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积累与运用(53分)
一、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8分)
阅读给我们带来无尽的lèqù()与遐想:我们随老舍先生
在lǜtǎn()般的草原上sǎtuō()地骑马,在细雨中
欣赏yōuyǎ()wǔmèi()的丁香花,在参加开国大典
的人们páishāndǎohǎi()的掌声中心潮péngpà
i(),耳边不断响起狼牙山五壮士zhuànglièháomà
i()的口号声……
二、给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8分)
1.
【领】①带,引;②领有,领有的;③接受;④了解(意思)。
领
.
会()领
.
教()
领
.
海()率领
.
()
2.
【固】①结实,牢固;②坚决地,坚定地;③本来,原来;④坚硬。
固
.
体()固
.
有()
稳固
.
()固
.
守阵地()
三、给下列各题选择正确的答案。(12分)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蒙
.
古(měng)孕
.
育(yùn)偃
.
月刀(yǎn)
B.逶
.
迤(wēi)羞涩
.
(sè)硕
.
大无朋(shuò)
C.叱咤
.
(chà)嗤
.
笑(chī)迥
.
然不同(jiǒng)
D.崎
.
岖(qí)鏖
.
战(áo)沧海一粟
.
(sù)
2.
下列人名、地名的拼写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立明(OuyɑngLiming)B.陈红(Chenhong)
C.江滨路(JIANGBINLU)D.朝阳路(ChɑoYɑngLU)
3.
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8
A.这种境界,既
.
使人惊叹,又
.
叫人舒服。
B.尽管
..
邻居去世了,桑娜还是
..
把她的孩子抱回家去了。
C.虽然
..
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
.
氧气和二氧化
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
D.即使
..
遇到再大的困难,红军也
.
没有放弃必胜的信念。
4.
下列句子都使用了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B.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C.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D.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5.
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四个分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春日踏青,青芜如毯,________;夏日听雨,雨声淅沥,________;秋日
看花,花叶相辉,________;冬日观雪,雪花飘飘,________。好诗如四
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草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③④②①B.④③①②
C.③①④②D.①②③①
6.
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信息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宿建德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
B.《穷人》一文的作者是俄国伟大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
C.《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D.《灯光》的作者是铁凝。
四、先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然后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空。(10分)
全神()注斩钉()铁居高()下
不()思索别出心()技高一()
3/8
忘()所以暴露无()
1.
我费了很大力气爬上了山顶,终于可以_________,观赏美景了。
2.
这个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外观设计__________,十分引人注目。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1.
音乐这门课对我很感兴趣。(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注意用不同的词代替“说”。
(1)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别过来,危险!”
(2)“请让我自己试一试吧!”弟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日积月累。(6分)
1.
周恩来总理为国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诸葛亮名句)。他把一
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他热爱的祖国和人民。陆游曾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定犹须待阖棺。”这两句诗是他用来自勉
的,但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2.
春天,看到万紫千红、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我不禁想到朱熹《春日》中
的“___________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夏夜,看到鹊飞、听到
蝉鸣,我脱口而出的便是辛弃疾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雨天,看到乌云密布、雨珠四溅,我脑海中浮现出
了_________(作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
“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____”是曹植坚定的报国志,“少小离家
老大回,___________________”是贺知章悠悠的思乡意,“待到重阳日,
__________________”是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
4/8
七、口语交际。(3分)
星期天,小明在家里看《鲁滨逊漂流记》,爸爸看见了,责备小明说:
“你学习不用功,看这些闲书倒起劲,做作业去!”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
样向爸爸解释?解释时注意礼貌用语,做到有理有据,可以用学过的名言警
句帮助自己阐述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与欣赏(27分)
八、非连续性文本阅读。(6分)
你做过问卷调查吗?下面是小明做的一项小调查,用数据说明了一些问题。请你
认真看一看,帮小明做个简要的调查分析吧。
某市小学六年级100名学生学习、生活情况调查表
调查项目家庭作业睡眠体育锻炼
时长
2小时
以上
2小时及
以下
8小时
以上
8小时
及以下
1小时以
上
1小时及
以下
人数汇总841627732179
1.
从上述调查表中可以看出,该市小学六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3分)
2.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你认为应该给该市教育部门提出怎样的建议?(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课内阅读。(10分)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
—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
一齐抬起头,瞻仰
..
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
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
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
5/8
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
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
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
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1.
选文描写了升旗仪式、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场景。(2分)
2.
“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一
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2分)
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话题突然转变
C.表示声音延长
3.
选文中画“——”的句子表达了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情,从中我们能感受到当时________________的气氛。(2分)
4.
