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水的状态

更新时间:2022-12-08 03:10:24 阅读: 评论:0

2015年吉林省中考数学-翘的部首


2022年12月8日发(作者:残疾人励志故事)

23.水的三态变化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三课

【教学目标】

1.能独立利用器材做探究影响水的三态变化因素的实验并做实验记

录,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尊重证据,能够综合

分析数据。

2.能用温度计测量水结冰时的温度;知道水的冰点;知道外界温度

发生变化时,水会通过吸热或放热改变存在形态。

3.愿意合作交流,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问题;意识到科学

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状态可以发生

变化,认识到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探究影响水的三态变化的条件。

【教具、学具】

学生准备:

1.每组:铁架台、插有温度计的橡皮塞、装有冰块的烧杯、试管、

一杯凉开水;实验记录单;

2.搜集不同状态水的图片、搜集关水的三态变化与我们生活关系的

相关信息。

教师准备:

1.视频资料:水各种形态情境、结冰的衣服在阳光下慢慢变干、水

的三态变化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分组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飞流直下,千里冰封”水以各种不同的形态造就了许多

大自然奇观,生活中你都见过哪种形态的水?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了解。

2.学生展示交流自己课前搜集不同状态水的图片。

3.教师补充播放典型情境视频:流动的小溪、融化的冰山、弥漫的

大雾、飞舞的雪花、悬挂的冰凌、卷舒的白云、飘洒的雨丝等动态的美

丽画面。

学生进一步观察水的各种存在形态,感受水的不同形态赋予自然的

美。

4.学生质疑,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水在自然界虽然千姿百态,但概括起来只有三种:固

态、液态、气态,具体表现形态是:水,冰,水蒸气(板书:“水冰

水蒸气”)。关于水的三态,你想研究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有研究价值的筛选。

5.揭示课题:水是神奇的魔术师,冬天滴水成冰、春天冰雪消融,

在自然界中“水、冰、水蒸气”这三种形态,它们之间又是怎样转化的

呢?我们来一起探究“水的三态变化”。(板书课题:23.水的三态变

化)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1.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和前几课蒸发、沸腾、凝结所学知

识,说一说水、冰、水蒸气之间的转化。

学生交流:水会慢慢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可以凝结成液态

的水;水能结成冰,冰会化成水。

2.探究水的冰点。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水在什么情况下开始结冰呢?

(2)猜想:常温下,水结冰时的温度可能是多少呢?

学生简单汇报,教师记下学生猜想的温度。

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适度评价:如果在这句话的前面再加上“可

能”一词,那就更科学了,因为这是我们猜想的,还没有经过实验验

证;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到底谁的猜

想最正确呢,我们还是来通过实验验证吧!

(3)动手探究。

①讨论组装实验装置:请各小组仔细观察你们的实验材料,铁架

台、插有温度计的橡皮塞、装有冰块的烧杯、试管、一杯凉开水,小组

讨论怎样组装你们的实验装置?

学生汇报,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组装实验装置,如图1:先往试管中装

少量凉开水,盖上插有温度计的橡皮塞(温度计下端不触及试管底部和

试管壁),用铁架台固定装有凉开水并插着温度计的试管,再把试管正

放在装着冰块的烧杯中。

图1

②学生实验观察,做好科学记录。

同学们仔细观察,把你们观察到的现象和发现填写在记录单上。

探究冰点实验记录单

时间(分

钟)

012345……

温度(℃)

试管内水的

形态

我们的发现

(4)教师调控探究的进程,巡视、指导、评价,收集交流素材。

学生充分实验,教师参与指导并及时提醒学生记录温度、水形态的

变化情况等,适时进行课堂评价:你是一个很优秀的记录员,不仅把观

察的内容都详细地记录下来,而且还写得非常端正、清晰;你真有毅

力,能坚持研究这么久;老师发现这个小组在实验过程中有商有量,讨

论特别积极;科学家总不忘在研究后整理好材料,看,这一组就做到

了,而且做得很好……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根据学生的实验发现,在汇报交流中随机进行。

预设1:温度计示数会有一段时间保持不变;试管内水的温度越来越

低;

1.学生汇报实验过程中每分钟试管内水的温度变化。

2.讨论发现:温度计示数会有一段时间保持不变,之后试管内水的温

度越来越低。

预设2:试管中的水慢慢都结成了冰;水结冰时的温度为0℃。

1.学生汇报实验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分钟试管内水的形态变

化。

2.讨论发现:试管中的水慢慢都结成了冰;水结冰时的温度为0℃。

3.引导学生尊重证据,综合分析数据,形成结论:通常状态下,水结

冰时的温度是0℃,水结冰时的温度就是水的冰点。当试管里的水在0℃

时,呈现的状态是冰水混合物。

预设3:探究冰与水蒸气之间的相互转化。

1.评价质疑产生新问题:我们知道了水在0℃以下就会结冰,可是

寒冷的冬天,放在室外的湿衣服结了冰也会慢慢变干。衣服里的水经历

了哪些形态的变化

呢?

