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规模报酬与适度经营规模分析
社会对某种商品的供给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单个厂商的供给能力,也就
是取决于单个厂商经营规模的大小。厂商要扩大生产能力,必须要考虑规
模报酬问题。厂商根据提高自身经济利益的要求,根据本企业内部和外部
各种因素的影响,确定合理的经营规模,是制定生产计划的基本要求。
一、什么是规模报酬
规模报酬是指两种以上的生产资源配合使用,当资源配合比例不变,
生产资源投入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产品产量或收益变动的比率,或者说是
生产资源投入增加的倍数引起的产品产量或收益增加的倍数。规模报酬研
究的问题是,当生产资源按照某一比例增加的时候,其产品产量或收益会
按照什么比例增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规模报酬
的变化会发生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规模报酬递增。就是当生产资源的
投入增加某一倍数时,其产量或收益增加的倍数超过生产资源增加的倍
数。就是当各种生产资源投入增加某一倍数时,产量或收益的增加等于这
一倍数。第三种情况是规模报酬递减。就是当各种生产资源的投入比例增
加某一倍数时,产量或收益增加的倍数小于生产资源增加的倍数。
二、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一)规模经济
1、什么是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两种生产资源按同样的比
例增加,即生产规模扩大时,产量或收益增加的倍数大于生产规模扩大的
倍数。
一般来说,规模经济是以一定的经济规模为基础的。而经济规模反映
的是生产要素的集中投放程度。生产力要素组合的不同层次和方式,形成
不同的经济规模。经济规模就其范围来说,可分为行业经济规模和企业经
济规模。行业经济规模反映的是行业总体的生产经营能力;企业经济规模
则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规模经济的基本涵义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
情况下,N倍的投入产生了大于N倍的产出。在特定的限度内,企业规模
扩大后,产量的增加幅度会大于生产规模扩大的幅度。
规模经济主要体现为两种情况:一是在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随着经营
规模扩大,单位资源的投入报酬率随资源投入增多而扩大。比如,一个人
耕种1hm2土地,用30kg种子可以获得利润3100元,耕种2hm2土地,用
60kg种子可以获得利润6400元,耕种3hm2土地,用90kg种子可以获得
利润10300元,这种情况是随着资源投入增加,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
随之提高。二是随着产品产出的增加,单位产品的资源消耗逐步降低。比
如轿车生产厂家在年产10万辆的基础上,产量每增加10%,单车成本可
以降低15%左右,这种情况是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随产品产量增加而降
低。
2、规模经济产生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采购的规模经济。生产规模扩大,对生产要素需求量增加,因
大批量采购而引起采购成本的下降。比如在采购价格上要素供给商可以给
予一定的数量折扣,同时在谈判和签订合同时可以节约时间等。
(2)生产的规模经济。就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分摊到单个产品
上的厂房设备、管理费用等固定成本就会相应减少。
(3)储藏的规模经济。即由于原料采购后或产品出售前的集中存放
因存放数量的增加而使单位储藏成本减少,大规模生产为原料和产品的大
量储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4)销售的规模经济。大规模生产可以使一定量的销售费用做到集
约使用,降低单位产品的销售成本。同时只有产品生产规模比较大时,才
能更有利于对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实行薄利多销。
(二)规模不经济
1、什么是规模不经济
规模不经济是当厂商的经营规模小于一定程度,或规模扩大超过一定
限度时,会使产量或收益增加的倍数小于生产规模扩大的倍数,甚至使产
量或收益绝对量减少。规模不经济出现在两种情况下:一是如果企业规模
过小,达不到企业所属行业要求的最低规模时,企业经营会出现规模不经
济的现象;二是经营规模扩大超过了一定限度,产量或收益的增加幅度小
于生产规模扩大的幅度,或产量或收益的绝对量减少。前者一般出现在新
产品刚刚投入市场的初期阶段上,而后者则是企业的规模扩张超过了自身
经营或技术条件的荷载能力。
2、规模不经济的原因
规模不经济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1)企业管理水平。规模不经济是由管理不经济造成的,没有规模
不经济,只有管理不经济。管理水平的高低和经营能力的好坏是制约经营
规模大小的重要影响因素。企业如果经营得力总会找到一个最佳的经营规
模点。管理得好的企业,这个点会往右移,即规模可以做大。在生产成本
相同的情况下,根据管理水平高低等产量线可以向左移动,也可以向右移
动。
(2)产品的寿命周期。一般来说在产品生产的投入期,由于经营管
