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鹅黄嫩绿

更新时间:2022-12-08 02:05:20 阅读: 评论:0

2019年河北省英语中考题答案-躬逢胜饯


2022年12月8日发(作者:会计实习周记20篇)

1

淡黄柳·空城晓角|姜夔|注释|翻译|赏析|讲

【作品简介】

《淡黄柳;空城晓角》由姜夔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

词写游子客中的伤春愁绪。首先写早晨起来见到早春柳色,不觉想念

江南。下阕续写寒食,携酒寻找所恋,突出“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的

人生感喟。“唯有池塘自碧”的境界,则表出对于人生与自然的无奈,

道尽了闲愁中人的迷惘和惶惑。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的《宋词

三百首》专栏。

【原文】

《淡黄柳;空城晓角》

作者:姜夔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①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②异。唯柳色

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③客怀。)

空城晓角④,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⑤。看尽鹅黄⑥嫩绿,

都是江南旧相识。

2

正岑寂⑦,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⑧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注释】

①赤阑桥:红色栏杆的桥。

②江左:泛指江南。

③纾:消除、抒发。

④晓角:早晨的号角声。

⑤恻恻:凄寒。

⑥鹅黄:形容柳芽初绽,叶色嫩黄。

⑦岑寂:寂静。

⑧小桥:后汉乔玄次女为小桥,此或借之谓合肥情人。

【翻译】

我居住在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街巷荒凉少人,与江左不同。只

有柳树,在大街两旁轻轻飘拂,让人怜惜。因此创作此词,来抒发客

居在外的感受。

拂晓,冷清的城中响起凄凉的音乐声。那声音被风一吹,传到垂

柳依依的街头巷口。我独自骑在马上,只着一件到单衣裳,感觉有阵

阵寒气袭来。看遍路旁垂柳的鹅黄嫩绿,都如同在江南时见过那样的

熟悉。

正在孤单之间,明天偏偏又是寒食节。我也如往常带上一壶酒,

3

来到小桥近处恋人的住处。深怕梨花落尽而留下一片秋色。燕子飞来,

询问春光,只有池塘中水波知道。

【赏析】

宋光宗赵惇绍熙二年(1191),姜夔寄居合肥,这首词就是这年

春天在合肥写的。如小序所说,作者写这首词的目的是“以纾客怀”,

可是,通篇都是写景,作者寄居异乡的惆怅,伤时感世的愁绪,尽在

不言之中。上片首二句先写“巷陌凄凉”。作者写作这首词的历史时

期,合肥离南宋的边防线不是太远,是所谓“边城”。“空城”写出城

内萧条冷落;“晓角”增添了气氛的悲凉。“马上单衣寒恻恻”,写“巷

陌”中的人物,也就是作者自己在异乡边地的感受。“看尽”两句又

转入写景,眼前的柳色“鹅黄嫩绿”,和江南十分相似,“都是江南旧

相识”,流露出淡淡的思乡情绪。过片“正岑寂”三字,承上启下,

由柳色想到江南的故乡,但这里毕竟不是故乡,如“小序”所说,“与

江左异”,因此才有“岑寂”之感。“正”字引出下文,转写寒食时节。

“强携酒”句的“强”字,写出满怀愁绪,本来已无心访人饮酒,但

适逢佳节,只好“强携酒,小桥宅”,去找情侣过节,无非是敷衍应

景。“怕”字又一转,写作者对春天的留恋,本来无心赏春,而当“梨

花落尽”时,眼前会“尽成秋色”,那是会更添惆怅的。结尾三句,

紧承上句,叙写“春”将逝去,当“燕燕飞来”之时,就只有一池绿

水了。惋惜春光逝去,在写春景中反映边城的凄凉,作者意在排解愁

绪,实际上却不自觉地流露出无限烦恼,家国隐恨。更多宋词赏析文

4

章敬请关注的《宋词三百首》专栏。全词意境凄清冷隽,造句朴素自

然,用语清新质朴,绝无矫柔造作的痕迹。本词以写景为主,情在景

中。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谈词的“境界”时说:“有有我之

境,有无我之境”,姜夔这首《淡黄柳》是“有我之境”。在柳色春景

的描写中,作者的万般愁绪,无限哀怨之情,也就巧妙自然,不着痕

迹地表现出来。

【讲解】

此词是写作者客居合肥的心感。金人入侵,由于南宋小朝廷偏安

