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年论文
题目浅析《伊索寓言》的特点
学生卢阳
指导教师周丽明
年级2007级
专业汉语言文学
系别中文系
学院人文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0年6月
1
论文题要
寓言是民间故事的一种形式,是百姓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获得前人的经验教训,避免生
活中的灾祸的一种学习方式。这是东西方共有的文学样式,借寓言反映社会也是一种共同的
文化选择。《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故事中精彩的一部分,其特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单线的故事结构,故事的主角按照既定的方向向前发展,到达寄予着某种意义的结
局,这个过程是单独的一条直线,直接指向故事的结尾。
二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动物,《伊索寓言》用动物的行为象征人的特点,如狐狸象征着人
的狡猾、羊象征着人的弱小等等。
三是《伊索寓言》体现了东西方共有的文化,也是一个传授知识经验的形象化工具,并
带有明显的“教训”意味。
2
浅析《伊索寓言》的特点
卢阳
摘要:寓言是民间故事的一种形式,也是百姓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获得前人的经验教训,
避免生活中的灾祸的一种学习方式。《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故事中精彩的一部分,其特
点是单线的故事结构和具有象征意义的动物,同时也体现出东西方共有的文化。
关键词:《伊索寓言》的结构象征意义东西方文化
寓言,是借某种自然物(动物、植物、无生物)或人的活动现象,来表现作者对某种人
或社会现象的理想、评价、赞扬、批判或嘲讽。[1]它是民间故事的一种形式,也是百姓通
过口耳相传的方式获得前人的经验教训,避免生活中的灾祸的一种学习方式。《伊索寓言》
是古希腊寓言故事中精彩的一部分,其特点是单线的故事结构、拟人化的动物和东西方共有
的文化。
一、单线的故事结构
首先,《伊索寓言》的故事结构是单线的,故事的发展过程是单独的一条直线,故事的
主角按照既定的方向前行,到达寄予着某种意义的结局,而有些寓言只是把故事讲出来。如
《狗的房子》中提到:“冬狗冻得使劲把身子缩成一团,这是它决定要给自己盖一所房子。
夏天来到了,它全身舒展开了,舒舒服服地睡大觉,觉得给自己建造一所房子栖身,实在是
既浪费时间,又完全没有必要。这个故事是说,人在危难的时候会痛定思痛,但危机一过就
忘了”,这样叙述的故事更是事件和道理的直接相加,去除了华丽的修饰和优美的辞藻,露
出了质朴的文字,使故事结构单纯明了。
其次,《伊索寓言》的情节是按照结构的需要设置的,即一条直线和既定方向,没有戏
曲的表演和小说的悬念及多条线索的共同推进。因此,大部分情节是合理的,如《老鼠开会》
中提到:老鼠想在猫的脖子上系上一个铃铛,以此预示猫的到来,但是当老鼠讨论派谁去的
时候,却没有任何一只老鼠肯去,这种结果是合理的,因为猫和老鼠原本就是天敌;而有些
情节则显得牵强,如《农夫和蛇》讲的是农夫救了一条冻僵的蛇,反而被蛇咬伤的事情。就
现在来看,这则寓言只是为了说明即使对坏人仁至义尽,他们的本性也不会改变,并没有考
虑蛇的危险是可预知的。虽然单线的故事结构设置的情节看上去过于简单,并且情节只能向
既定方向发展,但是却直观地将道理呈现出来,没有隐含和暗示,达到警醒世人的目的。
二、具有象征意义的动物
(一)“狡猾”的狐狸
狐狸象征虚伪、奸诈和狡猾,而“狡猾”更是成为了狐狸的标志性词语,狐狸也在寓言
故事中以反面的角色出现。在《伊索寓言》中,狐狸总能想办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如《狐
狸和乌鸦》中写道:狐狸看到树上有一只嘴里叼着肉的乌鸦,于是狐狸夸赞乌鸦的叫声优美
动听,希望乌鸦能够叫几声,当乌鸦开口叫时,肉掉了下来,狐狸叼着肉离开了。读这则寓
3
言时,我们经常会说狐狸具有欺骗性,乌鸦是无辜的,但是现在来看,狐狸的狡猾实际上是
一种聪明,在《伊索寓言》中表现为以下两点:第一,狐狸从来不参与其它动物的战争中,
只是远远地冷眼旁观,或者直接离开。这种行为可以代表在生活中奉行“事不关己”的人,
他们不是有意冷漠,而是适时地远离危险。第二,狐狸能够化被动为主动,如《狮子、狼和
狐狸》中讲道:狼在狮子面前说狐狸的坏话,狮子很不高兴,狐狸知道后,以为狮子寻找良
方治病为由,消除了狮子对自己的不满,接着又指出这个良方是一张狼皮。显然,狐狸的借
口既保护了自己又对付了狼,而狮子也找不出拒绝的理由。狐狸的做法虽然没有给对手留有
余地,却也实实在在地教训了生活中不怀好意的人。
此外,《伊索寓言》中的狐狸是一个中间的形象,没有的好与坏,甚至许多道理和教训
是通过狐狸之口说出的。比如当狐狸看到一群狗撕碎了一张狮子皮时,明白地指出踢一个已
