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种数
量关系,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发展学生分析、比较、归
纳、抽象、概括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应用价值。
【渗透基本数学思想的策略选择】
建模思想,函数思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去商场购过物吗?你们乘过车吗?你们可知道,在
购物、行程这些事情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其中的一种(出示课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这节课我们研究的常见的数量关系就从购物开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中常遇到的事入手,直接揭示课题,让
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交流共享
(一)教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1.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题2情境图。
周末,小明独自一人去商场买东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提问: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把它们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出来
吗?学生尝试列表
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情境中的信息:钢笔每支12元,练习本
每本3元;要买4支钢笔和5本练习本。(请一位同学上黑板列)
他这样列好不好?好在哪里?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自主列表,把信息按类整理,初步感知
每一类的数量是不同的,为下面介绍数量关系的名称做准备)
2、介绍单价和数量
每支12元和每本三元,我们可以称它为?单价。买了4支和5
本可以叫做——数量。
那你能说说什么是单价吗?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码?学生举
例
教师总结:单价就是某种商品单位数量的价格,也就是我们所
说的每个,每支,每本等等的价格。
像钢笔的单价每支12元,我们还可以用这样的形式来表示。介
绍:读作12元每支,学生边用手比划边齐读。猜一猜,笔记本的单
价可以怎么表示?学生尝试写,3元每本,学生边比划边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举例,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单价的例子,从而
进一步认识理解单价的意义。)
3.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
我们已经把信息全都整理出来了,你能求出什么问题?学生口答
计算并交流(教师板书)
提问,你是怎么算的?
介绍总价。像48,15这样一共用去多少元,我们可以叫——总价。
(1)交流讨论:通过计算,你发现总价与单价、数量之
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
总价=单价×数量。钢笔的总价等于什么?练习本的总价呢?
(2)思考:通过这个数量关系,你还想到了什么?
师生交流后板书:
数量=总价÷单价
单价=总价÷数量
4.师生共同小结。
根据单价、数量和总价三个量的关系,只要知道两个量,就可以
求出第三个量。那我们用这些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时,是不是三个都要
记住?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从乘法的意义中让学生找到三个量之间
的数量关系,并能举一反三发现另外两个数量关系。给学生建立一个
模型的思想)
5.理解单价、数量、路程之间的变化规律。
像单价的这种表示形式,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看一
看。
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说说它的单价。老师也刚好想买五香牛肉,
我想买2盒,要多少元?买5盒呢?买8盒呢?你发现了什么?
如果都买2,想一想,谁的总价最多,你是怎么想的?
小明和爸爸妈妈买完文具准备回家,你建议他们乘坐什么交通工
具比较好?说道交通工具,这儿还有一些有趣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
一看好不好?
(设计意图:通过买不同数量的物品,让学生通过计算理解单价
相同数量越大单价总价越大,数量相同,单价越大总价越大,初步感
知函数的思想)
(二)教学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1.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题3情境图。
生活中像刚刚这样的数量关系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引导学生读题,收集情境图中的信息。
出示表格,老师已经把信息和问题都整理好了,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通过刚刚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
这里直接出示表格,节约了学习的时间,也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索的空
间。)
2.理解“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含义。
(1)介绍:每分钟或每小时行驶的路我们叫它速度,行驶了几
分钟或者几小时我们叫它时间,一共行驶的路,我们叫它路程。
说一说什么是速度?你能再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举例,让学生加深对速度意义的理解,并
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数学处处可见。)
教师总结:速度就是单位时间里行驶的路程,比如每分行驶多少
米,每小时行驶多少米。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2)速度也有它自己的单位,通过刚刚的学习,你觉得应该怎
么改?想不想自己试一试。先把速度的单位改一改,再求出路程。学
生自主完成。
(设计意图:有了之前的学习经验,学生有了一定的模型可用,
这里让学生自主探索体现了学生的主题地位。)
3.探究速度、路程和时间的数量关系。
(1)课件出示下表:
根据以上信息你会求出路程吗?学生先填写和谐号列车与李冬
骑自行车的速度,再分别求出行驶的路程。教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
纠正。
(2)交流讨论: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结合
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
路程=速度×时间
(3)思考:根据这个数量关系你还能写出其他的数量关系吗?
师生交流后板书: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4.小结。
根据同学们得出的三个数量关系,只要知道其中()个量,就能
求出第()个量。
(设计意图:交流时,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作业,在生与生的
交流中得出数量关系,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交流的能力)
5.理解速度、时间、路程的变化规律
小明买完文具,准备回家,商场离家有4800米,你建议他乘坐
什么交通工具回家?根据表格中的两个量,你能求出第3个量吗?
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
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路程相等时,速度越快,用的时间越少,速度越慢,用的
时间越多。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建议交通工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通过计算,让学生发现速度路程不变,速度越快时间就越短。体验
函数的思想。)
三、反馈完善
因为速度的不同,到达某地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在平时的行程
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这不,下面这位司机大哥就遇
到了麻烦,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好吗?
猜猜看,回去的速度和去时的速度相比,快了还是慢了?为什
么?
你会算一算吗?学生独立计算。
展示学生作业,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设计意图:通过刚刚的发现,让学生猜一猜,培养学生的估算
能力。)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利用生活中的购物和乘坐交通工具,教学了两个常见的
数量关系,让学生从生活出发,感知生活和数学的联系。教学过程中,
我通过列表整理数据的策略,帮助学生建立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
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初步建立速度、时间和路程以及单价、数量
和总价数量关系的模型。让学生会利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在探
究的过程中,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探究出单价、数量和总
价的变化规律,让学生建立一定的函数思想。在解决问题中,我让学
生通过所学知识,先估一估,再算一算进行验证。提高了学生的运用
知识的能力和估算能力。
不足之处:在对单价和速度的介绍时太过简单,不到位。在运用
数量关系时没有给学生建立一个模型,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能做到灵
活运用。
本文发布于:2022-12-08 05:06: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40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