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余粮收集制

更新时间:2022-12-08 06:56:56 阅读: 评论:0

北京中考数学张晓东-expensive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2022年12月8日发(作者:李煜词)

1

列宁《论粮食税》简介

写作背景

《论粮食税(新政策的意义及其条件)》是列宁在俄共(布)十大闭幕后不久对以

粮食税为核心的新经济政策精神实质及重大意义所作的说明,从理论上论证了用粮食税代

替余粮收集制的依据、必要性和重大意义,阐明了国家资本主义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中的作

用、可能性以及实现形式。这篇文章不仅对推动当时苏维埃共和国的经济政策从以余粮收

集制为核心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以粮食税为核心的新经济政策的全面转变起了巨大的

作用,而且对于指导经济落后国家革命胜利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具

有普遍而深远的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列宁领导着俄国无产阶级夺取十月革命胜利之后,仅用了几个

月时间便完成了对剥夺者的剥夺,将土地、银行、铁路等重要部门收归国有,建立了单一

的全民所有制,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列宁提出了建立国家对产品生产和分配实长沐十划

及监督的制度,即不经过市场的直接的产品交换和分配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列宁强调指

出,没有这个使千百万人在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中最严格遵守统一标准的有计划的国家组

织,社会主义是不可能的。而这个“极其复杂和精密的”经济组织,将在从宏观经济到微

观经济的各个领域中,使所有经济活动最高限度地联合起来。为此列宁要求建立消灭商品

经济的、使全国居民加入统一领导下的消费公社,再辅之以国家对产品生产及分配的高度

集中的严格的计划性控制.就可以建立俄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苏俄另一经济理论专家布哈

林还为此专门设计了有关消灭商品货币的实施计划。第一步在国有化企业内部的产品交换

领域取消货币;第二步在国家政权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与国有化企业的工人之1tiJ在结算

领域取消货币;最后在小经济内部的商品交换中取消货币。列宁同意布哈林的这一计划,

认为消灭阶级需要一个漫长的厉史时期,而消灭商品经济却是俄国无产阶级有能力完成的

任务。

1918年春,内战的爆发使得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处于万分危急之中。为了确保苏维埃

政权不被颠覆,必须动员一切力量保证无产阶级在战争中取胜,俄共(布)被迫实行了“战

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政策最主要的内容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即无偿地向农民征收全部

余粮以及一部分口粮,以确保战争之需。同时还实行了配给制,劳动义务制,禁止自由贸

易以及普遍的国有化等一系列措施,从而剥夺了小资产阶级的全部经济自由权。概括起来,

废除商品货币及经济关系实物化,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方式,强制分配劳动力等构成了“战

时共产主义”政策最显著的特征。正因为采取了这些措施及手段,才保证了三年国内战争

朝有利于无产阶级的方面转化,避免了布尔什维克政权的崩溃。

内战的胜利使得列宁认为苏维埃政权不仅有能力在军事上战胜资产阶级,而且也有力

量在军事上战胜小资产阶级,因此仍然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经济恢复时期的指导

方针。这就使原本处于隐蔽状态的无产阶级与农民之间的矛盾迅速公开化。1921年初,

出现了粮食与燃料危机,农民大量地隐满种植面积与产量,以农民为核心的暴动此起彼伏。

在坦波夫省、伏尔加河流域、乌克兰和西伯利亚等地出现了自发的暴动,参加暴动的不仅

有富农,还有相当数量的中农。即使没有发生暴动的中部各省、俄国北部和白俄罗斯等地

区,农民的不满情绪也日益明显地表现出来。农民给各级苏维埃政权和粮食机关写了大量

的申诉信和请求书,其中许多信直接写给列宁。

在理论与现实的巨大反差面前,到底作何抉择?俄共(布)党内思想并没有很快取得

一致。

为了迎接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的召开,粮食人民委员部和农业人民委员部从1920

年n月就开始认真准备(关于巩固和发展农业的措施)的法案。但是,如何发展农民经济

2

的道路问题,实际上从1920年9月就在报刊上展开了辩论。辩论双方的主要意见分歧是:

