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惯性的本质及意义
摘要:惯性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学习物理学最早遇到的概念之一。这一
极为普通和平凡的概念曾经引导许多物理学家深入思考和剖析,促进物理学重大进展,其中
蕴涵着深刻的物理思想和丰富的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益,是培养学生科学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非常有效的素材。
关键词:惯性;特性;规律
引言
惯性是经典力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同时它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
的一个基础性观念,并且惯性问题也是经常被物理学界讨论的一个话
题。可是,尽管经典力学经过了漫长的发展时期,在我国当今物理学
界,大部分的物理教师在此问题上还存在着很多的混乱性,本文试从
几个方面对惯性进行了讨论,望引起大家的共识。
一、惯性概念的产生及发展
惯性一般是指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其原有运动状态的属
性。人们对于惯性这一认识有赖于惯性定律的建立,而它则依赖于对
于力的认识以及区分运动状态和运动状态改变的认识,这一点在人类
认识发展史上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在人类思想史上,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无
疑地起过广泛的影响,然而他关于物理学的论述,许多都是错误的。
他把物体的运动分为自然运动和强制运动。他认为圆周是完善的几何
图形,圆周运动对于所有星体都是天然的,因而是自然运动;另外,
地球上的物体都具有其天然位置,重物趋于向下,轻物趋于向上,如
果没有其他物体阻碍,物体力图回到天然位置的运动也是自然运动;
其他所有形式的运动则都是强制运动。他还进而指出,关于物体的强
制运动,只有在外力的不断作用下才能发生;当外力的作用停止时,
运动也立即停止。从这里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肯定了两点:一,自然
运动不涉及曳力的问题,只有强制运动才存在力的问题;二、力是物
体强制运动的原因。从今天来看,这显然是错误的,然而它束缚了人
们近两千年。
从这种把物体的运动归结为外力作用的观念,可以提取出静止物
体具有惯性的概念。开普勒在他1609年发表的著作《新天文学》和
1619年发表的著作《宇宙谐和论》中写道;“天体有留在天空中任
何地方的性质,除非它被拖曳着。”“如果天体不赋有类似于重量的
惯性,要使它运动就不需要力,最小的动力就足以使它有无限的速度,
但由于天体公转需要用一定的时间,有的长些,有的短些,因此非常
明显,物质必须具有能说明这些差别的惯性。”“惯性,或对运动的
阻力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在给定的体积中,物质的量愈多,惯性愈强。”
这大概是关于物体惯性的最早陈述。可以看出开普勒所说的惯性是指
静止物体的惯性,甚至他已经认识到物体的惯性与它的质量有关,然
而他显然受到亚里士多德思想的束缚,不可能思考运动物体是否具有
惯性的问题。
伽利略开创了实验和理性思维相结合的近代物理研究方法,并用
于研究物体的运动。他对于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运动的粗糙的日常
观察、抽象的猜测玄想和想当然的思辨推理十分不满,他通过科学实
验和科学推理得到许多正确的结果,总结在他的著作《关于托勒密和
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1632年)和《关于力学和运动两门
新科学的对话。(1638年)中,其中一个重要的结果如下。假设沿
斜面AB落下的物体,以B点得到的速度沿另一斜面BC向上运动,
则物体不受BC倾斜的影响仍将达到与A点相同的高度,只是需要的
时间不同;当第二个斜面变成既不上升,亦不下降的水平面时,物体
将一直以已获得的速度永远向前运动。伽利略的思想无疑地比他的前
辈前进了一大步,他认识到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物体可以永恒地运
动,这已经很接近惯性定律,但是伽利略还没有摆脱亚里士多德的影
响,他所说的水平面是和地球同心的球面,也就是说,那种不受其他
物体作用的物体的永恒运动是圆周运动,因此我们还不能说伽略发现
了惯性定律。
最早清楚表述惯性定律并把它作为原理加以确定的是笛卡儿。笛
卡儿是唯理论哲学家,他试图建立起整个宇宙在内的各种自然现象都
能从基本原理中推演出来的体系,惯性定律就是他的体系中的一条基
本原理。他在他的《哲学原理》(1644年)一书中把这条基本原理
表述为两条定律:一、每一单独的物质微粒将继续保持同一状态,直
到与其他微粒相碰被迫改变这一状态为止;二、所有的运动,其本身
都是沿直线的。然而笛卡儿没有建立起他试图建立的那种能演绎出各
种自然现象的体系,其中许多是错误的,不过他的思想对牛顿的综合
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牛顿1661年进入剑桥大学学习亚里士多德的运
动论,1664年他从事力学的研究,摆脱了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他继
承了伽利略重视实验和逻辑推理的研究方法,他也继承了笛卡儿的研
究成果。他深入地研究了碰撞问题、圆周运动以及行星运动等问题,