2.引导学生结合已学习的蒸发内容和日常生活经验,对衣服上的冰

的变化过程、结果进行猜想。思考:从水到冰,水的状态发生了什么变

化?冰又变成了什么?

3.观察教师补充的关于“结冰的衣服在阳光下慢慢变干”的视频资

料,讨论、交流分析。

4.学生尝试用状态变化图、语言描述或箭头图示等表述衣服里的水

经历的状态变化。

5.引导学生交流水的状态相互转化的特点。

讨论交流发现:寒冷的冬天,我们的湿衣服里的水首先会结成冰,

衣服上的冰有一部分会慢慢变成水,然后水变成水蒸气分散到空气中;

也有一部分冰会直接变成水蒸气。

预设4:探究影响水的三态变化的条件。

通过学习探究,我们知道了水、冰、水蒸气之间能够相互转化,那

么影响水的三态变化的因素是什么呢?

1.探究水结冰、水蒸气变水或冰所需条件。

(1)结合实验分析:

水结冰:在我们刚才探究水的冰点实验时,我们知道了由于烧杯中

冰块的低温,使试管中的水受冷不断向烧杯中的冰块释放热量,温度越

来越低,直至降到0℃时,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慢慢结成了固态的

冰。

水蒸气变水或冰:引导学生回忆探究水蒸气凝结的实验,知道水蒸

气在遇冷条件下可以凝结成水,还可以直接凝结成冰晶。

(2)联系生活经验分析:

天冷时,农场主给果树喷水防冻。

沐浴后,浴室墙壁、镜子表面会产生水雾。

引导学生分析:天冷给果树喷水,水在冷天结冰的过程中会释放

热量,果树可以获得其中一部分热量,避免冻伤;浴室墙壁、镜子表面

的水雾,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墙壁和玻璃时,释放热

量凝结成小水珠所致。

(3)小结得出:水结冰,水蒸气凝结成水或冰晶,都是因为受冷

发生了形态变化,这个过程中都要释放热量。

2.探究水蒸发、冰融化所需条件。

(1)结合实验分析:

水蒸发:引导学生回忆探究水蒸发的实验,知道水在任何温度下

都会蒸发。受热可以蒸发的更快。

冰融化:引导学生回忆课上探究冰与水蒸气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

程,知道冰会慢慢变成水,也会直接变成水蒸气。

(2)联系生活经验分析:

夏天游泳上岸后,为什么也会觉得冷?

阳光下,冰雪融化时,为什么感觉比下雪时要冷?

引导学生分析:夏天游泳过后身上的水遇到周围的热空气会蒸

发,冰雪遇到太阳光的热会融化成水或直接变成水蒸气,变化过程中都

会吸收外界的热量,所以人会感觉到冷。

(3)小结得出: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冰受热会融化成水或直接变

成水蒸气,这个过程都要吸收热量。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1.学生综合分析,梳理对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与理解。

2.教师概括提升:出示教材中的文字资料卡,呈现水的三态变化图

示(图2)。

水在自然界里有冰、水、水蒸气三种不同的形式,冰融化、水蒸发

要吸收热量;水结冰、水蒸气变成水要放出热量。水的三态变化主要取

决于温度的变化。

图2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水的三态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把你们知道的一

些现象与大家交流一下吧!

