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大气层分为几层

更新时间:2022-12-08 06:53:25 阅读: 评论:0

广西防城港市北部湾高级中学-阿玛施是几线品牌


2022年12月8日发(作者:是非题歌词)

大气特殊垂直的“五层楼”结

第2页

大气特殊垂直的“五层楼”结构

就整个地球来说,愈靠近核心,组成物质的密度就愈大。

大气圈是地球的一部分,若与地球的固体部分相比较,密度

要比地球的固体部分小得多,全部大气圈的重量大约为

5×10万吨,还不到地球总重量的百分之一;以大气圈的高

层和低层相比较,高层的密度比低层要小得多,而且越高越

稀薄。假如把海平面上的空气密度作为1,那么在240公里

的高空,大气密度只有它的一千万分之一;到了1600公里

的高空就更稀薄了,只有它的一千万亿分之一。整个大气圈

质量的90%都集中在高于海平面16公里以内的空间里。再

往上去当升高到比海平面高出80公里的高度,大气圈质量

的99.999%都集中在这个界限以下,而所乘无几的大气却占

据了这个界限以上的极大的空间。

探测结果表明,地球大气圈的顶部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而

是逐渐过渡到星际空间的。高层大气稀薄的程度虽说比人造

的真空还要“空”,但是在那里确实还有气体的微粒存在,

而且比星际空间的物质密度要大得多,然而,它们已不属于

气体分子了,而是原子及原子再分裂而产生的粒子。以

80-100公里的高度为界,在这个界限以下的大气,尽管有稠

密稀薄的不同,但它们的成分大体是一致的,都是以氮和氧

分子为主,这就是我们周围的空气。而在这个界限以上,到

1000公里上下,就变得以氧为主了;再往上到2400公里上

第3页

下,就以氦为主;再往上,则主要是氢;在3000公里以上,

便稀薄得和星际空间的物质密度差不多了。

自地球表面向上,大气层延伸得很高,可到几千公里的高空。

根据人造卫星探测资料的推算,在2019-3000公里的高空,

地球大气密度便达到每立方厘米一个微观粒子这一数值,和

星际空间的密度非常相近,这样2019-3000公里的高空可以

大致看作是地球大气的上界。

整个地球大气层象是一座高大的而又独特的“楼房”,按其

成分、温度、密度等物理性质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世界气

象组织把这座“楼”分为五层,自下而上依次是:对流层、

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

对流层是紧贴地面的一层,它受地面的影响最大。因为地面

附近的空气受热上升,而位于上面的冷空气下沉,这样就发

生了对流运动,所以把这层叫做对流层。它的下界是地面,

上界因纬度和季节而不同。据观测,在低纬度地区其上界为

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为10-12公里;在高纬度地区仅

为8-9公里。夏季的对流层厚度大于冬季。以南京为例,夏

季的对流层厚度达17公里,而冬季只有11公里,冬夏厚度

之差达6公里之多。

在对流层的顶部,直到高于海平面50-55公里的这一层,气

流运动相当平衡,而且主要以水平运动为主,故称为平流层。

平流层之上,到高于海平面85公里高空的一层为中间层。

第4页

这一层大气中,几乎没有臭氮,这就使来自太阳辐射的大量

紫外线白白地穿过了这一层大气而未被吸收,所以,在这层

大气里,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的很快,到顶部气温已下

降到-83℃以下.由于下层气温比上层高,有利于空气的垂直

对流运动,故又称之为高空对流层或上对流层.中间层顶部

尚有水汽存在,可出现很薄且发光的“夜光云”,在夏季的

夜晚,高纬度地区偶尔能见到这种银白色的夜光云。

从中间层顶部到高出海面800公里的高空,称为暖(热)层,

又叫电离层。这一层空气密度很小,在700公里厚的气层中,

只含有大气总重量的0.5%。据探测,在120公里高空,声

波已难以传播;270公里高空,大气密度只有地面的一百亿

分之一,所以在这里即使在你耳边开大炮,也难听到什么声

音。暖层里的气温很高,据人造卫星观测,在300公里高度

上,气温高达1000℃以上。所以这一层叫做暖层或者热层。

暖层顶以上的大气统称为散逸层,又叫外层。它是大气的最

高层,高度最高可达到3000公里。这一层大气的温度也很

高,空气十分稀薄,受地球引力场的约束很弱,一些高速运

动着的空气分子可以挣脱地球的引力和其它分子的阻力散

逸到宇宙空间中去。根据宇宙火箭探测资料表明,地球大气

圈之外,还有一层极其稀薄的电离气体,其高度可伸延到

22019公里的高空,称之为地冕。地冕也就是地球大气向宇

宙空间的过渡区域。人们形象地把它比作是地球的“帽

第5页

子”。

此外,还可以把整个大气看成是一座别致的“两层小楼”。

这种“两层楼”的设计又是以大气的不同特征为根据的。

第一,按着大气的化学成分来划分。这种划分是以距海平面

90公里的高度为界限的。在90公里高度以下,大气是均匀

地混合的,组成大气的各种成分相对比例不随高度而变化,

这一层叫做均质层。在90公里高度以上,组成大气的各种

成分的相对比例,是随高度的升高而发生变化的,比较轻的

气体如氧原子、氦原子、氢原子等越来越多,大气就不再是

均匀的混合了,因此,把这一层叫做非均质层。

第二,是按着大气被电离的状态来划分,可分为非电离层和

电离层。在海平面以上60公里以内的大气,基本上没有被

电离处于中性状态,所以这一层叫非电离层。在60公里以

上至1000公里的高度,这一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

大气成分开始电离,形成大量的正、负离子和自由电子,所

以这一层叫做电离层,这一层对于无线电波的传播有着重要

的作用。

本文发布于:2022-12-08 06:53: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44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化学价
下一篇:公元纪年法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