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祁彪佳

更新时间:2022-12-08 05:53:36 阅读: 评论:0

榆树教育员工待遇怎么样-何时落到这收场


2022年12月8日发(作者:关雎尔结局)

明末白话小说《欢喜冤家》作者考

明末白话短篇小说集《欢喜冤家》共24回,关于其著者“西湖渔隐主人”的

详细情况,目前学术界认识尚不统一,有无名氏、高一苇、王元寿、冯梦龙诸说。

我们通过对相关史料的钩沉,综合作品中的诸种内证,可以考证出“西湖渔隐主

人”的时代和行迹,并对《欢喜冤家》的题材和风格,与王元寿的名号、居处、

西湖情结、戏曲作品、交游等加以综合考辨与比较,可知“西湖渔隐主人”实为戏

曲家王元寿。

标签:《欢喜冤家》;西湖渔隐主人;王元寿;作者

《欢喜冤家》为明崇祯十三年(1640)“山水邻”原刊,书署“西湖渔隐主人”

撰。全书共24回,每回写一个故事,集中描写了各种曲折离奇的婚姻悲喜剧。

《欢喜冤家》在当时很受欢迎,后世又被翻刻成《艳镜》《贪欢报》《欢喜奇观》

等。然而,关于“西湖渔隐主人”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如名字、籍贯等,都有数说。

如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说明”里认为其“姓氏不详”;《中国白话小说史》认为是

“曾改编过两个南戏的杭州西湖的高一苇”①;《明代版刻综录》则云:“疑王元

寿,字伯彭,别署西湖居士、西湖主人、湖隐居士,钱塘县人。”②而目前学术

界则普遍认为王元寿是陕西郃阳人。③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不同看法,认为“山水

邻”是冯梦龙的书室,《欢喜冤家》是由他编辑出版的。④《欢喜冤家》的作者

究竟是无名氏、高一苇还是王元寿抑或冯梦龙?王元寿籍贯究竟是郃阳还是杭州

抑或苏州?都需要做进一步探究。

一、“西湖渔隐主人”与高一苇、冯梦龙

在明代,一般书坊请人订正小说戏曲是很普通的事,往往所请不是固定的一

个人。高一苇曾订正“山水邻”刊戏曲,也曾订正过传奇《金印合纵记》和《孟日

红葵花记》⑤,仅凭“山水邻”书坊曾经出版过高一苇订正的两个南戏《四大痴》

和《花筵赚》,而认为“山水邻”刊刻的《欢喜冤家》也出自他手,是不能让人信

服的。⑥从现存可确定为高一苇的作品《合纵记》与《葵花记》中,也看不出

与《欢喜冤家》有任何关联,因而此说已遭到质疑。

吴晓珊认为《欢喜冤家》是由冯梦龙编辑出版的,一是因书中出现“王三巧

珍珠衫”和冯梦龙剧作《万事足》;二是认为其思想和《情史》一脉相承。

首先,我们来看《欢喜冤家》中的戏曲资料,除《万事足》外,书中还写到

演出以下剧作(每部都契合本回主旨):《四大痴》之《财痴》(作者:徐复祚,

第十二回);《颠倒姻缘》(凌濛初编撰,第十三回);《东坡游赤壁》杂剧(疑为

明代无名氏《醉写赤壁赋》)和《翠屏山》传奇(作者:沈自晋,第十四回);《金

簪记》,本回演绎书生与尼姑的恋情,类似《玉簪记》。故作者说:“予今录之,

与《玉簪记》并传,可为双美”(第二十二回)。

除了明确记载这些出演剧目,书中还多次提到其他剧作,如“成亲于牡丹亭

下”“分明一本比‘西厢’,点缀许多情状”(第十回)等,并娴熟地运用术语“移

宫换羽”等。书中运用大量戏曲资料说明作者文学修养高、精通戏曲,但并不能

说明他和冯梦龙有必然联系。

其次,冯梦龙在《情史》序中谈及其编纂目的是六经皆以情教,“我欲立情

教,教诲诸众生”;而死后“作佛度世……虽遇仇敌冤家,悉变欢喜”只是戏言,

并非是“对《欢喜冤家》故事的最好注解”。《欢喜冤家》有独立的编纂理念和思

路:

