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第1页,总16页
…
…
…
…
○
…
…
…
…
外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学
校:
_
_
_
_
_
_
_
_
_
_
_
姓
名
:_
_
_
_
_
_
_
_
_
_
_
班
级
:_
_
_
_
_
_
_
_
_
_
_
考
号
:_
_
_
_
_
_
_
_
_
_
_
…
…
…
…
○
…
…
…
…
内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绝密★启用前
山东省济宁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志愿者不怕付出,当他们默默奉献爱心的时候,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B
.亲子运动会不仅增进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孩子们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
C
.为回馈广大顾客的厚爱,本店打折销售部分特价商品,具体详情敬请进店咨询。
D
.智能手机功能强大,不仅能聊天,看视频,还能看新闻,看直播,深受用户欢迎。
【答案】
A
【解析】
【详解】
B中途易辙。把“孩子们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改为“也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了锻
炼”。C语意重复。去掉“具体”。D不合逻辑。视频包括“看新闻,看直播”。
【点睛】
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
判断的前提和基础。(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
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
不当等错误。
2
.下面所列名著与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散文集(阿长与《山海经》)闰土
B《简▪爱》英国文学罗切斯特第一人称
试卷第2页,总16页
…
…
…
…
○
…
…
…
…
外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请
※
※
不
※
※
要
※
※
在
※
※
装
※
※
订
※
※
线
※
※
内
※
※
答
※
※
题
※
※
…
…
…
…
○
…
…
…
…
内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C《水浒传》章回体鲁智深醉打蒋门神农民起义
D《海底两万里》凡尔纳基地三部曲诺第留斯号
A
.A
B
.B
C
.C
D
.D
【答案】
B
【解析】
【详解】
B对应正确。A闰土,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人物。C应该是“鲁智深醉打镇关西”。D
科幻小说《基地三部曲》的作者作家阿西莫夫。
试卷第3页,总16页
…
…
…
…
○
…
…
…
…
外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学
校:
_
_
_
_
_
_
_
_
_
_
_
姓
名
:_
_
_
_
_
_
_
_
_
_
_
班
级
:_
_
_
_
_
_
_
_
_
_
_
考
号
:_
_
_
_
_
_
_
_
_
_
_
…
…
…
…
○
…
…
…
…
内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二、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自古以来,燕子就是诗词歌赋中的重要角色
..
。文人墨客对燕子从不吝惜
..
笔墨,歌咏
春燕的文赋不胜枚举
....
,多有精粹
..
之作。北宋晏殊的《破阵子·春景》以燕子开篇,寥寥
数笔,春天的勃勃生机便跃然纸上。现代作家也一样,对春燕(刮目相看/情有独钟),
①,惟妙惟肖
....
。郑振铎先生的《燕子》,(简洁/简捷)流畅,脍炙人口。在
他笔下,燕子在阳光下微风中翩跹起舞的景像,是春天最诱人的风景。即便歇脚在电线
上,②,谱成嘹亮悠扬的春曲。
3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项是()
A
.角
.
(
jiǎo
)色吝惜不胜
.
(
shènɡ
)枚举
B
.精粹
.
(
cuì
)寥寥跃
.
(
yuè
)然纸上
C
.翩跹
.
(
qiān
)景像脍炙
.
(
zhì
)人口
D
.即
.
(
jí
)便嘹亮惟妙惟肖
.
(
xiāo
)
4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项是()
A
.刮目相看简洁
B
.情有独钟简捷
C
.情有独钟简洁
D
.刮目相看简捷
5
.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项是()
A
.①燕子被刻画得细致人微②也是“五线谱”上的音符
B
.①把燕子刻画得细致人微②也像“五线谱”一样
C
.①燕子被刻画得细致人微②也像“五线谱”一样
D
.①把燕子刻画得细致人微②也是“五线谱”上的音符
【答案】
3
.
B
4
.
C
5
.
