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文档仅供参考
实验二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测定实验
一、预备知识
1、火焰传播和化学反应
燃烧发生了一系列化学反应,在这些反应中,燃料在一些自由基例如O、OH、
H碰撞下发生反应,产生更多的H或者是分解成更小的碎片。例如,CH
4
被连续
地转化成CH
3,CH
2,CH。最初形成的各种氧化的中间产物与燃料中的碳结合而
首先变为CO,并且燃料中的氢基变为H
2
,所有的中间产物将接着进一步氧化,
再一次通过自由基的作用,而变为CO
2
和H
2
O。总热量的一大部分释放都是发
生在第二阶段。这个次序使燃烧具有自持性,且只能够发生在高温下〔如1500K
以上〕。因为只有在高温下,才能是自由基产生的速率比消耗的速率快,而这对
燃料完全变形以及中间产物的氧化是有必要的。
当点燃预混燃料时,局部温度将提高到一个非常高的值,提高了反应速率,
从而也引起燃料的燃烧,并且释放出热量。通过热传导把热量引导到了未燃的相
邻区域,相邻区域的温度以及反应率都提高了,因此燃烧就在那里发生了。我们
知道,热量的扩散是火焰传播的原因,燃烧波传播的速度取决于燃烧后的温度以
及未燃混合物的热扩散性。为了把高温区域的自由基传递到与之接触的低温的未
燃混合物中,质量扩散也是很重要的;通常质量和热扩散率是相同的。
在本实验中,未燃混合物的压力和温度与环境大气一致。火焰传播速度只依
赖于混合物中的燃料/氧化剂的数量,它们反过来又控制着火焰的温度。贫油(Φ<1)
和富油(Φ>1)的火焰温度比化学恰当比(Φ=1)时更低因为偏离化学恰当比时多余
的物质吸收了由可燃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量。实际上,温度最大值出现在当量比
比1稍大一些的地方,因为产物的比热容比化学恰当比时稍低。
如果混合物过贫,燃气温度将太低,而不能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因此火焰传
播变得不可能。如果混合物过富,大量的燃料将吸收自由基,因此使燃烧第二阶
段不能进行。因此,火焰传播只在某个当量比范围内才有可能,这被称为可燃极
限。对于甲烷—空气混合物,其贫燃极限是,其富燃极限是。
2、火焰稳定性
流动中存在钝体将在其后引起一个回流区的产生,这是由于在钝体边缘发生
了气流别离。如果流动的是可燃混合物,并且对其点火,那么火焰就将稳定在回
流区和自由流之间的剪切层中。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在回流区的湍流边界层
中有质量和热量的交换,它们将热的燃烧产物带入回流区,使之回流到火焰根部,
学习文档仅供参考
形成一个连续的点火源;二是因为回流产生了局部低速区,因此火焰可能在高的
自由流速下连续。回流区实际上在产生动力的每一个场合都有应用:在工业燃烧
器、燃气涡轮、煤发电站和加力燃烧室中。它可能是在高速流中稳定火焰的唯一
的实用的和低成本的方法。
最后,当速度过高时,火焰将可能会熄灭或吹熄。一个直接的解释就是,太
高的气流速度将会提高对流和紊流扩散的能力,将热从反应区转移,使温度下降,
因此易于发生熄火。另一种解释是,我们提供了太多的反应物,我们对火焰“要
求太多”。在燃烧理论中,这种情况经常被表达成两种时间尺度的比较:当完成
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时间比流体力学情况所允许的时间〔例如,在反应区的滞留时
间〕要长时,就会发生熄火。
包含这些想法的理论是基于良搅拌反应器概念,它是实际回流区稳焰的一种
理想化模型。根据这个模型,如果火焰在回流区的滞留时间太短,使燃烧不能完
成,那么火焰将会熄灭。这个滞留时间尺度等于钝体的直径除以自由来流的速度
U,/
phys
DU,而化学时间尺度大约等于2/
chemL
S,其中S
L
是层流火焰传
播速度,α是热扩散系数〔等于k/ρc
p
,其中k为导热率,ρ为密度,c
p
为比热,
所有的值都取室温下的空气的相应值〕。比率τ
phys
/τ
chem
叫作Damköhler数,用
Da表示。因此,总的来说,在一个给定的燃烧室中,当Da值低于某临界值时火
焰将会熄灭,该临界值取决于燃烧器的外形参数。对于熄火还有其他一些更复
杂的理论,但是对于数据解释,这种理论已经足够了。
在本实验中,通过分别改变气流流率和当量比,连续改变着物理和化学的时
间尺度。考察一下对于钝体火焰,临界Damköhler数的概念是否有效。为了将相
应理论从值班火焰尺寸的试验台推广到真实尺寸的燃烧器,这个概念在工业上用
得非常广泛,因此学习如何应用这个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二、实验目的
1、演示火焰传播过程和测定火焰传播速度。
2、掌握测量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另一种方法。
三、实验设备
火焰传播速度装置〔图1〕由火焰传播实验台架一套,浮子流量计两个,空
气压力表、甲烷压力表各一个,双向开关一个,点火开关一个,甲烷流量调节开
关一个,单向电磁阀一个,混合器一个、双路直流稳压电源一台,数字计时器一
