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四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完美
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1.文言文阅读。
宋濂嗜学
宋濂
余幼时即嗜(shì)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
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
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1]古今异义。
(1)“走送之”中的“走”古义为________,今义为__________。
(2)“余幼时即嗜学”中的“余”古义为________,今义为__________。
[2]“余幼时即嗜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能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句子,用“”画出来。
[4]这个故事是怎样描述宋濂小时候特别喜欢读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
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2]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炎帝之少女(_______)A.少年女子。B.小女儿。
(2)故为精卫(_______)A.事情,事故。B.因此。
(3)以堙于东海(_______)A.填塞。B.淹没。
[3]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能概括出女娃形象特点的一项是()
A.自不量力B.英勇顽强C.聪明能干
[5]读了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瓶中有果,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母曰:
“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
[1]用“√”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取之满握“之”的意思是(_____)(A.代词,指手B.代词,
指果)
(2)母曰“曰”的意思是(_____)(A.说,告诉B.日子)
2/7
(3)汝勿贪多“汝”的意思是(_____)(A.你B.女孩)
[2]这篇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文中的小孩愚蠢无知,软弱爱哭。
B.做人不能太贪婪,要学会取舍。
C.小孩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D.我们做事要善于动脑筋。
4.课内阅读。
王戎不取道旁李(节选)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
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世说新
语》)
注释:尝:曾经,诸:一些,这些。
[1]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之信然。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拓展阅读。
故乡的芦苇(节选)
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
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它长得很快,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
到几尺高,快活地舒展出它那扁平的狭长的叶子。
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摘一片芦叶,熟练地卷成小小的哨子,放在
嘴边,吹出各种悦耳的乐音。我们被这美妙的乐音所陶醉,在亮晶晶的小河
边,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奔跑着,忘情地呼喊着……
我们还喜欢用芦叶折成绿色的芦叶船。手巧的伙伴,还会从旧火柴匣剪下
小片片,当做舵,安在小船的尾部,还用香烟盒里的锡纸做成小小的银色的帆
叶。我们一个个光着小脚丫,蹲伏在河滩上,小心翼翼地把各自的小船移到水
面上。“开船哆!开船啰!”于是,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绿色的“船队”便
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之花,顺流而去……
[1]请在文中找到符合下面结构的词语。
ABB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C式: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第一自然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乡的芦苇带给“我们”哪些欢乐?试着写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文回答问题。
3/7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1]按原文填空。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pǔ)囊萤(nánɡ)金晖(huī)刘禹锡(yǔ)
B.洛阳(luò)韩愈(yú)胆怯(què)陶渊明(yuān)
C.萤火(yínɡ)曝晒(pù)光晕(yùn)范仲淹(zhònɡ)
D.绽放(zhàn)炫耀(xiàn)涉水(shè)龚自珍(ɡōnɡ)
[3]下面句子停顿正确的是()
A.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B.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C.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4]请写出你对文中词语的理解。
囊萤:______________
恭勤:______________
[5]《囊萤夜读》中车胤刻苦学习的精神打动着每一位读者。当有人请教我们
学习有什么秘诀,我们可以送他这句话:“书山有路勤为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我们听到同学说“自己基础差,怎么也跟不上
了”,我们可以跟他说“学习不怕根底浅,_________________。”本学期我们
还学过描写古人读书求学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
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过是溪(____)
A.这B.正确C.名字叫“是”
(2)太白感其意(____)
A.被她的意志感动
B.明白了她的意思
C.感谢她的语意
(3)还卒业(____)
A.还是结束了学习
B.回去完成了学业
C.还是完成了学业
[2]用原文填空回答问题。
(1)李太白刚开始在磨针溪读书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太白“过是溪”看到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太白还卒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下面的文言文,答题。
徐孺子年九岁,尝①月下戏②,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
③?”徐曰:“不然。譬如④人眼中有瞳子⑤,无此,必不明。”
4/7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①[尝]曾经。②[戏]玩耍,嬉戏。③[邪]疑问词,相当于“啊”。④
[譬如]好比,就好像。⑤[瞳子]瞳孔。
[1]照样子,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
徐孺子年九岁。(年纪)
尝月下戏。(______)人眼中有瞳子。(______)