江南一隅,江淮一带在当时已成边区。符离之战后,百姓四散流离,

一眼望去,满目荒凉。合肥的大街小巷,多植柳树。作者客居南城,

其时已近寒食,春光明媚。但人去苍茫,只有绿柳夹道,仿佛在向作

者呜呜倾诉,有感于此,作者便作了这首《淡黄柳》。

上片写清晓在垂杨巷陌的凄凉感受,主要是写景。

首二句写所闻,“空城”先给人荒凉寂静之感,于是,“晓角”的

声音便异常突出,如空谷猿鸣,哀转不绝,象在诉说此地的悲凉。听

的人偏偏是异乡作客,更觉苦痛,此二句与《杨州慢》“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意境相近。那词前面还说:“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

言兵。”此词虽未明言,但其首二句传达的“巷陌凄凉”之感,亦有

伤时意味,不惟是客中凄凉而已。紧接一句是倒卷之笔,点出人物,

原来是骑在马上踽踽独行的客子,同时写其体肤所感。将“寒恻恻”

5

的感觉系于衣单不耐春寒,表面上是记实,其实这种生理更多地来自

“清角吹寒”的心理感受。繁荣已成为过去,无奈春光依旧,物是人

非,更添身世之感。下二句写所见,即夹道新绿的杨柳。“鹅黄嫩绿”

四字形象地再现出柳色之可爱。“看尽”二字既表明除柳色外更无悦

目之景,又是从神情上表现游子内心活动;;“都是江南旧相识”。“旧

相识”唯杨柳(江南多柳,所以这样说),这是抒写客怀。而“柳色

依依”与江左同,又是反衬着“巷陌凄凉,与江左异”,语意十分深

沉。于是,作者就从听觉、肤觉、视觉三层写出了“岑寂”之感。

过片以“正岑寂”三字收束上片,包笼下片。当此心情寂寞之际,

又逢“寒食。虽是荒凉的”空城“,没有士女郊游的盛况,但客子”

未能免俗“,于是想到本地的相好。白石词中提到合肥相好实有姊妹

二人,一是能拨春风的大乔,一是能妙弹琴筝的小乔。说”强携酒,

小桥宅“,是本无意绪而勉强邀游,”携酒“上著”强“字,已预知

其后醉不成欢惨将别的惨景。上数句以”正岑寂“为基调,”又寒食

“的”又“字一转,说按节令自该应景为欢:”强“字又一转,说载

酒寻欢不过是在凄凉寂寞中强遣客怀而已。再下面”怕梨花落尽成秋

色“的”怕“字又一转,说勉强寻春遣怀,仍恐春亦成秋,转添愁绪。

合肥之秋如何?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作者只将李贺“梨花落尽成秋苑”易一字叶韵,又添一“怕”字,

意恐无花即是秋,语便委婉。以下三句更将花落春尽的意念化作一幅

具体图画,以“燕燕归来,问春何在”二句提唱,以“唯有池塘自碧”

景语代答,上呼下应,韵味自足。“自碧”,是说池水无情,则反见人

6

之多感。这最后一层将词中空寂之感更写得切入骨髓闻之惨然。

全词从听角看柳写起,渐入虚拟的情景,从今朝到明朝,从眼中

之春到心中之秋,其惆怅情怀已然愈益深浓。然而还不仅此。前人曾

道“自古逢秋悲寂寥”,作者却写出江淮之间春亦寂寥,并暗示这与

江南似相同而又相异,又深忧如此春天恐亦难久。这就使读者感到全

词的情感决非“客怀”二字可以说尽,作者的感叶伤春,实际上反映

出同时代人的一种普通的忧惧。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大有一种大难

临头的末日之感。因此张炎赞此词:“不惟清空,且又骚雅,读之使

人神现飞越。”

【作者介绍】

姜夔(jiāngkuí1154;1208),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

与姜石帚并非一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南宋词人。

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早有文名,颇受

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人推赏,以清客身份与张镃等名公臣卿往

来。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工诗词、

精音乐、善书法、对词的造诣尤深。有诗词、诗论、乐书、字书、杂

录等多种著作。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的

本文发布于:2022-12-08 02:05: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31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慈爱反义词
下一篇:追溯什么意思
标签:鹅黄嫩绿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