D
【解析】
3
.B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A角(jué)色。C翩跹(xiān),景象。D惟妙惟肖(xiào)。
4
.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情有独钟:因对某人或某事
试卷第4页,总16页
…
…
…
…
○
…
…
…
…
外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请
※
※
不
※
※
要
※
※
在
※
※
装
※
※
订
※
※
线
※
※
内
※
※
答
※
※
题
※
※
…
…
…
…
○
…
…
…
…
内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物特别喜爱而感情专注。语境是强调对春燕的喜爱,所以自然选用“情有独钟”。简洁:
简明扼要。简捷:简单明了,直截了当。语境是形容郑振铎先生的《燕子》这篇文章简
明流畅,所以选“简洁”。因此选C。
5
.一空的主语是“现代作家”,注意衔接主语(陈述主体)一致性的原则,所以适宜
用把字句,排除AC。第二空,“燕子”不能比喻为“五线谱”,比喻为“音符”更恰
当。排除B。所以选D。
6
.“尼山圣境”位于曲阜尼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基地。班级组织去“尼山圣境”
的研学旅行活动你参与部分工作。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研学旅行是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
活动,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的结合。
材料二:当下,不少机构纷纷推出研学旅行项目,有的旅游项目重新包装一下就变
成了所谓的研学旅行。很多情况下,将旅游行程单当作研学手册,将“了解景点背后的
历史故事”当作研学的核心——围绕实际问题进行学习:本该以学生为主体的研学变成
了老师或者导游夸夸其谈,老师在景点的讲解和在课堂上的讲授没什么两样,没有做到
让学生自主活动和研究。
材料三:通过这次“尼山圣境”的研学活动,我了解到,公元前551年孔子诞生于
此,2019年是孔子诞辰2570年,他的思想历经漫长岁月仍然熠熠生辉。沿着圣人的足
迹,我实地感悟儒家礼乐文化,接受了思想洗礼,增强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来看,研学旅行要避免“只有游没有学”和
“”,因为二者都失去了研学的真正内涵。
(2)材料三是某同学活动结束后的心得请据此将下面的对联补全。
上联:体悟儒风韵味
下联:(只填序号)
A.指点千秋大业B.携手诵读经典C.弘扬礼乐文明D.咏唱风流华年
(3)右图是“尼山圣境”的宣传标志,请结合画面说明其创意(说出一点即可),不超过
40个字。
【答案】(1)只有讲没有研(2)C(3)画面以中国传统艺术篆刻为设计理念,画面似
篆刻盖下的一方印。以篆文的“尼”字,表示“尼山圣境”。体现了汉字的传统美与千
年传承的篆刻的完美融合。
试卷第5页,总16页
…
…
…
…
○
…
…
…
…
外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学
校:
_
_
_
_
_
_
_
_
_
_
_
姓
名
:_
_
_
_
_
_
_
_
_
_
_
班
级
:_
_
_
_
_
_
_
_
_
_
_
考
号
:_
_
_
_
_
_
_
_
_
_
_
…
…
…
…
○
…
…
…
…
内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解析】
【详解】
(1)考查对材料要点内容的提取概括。如可分析“本该以学生为主体的研学变成了老
师或者导游夸夸其谈,老师在景点的讲解和在课堂上的讲授没什么两样,没有做到让学
生自主活动和研究”等句,这些句话说的就是研学旅行“只有讲没有研”的错误做法。
(
2
)对联要注意以下几组要求:第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第二,上下联词组要相同,
词性要一致。第三,上下联平仄要相调。第四,切忌合掌。如上联“体悟儒风韵味”整
体上是动宾结构;“儒风韵味”为偏正结构。在内容上要围绕着材料中“我实地感悟儒
家礼乐文化
,
接受了思想洗礼
,
增强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一句构思。按以上分
析只有
C
项的内容确切,且形式符合要求。
(
3
)此题属于分析宣传标志的题目,分析宣传标志常见的题目是写出构图要素和分析
寓意,构图要素要概括题干要求的宣传标志中索要的图案的内容,重点注意宣传标志中
的一些抽象变形的图案,时间、地点、主题的汉语或英文的首字母的变形;分析寓意要
结合宣传标志的名称分析。如此题注意整体上是一个篆刻盖下的方印的图案,“尼”字
的篆文变形表示“尼山圣境”。汉字的传统美与“尼山圣境”的内涵巧妙结合。使来文
化旅游渡假区旅游的人们通过“尼”字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对“尼山圣境”的印
象。
评卷人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
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
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
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诚以德为性所固有,非若力之赋于生初,
而犹待培于生后也。是以骥之为骥,知之而性无所加,不知而性无所损。修其在己,听
其在人。辱于奴隶,弗顾也;死于槽枥,不惜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不计
也。文公所说千里马,食以千里则马显,食非千里则马晦。一若千里之权不操于已而听
于人。虽马犹是马,而固有之失不亦多乎!
