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令和怎么读

更新时间:2022-12-08 00:49:23 阅读: 评论:0

歌词里有流浪的歌-如鱼得水近义词


2022年12月8日发(作者:血蹄公牛)

试卷第1页,总3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诗词大会》落幕,“飞花令”也在网上成了热搜词。人们在感叹选手涉猎之广

的同时,也不由发问,“飞花令”究竟是什么?

“飞花令”本是中国古代一种喝酒时用来罚酒助兴的酒令。不过,它比“五魁首,六

六六”之类的民间酒令高难多了,没有诗词基础的人根本玩不转它,所以这种酒令也

成了文人墨客们的最爱。

追根溯源,“飞花”一词出自唐代诗人韩翃《寒食》诗中“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

最基本的飞花令诗句中必须含有“花”字,而且对“花”字出现的位置同样有着严格

的要求。这些诗可背诵前人诗句,也可现场吟作。行令人一个接一个,当作不出诗、

背不出诗或作错、背错时,由酒令官命其喝酒。

酒令的历史由来已久。春秋战国时期的饮酒风俗,就有所谓的“当筵歌诗”“即席作

歌”。从射礼转化而成的投壶游戏,实际上就是一种酒令。由此形成的“投壶令”,

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到了秦汉之间,承袭前人遗风,文人们亦在席间联句,名之曰

“即席唱和”,用之日久,作为游戏的酒令也就产生了。“酒令”一词,最早见于

《后汉书·贾逵传》:“(贾逵)尝作诗,颂、诔、连珠、酒令凡九篇。”这里提到的

酒令,即是行令的令辞。

中国历史上的酒令虽五花八门,品类繁多,但大致可分为雅令和通令两大类,其中又

以雅令最受欢迎,仅见于史籍的雅令就有四书令、花枝令、诗令、谜语令、改字令、

典故令、牙牌令、人名令、对字令、彩云令等。行雅令时,必须能引经据典,当场构

思,即席应对,这就要求行令者既要有文采和才华,又要敏捷和机智,所以它是酒令

中最能展示饮者才思的项目。例如,宋人《苕溪渔隐丛话》中记载,唐朝使臣出使高

丽,宴饮当中,高丽有一人行酒令曰:“张良与项羽争一伞,良曰‘凉伞’,羽曰

‘雨伞’。”唐使即席应对曰:“许由与晁错争一瓢,由曰‘油葫芦’,错曰‘醋葫

芦’。”此令中名对名,物对物,唐朝使臣应对得体,同时也可以看出高丽人对中国

文化之熟识。

此外,还有种“一物双说令”。它的行令方式是:每人说出一物,再接两句话,要求

这两句话音同而义反,不成则罚酒一杯。如:“风中蜡烛,流半边,留半边。”“梦

里拾珠,拾一颗,失一颗。”流、留和拾、失就是音同义反的字,符合此令的规则。

不过,雅令中最文的还要算诗酒令,这是文人墨客把酒令与诗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文字

游戏。唐代传奇《申屠澄》中记载了一则关于诗酒令的故事:

布衣秀才申屠澄赴任县尉,被风雪阻途,夜投茅屋。好客的主人烫酒备席,申屠澄举

杯行令:厌厌夜饮,不醉不归。这是引用《诗经》所行的雅令。话音刚落,主人之女

试卷第2页,总3页

就笑着说:这样的风雪之夜,你还能到哪里去呢!说完,少女看了申屠澄一眼,脱口

出令: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申屠澄听后,惊叹万分。他知道少女是在用《诗经·郑

风·风雨》里的句子,隐去“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巧妙而含蓄地向他表达爱慕之

意。于是,申屠澄便向少女的父母求婚,两人最终喜结良缘。

毋庸讳言,酒令是我国古代流传至今的酒文化中一朵别有风姿的奇葩,是劝酒行为的

文明化和艺术化,可称为酒席间的“笔会”。自然,为健康计,饮酒还是不醉为佳,

不过这就是另外的主旨了。

(选自张梦泽《“飞花令”与中国古代酒令文化》,有删节)

18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刚刚落幕的《中国诗词大会》上出现的“飞花令”原本是酒令,因其有特有的形

式,引发了人们强烈的兴趣。

B.“飞花令”要求诗句中的关键字只能用“花”字,而且“花”字出现的位置没有

严格的限定,人们在行令时可以灵活进行。

C.中国古代的酒令通常可分为雅令和通令两大类,雅令颇受人们欢迎,其品类繁

多,使用时必须引经据典。

D.行雅令时须当场构思,对参与者要求很高,参与者既要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力,同

时还要具备机敏的反应能力。

18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行“飞花令”时,第一个人以“花开堪折直须折”诗句起,第二个人接诗句“落

花人独立”……以此类推,这是附和飞花令的规则的。

B.巴金的《家》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淑英说一句‘落花时节又逢君’,又该下边

的淑华吃酒。”这也是行“飞花令”的一种方式。

C.“风中蜡烛,流半边,留半边”一句也是符合“一物双说令”的行令方式。

D.布衣秀才申屠澄风雪之夜,夜投茅屋,主人之女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来对

“厌厌夜饮,不醉不归”,对客人表示理解、同情。

18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投壶令”是古代一种酒令,它的雏形是由射礼转化而成的投壶游戏,一直延续

到明清时代。

B.酒令就是人们饮酒时行令的令辞。“酒令”一词,最早见于南朝刘宋时的范晔所

著的《后汉书·贾逵传》。

C.《苕溪渔隐丛话》中记载的唐朝使臣与高丽人行酒令一事,表明高丽人对中国的

酒令文化很了解,也表明两国文化的一致性。

试卷第3页,总3页

D.酒令流传至今,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一种文化,它是文明化和艺术化了的劝酒行

为,可称得上酒席间的“笔会”。

【答案】

186.B

187.D

188.C

【解析】

186.试题分析:“出现的位置没有严格的限定”错误,“没有严格的限定”。

187.试题分析:“对客人表示理解、同情”错误。

188.试题分析:“也表明两国文化的一致性”错误,二者不一致。

本文发布于:2022-12-08 00:49: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28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咸与
标签:令和怎么读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