1.学生根据搜集说说有关水的三态变化的生活经验,交流水的三态

变化与我们生活关系的资料。

2.教师展示视频资料,加深学生认识。

3.教师引导学生对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归纳,使学生认识到水的三

态变化对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要合理利用。

4.拓展研究。

地球的南、北两极到处都是厚厚的冰层。目前,气球气温逐渐升

高,使南、北两极的冰雪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如果这种现象持续下

去,将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1)引导学生对以上现象作出预测。

(2)鼓励学生课下根据预测和研究方向搜集相关资料,适当时候

举行专题信息发布会,倡议全人类保护生态平衡、珍爱生命。

5.科学习惯培养:课后请同学们把课上所用的实验记录单粘贴在自

己的科学实验记录本上,并把拓展研究搜集的资料也记录或收存在科学

记录本上。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本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思路:

(1)关注学生已有经验,促进知识生成。对于水的三态变化,学

生已学习蒸发、沸腾、凝结等知识,也具有一定的日常生活经验,如:

冰雪会融化、结冰的衣服也会干、下雪不冷化雪冷等。本课我关注这些

宝贵的知识、生活经验,借此帮助学生理解水的三态变化,促进知识的

生成:冰融化、水蒸发要吸收热量;水结冰、水蒸气变成水要放出热

量,水的三态变化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我让学生根据知识、生活经

验及一些具体事例理解,易于学生接受,也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来源于生

活,应用于生活。

(2)改善科学探究实验,增强实验效果。在探究水的冰点实验

中,教材安排了一幅制取冰的实验装置图。由于放在冰中的试管未固

定,影响实验观察效果。我把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用铁架台固定装有

凉开水并插着温度计的试管,并把试管正放在装着冰块的烧杯中。这样

各部分实验器材相对稳定,有利于实验探究。(为使实验效果明显,试

管中的凉开水杂质要少,所用冰块为冰箱冷冻得到的-20℃左右的食盐

水或在冰块中混入1/3的食盐。)为方便记录数据和发现,我还增设了

相应的实验记录单,学生的探究结果得以很好的记录和呈现。

(3)注重交流分析数据,整合零散认知。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

能够根据实验观察获得实验数据,整理、分析、归纳自己的一些发现,

达到资源共享、认知提升,是科学探究的关键。本课探究水结冰时的温

度时,在学生都已经完成了实验,并且做好了各自的实验记录后,我引

导学生把他们的实验成果与大家分享。学生汇报探究结果:温度计示数

会有一段时间保持不变,试管中的水慢慢都结成了冰……我积极鼓励学

生勇敢谈出自己的发现,验证实验前的猜想,引导学生尊重证据,综合

分析数据,整合学生零散的认知形成结论:通常状态下,水结冰时的温

度是0℃,水结冰时的温度就是水的冰点。当试管里的水在0℃时,呈现

的状态是冰水混合物。

(4)课堂评价注重温度,也要注重深度。小学科学的课程特点使

课堂充满诸多评价因素:“探究”过程中形成的困惑、“实践”过程中

的亮点、“成果交流”带来的发散……教师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在

学生最需要点拨、引导、深化、激励之时,及时适度评价,使评价既有

温度,也有深度。首先我积极使用科学语言激励学生:猜测是科学的前

奏,你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你是一个很优秀的记录员,不仅把观察

的内容都详细地记录下来,而且还写得非常端正、清晰……其次,注意

倾听学生的发言,给予学生善意的建议:如果在这句话的前面再加

上“可能”一词,那就更科学了,因为这是我们猜想的,还没有经过实

验验证;我还巧用“不断追问”的启发性策略,在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评

价之后追问一个问题,再评价,再追问……每次追问,都是在积极评价

上一问题的基础上展开,先充分肯定,再抛出下一问题,这样反复评

价、追问,更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学习。

(5)指导做好科学记录,持续有效利用。科学记录是孩子们科学

探究的足迹,是孩子们科学探究的信息超市,是表达交流、推测、分析

得出结论的事实依据,伴随着整个科学探究过程。本课探究冰与水蒸气

之间的相互转化,我让学生尝试用变化图、语言描述或箭头图示表述衣

服里的水经历的状态变化等;课后我让学生把课上所用的实验记录单粘

贴在自己的科学实验记录本上,并把拓展研究搜集的资料也记录或收存

在科学记录本上,持续有效利用,逐渐养成搜集信息、尊重证据的科学

行为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2.使用建议。在探究冰的冰点实验时,为使实验效果明显,凉开水

杂质要少,所用冰块为冰箱冷冻得到的-20℃左右的食盐水或在冰块中

混入1/3的食盐。

3.需破解的问题。在探究冰与水蒸气之间的相互转化时,学生知道

冰会慢慢变成水,然后水变成水蒸气分散到空气中;但对冰会直接变成

水蒸气理解不够透彻,可否借助实验帮助学生形象感知。

【相关链接】

五年级上册青岛版科学教材及教师用书,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本文发布于:2022-12-08 03:10: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34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水的状态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