试卷第6页,总16页
…
…
…
…
○
…
…
…
…
外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请
※
※
不
※
※
要
※
※
在
※
※
装
※
※
订
※
※
线
※
※
内
※
※
答
※
※
题
※
※
…
…
…
…
○
…
…
…
…
内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选自《古文笔法百篇)岳麓书社1984年版)
(注)骥:千里马。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以千里称
.
也称:著称
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
也食:喂养
C
.才美不外见
.
见:看见
D
.执策而临
.
之临:面对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A
.人不知而不愠
B
.康肃笑而遣之
C
.野芳发而幽香
D
.乃记之而去
9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是韩愈《杂说》中的一篇,“说”是古代用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看法的文体。
B
.甲文分析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生动地表现了有才之士遭受的不公正待遇。
C
.乙文认为判断是不是千里马的标准是自身品德修养,不能一味依靠别人赏识。
D
.甲乙两文都将千里马比作人才,重点阐述了应如何对待人才,洋溢着不平之气。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1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一若千里之权不操于己而听于人
【答案】
7
.
C
8
.
A
9
.
D
10
.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11
.一若千里之权/不操于己/而听于人。
【解析】
7
.
C
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见:通“现”,表现,显现。“才美不外见”:
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
试卷第7页,总16页
…
…
…
…
○
…
…
…
…
外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学
校:
_
_
_
_
_
_
_
_
_
_
_
姓
名
:_
_
_
_
_
_
_
_
_
_
_
班
级
:_
_
_
_
_
_
_
_
_
_
_
考
号
:_
_
_
_
_
_
_
_
_
_
_
…
…
…
…
○
…
…
…
…
内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8
.
A
句子中加点“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都表转折。
B
表修饰。
C
表顺承。
D
表顺承。
9
.
D
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从“辱于奴隶,弗顾也;死于槽奶,不惜
也”几句分析,没有表达“洋溢着不平之气”。
10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
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
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
列字词的翻译,如如第一个“其”:表反问的语气副词“难道”。第二个“其”:表揣
测的语气副词“恐怕”。“邪”:疑问语气助词“吗”。
11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
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好像日行千里的权力不是掌握在自己手
里而是听从于人的”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一若千里之权
/
不操于己
/
而听于人。此题要
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之间划开。
【点睛】
参考译文:
【甲】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
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
著称。(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
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
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
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
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
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乙】孔子说:“千里马值得称赞的不是它的气力,而是称赞它的品德。”品德是千
里马的品性中原本就具有的,它不像气力,气力虽然出生时就具有,但还有待于后天的
培养。因此,把千里马当作千里马,了解它不能使他的品性有所提升,不了解它也不会
使它的品性受到损伤。品性的修养在于千里马自己,而是否能使千里马驯从则在于人。
辱没在喂马的人手里,是没照顾好。死在马厩里,那是不爱惜啊;吃不饱,力气不足,
才能不能体现出来,那是没计算好食量啊。韩愈所说的千里马,按日行千里的食量来喂
养它,马的本领就体现出来,不按日行千里的食量来喂养它,马的本领就消失了。好像
日行千里的权力不是掌握在自己手里而是听从于人的。这样的千里马虽然还是千里马,
但是它本来所拥有的东西不就会失去很多了吗!
试卷第8页,总16页
…
…
…
…
○
…
…
…
…
外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请
※
※
不
※
※
要
※
※
在
※
※
装
※
※
订
※
※
线
※
※
内
※
※
答
※
※
题
※
※
…
…
…
…
○
…
…
…
…
内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评卷人得分
四、诗歌鉴赏
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点绛唇·兰花
姚述尧
潇洒寒林,玉丛遥映松篁底。凤簪斜倚。笑傲东风里。一种幽芳,自有先春意。香
风细。国人争媚。不数桃和李。
(1)词中为什么要写松篁和桃李?
