卫星在赤道上空一定高度环绕地球运动也属于“中心天体——环绕天体”模型.同
步卫星具有四个一定:
①定轨道平面: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共面;
②定运行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即T=24h;
③定运行高度:由G=m(R+h)()2,得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为:h=
Mm
(R
+
h)2
2π
T
-R≈3.6×104km;
3
GMT2
4π2
④定运行速率:v=≈3.0km/s.
GM
r
一颗同步卫星可以覆盖地球大约40%的面积,若在此轨道上均匀分布3颗通信卫星,
即可实现全球通信(两极有部分盲区).为了卫星之间不相互干扰,相邻两颗卫星对地心
的张角不能小于3°,这样地球的同步轨道上至多能有120颗通信卫星,可见,空间位
置也是一种资源.
二、“地球自转忽略”模型
在地球表面,分析计算表明:物体在赤道上所受的向心力最大,也才是地球引力的
0.34%,故通常情形可忽略地球的自转效应,近似地认为质量为m的物体重力等于所受的
地球引力,即mg=G.所以,地表附近的重力加速度为g=.利用这一思路,我们可
Mm
R2
GM
R2
推出“黄金代换式”GM=gR2.若物体在距地面高h处,则有mg′=G.所以,在距地面
Mm
(R
+
h)2
高h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g()2.
GM
(R
+
h)2
R
R
+
h
【例5】 “神舟”六号飞船发射升空时,火箭内测试仪平台上放一个压力传感器,传
感器上面压着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火箭点火后从地面向上加速升空,当升到某一高度时,
加速度为a=,压力传感器此时显示出物体对平台的压力为点火前压力的,已知地球的
g
2
17
16
半径为R,g为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试求此时火箭离地面的高度.
三、“星体自转不解体”模型
指星球表面上的物体随星球自转而绕自转轴(某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其特点为:
①具有与星球自转相同的角速度和周期;
②万有引力除提供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外,还要产生重力.
因此,它既不同于星球表面附近的卫星环绕星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二者轨道半径虽然相
同,但周期不同),也不同于同步卫星的运转(二者周期虽相同,但轨道半径不同).这
三种情况又极易混淆,同学们应弄清.
四、“双星”模型
对于双星问题要注意:
①两星球所需的向心力由两星球间万有引力提供,两星球圆周运动向心力大小相等;
②两星球绕两星球间连线上的某点(转动中心)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ω或周期T的大小
相等;
③两星球绕转的半径r1、r2的和等于两星球间的距离L,即r1+r2=L.
说明 万有引力公式和向心力公式中都有r这个物理量,但它们的含义不同:万有引
力定律中的r是指两物体间的距离,而向心力公式中的r则指的是圆周运动的半径.一
般情况下,它们二者是相等的,如月球绕地球的运动,但在此双星问题中则根本不同:
万有引力定律中的r=L,而向心力公式中的r则分别为r
1
和r
2
,它们的关系是
r1+r2=L.
【例7】 在天文学上把两个相距较近,由于彼此的引力作用而沿轨道互相绕转的恒星
系统称为双星.已知两颗恒星质量分别为m、m,两星之间的距离为L,两星分别
12
绕共同的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求各个恒星的运转半径和角速度.
五、“卫星变轨”模型
解答这一模型的有关问题,可根据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供求平衡关系进行分析求解:
①若F=F,供求平衡——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
供
求
②若F
供
求
③若F>F,供过于求——物体做向心运动.
供
求
2.一行星绕恒星做圆周运动.由天文观测可得,其运行周期为T,速度为v.引力常量
为G,则( )
A.恒星的质量为B.行星的质量为
v3T
2πG
4π2v3
GT2
C.行星运动的轨道半径为D.行星运动的加速度为
vT
2π
2πv
T
3.“嫦娥二号”是我国月球探测第二期工程的先导星.若测得“嫦娥二号”在月球(可视为密度均
匀的球体)表面附近圆形轨道运行的周期T,已知引力常量为G,半径为R的球体体积公式
V=πR3,则可估算月球的( )
4
3
A.密度B.质量C.半径D.自转周期
本文发布于:2022-11-12 20:25: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4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