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长补短法口诀-求子签
2022年12月8日发(作者:中国传统文化节日)2▲烂若披锦 △lànruòpījǐn △典故:形容文辞华丽。 △出处:南朝梁·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渊文烂若披锦,无处不善;陆文若排沙简金,往往见宝。”
3▲沥胆披肝 △lìdǎnpīgān △典故:比喻开诚相见。也形容非常忠诚。 △出处:唐·黄滔《启裴侍郎》:“沾巾堕睫,沥胆披肝,不在他门,誓于死节。”宋·司马光《体要疏》:“虽访问所不及,犹将披肝沥胆,以效其区区之忠。”
4▲披发文身 △pīfàwénshēn △典故:古代吴越一带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风俗。头发披散,身刺花纹。 △出处:《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例子:禹入裸国,~;墨子入楚,锦衣吹笙。(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5▲披肝沥胆 △pīgānlìdǎn △典故:披:披露;沥:往下滴。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也形容非常忠诚。 △出处:唐·黄滔《启裴侍郎》:“沾巾堕睫,沥胆披肝,不在他门,誓于死节。”宋·司马光《体要疏》:“虽访问所不及,犹将披肝沥胆,以效其区区之忠。” △例子:我每遇着我所敬爱而知心的人,就喜欢~地畅谈。(邹韬奋《经历·初出茅庐》)
6▲披红戴花 △pīhóngdàihuā △典故:披着绸,戴着红花。表示喜庆或光荣。
7▲披坚执锐 △pījiānzhíruì △典故:穿着铁甲,拿着武器。形容全副武装。 △出处:《战国策·楚策一》:“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史记·项羽本纪》:“夫被(披)坚执锐,义不如公。” △例子:~,虽未经于戎行;制胜伐谋,亦常习于事业。(唐·刘禹锡《请赴行营表》)
8▲披荆斩棘 △pījīngzhǎnjí △典故: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出处:《后汉书·冯异传》:“为吾披荆棘,定关中。” △例子:这却正见出他是在开辟着一条新的道路;而那~,也正是一个斗士的工作。(朱自清《闻一多先生怎样走着中国文学的道路》)
9▲披麻救火 △pīmájiùhuǒ △典故:披着麻去救火。比喻惹火烧身,自招灾祸。 △出处: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三折:“则落你好似披麻救火,蒯彻也不似那般人随风倒舵。” △例子:若强动兵甲,正犹~,必致自焚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
10▲披毛戴角 △pīmáodàijiǎo △典故:指牲畜。 △出处:《景德传灯录》:“学人不负师机,还免披毛戴角也无?”
11▲披毛索靥 △pīmáosuǒyǎ
n △典故:比喻故意挑剔毛病。 △出处:《抱朴子·接疏》:“岂肯称薪而爨,数粒乃炊,并瑕弃璧,披毛索靥哉?”
12▲披沙拣金 △pīshājiǎnjīn △典故:拨开沙子来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 △出处:唐·刘知己《史通·直书》:“然则历考前史,征诸直词,虽古人糟粕,真伪相乱,而披沙拣金,有时获宝。” △例子:~,所获甚尠。(清·陶曾佑《中国文学之概观》)
13▲披头散发 △pītóusànfà △典故:头发长而散乱。形容仪容不整。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二回:“那张三又挑唆阎婆去厅上披头散发来告道:‘宋江实是宋清隐藏在家,不令出官。相公如何不与老身做主去拿宋江。’”
14▲披心相付 △pīxīnxiāngfù △典故:披心:披露真心;相付:给人家。形容真心待人。 △出处:《晋书·慕容垂载记》:“歃血断金,披心相付。”
15▲披星戴月 △pīxīngdàiyuè △典故:身披星星,头戴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出处: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一的:“这大的孩儿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例子:经过二十多天~的风尘奔波,到襄阳后一定要休息几天。(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章)
16▲披榛采兰 △pīzhēncǎilán △典故:披:拔开;榛:丛生的荆棘。拨开荆棘,采摘兰草。比喻选拔人才。 △出处:《晋书·皇甫谧传》:“陛下披榛采兰,并收蒿艾,是以皋陶振褐,不仁者远。” △例子:及唐代之作者,导泾分渭,~。(清·谭献《唐诗录序》)
17▲所向披靡 △suǒxiàngpīmǐ △典故: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例子:遂与其友鲜伯等百余人,直犯秦阵,~,杀死秦兵无算。(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六回)
18▲望风披靡 △wàngfēngpīmǐ △典故:披靡:草木随风倒伏。草一遇到风就倒伏了。比喻军队毫无斗志,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 △出处: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应风披靡,吐芳扬烈。”《汉书·杜周传》:“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骨肉亲属莫不股粟。” △例子:我军所到之处,敌人~,人民欢声雷动。(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19▲五月披裘 △wǔyuèpīqiú △典故:比喻清高廉洁。 △出处: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上:“五月披裘而负薪,岂取金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