一种观点主张对农业生产进行国家调整;第二种观点则主张应该靠经济刺激。坚持第一种

观点的主要是当时的副粮食人民委员恩·奥新斯基。他在1920年9月5日(真理报》

上以及在以后的(经济生活报)上发表的《农业危机和农村的社会主义建设》等文章中,

把坚决地过渡到对农业生产进行国家调整看作是摆脱严重的农业危机的唯一出路。他认

为,对农民必须制定要求他们必须遵守的播种计划,并为此成立了播种委员会。坚持第二

种观点的主要是尼·波格丹诺夫,并得到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团委员斯特卢米林的支持。

1920年9月、10月和1921年1月,波格丹诺夫先后在(经济生活报)上发表针对奥新

斯基的观点,认为在个体小农经济的条件下国家对农村的生产过程进行直接干预是办不到

的。他写道:你不要向庄稼人说,他们应该播种什么和应该怎祥播种;你只需说你想从他

们那儿得到什么,并用奖励来唤起他们的兴趣。要特别注意在粮食政策上运用经济利益这

一因素。

列宁十分关注对农业政策的讨论,并多次接见农民代表,倾听工农基层群众的意见。

在认真听取了党内和工农群众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意见之后,通过对当时经济和政

治形势的全面分析,及时指出了废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实行政策转变的必要性。他

于1921年2月8日起草了《农民间题提纲初稿》,建议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减

低粮食税额以利于农民休养生息,以及扩大农民纳税后的余粮投人地方经济流转的自由

等。t921年3月召开的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成为党的经济政策的厉史转折点,

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一项决议,要在全国范围内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3月21日,

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用实物税代替粮食和原料收集制》的法令。为了进一

步统一全党思想,并使劳动人民了解新经济政策实施的依据和重大意义,列宁写了《论粮

食税》公开发表,俄共(布)中央为此专门作出决定,要求各级党委按照列宁《论粮食

税》的基本精神向广大党员和群众解释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和意义。

主要内容

《论粮食税》全文约有27000字,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序论

包括“代引言”和“关于俄国现时经济”两节。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苏维埃俄国的社会经济结构。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进入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列宁分析

了过渡时期的社会经济结构,认为这些经济成分主要是:(l)宗法式的,即在很大程度

上属于自然经济的农民经济;(2)小商品经济(这里包括大多数出卖粮食的农民);(3)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4)国家资本主义经济;(5)社会主义经济。这些不同类型的经

济成分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其中占优势的是小农经济。

2.国家资本主义在俄国经济结构中的地位。

从俄国当时经济的特点出发,列宁认为反对小资产阶级及其自发势力的斗争,是无法

“通过处死个别几个(要犯)和颁布大批文告”的办法取得成功的,只有通过对产品的生

产和分配实行计算和监督的办法、即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才能逐步战胜小资产阶级及其自

发势力对苏维埃经济的破坏性。为此.列宁分析了国家资本主义的进步性。

首先,国家资本主义在经济上优于小商品经济。因为小商品经济是一种小规模的、分

散的和手工劳动、个体劳动联系在一起的小私有经济;而国家资本主义是和大生产联系在

一起的,是一种无产产阶及国家能够加以限制并规定其活动范围的资本主义经济。

其次,国家资本主义能够帮助工人阶级学会怎样保卫国家来反对小私有者的无政府

3

性,从而消除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无产阶级一经学会了怎样根据国

家资本主义原则来整顿好全国性的大生产组织,社会主义的巩固就有了保证。第三国家资

本主义是走向社会主义的“前阶”。因为社会主义的实现要有两个条件;一个是物质条件,

即建筑在现代科学最新成就基础上的大资本主义技术;一个是政治条件,即无产阶级国家

政权。1918年的德国和俄国各分别具备了其中的一个条件,即德国具备了前一个条件,

而俄国具备了后一个条件。他指出,如果德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获得胜利,即同时具备了后