文中加点的“瞻仰”一词能否换成“注视”?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课外阅读。(11分)
翻越大雪山(节选)
山上云雾缭绕,山风卷着雪花迎面扑来,单薄的军衣抵挡不住风雪的吹
打,脸上、身上像被无数把尖刀割着。战士们冻得浑身哆嗦,牙齿打战,有
的包着被子,有的裹着毯子,有的披着老羊皮,可都不顶用。越往上爬,空
气越稀薄,人们头昏脑涨、呼吸困难。体弱的人,走一步,站一会儿,喘一
阵。这时候,谁要是停步坐下来歇歇,就会再也起不来了。因此,大家都拼
.
尽
.
全身力气,互相搀扶着,一步一步艰难地前进。
一位连指导员,左手拉着一个小战士,右手扶着一个患病的战士,三个
人在风雪中顽强地前进。因为风雪太大,连饿带冻,那个患病的战士迈不开
步子,渐渐地连站也站不住了。指导员搀扶着他,一步一步向上攀登。快到
山顶的时候,一阵猛烈的风雪迎面扑来,那个患病的战士一个踉跄,一头栽
倒在雪地上。指导员和小战士赶紧把他扶起来,发现他脸色苍白,呼吸急促。
6/8
他望着指导员和小战士说:“指导员,你们走吧,不要管我了!”
指导员连忙说:“不,不管怎样,我们也要一起翻过雪山。”
那个战士两眼噙着热泪,摇摇头吃力地说:“你们快走吧……这里不能
久待呀,要不然……”话未说完就昏过去了。
指导员望着茫茫无际的白雪,心想: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背着他走,
即使是一寸一寸地往前挪,也要挪过山去。指导员脱下自己仅有的一件夹衣,
披在已经昏迷的战士身上。然后把他背起来,带着小战士,继续向上爬……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
选文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伟大的长征精神。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结合选
文内容,对这三句话进行批注,写在下面横线上。(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3分)
(1)选文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写了众多战士和生病的战士在爬雪山时的表
现,突出了生病战士的身体很虚弱,反衬出其他战士的强壮与威猛。
()
(2)从第1自然段加点的“拼尽”一词中可以体会到战士们竭尽全力、勇敢
地向雪山发出挑战的大无畏精神。()
(3)“不,不管怎样,我们也要一起翻过雪山。”这句话表现出指导员对战
士的关爱和战胜困难的决心。()
表达与交流(20分)
十一、习作展示。(20分)
请选自己参加过的一次活动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注意抓住某一个精
彩的场面,叙述要清楚,情节要合理,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450。
7/8
期中测试卷
一、乐趣绿毯洒脱优雅妩媚排山倒海澎湃
壮烈豪迈
二、1.④③②①
2.④③①②
三、1.C2.A3.B4.A5.C6.D
四、贯截临假裁筹乎遗
1.居高临下2.别出心裁
五、1.示例:我对音乐这门课很感兴趣。
2.示例:(1)大喊一声(2)请求道
3.桑娜脸色发白,说,她嘛……缝缝补补……风吼得那么凶,真叫人害怕。
六、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位卑未敢忘忧国
2.等闲识得东风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苏轼黑云翻墨未
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3.视死忽如归乡音无改鬓毛衰还来就菊花
七、略。
八、1.家庭作业多睡眠时间少体育锻炼时间少
2.示例:希望该市教育部门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保证学生有充足的
睡眠时间和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
九、1.鸣放礼炮宣读公告
2.A
3.对毛主席的爱戴热烈、喜悦
4.不能。因为“瞻仰”指恭敬地看,在人们心中,五星红旗是神圣的,所
以人们怀着崇高的敬意看着它。“注视”强调集中目光看,并没有表现
出人们对国旗的敬意,因此不能换成“注视”。[]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
词语的理解分析能力。答题时可以先了解词语意思,再结合相关内容分
析。“瞻仰”的意思是恭敬地看,“注视”表示注意地看。结合文中情
景可知,面对国旗,人们“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表现出的是
8/8
严肃而恭敬的态度。换为“注视”后,体现不出人们对国旗的敬意。因
此,“瞻仰”一词不能换成“注视”。
十、1.环境突出天气的严寒和环境的恶劣,从侧面表现出红军战士们无所畏
惧的精神
2.示例:这三句话是对指导员的心理和动作描写,通过“只要……就……”
“即使……也……”“仅有”等词语,表现出指导员坚定的决心和舍己
为人的精神;通过“脱”“披”“背”“爬”等动词,表现出指导员顽
强的革命精神和战友之间患难与共的深厚情谊。
3.本文主要写了红军战士在翻越大雪山时遇到的重重困难,以及以指导员
和生病的战士为代表的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克服困难的
经过。
4.(1)×(2)√(3)√
十一、例文略。
本文发布于:2022-12-08 07:51: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47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