澄清了动量概念和力的概念。1687年出版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
理》,以“定义”和“公理,即运动定律”为基础建立起把天上的力
学和地上的力学统一起来的力学体系。惯性定律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表述为“所有物体始终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由于作用
于它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惯性定律真正成为力学理论的出发
点。
根据惯性定律,物体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属性,这种属性称
为惯性。不仅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运动的物体也具有惯性;物体惯
性的大小用其质量大小来衡量。至此,人们对于物体惯性的认识达到
第一阶段比较完善的程度。从此,人们对于运动中的种种惯性现象都
能很好地理解;在实际中设计出种种利用惯性造福和防止惯性伤害的
措施。
二、惯性定律的表述方式
牛顿第一定律是动力学定律的基础,但它本身并不表征物体的某
种动力学性质,它是关于人类体认自然之美、自然之和谐的陈述。据
于上面的论述,对牛顿第一定律的陈述方式作以下的要求是并不过分
的:反映时间的均匀性,空间的对称性,及自然之美对人的呈现。可
是,现行的许多教科书中对牛顿第一定律的陈述是很不一致的。当然,
这种不一致性用老眼光来看是无伤大雅的,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
种差异性就成为值得商讨的了。
例如: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其他物体的作用,它就保持自己
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样的陈述可能离惯性定律的本义
较远,因为这一陈述的方式是在动力学的维度上来进行的,陈述的对
象是“一个物体”。这和牛顿第二定律的研究对象是一致的,这样方
式的陈述毫无疑问地可以把惯性定律认为是牛顿第二定律的一个特
例,因为“如果没有”这几个字就表达了陈述事件的某种特殊性。
三、惯性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
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从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处于静
止状态或作匀速直线运动。可是,仅依据这一点却不能认为牛顿第一
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一个特例。因为这两个定律的论述对象其实是
不一样的。牛顿第二定律的研究对象是一个物体,而牛顿第一定律论
述的是整个存在的性质。惯性——这个任何物体均具有的性质其实不
是我们的个别研究对象所具有的性质,因为这个“任何物体”,包括
了天地间的万物,而万物的总称即是宇宙:“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
来曰宙”.也即任何个别的物体都不可能无条件地具有惯性:惯性是
存在的特性,是存在着的时空的特性,是宇宙的特性。
其次,牛顿第二定律是关于个别物体因果性的规律,而牛顿第一
定律却与个别物体的因果性无关,它是存在之状态的表述,它的表述
是与具体的特定的时间无关的、瞬时性的。正是这种非时间性构成了
牛顿力学的本质特征。也正是牛顿第一定律所成立的时间均匀性与空
间对称性构成了惯性系的特殊地位,从而使我们可以在牛顿第二定律
的意义上来研究物体的动力学关系。因为毫无疑问,物体的运动性质
和规律与采用怎样的空间和时间来度量有着密切的关系。由此可见,
不仅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牛顿第二定律和特例,恰恰相反,现行的动力
学规律正是牛顿第一定律所揭示的存在之性在具体的个体事物上的
展现。惯性定律比牛顿第二定律具有更强的基础性。也就是说,正是
惯性现象,构成了牛顿动力学所以成立的操作平台。由于物体在不受
外力作用下保持其速度不变,因而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才跟物体的受
力相关。
最后,牛顿把惯性定律放在三个运动定律的首位也是与其对自然
的信仰因素有关的。因为在文艺复兴之前的绝大部分思想家继承了亚
里士多德关于物体运动内在决定论的观点。但在牛顿看来,基本的物
质粒子完全是惰性的,没有任何自发的运动,而电、磁、光这些‘非
物质’的力量则成为神在自然中的行动的载体。也就是说,惯性定律
内隐含着牛顿否定亚里士多德运动观的内在目的论从而建立新力学
的形而上基础。
四、惯性的意义
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一个物
体,只要不受外力作用,原来静止的就会一直静止下去,而原来运动
的则会一直作匀速直线运动。这里的问题在于:惯性是否是物体的性
质?依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任何物体均具有惯性。因而,看来惯性
不是被研究物体的性质,因为这一性质是一切物体所具有的,也就是
说它与物体的个别特征无关。因而,惯性只能是存在的一个特征,是
被研究对象周围的环境在此对象上的表现。换一句话说,它是存在于
物体周围的一种条件,一种约束。质量大的物体在相同的力作用下其
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这是由牛顿第二定律所得到的基本结论。而事