台,周围光源传感器两个,强化石英玻璃管一个,有机玻璃保护屏一个,以及支
架、点火火花塞、混气管等组成。
学习文档仅供参考
图1火焰传播速度装置
火焰速度传播实验:将调节好恰当的混合气经过混合管,输入到一根长m、
直径25mm的石英玻璃管的一端口上进行充气,经过约70秒管内充足混合气体,
便将混合管移至窗外。石英玻璃管的另一端口有一点火器装置将点燃,燃烧的火
焰此时在玻璃管内可观察到火球传播。沿着火球传播玻璃管外,放置了两个相距
米、用于感知火焰的周围光源传感器,并配以相应的数据采集系统。实验中将记
录火焰面先后通过这两个传感器的时间差∆,然后采用
x
u
t
计算出火焰通过这两个传感器间的平均传播速度
L
S。
四、实验原理
空气和燃气调节好当量比被分别输送进入一个混合管,该混合管连接一个内
径为25mm石英玻璃管,用于火焰传播速度演示实验。本实验观察火焰在一个石
英玻璃管中的传播,是属于层流火焰传播过程,它的传播速度是一个定值。通过
测量火焰传播的时间和距离就能算出传播的平均速度。在这个实验中,用于感知
火焰面的两传感器的距离是固定不变的,为一个定值,这里主要测量火焰通过这
段距离所用的时间,时间的测量是通过周围光源传感器感受到的火焰发光面信号
传给数字计时器,记录这两个信号间的时间差就能知道火焰通过两传感器的传播
时间。
五、实验步骤
1、图1所示。打开压缩空气阀门〔空气压力Mpa〕,调节减压阀出来的压缩
空气符合实验压力要求。
学习文档仅供参考
2、打开甲烷气罐阀门,调节减压阀〔甲烷压力MPa〕,符合实验要求。
3、打开控制总开关,接通电磁阀。
4、调节浮子流量计使得压缩空气和甲烷流量到达当量比为Φ=1的流量。
5、将甲烷气体和压缩空气送入混合器,混合器将已知配比适合点燃的混合
气体送石英玻璃管一端中。
6、大约经过70秒,关闭甲烷调节控制阀,〔迅速抽出混合管甩到窗外〕管的
两个端口保持堵塞状态3~5秒,以便混合气体继续混合,然后按点火器控制键,
在玻璃管的另一端用点火电嘴点火。此时可以看见一个火焰面从点火端向另一端
传播。观察火焰传播现象并记下火焰传播时间。
7、记录两个传感器之间的距离∆S和过数字计数器传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t。
8、重复实验几次,求平均值。
9、关闭甲烷气瓶阀,关闭压缩空气阀。
10、关闭电源和数字频率计数器。
11、实验结束。
六、实验数据处理
1、气体流量
由于本实验所用空气为压缩空气,则其空气压力必然会对流量造成一定影响,
浮子流量计的读数用m3/h表示的体积流量。那么,由公式PVnRT可知,压力
与体积成反比,用V
测
表示实测的流量,可用公式
0
/
air
VPVP
测
算出常压下的空
气体积流量V
air
。
2、当量比
对于空气中的甲烷,化学恰当燃料/空气体积比为。
3、误差分析
气流速度的误差大概为±5%,这是由于浮子高度的读数误差以及浮子流量计
标定和曲线拟合的误差。因此在估计计算当量比时的组合误差同时,还必须估计
在测量火焰速度和贫油熄火极限时的误差,这取决于操作者。
火焰传播速度余弦定律:
设气流与焰锋法线方向成一夹角φ,可把气流分解成两个分速,一个是与焰
锋外表垂直的法向分速u
n
,一个是与焰锋外表平行的切向分速u
T
。前者产生的
牵连运动将使焰锋沿a-b顺着焰锋外表移动。当火焰稳定时,这两个分速引起的
焰锋牵连运动将得到平衡和补偿,亦即焰锋相对于灯口的位置不变。显然,与法
学习文档仅供参考
向分速u
n
相平衡的正是当地的火焰传播速度u
l
,他们的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
从数值上看u
n
=u
l
。
由于
cos
n
uu
所以
cos
l
uu
这就是说,在火焰稳定时,迎面气流速度在火焰前锋法向上的投影,即法向
分速,在数值上必等于混气的火焰传播速度,这就是余弦定律。
本生灯层流火焰传播速度计算公式:
令内锥外表积为A
f
,灯管的截面积为A
t
,管内的平均流速为V
t
,层流火焰传
播速度S
L
就可以用连续方程来确定。
(/)
Lttf
SVAA
由于锥体外表积A
f
大于A
r
,所以S
L
必小于V
f
。
表1当量比与甲烷、空气的流量对照表
Φ
V
air
(m3/h)
V
CH4
(m3/h)
表2理论的甲烷—空气混合物的层流火焰传播速度
Φ
S
L
(m/s)
七、实验注意事项
点火前一定要确认将混气管移出石英玻璃管,并移至到窗外。监控人员必须
有一名学生专人负责,向点火人员报告能否点火,接到监控人员的可以点火指示。
点火人员才能按点火按键。
火焰传播速度测量系统的调试:
1.将两只传感器分别安装在距石英玻璃管体两端口50毫米处支架上。
2.接上电源,通用计数器必须进行如下设置:
a、通道A〔左通道〕、B〔右通道〕的4盏指示灯均为上面3只灯亮;
b、按通道“CH”,“TOT”清零。设触发电平用功能键调至“600mv”;
c、重复(b),设置另一通道触发电平;
学习文档仅供参考
d、按“TI”,即测“时间间隔”的意思;
e、按“TOT”清零,即可工作。
八、思考题
火焰传播速度的定义是什么?对于扩散火焰,是否存在火焰传播速度?
本文发布于:2022-12-08 02:59: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34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