理、技术熟练程度和市场开发等方面原因的限制,可能会出规模不经济的
情况。但随着产品生产进入成长期和成熟期,会逐渐进入规模经济的状态。
产品经营进入衰退期,由于设备老化,新产品进入市场等因素的制约,企
业经营也会出现规模不经济的状态。
(3)企业的创新能力。要搞好一个企业,就必须不断创新,全面创
新。创新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创新是对企业家的最基本要求。任何一个企
业都有三个系统:经营系统、管理系统、技术系统,三大系统各自对应了
三大创新。搞企业是系统工程,经营是龙头,管理是基础,技术、产品是
工具,是载体。只有三个方面创新都搞好了,企业生产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在这里,必须注意的问题是:两种生产资源投入的变动所引起的产量
或收益的变动具有阶段性。在同一个生产过程中,在技术水平不变的前提
下,生产规模的变化可能会带来递增的规模报酬,随着资源投放比例的变
化,也可能出现规模收益不变或规模收益递减。
这种变化的阶段性可用下面的公式和图象进行表示:
设生产函数为:KALQ,当L与K增加λ倍时,生产函数为:A
(λL)α*(λK)β=λALαKβ。
在上面的生产函数中,当α+β>1时,会呈现为规模收益递增,也
称为规模报酬递增,也就是产量增长率快于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率。导
致规模报酬递增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生产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固定性生产要
素具有不可分割性,生产规模扩大后使对其利用和管理的更合理等。
当α+β=1时,规模收益不变;也称为规模报酬固定。产量增长率
等于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率。规模报酬固定的原因是由于在规模报酬递
增阶段的后期,大规模生产的优越性已得到充分发挥,厂商逐渐用完了种
种规模优势,同时,厂商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减少规模不经济,以推迟规模
报酬递减阶段的到来。在这一阶段,生产规模增加幅度与报酬增加幅度基
本相等,企业产品生产处于基本维持正常运转的局面。
当α+β<1时,规模收益递减,也称为规模报酬递减,就是产量增
长率慢于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率。导致规模报酬递减的原因主要是经营
规模过大造成管理费用的增加和管理效率的降低。
规模收益递增、规模收益不变和规模收益递减的三种规模收益报酬状
态可以通过下图中的资料加以表示。
三、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
α+β>1
α+β=1
α+β<1
L,K
图2-5三种不同规模报酬情况曲
Q
0
厂商的生产规模扩大之所以会引起产量或收益的不同变动,可以有不
同的原因。如果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可以用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两
种理由进行解释。
(一)内在经济
1、什么是内在经济
内在经济是指一个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原因
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增加。
2、引起内在经济的原因
主要有:(1)可以使用更加先进的机器设备。机器设备这类生产资源
具有不可分割性。当生产规模很小时,无法购置先进的大型机器设备,即
使购置了也无法充分发挥其效能。只有在大规模的生产中,大型的先进机
器设备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使产量大幅度提高。比如:在某项生产中可
以在A、B两种型号的机械中进行选择,使用A种机械的购买费用高于B
种机械,使用A种机械的单位产品可变费用低于B种机械,也就是使用A
种机械虽然使购买费用增加,但会使单位产品的可变费用降低,当产品产
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利用A种机械的生产总成本低于使用B种机械的总成
本。使用这两种机械之间的费用临界点可用图2-6表示:
例如,已知:FA=20000,FB=10000,VB=15,VA=10,求QE=?如果某
企业计划生产3000件产品,应该购买A型机器还是B型机器。
根据图2-6,我们可以求得:QE=(FA-FB)/(VB-VA)
QE=(20000-10000)/(15-10)=2000
因为:Q>QE,该企业应该购买A型机器。
(2)可以实行专业化生产。在大规模的生产中,生产专业分工可以
更细,这样就有助于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实现管理劳动专
业化,提高生产效率。
(3)可以对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在小规模生产过程中,许多副产
0Q
EQ
图2-6两种类型机械使用成本对比分析图
c
F
B
+V
B
Q
F
A
+V
A
Q
F
A
F
B
E
品往往被作为废品处理,而在大规模生产中,可以对这些副产品进行再加
工,变废为宝。
(4)方便生产资源和产品的购买与销售。实行大规模的生产可以使
生产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居于有利的地位,可以利用操纵价格升降来使自
己在生产资源购买、产品销售方面等方面获得好处。