(2)赏析词中画线的句子。
【答案】(1)词中写松篁和桃李,都是为了突出兰花的君子之品,为写兰花作铺垫和陪
衬。(2)诗句用拟人手法描绘了兰花于松竹底下悄然开放,虽然在不显眼处,但依然故
我灿烂绽放,虽无人在意,却笑迎春风。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兰花的高贵品质。
【解析】
【详解】
(
1
)考查写松篁和桃李的作用。从标题“点绛唇·兰花”和内容分析,本词主要是描
绘兰花,赞美兰花的品质。写松篁和桃李自然是对兰花的烘托与陪衬。由此更能够突出
兰花的君子般的品格。
(
2
)赏析词句。“凤簪斜倚。笑傲东风里”中的“斜倚”:向后靠或向后倾斜。“笑
傲”:潇洒,洒脱,从容,不羁,不拘细节。这两个词都运用了拟人化的写法。生动传
神地刻画兰花悄然开放、灿烂绽放、笑迎春风的情态。表现了兰花“一种幽芳,自有先
春意”的特点和高贵品质。
评卷人得分
五、句子默写
13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______
,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2)淫慢则不能励精,
______________
。(诸葛亮(诚子书))
(3)
_______________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承相》)
(4)不畏浮云遮望眼,
___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5)李白《行路难》(其一)中“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摆脱歧路彷徨的
试卷第9页,总16页
…
…
…
…
○
…
…
…
…
外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学
校:
_
_
_
_
_
_
_
_
_
_
_
姓
名
:_
_
_
_
_
_
_
_
_
_
_
班
级
:_
_
_
_
_
_
_
_
_
_
_
考
号
:_
_
_
_
_
_
_
_
_
_
_
…
…
…
…
○
…
…
…
…
内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苦闷,唱出充满信心、重新扬帆远航的强音。
【答案】(1)工欲善其事(2)险躁则不能冶性(3)气蒸云梦泽(4)只
缘身在最高层(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
【详解】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
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
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躁”“蒸”“缘”“沧”等字词的书写。
评卷人得分
六、现代文阅读
有些苦难是可以避免的
赵宗彪
①唐僧师徒一个个都在苦水中泡过,取经路上的日子也是风餐露宿,饥寒交迫,险
象环生,苦海无边。
②我们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奇怪的想法,就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就是“天将
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好像只有苦难才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
苦难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人的精神。但太多的苦难,也能毁灭一个人的所有尊严和自信。
孟子说,大丈夫必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但能够做到的,人世
间又有几个?太多的苦难,只会剥夺生命的质量,摧毁人的意志、自尊、理想和信念,
而只有极少数有大志而且意志特别坚韧的人、才华特别丰富的大才、奇才,才有可能逆
水而上,成就梦想。
③唐憎的苦难,同成就他的事业并无必然联系。他如果小时候有天伦之乐,未必就
不会读书。孙悟空有七十二变,一个筋斗能翻出十万八千里,这些不是因为苦难才得来。
而是他拜须菩提祖为师,在环境优美的须弥山学习十一年的成果。孙悟空的苦难,那是
压在五行山下的五百年。这苦难给他带来了什么?是驯服、奴化、忍耐和逆来顺受。在
五行山下的时间里,孙悟空的法术并没有提升,只是不羁的精神目渐消磨,活跃的创造
能力逐步萎缩。
④孙悟空的苦难缔造者,严格说来,是玉帝本人,孙悟空虽然出身寒微,但毕竟有
能力有水平。但玉帝和他所创造的天庭,却大材小用,只让他当个马夫。后来虽说封了
齐天大圣的空头街,却又不给他相应的待遇,连一张蟠桃大会的入场券都没有,谁能咽
试卷第10页,总16页
…
…
…
…
○
…
…
…
…
外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请
※
※
不
※
※
要
※
※
在
※
※
装
※
※
订
※
※
线
※
※
内
※
※
答
※
※
题
※
※
…
…
…
…
○
…
…
…
…
内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得下这口气?即使没有孙悟空出现,迟早会有张悟空、李悟空、王悟空等来叫板。沙僧原
本是玉帝的侍卫官,职官是卷帘大将,却只是因为打碎了一只琉璃盏这样的小过失,竟然
要下凡做妖怪,每七天还要飞剑穿胸百余下。比起孙悟空的打碎天堂的所有殿堂庙字、
亭台楼阁、瓶瓶罐罐来,简直是不值一提。尽管沙和尚沉默寡言,但他心里会平衡吗?