一个条件的话.就能轻而易举地击破帝国主义的包围的外壳,实现世界社会主义的胜利。

但是如果德国的革命迟迟不“诞生”,那么苏维埃俄国的任务就必须全力地学习和仿效德

国人的国家资本主义,自己来宜.J&出实现俄国社会主义胜利所缺少的第一个条件。因

此.列宁甚至认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前阶”,不通过这个前阶,就不能

走进社会主义的大门。当然,发展国家资本主义,无产阶级需要付出代价,但这是值得的,

这不仅不会葬送社会主义,反而会使无产阶肉劲孟过最可靠的道路走向社会主义。

3.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向文明的资本家实行赎买。

列宁认为,当时俄国在政治制度和工人政权的力量方面比欧洲的任何其他国家都要先

进,但是在经济的组织与文明程度、在物质和生产条件方面却比西欧最落后的国家还要落

后。这后一方面不改变,就不可能走入社会主义。因此无产阶级应该根据马克思、恩格斯

在19世纪70年代提出的对资产阶级“和平地”通过“赎买”的思想,对那些确有才干

和能力、愿意为苏维埃政权服务的资本家实行赎买,使他们能在这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列

宁肯定了布哈林同意给予专家高薪的意见,但对布哈林支持“左派”共产主义的做法提出

了批评,因为“左派”共产主义者认为向资产阶级专家学习,吸引他们参与组织社会化大

生产是阶级调和。同时.列宁也指出,由干俄国的情况与西方国家不同,俄国的工人阶级

没有在人口中占绝对优势,俄国的资产阶级也没有妥协的习惯.因此对不文明的资本家,

对那些既不肯接受任何“国家资本主义”,也不想实行任何妥协、继续以投机和收买等方

法来破坏苏维埃政权的资本家,必须无情地加以惩治。

第二部分:论粮食税、贸易自由、租让制

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

1.以根食税代替余根收集制的迫切性

为什么要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呢?列宁指出,这是由1921年春天的形势决定的。

1918年至1921年的国内战争,加剧了俄国的经济破坏,其中最严重的间题莫过于粮食和

燃料的短缺。而“要增加粮食的生产和收成,增加燃料的收购和运输,非得改善农民的生

活状况,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不可”。要作到这一点,就必须认真地改变粮食政策,用粮食

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否则,既无法改变工人生活状况,又无法巩固工农联盟,巩固无产阶

级专政。

2.粮食税的实质

实行粮食税以后,必然会引起地方经济流转中的贸易自由。有些人从现象出发,以

为这是向资本主义转变。列宁纠正说,实行粮食税并不是为了向资本主义转变,而是为了

寻找社会主义经济与小农经济的结合点。在一个小农占优势的国家里,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正确政策,只能是“用农民所必需的工业品去换取粮食。”因此,

粮食税“是从极度贫困、经济破坏和战争迫使我们所实行的特殊的‘战时共产主义’向正

常的社会主义的产品交换过渡的一种形式。”

3.把资本主义的发展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

4

列宁认为,在小农国家里,无产阶级解决农民问题的正确政策是要用农民所必需的工

业品去换取粮食。但因为战争破坏严重,国家一时还拿不出大量的工业品向农民换取所必

需的全部粮食,所以只能实行粮食税。即把最必需的粮食作为税收征来,其余的粮食将用

工业品去交换。因此,实行粮食税后也必然会产生一些消极后果,即不可避免地会使资本

主义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得以恢复和发展。这首先是因为历史上资本主义就是在小商品生

产和交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家允许农民把纳税后的余粮投入自由贸易,必然会推动

小商品经济的发展;其次,由于国家恢复经济首先要从那些不需要机器、大批原料、燃料

和粮食储备的小工业着手,国家不得不将一些已经国有化的小企业出租给私人和合作社经

营,并允许私人经营商业,这也必然会使小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复活。

既然小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复活是不可避免的,或者是试图完全

禁止、堵塞一切私人的非国营的交换的发展,即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一个政党要是试行这

样的政策,那它就是在干蠢事,就是自杀。或者是不去试图禁止或堵塞资本主义的发展,

而努力把这一发展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这在经济上是可行的,也是唯一合理的政策。

因为“与小私有者的自发势力比较,国家资本主义是一个进步”,是走向社会主义的‘,

中间站”。因此,“全部问题,无论是理论上的还是实践上的问题,在于找出正确的方法,

即应当怎祥把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程度上和在一定期限内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的发展纳