非欢喜不成冤家,非冤家不成欢喜。居今溯昔,大抵皆然……公之世人,唤

醒大梦(序)。

窃笑世人,每以恩情二字,与仇怨二字分看;余独以为此四字,正当互观,

何也?……孰谓恩情非仇怨乎?孰谓仇怨非恩情乎?(第七回)

对比《欢喜冤家》和“三言”,可以明显地看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第一,“三

言”包容了各种题材、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的作品。而《欢喜冤家》题材集中,

以“色、财”为落笔点,围绕“欢喜”与“冤家”展开,篇篇关乎情事。第二,从思想

观念上看,“三言”中出色的女性形象多为妓女,如杜十娘、莘瑶琴、关盼盼、赵

春儿等。对于世俗女性,作者虽然认同她们在情感上的主动与热情,但对此同时

又持否定态度。如周胜仙、小夫人、庄子妻、蒋淑真……这些女性人物无论情感

追求的初衷如何,最终殊途同归,遭遇到阅读行为的冷嘲热讽。与“三言”相比,

《欢喜冤家》认同并且赞赏女性的自我觉醒和生命觉醒,在女性观念与“言情”

等方面,要比“三言”宽容得多。明代的拟话本小说创作,继承和发展了“三言二

拍”的说教传统,“所以明末清初,这一类的书……酸腐气越来越浓,唯《欢喜冤

家》例外,几乎没有一篇不是谈男女风情的”⑦。第三,二者的外在形式也存在

不一致之处。“三言”自觉不自觉地遵循着话本的形式特征,在故事高潮或扣人心

弦处,往往以“说话人”的身份来臧否人物、褒贬是非。话本重要的形式特征——

入话、头回以及常用套语(如看官、你道……),在《欢喜冤家》中逐渐淡去。

除第十八回有头回,第一、二、七、十九、二十一回有极为简略的入话外,其余

均在篇首诗词后直接切入正文。时时跳出的说话人身份无疑会破坏情节乃至故事

的连贯性,所以作者的注意力已不在于模拟话本的形式。

最后,冯梦龙名号众多,有龙子犹、墨憨斋主人、吴下词奴、顾曲散人、前

周柱史等十四个,但都和西湖没有关系。因此,尽管冯梦龙是白话小说的集大成

者,对当时文坛影响很大,但并不意味着《欢喜冤家》就是由他编辑出版的。

二、从《欢喜冤家》看“西湖渔隐主人”

文学作品总会有意无意地流露作者的价值判断、个人喜好等相关信息,很多

时候从作品的题材、风格等可以侧面了解作者。在资料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可以

尝试从文本出发,寻求内证。考察西湖渔隐的生活时代、籍里行迹、题材选择、

艺术风格、价值取向等相关内容,这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尝试。

1.生活时代

书中第八回提到“大明律”,第十八回又称“我朝如阳明先生”,第九回开头云:

“话说天启辛酉年间……”,明显为明代人口气。结合刊刻年代,我们完全可以肯

定,作者生活的时代至少经历了万历、天启、崇祯三代。2.籍里行迹

全书24回,宋代故事1卷,元代故事1卷,明确标明年代为明代的5卷,

不明朝代故事17卷。这17卷故事,虽未标明年代,但从其中反映的道德观念、

价值标准、社会风俗等看,多系晚明时期的故事。如第十八卷《王有道疑心弃妻

子》中,用京官主考乡试是万历以后的事,以前只有直隶用京官,各省则是巡按

主考。⑧而5卷明代故事的主要发生地点是:浙江金华府义乌县、江西新城县

(第二回);杭州府余杭县(第九回);金陵(第二十回);浙江杭州府永嘉县、

浙江海宁县(第二十一回);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南直隶苏州府(第二十三回)。

另17卷故事的主要发生地点是:松江府华亭县(第一回);浙江安吉州(第三回);

江西南昌府丰城县(第四回);河南彰德府安阳县(第五回);南直隶徐州府(第

七回);浙江杭城(第八回);南直隶扬州府仪真县(第十回);关西(第十一回);