[2]借助注释,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短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___)
①徐孺子认为月亮很干净,所以明亮。
②徐孺子是举瞳孔的例子来反驳对方。
9.文言文阅读。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
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
注释:欲:想要。惠:通“慧”。若:好像。奇:以……为奇(在此应指
特别)。欲:想要。乃:于是,就。故:……的原因。庐:(简陋的)房屋。
之:代词,代“这件事”。
[1]魏武帝喜欢何晏吗?请找出短文中的句子进行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何晏在地上画了一个方框,让魏武帝站在里面。
B.于是何晏在地上画了一个方框,自己坐在里面。
C.于是何晏在地上画了一个圆框,让自己坐在里面。
[3]你感觉何晏的性格特点是()
A.当机立断B.胆大心细C.聪明机智
10.课内阅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
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出自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尝:______________走:______________
唯:______________信然: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1)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之,信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
11.文言文练习。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xū)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
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选自《精编神话故事一百篇》)
共工原来是一个驾波驭浪、争强好胜的水神。他挑战权威,天不怕地不
怕,要与黄帝之孙颛顼争夺帝位。争战中,怒气冲天的共工一头撞向不周山,
结果,撑着天宇的巨柱被撞折,兜着大地的网绳被撞断。天空向西北倾斜,日
月星辰一下也向西北移了位;东南大地塌陷,水土向那里流灌成了海洋。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昔者:____________________争:____________________
触:____________________折: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的意思
是: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文中体现共工性格的句子,用“”画出来。
[4]这篇神话故事解释了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炎帝之少女,()女娃。女娃游于(),(),故为精卫,常
(),以堙于东海。
[1]按原文填空。
[2]这篇文言文出自于()。
A.《三字经》B.《山海经》
[3]根据课文给写出下面词语的正确解释。
少女:____________溺:_______________
故:_____________堙:_______________
[4]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原因是:()
A.善良的精卫不希望再有人像自己那样被大海淹死。
B.精卫不自量力,她只是在做无用功。
[5]精卫代表的是什么样的精神?请你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生活中,你在哪些人的身上看到过这种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完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当时只要你想跟孔子学习,哪怕是带上
一束肉干做见面礼或学费,孔子也会乐意收做学生。孔子从不以家境贫穷或富
裕、天资聪明或愚笨来选择学生,所以他门下的学生,包罗各川各样的人才。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有一次,学生子夏问
孔子:“颜回这个人怎么样?”孔子回答说:“颜回的信用好极了,我不及
6/7
他。”子夏又问:“那么,子贡这个人又怎么样呢?”孔子回答说:“子贡
嘛,挺聪明的,我不及他。”子夏接着问:“那么子路又怎么样?”孔子回答
说:“子路的勇敢,远近驰名,我不及他。”子夏再问:“那么子张又怎么
样?”孔子回答说:“子张严谨庄重,我不及他。”
子夏越听越糊涂,忍不住问:“老师说的话真叫人迷惑,既然他们都各有
长处,而且比您还要了不起,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您学习呢?”孔子和颜悦色
地告诉子夏:“颜回很守信用,但不懂得变通;子贡聪明,但他不够谦虚;子
路很勇敢,但谦厚、忍让方面仍待学习;子张处事谨慎,为人严肃,可是旁人
却不容易亲近他。我这四个学生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啊!”子夏点头
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
孔子一生教过三千多名学生,其中有的学生又去教学生,培养了很多人
才。孔子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后人对孔子十分尊敬,称
其为“万世先师”。
[1]在短文中,你能找出孔子之所以受到尊重的原因吗?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动脑筋,说说孔子教育学生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颜回、子贡、子路、子张他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孔子还要了不起,那他
们为什么还要跟孔子学习呢?从文中找出原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田登作郡
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
“火”。值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
火三日。”
注解:田登,人名。上元:元宵节
[1]解释加点的字:
(1)田登作郡,自讳其名。(_________)(2)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的大意可以用两句话来表达,即:_______
[4]你认为,田登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阮裕焚车
阮光禄①在剡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
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注释]①阮(ruǎn)光禄:即阮裕,他曾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人们
称他为阮光禄。②剡(shàn):地名,在今浙江嵊州。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7/7
阮后闻之:___________遂焚之: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借者无不皆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欲借而不敢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本文发布于:2022-12-08 02:20: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32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