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大师初中】潼关——谭嗣同
01
诗词背景
诗人简介: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
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
他自幼便心怀大志,能文能武,为人慷慨,甲午战争后,力倡改良,鼓
吹变法图强。
光绪二十三年,他在湖南创办“南学会”,办《湘报》,宣传维新,失
败后被捕入狱,与林旭等人一起遇害。
谭嗣同写这首诗时才十多岁,当时随父赴甘肃上任,途经陕西潼关,被
北方特有的壮阔风景所震撼,欣然命笔,创作了这首《潼关》
02
词句赏析
诗题“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北,关城临黄河,依秦岭,当山西、陕
西、河南三省要冲,历来为军事重地。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终古,久远。簇,簇拥。终古高云
簇此城运用视觉,描写高云簇拥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见,异峰突起,
令人神往。
写“河流大野”,不说其奔腾或壮阔,而说从群山中冲决而出的黄河,
尽管已奔入辽阔的平原,“犹嫌”拘束,不断冲击着河岸。
末句写秦岭山脉入潼关的态势,诗人没有说山脉的巍峨险峻,而是用
“不解平”,描写西去的群山虽然走向与黄河相反,但也桀骜不驯,不
知何谓平坦。
秋风吹散马蹄声运用听觉,描写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显出孤
城的寂寥与辽远。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束,拘束。山入
潼关,指秦岭山脉进入潼关(以西)
03
思想感情赏析
描写山河气势磅礴的同时,融入了诗人要冲破约束的奔放情怀。这是诗
人自我性格含蓄而又生动的描绘。
强烈感受到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同时也昭示了诗人短暂而轰轰烈烈的一生,即将就此展开。
和其他的山水诗相比,谭嗣同的这首《潼关》描写的是他感觉中的山和感
觉中的水。诗人把山水写活,是因为他已经把自己的精神投射到了高山、
大河之上,在高度的审美愉悦中,诗人已经与高山、大河进入了同一状
态,彼此融,浑然不分。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长歌行》——汉乐府
凉州词——唐·王翰
本文发布于:2022-12-08 07:41: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46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