浙江嘉兴府秀水县(第十二回);浙江杭州府钱塘县(第十三回);广西柳州(第

十四回);浙江温州府永嘉县、杭州府(第十五回);浙江湖州府德州县(第十六

回);浙江嘉兴府秀水县(第十七回);浙江杭州府钱塘县(第十八回);南直隶

徽州府休宁县(第十九回);浙江湖州府长兴县(第二十四回)。

这22卷故事中,除第十一回“关西”地名无考外,有13回主要发生于浙江,

6回在南直隶、1回在江西(其中有的故事主要发生地有两处,如第十五、二十

一、二十三回);1回在河南,1回在广西。

通过比较得知,作者对江南比较熟悉,尤其是南直隶(今江苏、安徽、上海)、

浙江、江西一带。书中有多篇写到钱塘县与西湖,第二、三回对江南风景、田园

风光的描绘,真切细腻;第九回对京里“点选秀女”之事所掀起的波澜,有详细的

描述,若非亲睹亲闻,是写不出的。书中多次写到南京贡院、明远楼、水西关等,

对纳监、科考的程序和如何参加补考,也有详细的描述。此外,书中对杭州府余

杭县、嘉兴府秀水县、徽州府休宁县的地形,也有较详细的介绍。因此,我们大

致可以确定作者的活动区域,主要在今南京、浙江、江西一带。作者对杭州府极

为熟悉,对浙江、南京交界处嘉兴府、徽州府、苏州府、湖州府一线也非常熟悉。

3.西湖情结

书中主要发生在浙江省的故事有13回。其中在杭州府的有7回,7回中有4

回是在钱塘县,分别是第十三、十五、十八、二十三回。这可能是偶然的巧合,

但也可能别具意义。书中提到别处地名、景物,多很简略或干脆不提,如第五回

对河南安阳地理风物的描写很虚泛;第三、十九回都提到了去川广贩卖药材的事

情,但只是虚笔带过,未加描写。而对钱塘县的地形、景物,则不惜笔墨,反复

描摹。这几回每篇都有专门歌咏西湖的诗词:

风景从来说古杭,青山绿水足徜徉。(第十三回)

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

画船载得春归去,余情湖水湖烟。(第十五回)

澄湖湛湛浸长空,淑气薰人尺物同……

此景谁允都寂寞,滨涯几处壮芙蓉。(第二十三回)