⑤尽管苦难来了,我们必须毫不迟疑地面对,但我们能否分析一下,哪些苦难是可
以避免的?司马迁能写出伟大的《史记》,不是因为汉武帝对他实施了宫刑,而是他本来
就有理想有才华。否则,就难以反证,历史上受到宮刑的人那么多,为什么却仅有一部
《史记》?“吹尽狂沙始到金”,是因为首先有金,否则,狂沙吹尽,还不照样是狂沙?
⑥任何人为的苦难,对人类而言,都是噩梦。
⑦如果因为极少一部分的人在苦难中依然作出了成就而歌颂苦难,那就是自欺欺人。
歌颂苦难,鼓励苦难,怀念苦难,而那些苦难的制造者们,却由此可以逃避惩罚而变成恩
主,这不正是他们所希望的最好结果吗?
⑧孙悟空们在一个个的苦难面前坚持下来了,但原先那个充满灵气和自由思想的精
灵,却如泥牛人海,一去不复返了。生龙活虎的孙悟空从压在五行山下的时候起,即已
死了。
(选自《今晚报)2019—04—28,有删改)
14
.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15
.分析第⑤段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6
.第⑦段能否删掉?为什么?
【答案】
14
.这一段以道理论证为主。开头先引用名言和名句,引出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然
后既引名句分析它的难点,再具体分析苦难于常人就是灾难,只是极小数伟人才可能脱
颖而出。由此表明自己成功不需要苦难锻炼的观点。
15
.本段使用了举例论证(摆事实),用司马迁写《史记》的事实证明并不是苦难让他
成功,没有他遭受的苦难,他也会成功。事实胜于雄辩,论证说服力不言而喻。
16
.不能。补充强调苦难中有人作出成就,但绝不能因此为苦难歌功颂德。这是对前文
论述的一个补充,使论述观点更全面,更易于让人理解接受。
【解析】
14
.考查第②段的论证思路。要抓住点明结构思路的语言标志。没有词语作为标志就要
仔细阅读文章内容,读懂内容后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术语作答。
如本段开头先引用名言引出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好像只有苦难才是一个人成功的
试卷第11页,总16页
…
…
…
…
○
…
…
…
…
外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学
校:
_
_
_
_
_
_
_
_
_
_
_
姓
名
:_
_
_
_
_
_
_
_
_
_
_
班
级
:_
_
_
_
_
_
_
_
_
_
_
考
号
:_
_
_
_
_
_
_
_
_
_
_
…
…
…
…
○
…
…
…
…
内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前提”,然后分析它的难点,接着引用孟子的话指出只是极少数伟人才可能脱颖而出(不
是人人能够做到的大丈夫的)。由此证明“只有苦难才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这种说法
是错误的。这样使整个论证过程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使论证更加深刻,观点更加鲜明。
15
.考查论证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司马迁能写出伟大的《史记》”,明显运用
了举例论证的方法。用这个例子是为了证明“不是因为汉武帝对他实施了宫刑,而是他
本来就有理想有才华”的道理。也就是说不是苦难让他成功,苦难对他的成功没有意义。
作者用有代表性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增强了说服力。
16
.关于语段是否删除的题目,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从语段的内容、与中心论点
的关系以及文章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如先明确观点:不能。第一句“如果因为极少一
部分的人在苦难中依然做出了成就而歌颂苦难,那就是自欺欺人”所表明的观点是对前
文论述的补充,即绝不应该歌颂苦难。这样使论述更全面,观点更加鲜明,也更易于让
人理解接受,很好地达到写文章的目的。
【点睛】
议论文主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道理论
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
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归纳论证,也叫“事实论证”。它是