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靠什么条件来做成这件事,怎样保证在不久的将来把国家资本主

义变成社会主义”。

4.国家资本主义的若干形式

为了提高全党对国家资本主义的了解,列宁列举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四种形式:

第一种,租让制。它是无产眼及的国家政权为反对小私有者的自发势力而和外国

资本家缔结的一种合同。根葬弘之种合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把自己的工厂、原料、矿山

等生产资料,在一定期限内交给外国资本家支配,外国资本家则以合同的一方或租借人的

资格,利用这些生产资料从事生产,以其资本赚取利润,并把一部分产品交给社会主义国

家。而苏维埃政权获得的利益,则是发展生产力,在最短时间增加产品数量。租让政策必

须恰当而谨慎,可以帮助改善生产状况,改善工农生活。列宁认为,能否使租让制对无产

阶级有利无害,取决于力量对比和斗争。因此,租让制是阶级斗争在另一种形式下的继续。

第二种,合作制,主要是将革命前就比较普遍存在的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性质的合

作社利用起来,在苏维埃政权机构监督下从事商品的收购、加工、交换等业务,把千百万

分散的居民联合起来,组织起来,进而向社会主义过渡。从合作制的作用上看,它比私人

企业更有利。租让制成功,国家就会获得为数不多、但却具有先进水平的大企业;而合作

制的成功,就会把小生产发展起来,在将来自愿联合的基础上过渡到大生产,进而过渡到

社会主义。

第三种,代购代销,即国家把作为商人的资本家吸引过来,付给他们一定的佣金,由

他们来销售国家的产品和收购小生产者的产品。

第四种,租借制,就是国家把国有的企业或油田、林区、土地等租给企业资本家,出

租对象多为中小企业。

列宁认为,代购代销和租借制在当时役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状况必须加以改变。

列宁再次强调,在俄国这样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只有

借助于资本主义,尤其是国家资本主义这些中间环节,刁一能从宗法制度、小生产过渡到

社会主义。

5.大力发展工业和农业间的流转,反对官僚主义

5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十分重视反对官僚主义。在这篇文章中,列宁特别将反

对官僚主义和发展工农业之间的流转联系起来。这是因为,官僚主义的经济根源是小生产

者的分散性和涣散性。由于种种原因,官僚主义已经在苏维埃制度内部部分地复活起来。

不少十部往往热衷于空谈,陷于文犊主义,弥漫着因循习气,浮在上面而不能深入基层,

这对于推动和发展商品流转的实际工作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危害。而且官僚主义主要集中

在中央,地方上的情况一般比中央要好一些。如何同官僚主义作斗争呢?列宁在这篇文章

中主要讲了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在组织上改善机关,经常不断地从地方和下层把那些新的

年轻的有朝气的共产主义力量提拔上来;二是要求机关工作人员多深入实际,多积累和研

究各种各样的实际经验,推动新经济政策的正确实行。

第三部分:结论

包括“政治总结和结论”、“结束语”两节,这部分主要讲克服小资产阶级政治动摇

隆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意义

《论浪食税》发表距今已80余年了,新世纪的中国的情况与当时俄国的情况有很大

不同,但是列宁在文中闪烁出的思想,今天仍能使人读来大受教益。概括起来,大致有以

下几点:

(一)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应该从实际出发而不应该从书本出发

以粮食税为中心的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1921年春天提出来的,到1923年时,新经

济政策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表明,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国家成功地

实现了从书本出发来谈论社会主义到从实际出发来谈论社会主义的方法论转变。在此以

前,在列宁和他的战友们头脑中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概念是追随马克思和恩格斯经典

著作思想的,而新经济政策则完全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它表明,在俄国这样一个小农占

优势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采取“间接的”、“迂迥的”办法。

相对于战时共产主义思想,它是一种急剧的转折,但却是符合苏联国情的,是完全必要

的,是为了一种进攻的“退却”。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联共(布)中央核心领导层中,除了布哈林之外,不少人