经倒下的对手是很容易的。狐狸的想法、做法与生活中大部分人的处事方式相似,不招惹是
非,会保护自己,因此,狐狸的“狡猾”实则是一种聪明。
(二)、羊、驴、狮子的象征意义
《伊索寓言》中,羊的周围强敌环伺,一切捕食者均以它们为首选目标,而羊的单独行
动往往是悲剧出现的原因,尽管有时候能够化险为夷,但不幸是经常的。羊这种动物体现了
一个最普遍的道理,即团结的力量。同时,羊是弱者的代表,象征着社会生活中最底层的百
姓,他们从不奢求什么,只要安稳、平静的生活。
驴在《伊索寓言》中的行为与狐狸完全相反,它的表现也可以概括为两点:第一,不知
道自己的正确位置,最典型的就是《运神像的驴》,“有一头驴驮着一个著名的木头神像穿过
城里的马路,要把它安放到一座庙里去。当它在一路行走时,路边的人们向神像低头膜拜。
驴认为他们低头膜拜是尊敬他,就得意非常,神龙活现地立起身上的毛,一步也不想再走了。
赶驴人发现它停止不前了,就用鞭子抽打它,说:你这头任性的驴,人还没有到膜拜驴的时
候”。第二,驴总是希望自己能像狮子一样强大,不用天天干活,可以悠闲地生活,所以它
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到最后只能是幻想。驴象征着生活中不努力的人,想得到却不肯付出,
讽刺的是空想而不是对生活有目标的人。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伊索寓言》中,狮子都是强者的代表,比如“野驴和狮子共同合
作,狮子同意用它的力气帮助野驴,野驴因为跑的快对狮子也有用处,这样捕猎变得很容易。
等到它们捕捉到了满意的猎物,狮子把猎物分成三份。狮子说,因为我是王,要拿第一份;
我又要拿第二份,原因在于我是这场狩猎中的一份子;而那第三份,听我的劝告,对你将是
祸根,除非你心甘情愿地把它让给我,并且立刻开跑,尽早离开”;“兔子在百兽大会上慷慨
演说,它强调一切动物应当平等。狮子做出回答,你们的演说得倒是很对,只是你们没有像
我们这样尖锐的牙齿和锋利的爪子”。这两则寓言中,将狮子的霸道、蛮横、不讲理完全展
示出来。
三、东西方共有的文化
(一)借寓言反映社会
东西方的文明共同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各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寄予
4
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这些文章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人间百态。《伊索寓言》
与小说、戏剧一样,向人们展示了奴隶制社会的阶级压迫和人民的智慧。借动物表现人的贪
念、无礼、霸道、愚蠢和生活的不幸。这是东西方共有的文学样式,借寓言反映社会也是一
种共同的文化选择。
(二)不同的作品相似的内容
各民族的文化虽然地域上相隔万里,但是文明的积累,社会的前进,使得不同的民
族文化有着相似的发展片段,相通的情感体验。寓言是一个传授知识经验的形象化工具,带
有明显的“教训”意味。现在留存的许多以《伊索寓言》为名的集子,已经不完全是伊索时
代的希腊故事,实际是一部寓言故事的汇编,其中包括各个时代的作品,有的还来自亚洲和
非洲。[2]如《狮子、熊和狐狸》、《母鸡和金蛋》、《鹞子和天鹅》、《猴子和猫》几则寓言讲
述的故事就与中国成语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杀鸡取卵”、“邯郸学步”、“火中取栗”
阐释的道理相似。
(三)不一样的《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没有复杂交织的情节,没有心理活动的描写,只是直接交代事件的主角,
用人物(或动物)的对话推进事情的发展,这种对话隐去了心理的情感活动和思考过程,单
独而明确地指出道理。与中国的成语不同,《伊索寓言》的每则寓言均以故事中出现的动物
或神的名字作为题目,而题目并不概括故事的内容或道理,更没有像中国的成语那样在日常
交流中经常使用。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人民智慧的精华,以平直的叙述和对比、拟人的手法展示了前人
的智慧和经验。虽然篇幅短小,结构简单,有的教训显得牵强,但值得细细体味。直到今天,
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做“有理”的狮子,成为生活中的强者,同时还要做狐狸,
不害别人,保护自己。
参考资料:
[1]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一九八零年版第227页。
[2]《西方文学史》第一卷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7页
本文发布于:2022-12-08 07:58: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47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