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
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结合原文分析使用。
美丽墓园
刘月新
①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我见到了有生以来所见过的最美的坟墓。
②最美的坟墓,不是一座,而是一个墓园。
③跃上47级台阶,跨过大门,镶嵌在纪念馆血红色外墙上似乎还带着声响的弹壳,
加上大炮和坦克,以及征战的雕塑,构成了一部沉甸甸的史书封面,迫不及待地要帮你
解读此次战役的惊心动魄。
④穿过纪念馆的大门向里走,是一片松树林。棵棵松树挺拔峭立,整齐排列,一丝
不苟,像列队整装待发的士兵。树下静静地卧着一排排的坟墓。一个个刚离起地面的小
土堆,用水泥抹了周边,上面覆盖一块小长方形大理石卧碑,碑面中央镶着一颗醒目的
五星。没有墓志铭,甚至没有名字。
⑤这些数不清的大理石板下面,躺着孟良崮战役中为国捐躯的战士的躯体。他们远
离尘嚣,静静地躺在林荫里。这些墓冢只是一个个小长方形的土堆而已。坟墓周围,开
试卷第12页,总16页
…
…
…
…
○
…
…
…
…
外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请
※
※
不
※
※
要
※
※
在
※
※
装
※
※
订
※
※
线
※
※
内
※
※
答
※
※
题
※
※
…
…
…
…
○
…
…
…
…
内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满了小小的叫不出名字的鲜花。放眼望去,空旷辽阔,庄严肃穆,青松翠柏掩映的五星
点点,点点五星就像一颗颗天上的星辰,每一颗都是一个永垂不朽的英灵。
⑥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了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你禁不住要屏住呼吸,不敢大声,
怕惊扰了这些栖息的灵魂。风抚摸着一座座无名者之墓,树林飒飒作响,几只蜂蝶在林
中嬉戏。整个墓园透出一种大美、凄美和壮美,一种少有的朴素之美。
⑦60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那场血战,彻底扭转了华东战局,成为解放战争中振聋
发聩的经典之战。然而扭转战局是要付出代价的。在孟良崮纪念馆的烈士墓园,在苍松
翠柏间,就安葬着此次战役中牺牲的我军壮士的忠骨,共有2865名。
⑧“青松挺拔,可是我战友的身姿?”
⑨“烈士灵前我默默伫立。”
⑩这是参加过孟良崮战役的一位将军说的两句话。然而将军要伫立的陵墓其实不过
是眼前的一个个土丘。他们原本是一个个热血男儿,他们的英雄壮举,成就了当年惊天
动地的功绩,而战争的惨烈致使他们成为一个个无名烈士,据说安葬于此的2865名烈
士中人与名对上号的只有138名。
⑾来这里拜谒的人很多,男女老幼都有。谁都可以踏进烈士最后的安息地,保护这
些英灵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除了人们的敬仰,还有,就是人们鲜花一样的美
好生活。不论是什么时候来到这儿,人们都会想象得到,这每一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
里,都安眠着一个最可爱的人,尽管你不知道他们的姓名。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
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那些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无字碑
式的朴素更能打动人心的东西。他们是为人民的安宁幸福而死,虽死犹生;他们虽然没
有豪华坟墓和高大墓碑,可他们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诗人臧克家的著名诗句最能代表
此刻的心声: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
青青的野草。
⑿从这个墓区向左跨出几步远,又有几座坟墓,给人的感觉同样是美丽宏伟,震撼
人心。站在墓前,当地朋友问我,你可知中国最小的烈士有多大?有多大?出生10天。
10天?啊!刚刚学会吃奶,刚刚睁开蒙眬的眼睛来看世界。当时的世界山河破碎,狼
烟四起,抗战的硝烟正浓。在她来到这个世界第10天时,母亲行刑的时日到了。母亲
抱过她说,儿啊,你生下来就没吃过妈一口奶,临走了,就喝妈一口血吧。她瞅定女儿,
毅然咬破手指,刹那,仿佛给满腔热血找到了奔突的出口,鲜血一滴一滴滴到了小烈士
口中……这是何等的壮举?又是何等的惨烈?人世间有多少豪华的坟墓能装得下这种
悲壮与豪情?又有多大的石碑能述说得尽他们的英勇与伟大?