实上物体运动状态是否变化,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是难还是容易是与
惯性无关的。惯性所揭示出的物体之性质不在于其使物体运动状态的
改变或代表改变的难易程度的能力,而在于它的保持某种特定状态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本领
五、惯性与能量
对于惯性认识的一个重要进展是惯性与能量的关系。能量是物
理学里普遍关注的问题。运动的物体有动能;相互作用的物体有势能,
如重力势能、引力势能、电势能等等;其他还有热能等等。在研究弹
性变形体和流体的运动时,人们认识到经受应力的物体的势能分归属
于物体的每一部分,而流体的输运则伴随有能量的传送。麦克斯韦电
磁场理论建立和被赫兹电磁波实验证实之后,人们认识到电磁作用是
通过场实现的,电磁场的实在性在认识上开始形成,场中不仅贮存有
能量,能量的传送也是通过场来传输的,即存在能流:能流与场的动
量联系在一起。人们研究电子的运动,运动电子周围存在变化的电场,
变化的电场又产生磁场,两者的共存又导致存在能流和动量,它们同
电子的速度平行。因此这一附加的动量意味着电子存在附加的惯性质
量。有一时期,甚至有人猜测可能电子的全部质量来源于电磁场。这
里第一次遇到电磁能量的惯性,提示了惯性与能量的联系。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狭义相对论,这是一个崭新的物理理论,
它统一了力学理论和电磁学理论,带来了时空观的根本变革。爱因斯
坦随后证明质能关系,E=mc2,一定的质量对应于一定的能量,反
之一定的能量对应一定的质量。在这里,能量包括了能量的各种形式,
突破了上面把某一种形式的能量与惯性联系起来的认识。这样,惯性
是能量的属性,能量具有惯性(质量),任何惯性质量都应归因于能
量。作为物理学基本概念和物质的量的质量概念退居次要的地位,如
今在近代物理中能量、动量等概念要比质量、力等概念要重要得多。
能量具有惯性拓宽了对于惯性的认识,也拓宽了对于能量的认识。
它带来的重大实用价值就是核能的释放。在裂变反应中,裂变产物的
静质量小于裂变前物质的静质量,质量亏损释放出大量裂变能;在聚
变反应中,聚变产物的静质量小于聚变前物质的静质量,质量亏损释
放出大量的聚变能。它也使得人们很好地认识许多物理现象,包括涉
及物质的全部质量与能量转化的正反粒子对的产生和湮没过程。
六、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
发展一种新的理论,仅有哲学上的启迪和对于旧理论的批判是
不够的,还需寻找建立新理论的突破口。爱因斯坦建立广义相对论的
突破口来自三百年前伽利略的另一项重要贡献。
伽利略在他的《关于力学和运动两门新科学的对话》中写道:
“我曾经做过试验,可以向你保证,从200肘尺高处放下的一颗一
两百磅甚至更重的炮弹,不会比一同放下的仅重半磅的枪弹到达地面
要领先一秒钟。”这段叙述表明所有物体的重力加速度相同。亚里士
多德曾根据他的运动风,重物下落是物体回归天然位置的自然运动,
物体越重,趋向天然位置的倾向就越大,自然得出物体越重,下落得
越快。伽利略反对亚里士多德的运动知识化,他以实验事实作了不
力的反驳。然而他并同有认识到这条定律的深刻含义。
所有物体的重力加速度均相同,反映的是任何物体的惯性质量
与引力质量相等。根据牛顿定律,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等于物体的质
量乘以获得的加速度,这里的质量是物体的惯性质量;另一方面,物
体下落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是地球对它的吸引力,它与物体的引力
质量成正比。既然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加速度不依赖于物体,则引力质
量与惯性质量成正比;选取相同的单位,两者相等。
七、结束语
惯性是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属性,不仅静止的物体具有惯
性,运动的物体也具有惯性;物体惯性的大小用其质量大小来衡量。
正是惯性现象,构成了牛顿动力学所以成立的操作平台。由于物体在
不受外力作用下保持其速度不变,因而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才跟物体
的受力相关。
参考文献:
[1]邹荣.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吗?新世纪教育文集.中国
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11,1版,454.
[2]邓昭镜.邓玉兰.质量是惯性的量度,还是物质之量的量度.物理
教师,2000,12,33.
[3]梁昆淼.力学,上册(修订版).高等教学出版社,1978,12
修订第2版,64.
[4]漆安慎杜婵英.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7,1版,222.
[5]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
7,1版,1236.
[6]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物理,第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3,2版46.
[7]舒幼生陈秉乾惯性概念的认识及其影响
本文发布于:2022-12-08 04:28: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38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