的认识都没有达到列宁的高度。先是托洛茨基,后是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公开对新

经济政策予以指责。他们尽管用词不同,但共同点是认为新经济政策同社会主义根本对

立,认为新经济政策将导致私人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导致资本主义倾向和富农倾向。

而作为党内多数派关键人物的斯大林,在1928年以前基本上是坚定的新经济政策的支持

者,但斯大林对这一政策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退却”的层面上,认.为当时除新经济

政策之外别无他路。因此他与党内多数派一起,支持布哈林与托、季进行论战。但是,

由于他对新经济政策认识的局限,当1927年国内发生粮食收购危机、国际环境开始紧张

以后,斯大林便认为“停止退却”、开始“进攻”的时机到了。因此,斯大.林断然否

定了布哈林的意见,而采取“近似于余粮收集制”的非常措施。1929年,联共(布)将

布哈林定为右倾投降主义并对其进行了斗争。同年11月,布哈林被开除出中央政治局。

1929年的这场斗争在苏联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具有转折意义,它结束了新经济政策阶段,

扭转了作为建设路线的新经济政策方向,又恢复了从书本出发来谈论社会主义的时期。

这种教条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结果最终却葬送了社会主义。两种认调咯线导致了两种

截然不同的实践结果,这种教训我们应该深刻汲取。

6

(二)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应该与时俱进而不应该形而上学

列宁在俄国革命发展到重要关头,面对着十月革命成功后如何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这

一实践提出的重大时代课题,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摒弃了唯心主义与形而

上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又不拘泥于马克思、恩格斯的个别言论,以实践作为对社会

主义认识的出发点,使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随实践的改变而改变,从而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大大向前深化了一步。从十月革命胜利到1918年春的最初过渡阶段,列宁曾设想通过国

家监督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一阶段列宁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

设想去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立国家垄断生产和分配。可以说在当时具有特定含义的全民

计算和监督的道路正是后来列宁所说的直接过渡道路的最初萌芽,这种设想多半都是从直

接过渡搞社会主义建设出发的。然而这种设想被大规模的外国武装干涉所打断,但却未能

被放弃。国内战争的胜利结束却带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被抵制,在理论与实践的巨

大反差面前,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不以教条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而是将马克思主

义创造性地运用到俄国革命实践,提出了“新经济政策”。在“新经济政策”成功实践的

基础上,列宁将“新经济政策”从一种极其危机的环境中迫不得已实行的一种战略退却,

提升到作为一条俄国通向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于1923年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构

想。从十月革命胜利到列宁去世,在短短的7年时间里,列宁对社会主义的认1识就经

历了三次改变。正是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对待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才使列宁在晚年终于找

到了一条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从而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

的高度。

(三)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的问题

十月革命.胜利后,为加快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列宁曾多次向全党提出有关学习和利

用资本主义的间题。过挤寸当时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而与国内外资产阶级进行了长期殊死

斗争的不少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为使全党对这一间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

列宁结合实行新经济政策,再次强调了向资本主义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列宁认为,俄国当时的经济结构决定了学习资本主义的必要性。因为在俄国不仅存在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经济成分,而且还有其他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我们应该利用资

本主义作为小生产与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特定的历史环境使经济落后的俄国首先获

得了实现社会主义所必需的政治条件,但如果取得了胜利的无产阶级不能造就出德国己经

具备的那种经济条件,革命就将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列宁甚至指出:“没有建筑在现代

科学最新成就基础上的大资本主义技术,没有一个使千百万人在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中严格

遵守统一标准的有计划的国家组织,社会主义就无从设想。”同时,列宁也对学习和利用

资本主义是否存在危险的问题做了分析,认为一方面“不要害怕资本主义,”只要“力量

的对比”不发生变化,就可以做到“对我们有利而无害”;另一方面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

政的手段。列宁有关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很好地回答了马克思主

义创始人未曾提出过、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取得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面临的如何对待资本主

义的新课题。

今天,虽然我们的对外开放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的间题仍然

是一个长期的策略。我们要以列宁的论述为指导,积极地学习借鉴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

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本文发布于:2022-12-08 06:56: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44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黔驴技穷造句
下一篇:离子化合物
标签:余粮收集制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