⒀又一阵风吹过,在苍松翠柏间留下一丝清凉,就像烈士的英灵在轻语。静静地站
试卷第13页,总16页
…
…
…
…
○
…
…
…
…
外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学
校:
_
_
_
_
_
_
_
_
_
_
_
姓
名
:_
_
_
_
_
_
_
_
_
_
_
班
级
:_
_
_
_
_
_
_
_
_
_
_
考
号
:_
_
_
_
_
_
_
_
_
_
_
…
…
…
…
○
…
…
…
…
内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在这个墓园里,心,从未有过的平静,从未有过的澎湃。这些整齐排列的小土堆,是人
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坟墓,构成了最宏伟、最感人的风景,成为被后代怀着
敬畏之情朝拜的庄严圣地,成为这本无字史书中最为辉煌耀眼的一页。见过很多陵墓,
都不曾给过我如此至纯至美的感觉,都没有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这样能剧烈震撼人内心
深藏的感情。
⒁走出烈士墓园,再次看到门前那棵合欢树,美美地静静地站立在那里。它撑起巨
大的扇面形树冠,是想用绿荫和清凉来庇护装点这本沉甸甸的史书?还是想陪伴抚慰长
眠在这里的先烈们的英魂?
(选自(人民日报2011--07-09,有删改)
17
.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18
.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试举例分析。
19
.第⑿段为什么要交代抗战时期烈土母女临刑前的场景?
20
.赏析第⒁段的表达效果。
【答案】
17
.明线:我瞻仰烈士墓园的过程。暗线:孟良崮战役的血与火的历史。
18
.第十一段“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那些奢华装饰更扣人心
弦。”通过对比突出烈士为国捐躯虽为无名,但长留世人心中,永远流传;而有些刻意
想要让人注意的人,却更易被人淡忘。
19
.细写这个场景,更能触发人类的共同情感:哺乳的母亲,刚出来的婴儿都没有被放
过,可见敌人是何等的残忍和没有人性。这更能激起人们对和平的珍爱,对战争惨酷的
痛恨!
20
.一方面借物喻人,借合欢树表达了作者对那段英雄历史的铭记,对烈士的崇敬和不
舍;另一方面连用两个设问,使作者想要表达和情感和文章主旨更突出,更能引发读者
的思考和共鸣。
【解析】
17
.考查对文章线索的把握。线索可以是物品、人物、时间、事件、地点的转换、人物
的感情变化等等,找到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者同类词语(表示时间的虽不是相同的
词语却是同一类词),仔细分析,如果它能将文章零散的材料贯穿成一个统一而紧密的整
体,那么它基本就是了。本文有两条线索:明线和暗线。明线在文章中很容易找到,一
般指主人公的经历等。如我瞻仰烈士墓园的过程为文章的明线。暗线就是要从文章中分
析得来的贯穿文章始末的线索。如孟良崮战役的血与火的历史是文章的暗线。一定要在
试卷第14页,总16页
…
…
…
…
○
…
…
…
…
外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请
※
※
不
※
※
要
※
※
在
※
※
装
※
※
订
※
※
线
※
※
内
※
※
答
※
※
题
※
※
…
…
…
…
○
…
…
…
…
内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通读全文后给出答案。
18
.通篇阅读,分出层次,梳理情节,全盘把握,根据题干要求找出对比的区域,找到
相关语句分析,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如11段“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
空心思置办的那些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一句,就使用了对比手法。对比是把对立的意
思或人物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这种手法可以突出好
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此对比突出了烈士
为国捐躯虽为无名,但长留世人心中。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19
.考查场景描写的作用。答此题首先要读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
这样才能确保答案的准确无误。首先要读懂这个场景描写的内容,再根据中心谈作用。
特别是当我们读到“母亲行刑的时日到了。母亲抱过她说,儿啊,你生下来就没吃过妈
一口奶,临走了,就喝妈一口血吧。她瞅定女儿,毅然咬破手指,刹那,仿佛给满腔热
血找到了奔突的出口,鲜血一滴一滴滴到了小烈士口中”等描写,更能激起人们对和平
的珍爱,对战争惨酷的痛恨:连哺乳的母亲与刚出来的婴儿都没有被放过,可见敌人是
何等的残忍。更有力地阐释了“我见到了有生以来所见过的最美的坟墓”的主题。
20
.欣赏文句。“它撑起巨大的扇面形树冠,是想用绿荫和清凉来庇护装点这本沉甸甸
的史书,还是想陪伴抚慰长眠在这里的先烈们的英魂?”此句从手法上分析,首先是借
物喻人。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这也是作文中用来
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作者借合欢树表达了作者对那段英雄历史
的铭记,对烈士的崇敬和不舍,这样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增强了
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其次是设问手法的运用。设问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
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这使作者想要表达和情感和文章主旨更突出,更能
引人注意,启发思考,使读者深受教育。
【点睛】
文章线索就是贯穿一篇文章,即在文章的不同段落中都可见的词、句子或是情况等等;
并且在解读文章时可以依照用来解读文章含义,了解文章主旨等。文章线索的分类:1、
以人物为线索;2、以事情为线索;3、以物品为线索;4、以地点为线索;5、以时间为