(二)内在不经济
1、什么是内在不经济
内在不经济是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由于本身生产规模过大而导致产量
或由收益的减少。
2、引起内在不经济的原因
主要有:(1)管理效率的降低。生产规模过大,则会使生产经营单位
的管理机构过于庞大,管理上会出现许多漏洞,降低管理效率,从而出现
生产规模增大,产品产量或收益反而减少的现象。
(2)生产资源价格与销售费用增加。生产资源的供给由于资源稀缺
性的限制,受到来源和供给费用的约束,生产规模过大,必然会大幅度增
加对生产资源的需求,从而使生产资源的价格上升。同时由于生产规模过
大,产品大量增加,产品销售的难度也会加大,需要增设销售机构和增加
销售人员,从而会使销售费用增加。因此,从规模报酬原理进行分析,并
不是所有的厂商都会从经营规模扩大过程中获得好处。
四、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
影响生产经营单位规模报酬大小的因素除了内部原因外,还有来自于
外部的原因。外部原因主要是行业规模变动的影响。一个行业是由多个生
产同种产品的生产经营单位组成的,它的大小会影响到每个生产经营单位
的产量和收益。
(一)外在经济
整个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给个别生产经营单位所带来的产量与收益
的增加称为外在经济。引起外在经济的原因是:个别生产经营单位可以从
整个行业的扩大中得到更加方便的交通条件和辅助设施,更多的信息与更
好的人才,从而使产量与收益增加。
(二)外在不经济
一个行业的生产规模过大也会使个别生产经营单位产量与收益减少,
这种情况称为外在不经济。引起外在不经济的主要原因是:一个行业过大
会使生产经营单位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各个生产经营单位为了争夺生产
资源与产品销售市场,必须付出更大的代价。因此,整个行业的扩大,会
使各别生产经营单位的规模报酬因竞争激烈,环境污染严重,交通紧张等
原因而降低。
五、适度经营规模的确定
从以上分析来看,一个生产经营单位和一个行业的生产规模不能过
小,也不能过大,也就是要实现适度经营规模。所谓适度经营规模就是在
一定的技术水平前提下,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资源投放比例的增加(即生
产规模的扩大)正好使产量或收益递增达到最大。
(一)确定适度规模时应该考虑的因素
1、技术因素。
企业规模是与一定的技术条件相适应的。企业规模的扩大必然需要生
产能力的扩大,而生产能力的扩大又是以技术进步为前提的。企业规模既
有伴随技术进步而逐步扩大的趋势,同时又受到技术条件的制约。所以,
企业规模只能是与生产技术密切相关的一种动态组合。一般地,需要投资
的数量大,所用的设备复杂先进的行业,适度经营规模就大,如冶金,机
械,汽车制造,造船,化工等重工业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规模越大经济效
益越高;相反,需要投资的数量少,所用设备比较简单的行业,适度经营
规模小,例如:服装、服务这类行业,生产经营规模较小能更灵活地适应
市场需求的变动,对生产更有利,所以适度经营规模也就小一些。
2、市场供求。
企业要想扩大规模,必须明确地把握时机,既要对市场供求状况及变
动趋势做出正确的预测,又要对产品的相关行业及社会供求总量的平衡状
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市场需求量大,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生产经营单位
的适度规模就大一些,相反,适度经营规模就小一些。市场需求量大,标
准化程度高的产品适于进行大规模的批量生产,生产经营单位可以从生产
规模扩大过程中更多的获益。而市场需求量少,产品不适合批量生产的行
业则不具备这种优势。
3、管理因素。
一般来说,企业的规模与管理的难度成正比,与管理的效率成反比。
大企业必须分设复杂的管理层次,设计众多的激励和监督机制,这就必然
增加企业非生产人员和设备的数量,从而造成企业成本上升和费用增加。
4、产品相关性因素。
从事多种产品生产的企业,其产品之间的相关性越小,需要的技术设
备和劳动投入就越多,产品成本也就越高。另外,产品的相关性越小,各
类产品之间的管理体制就越不同,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也就越复杂,从而
使管理和生产效率下降。反之。相关性比较强的产品有些设备和资源可以
共用,相应可以节省许多开支,在设计生产规模大小时,产品之间的相关
性因素也是必须要考虑的的问题。
此外,影响生产经营单位确定适度经营规模的因素还有许多,如产品
供销物流的通畅程度、能源的供给和政府的政策等。这些也都是在确定适
度规模时必须加以考虑的因素。从全社会来说,每个企业的适度经营规模
提高了,产品的供给能力也就增强了。
教学参考书:
1、孙建锋:《经济学基础》,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王汀汀等:《经济学基础知识》,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
复习思考题:
1、说明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外在经济
与外在不经济的含义。
2、如何确定企业的适度经营规模?
本文发布于:2022-12-08 03:04: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34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