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常染色质

更新时间:2022-12-08 05:46:04 阅读: 评论:0

高三辅导班招生广告词-2012年12月4日


2022年12月8日发(作者: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11.

细胞核与染色体

:

第四节名词

1.

染色质

(chromatin)

染色质最早是

1879

Flemming

提出的用以描述核中染色后强烈着色的物质。现

在认为染色质是细胞间期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主要是由

DNA

和蛋白

质组成的复合物。

2.

异染色质

(heterochromatin)

在有丝分裂完成之后

,

大多数高度压缩的染色体要转变成间期的松散状态。但是

,

大约有百分之十的染色质在整个间期仍然保持压缩状态

,

将这种染色质称为异染色质。

异染色质在分裂期和间期的着色力相同。

当用

[3H]

标记的尿嘧啶作为细胞合成

RNA

的前体

,

然后进行细胞固定、切片和放射

自显影分析

,

发现异染色质不能被标记

,

表明它们可能没有转录活性。不过

,

有证据表

明某些基因位于异染色质区。另外

,

也并非所有无活性的基因和不转录的

DNA

,

是异染色质区。

3.

常染色质

(euchromatin)

1

在有丝分裂完成之后

,

能够转变成间期松散状态的染色体部分。常染色质在分裂

期染色深

,

但在间期染色浅。一般而言

,

常染色质是具有转录活性区

,

是基因区。

4.

结构性异染色质

(constitutiveheterochromatin)

在整个细胞周期内都处于凝集状态的染色质,即永久性的呈现异固缩的染色质被

称为结构性异染色质。结构性异染色质含有高度重复的随体

DNA

,分布于大多数染

色体的着丝粒区、端粒和次缢痕处,呈现

C

带染色。结构性异染色质的

DNA

主要是

高度重复顺序

,

含有的基因相当少。事实上

,

当一个有活性的基因通过转座或转位

,

动到结构性异染色质区

,

通常要失去活性

,

这种现象称为位置效应

(positioneffect),

此认为结构性异染色质区含有抑制邻近基因表达的成份。

5.

兼性异染色质

(facultativeheterochromatin)

是指在一定的细胞类型或一定的发育阶段呈现凝集状态的异染色质。在一定时期

的特种细胞的细胞核内

,

原来的常染色质可转变成兼性异染色质。如雄性个体的细胞

含有一个瘦小的

Y

染色体和一个大的

X

染色体

,

由于

X

Y

染色体上很少有共同的

基因

,

对于雄性来说

,X

染色体上的基因就只有一个拷贝。虽然雌性细胞有两条

X

2

色体

,

也只有一条具有转录活性

,

另外一条

X

染色体像异染色质一样保持凝缩状态

,

称为巴氏小体

(Barrbady)

。巴氏小体的形成保证了雄性和雌性都只有一条具有活性的

X

染色体

,

合成等量的

X-

连锁基因编码的产物。

3

本文发布于:2022-12-08 05:46: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41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夕露沾我衣
下一篇:连处士
标签:常染色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