线索;6、以感情为线索。文章线索的作用: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使结构完整严
谨。
评卷人得分
七、作文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试卷第15页,总16页
…
…
…
…
○
…
…
…
…
外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学
校:
_
_
_
_
_
_
_
_
_
_
_
姓
名
:_
_
_
_
_
_
_
_
_
_
_
班
级
:_
_
_
_
_
_
_
_
_
_
_
考
号
:_
_
_
_
_
_
_
_
_
_
_
…
…
…
…
○
…
…
…
…
内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某花店处理花瓶,我挑选了两个,问店主:能优惠点吗?她回答得很干脆:不能。付款
后,我的心情有点怏怏的。觉得店主真小气,不太会做生意,为了招揽回头客,优惠一点,
让我带着一些欢喜离开,岂不圆满?但转念一想:为什么一定是她送我一份欢喜,而不是
我顺应她的心意,给予她一份快乐呢?自己可以选择大气啊。念头一转,当下释然。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
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体特征鲜明;(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答案】换位思考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换个角度来看,你会发现生活中的另一种
美。
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生观,不同的思考方式——不同的身份决定了思考角度的不
同。同是一朵花摆在面前,会有“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感怀,也会有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舂泥更护花”的深刻。你不能苛责寄人篱下的林妹妹的伤怀,
你也不能否认落红护花的事实。你能做的只有学会换位思考,去体会一朵花的丰富内涵。
之后,你会发现生活是如此的丰富。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难免会发生矛盾。怎样才能缓解这些摩擦呢
?
要知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遇事不能总以自我为中心,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多替他人着
想。毕竟,每一个人在其他人眼中也是“别人”。坚持换位思考,你会发现,生活是如
此和谐。
“换位思考”并不是什么深刻的东西,它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伴随在我们的左右。
日常生活中需要换位思考,工作中更需要换位思考。松下公司对一位员工的重大事故并
未作出开除或是降薪的处罚,而是耐心的和他分析事故的原因,因为公司领导知道,如
果他是那位员工,一定会对自己的失误造成公司巨大的经济损失而懊悔。这样的换位思
考,使松下凝聚力大大提高。甚至在公司效益下滑——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刻,员工集
体主动要求降薪。因为我们换位思考,人与人之间增进了了解,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因为我们换位思考,我们在交往与合作中才会变得愉快。因为有了“换位思考”,我们
会发现生活是如此的充满人情味儿。
生活是需要“换位思考”的。因为“换位思考”能帮助我们打开观察世界的多棱镜,让
我们更好的读懂别人,读懂生活,读懂社会,此刻的我们便学会用单纯而善感的心去感
受世界多角度的斑斓,体味生活中别样的美。
【解析】
试卷第16页,总16页
…
…
…
…
○
…
…
…
…
外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请
※
※
不
※
※
要
※
※
在
※
※
装
※
※
订
※
※
线
※
※
内
※
※
答
※
※
题
※
※
…
…
…
…
○
…
…
…
…
内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详解】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
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关键句常常
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
突破口。要认真地分析材料。材料中的“我”“当下释然”,是因为“念头一转”,具
体来说是“我”想到了“为什么一定是她送我一份欢喜,而不是我顺应她的心意,给予
她一份快乐呢?自己可以选择大气啊”。每个人的思想都不一样,每个人的思想角度也
不同。为此也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误会。有时候我们是否也试试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
题呢?所以可以从“换位思考”“多替别人着想”“做人要大气”等角度立意。
【点睛】
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
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
示的中心来写作。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
提供给考生了。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记叙性
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作文水平,考生可以通过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解读,选择适合
自己的文体进行写作。
本文发布于:2022-12-08 06:27: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43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