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比的定义

更新时间:2022-12-08 03:20:45 阅读: 评论:0

中考满分作文批注赏析-日字的由来


2022年12月8日发(作者:玫瑰花茶的副作用)

数学2019·4

小学教学参考

[摘要]比例知识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不仅在于其形式的特殊,还在于其定义的模糊。“比”和“比值”之间的异同点非常

微妙,而且关于“比”与“除法”,比值与“分数”等概念的交叉渗透,都给学生精准把控“比”与“比例”各概念的内涵造成障碍。

[关键词]比;比例;除法;分数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9)11-0043-01

数学教学第一目标是传导正确的数学概念。因此

教学之前,教师要对概念的意义了然于胸,能够客观认

识概念的表述方式和立意角度。“比的意义”是“数与代

数”单元的重点课程。笔者通过对照各版本的教材,对

比的概念的教学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一、对比新旧教材,比与除法大有不同2011年版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定义了数感,在其

表述中,数感与数量关系有莫大关联。比较数量关系,

惯用两种方法:一种是求差值;另一种是求倍率,其结果

称为“比”。比的概念反映出数量间几何级的大小差距,

因此比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

旧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比例时要应用比例分配。而

修改后的则没有提出这一要求。各版教材都是通过实

例引出比的概念的,这反映了比是从生活中提炼出的数

学知识。但是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对比的定义表述不尽

相同,大部分将比和除法等同起来。那比和除法有什么

区别呢?

虽然比的前项和后项之间也存在着相除的关系,比

与除法异曲同工,但能否据此就将比和除法画上等号

呢?显然不行。因为除法算式重在运算,有着强烈的结

果指向,而比只是展现一种大小倍率关系,不重结果。

从除法的意义来看,若用除法定义“比”,则会出现

以下两点悖论:两个数相除,如果平均分,就不涉及两个

同类量的比较,只是将一个量分散了,这扩大了概念的

内涵;两个数相除,如果是求一个数含有多少个另一个

数,比的前项刚好是后项的整倍数,那么两个数量的大

小均未发生变化,因此缩小了比的定义。

那么,比的意义和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二、考证其本质,与度量大有关联

《文子自然》一书中记载,老子曰:“朴至大者无形

状,道至大者无度量。故天圆不中规,地方不中矩。”度

量应用十分广泛,凡事需要预算的地方就要度量。比的

来源就与度量有关。度量过程可分两类,一种是同类量

之间的度量,另一种是非同类量之间的度量。如圆周率

是长度和长度的比值,溶液的浓度是质量和质量的比

值,故它们属于同类量比值度量;而速度是距离和时间

的比值,密度是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因此属于非同类量

比值度量。可见,比是通过比值来进行度量的。

有观点认为,比可用可度量的长度、面积、体积、质

量等来间接定义不可度量的颜色、形状、质地等不可量

化值。例如,甜度无法直接测量,但是通过计算糖和水

的质量比就可以间接定义甜度。台湾数学教材中就认

为“比是两个量的对等关系”。所谓“对等关系”其实就

是,两个数量之间由于客观需要产生的一种混搭分配。

根据求比的两个量的不同属性,可将比例划分为“分配”

“包含”“互换”“密度”等四种比型。而为了方便比较和

运算,将运算结果称为“比值”。

比值用商定义的缺陷。教学“比的意义”时,区分比

和比值是难点。大部分教材都是用两项相除的商数来

定义比值,比值一般用分数表示。如果用商来定义比

值,则直接越过了两个数量之间的包含或等分关系,直

抵对等关系。例如,120瓶白酒是12瓶的10倍,若将12

瓶白酒勾兑为一缸酒,那么120瓶白酒可以勾兑多少缸?

此处应指点学生,当12瓶变为1缸时,120瓶则变为10

缸,这样既印证了对等关系,也巩固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某些教材里,将两数A和B的比化为A:B=

A

B∶1,在

这种形势下,令后项=1,

A

B

就彻底成为A∶B的比值。按

照度量理论,后项化为1后,比的前项

A

B

其实就是用B度

量A的值。因此求比值本身就是一个度量的过程。故

将比例后项处理为1时,

A

B

就变成了比值,这种方式能很

好地揭示比例的真义。

三、比值与分数,需细细分辨

分数具有多重意义,其中一个义项为两数的比值。

人教版教材将“比的意义”置于分数除法单元中,分数与

比的紧密联系可见一斑,但比值的重要性被掩盖和削弱

了。

通过上面的研讨,发现比值需要用分数来记录,但

是,二者又有着本质区别——比是一种数量关系,分数

是一个数值,比值则成为沟通比和分数的桥梁。

综上所述,要想让学生正确无误地理解掌握比的概

念,必须追溯历史,正本清源,从源头上澄清比的出现与

发展过程,并且和相关知识进行认真辨析,从而为学生

学习比建立一个稳固清晰的认知。

(责编罗艳)

比较之后,才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比”

江苏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校(215000)潘鑫

教例剖析

43

Copyright©博看网htsRerved.

本文发布于:2022-12-08 03:20: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35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比的定义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