第十三回对西湖放生池、赏心亭诸景的特征、周围地形详加描摹,巨细靡遗,

第十五、十八回都写到游览昭庆寺、岳王坟、苏堤;每回都不惜笔墨写到很多地

名,如新河坝、玉泉、徐大河头、松木场、新河塘口、圣堂隘、登云桥、一亩田、

仓桥、武林门、西塘坝等,并详细描绘各处所之间具体的往来路径。除了这4

回,书中尚有多次提到西湖,如第十七、二十二回写江侍郎、黄焕之因思慕西湖

山水前往游玩。

令人奇怪的是,作者似乎不太注重景物描写,该书写景的分量较少,而且多

不具典型性。作者常有意无意地虚化背景,更加关注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唯有对

西湖,感情特别深厚——“闻知杭州西湖景致,天下无双,到此不走一番,也是

痴了。”如果说诗词只是比较浮泛地歌咏西湖,那么各回中具体描写西湖诸景之

美,游人陶醉其中难舍难离,加之对民风民俗的详细描绘,如佛浴日的放生盛会、

清明节祭祀、钱塘观潮、观音胜会等,就从多侧面写尽了西湖之美,抒发了内心

的满腔热爱。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他以“西湖渔隐主人”命名的原因。

此书最初由杭州书坊“山水邻”刊行,前人大多因此推论“西湖渔隐主人”为杭

州人,但杭州府很大(下辖钱塘等9县),再缩小范围应是当时浙江省首府(杭

州府)所在地钱塘县(今浙江杭州市)人最有可能。即使“西湖渔隐主人”原籍不

是钱塘,他成年后一定长期生活在钱塘一带,否则笔端不会对钱塘这片土地倾注

如此深的感情。

4.擅长描写“男女风情”,情节曲折离奇,文人与平民色彩并重

全书有5/6的篇幅以描写“男女风情”为主。作者善于组织场面,利用情节的

紧张气氛达到戏剧性效果,并且喜爱运用夸张、对比、反讽、讽刺、变形等手段,

形成一种轻松诙谐的戏剧性风格。有时甚至只是编织一个又一个新奇古怪、甚至

不乏荒诞感的故事来取悦自己和读者,以一种变形夸张的方式反映现实和人生,

从而带有闹剧情调。如果作者不熟悉戏曲作品的特点和风格,是不可能具有这种

特色的。文中大量运用典故和诗词,既有“吹箫引凤”“鹤唳猿啼”等文雅词句,也

有大量迎合市井趣味的描绘。

三、“西湖渔隐主人”与王元寿

1.王元寿的居处与交游

学术界一般认为王元寿“字伯彭,陕西郃阳人,生卒年无考”;其弟王异字无

功,又写作元功。时至今日,在陕西省渭南市与合阳县(1964年9月国务院更

改生僻地名,改“郃”为“合”),人们仍以王元寿兄弟为荣。《渭南历代戏曲剧作精

品选》充分肯定了王元寿兄弟在戏曲创作上的成就和贡献,并收录王异《弄珠楼》;

“合阳人物”之“古代人物”共8人,王异也位列其中。

王元寿的好友祁彪佳在《远山堂曲品》《祁彪佳尺牍》《祁忠敏公日记》中详

细记载了王元寿的戏曲作品及其与朋侪的交游情况。《祁忠敏公日记·归南快录》

有“至昭庆访王伯彭”的记载,由此可知其居处在昭庆寺附近。⑨说王元寿是钱

塘人,必然要和他是郃阳人的说法发生冲突。与其先入为主地相信后人的记载,

不如来看时人的记录。郭濬《虹暎堂诗集》卷一〇有《春雪集王伯彭师湖阁袁令

昭以新词至》,卷一四有《送王伯彭先生之蓝山令》,《同治蓝山县志》存王元寿

作的序,末署“蓝山令钱塘王元寿伯彭父撰”。王元寿是钱塘县学的岁贡生,因岁

贡是“取食廪年深者,务求学行兼优、年富力强、累试优第者”,所以主动或被动

地,其出身被修改了。⑩退一步说,即使并非如此,则江南的细腻温婉、“人间

天堂”西湖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以其无与伦比的美征服了来自黄土

高原(郃阳位于秦岭之东、渭河之南,粗犷苍凉、沟壑纵横)的王元寿,所以他

由衷地喜欢江南风物,以钱塘人自称,也可以理解。王异青壮年时,屡试不第,

遂改名无功。万历后家居随兄学习戏剧创作,晚年遍游江浙一带,不知所终,所

以明以后各家《郃阳县志》均无记载。他的作品在江、浙两省,流传较广,影响

颇大,杭州凝瑞堂在崇祯年间刊刻过他的不少剧本。时人亦以兄弟俩为钱塘人,

沈泰编选的《盛明杂剧二集》所收《龙山宴》题有“西湖无功王元功,扬甫钱肇

科阅”B11可证。

祁彪佳、袁于令、郭濬、沈泰都是王元寿的朋友,冯梦龙与祁彪佳也是好友。

冯梦龙、杨居寀、陈继儒等晚明戏曲评点家,都刻印过王元寿的作品,汤显祖也

曾对《异梦记》详加评点付梓。因此,我们可以推测他们之间互相是了解和熟悉

的。这些作家都是江浙籍,这和西湖渔隐的行迹是一致的。而这些文人的生活时

代,也和“西湖渔隐主人”相近,大体是在万历至崇祯年间(1573—1644)。

“西湖渔隐主人”和王元寿都具有浓厚的“西湖情结”,王元寿别署“西湖主

人”“西湖居士”“湖隐居士”,他住在钱塘,在钱塘进学,除其所撰县志序外,尚

有所撰《塔山寺记》为证:

余尝向人夸吾杭二峰三竺之胜、明圣两湖之奇,觉沾沾自喜……游憩此地,

便可移我湖山以置塔山之下,何知其非吾土耶?故为记之,使异日登斯山者,知

为钱塘王伯彭所尝游憩地也。B12

古人非常重视自己的别号,自号一般都有寓意在内。或以旨趣抱负、生辰年

龄、文学意境、形貌特征甚至惊人之语自号,如六一居士、少陵野老;或以居住

地环境自号,如五柳先生、青莲居士、东坡居士。由“西湖渔隐”“湖隐居士”,我

们大致可以推测其人住在西湖附近,或旨趣是“隐”于西湖。如果说根据别号的相

似性认为“西湖渔隐主人”就是王元寿,证据不够确凿,下面还可以举出其他证据。

2.《异梦记》与《欢喜冤家》

王元寿现存戏曲作品有3种:《异梦记》《红梨花记》和《景园记》。《异梦记》

本于瞿佑《剪灯新话》“渭塘奇遇记”,原文2300字,情节简单,写王生收租途

经渭塘,邂逅酒店老板之女、两心相悦,当晚二人同做一梦,梦中欢会,后夜夜

梦中相会并交换信物——紫金碧甸戒指与水晶双鱼扇坠。女子自此染疾昏睡不

醒,一年后王生又经彼处,二人结为夫妇并白头到老。后来这个故事被改编成杂

剧《渭塘梦》(四折)和《王文秀渭塘奇遇记》,结局都是王生和店主女儿成就宿

世良缘。

王元寿颇为欣赏这个故事,将之敷衍成32折的《异梦记》,并沿袭了重要情

节——梦中欢会互赠信物(紫金碧甸环和水晶双鱼佩)。在“总评”中他认为《牡

丹亭》等虽大、幻、幽,与之相较却不够奇异,因为“既曰梦,则无不奇幻,何

异之足云……乃若此传之环佩诗笺,醒时俱灿然在手,斯足异矣。”其中“梦圆、

思梦”二出模仿《牡丹亭》“惊梦、寻梦”,但他并没有将之写成一个“因情死、因

情生”的纯粹痴情故事,而是改变了故事结局,写王奇俊几经周折终于得娶顾云

容和范琼琼。剧作虽也写了王奇俊、顾云容的痴情,一个“情愿守着梦儿,终生

不嫁”,一个“已有梦里之约,不愿再娶”。但最后一个愿效“英、皇”共侍一夫;

一个高唱:“流霞杯里泛金波,喜今日对酒高歌:拥一对仙娥,一似两明珠双美

玉,光摇着祥云朵朵……隐隐似雎鸠在河,看两两鸂鶒停波……惟愿人间恩爱皆

如我,不枉当初受坎坷。”(三十二出)

由4折扩展到32折,且具有“才貌双全、以诗传情、小人拨乱、团圆成婚”

四种才子佳人文学的核心特征,《异梦记》是一部典型的才子佳人戏曲。与之相

同,《红梨花记》也改变了原有的故事结局,写赵汝州并娶二女。万历中期到天

启年间才子佳人戏曲走向兴盛,杂剧描写青年男女忠贞不渝的爱情生活,晚明传

奇却津津有味地大唱一夫并娶二女的赞歌。王元寿的《异梦记》《红梨花记》,王

异的《弄珠楼》、张琦的《金钿盒》《明月环》,吴炳的《情邮记》,阮大铖的《燕

子笺》,许自昌的《种玉记》等,都是一男并娶或连娶二佳人的力作,这些作品

表现了文人对功名富贵和美女佳丽的企望。B13

我们对比《异梦记》与《欢喜冤家》第十回《许玄之赚出重囚牢》,有了令

人惊喜的发现。许玄之与施蓉娘一见倾心,梦中欢会,题诗彩笺两相欢合并互赠

信物(金凤钗和玉鱼坠,并一再强调其质地的非同寻常),后几经周折,许玄之

得娶施蓉娘、秋鸿并阮氏。其情节和结局无疑是改头换面的《异梦记》。当时很

多小说作者都精通戏曲,如冯梦龙、凌濛初、袁于令、吕天成、李渔等,无不是

既创作戏曲又创作小说。本回就是从《异梦记》中汲取养分,模仿并移植到小说

中来的一个典型例证。

3.《欢喜冤家》与《异梦记》《红梨花记》和《景园记》

我们对比《欢喜冤家》和王元寿的戏曲作品,可以看出二者存在很多共同之

处:

一是擅长描写“男女风情”,以“奇巧”见称。王元寿从事戏曲创作二十余年,

有传奇23部。其中19部属于男女风情剧。《异梦记》和《红梨花记》《景园记》

都大量运用巧合、误会、错认,情致迂回,新奇巧妙。

二是雅俗共赏。小说和戏曲作品都化用了很多典故、古诗词或其意境在内,

文采斐然;同时又有大量通俗市井口语。

三是女性形象的侠与烈。如顾云容为反抗小人骗婚,毅然投水以保名节;后

因不忍义妹范琼琼被选为秀女母女分离,决然顶替范琼琼前往。《欢喜冤家》第

六回《伴花楼一时痴笑耍》中的花仙也具有这种“侠女”特点,情愿“将奴抵罪,

放了公子”。

四是毁佛谤僧。《异梦记》中的辇真国师“诚可畏”,不去参禅拜佛,却“专卖

风流俊俏,扰得国事纷乱,弄的君王颠倒”,并大言不惭宣称“不是小僧性歹,原

是佛门教乖”。《欢喜冤家》第十一回中的双塔寺和尚,身居佛门不守戒律,肆意

妄为:

天下事,人做不出,是和尚做出。人不敢为,是和尚敢为。最毒最狠的无如

和尚。……白莲、无为等教,是乱天下之祸根。

五是对人情世态的展示。小人张曳白对困厄中的王奇俊落井下石:“你有钱

了我再来奉承你”“富贵时再与你相好”,写尽世态炎凉:“人情若比初相识,到底

终无怨恨心”(《异梦记》第十七出、《欢喜冤家》第十九回)。六是才子佳人模式。

《许玄之赚出重囚牢》是典型的才子佳人小说。第五、六、十六、二十二回与之

类似,也都是明显的才子佳人小说。这几篇作品,迥异于书中其他篇章。虽然从

《欢喜冤家》各篇文字风格看,不似出自一人之手,是按编辑主旨搜集、选择、

加工而成的。各篇在质量上确实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但这几回的格调与结局是

一致的,也就是说它们是出自同一人之手。其他篇章虽不能确定是同一人手笔,

但全书有统一的编辑主旨、总体构思。

综合以上考辨,我们可以说“西湖渔隐主人”就是王元寿。只不过因为《欢喜

冤家》题材比较敏感,写了很多不合传统礼法观念的“孽缘”,所以作者才没有署

真名。

注释

①[美]韩南:《中国白话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222页。

②〔明〕杜信孚:《明代版刻综录》(卷一),江苏广陵古籍刻印出版社,1983

年,第8页B面。

③瞿冕良:《中国古籍版刻词典》,齐鲁书社,1999年,第17页。另李修生

的《古本戏曲剧目提要》、郭英德的《明清传奇史》、程华平的《明清传奇编年史

稿》等书均持此论。

④吴小珊:《山水邻与冯梦龙》,《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第3期。

⑤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937页。

可参考李修生:《古本戏曲剧目提要》,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第352页。

⑥李梦生:《中国禁毁小说百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69、177

页。另石昌渝《中国古代小说总目》也否定这一说法。

⑦孟瑶:《中国小说史》(下),传记文学出版社,1986年,第290页。

⑧人民文学出版社编:《曲海总目提要》,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502

页。

⑨〔明〕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归南快录》,《祁彪佳文稿》第二册,书目

文献出版社,1991年,第1018页。

⑩裴喆:《明代戏曲家王元寿考》,《文学遗产》2011年第2期。

B11〔明〕沈泰:《盛明杂剧二集》,《续修四库全书》第一七六五册,上海

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61页。

B12《康熙蓝山县志》卷一三《艺文志》,第160页。

B13郭英德:《明清传奇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280页。

责任编辑:行健

本文发布于:2022-12-08 05:53: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41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pbso4
标签:祁彪佳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