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揭示了世界的物质本质,而且进一步揭示了物质世界的
辩证本性,肯定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既是普遍联系的又是永恒发展的,二者的统一
构成了世界历史的演化过程。
①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
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
织起来的画面。”这一论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a.联系及其特点。
联系作为哲学范畴,是一个普遍性极大的范畴,指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
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等特点。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的联系,是客观事物固有的本性,
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一观点要求我们必须根据事物本身的客观联系来把握
事物,反对用主观臆想的联系来代替事物的客观联系,这是唯物辩证法同唯心辩
证法、诡辩论的重要区别所在。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的观点上坚持了
唯物论。
联系的普遍性,包含两层思想。一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现象、过程都与
周围其他事物、现象、过程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即联系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二是指任何事物、现象、过程内部的各
个部分、要素、环节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这层思想表明,每一事物既是
世界统一整体中的一部分或一方面,同时相对于它本身内部各要素来说,也是一
个联系的整体。
联系的多样性,是指不同物质运动领域,不同的具体事物之间有不同的联系。
联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等。联系的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坚
持用全面的观点分析事物的联系,防止形而上学的片面性。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
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当代中国正在以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
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的发展,促进人
的全面发展。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日趋
紧密,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全球化”进程中诸方面的相互联系,把对外开放作为
基本国策,抓住机遇,努力发展自己。
b.联系与系统
联系的普遍性造成了事物以系统的形态存在着。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
作用的若干要素按一定的方式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
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等特点。
系统的观点深化了唯物辩证法关于整体与部分关系的观点;系统的观点证实
和丰富了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原理,但是系统不能代替普遍联系的原理。
其一,系统是系统论的基本范畴,系统论虽然具有跨学科的性质,但它本身不是
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是具体科学。其二,系统论只是深入地分析研究了各
种复杂联系中的一大类联系,即系统整体与各个部分的联系。事实上,世界上并
不是所有联系都是系统联系。系统论不能代替辩证法,辩证法也不能代替系统论。
二者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事物普遍联系的两种重要形
式。直接联系指在时空和层次上比较接近的事物、现
象及其要素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
约、相互作用的关系。间接联系是指事物和现象之间要通
过较多的中间环节和中介而发生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视事
物、现象及其要素之间在时空和层次上的距离、视中间环
节的多寡而定。不需要任何中介的直接联系只能存在于
想象之中。直接联系具有当下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故能够
对事物的存在及发展发挥比较现实的作用;间接联系因
需要较多的中间环节和中介,其作用就不具有直接联系
那样的现实性。因此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须首先抓住
事物间的直接联系,然后通过把握事物的直接联系进而
把握事物的间接联系。间接联系和直接联系一样,也往往
体现着本质联系且对事物的发展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而间接联系又易为人们所疏忽,因此,必须要从总体上揭
示事物的本质,揭示现象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情况以及
各种联系在事物发展中的具体作用。
普遍联系的两种重要形式。直接联系在时间、空间和层次上比较接近的事物、要素之间所发
生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间接联系指事物和现象之间通过较多的中介、中间环节而
发生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联系。事物间的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的界限是相对的,绝对的
直接联系,不需要任何中介的联系是没有的。一般来说,在时间、空间和层次上间隔距离越
大、中间环节越多的事物之间,联系越带有间接性;反之,就越具有直接性。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直接联系具有当下直接现实性的
特征,因而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比较现实的重要作用;间接联系由于经过较多的中间环节
和中介,其作用的程度往往不具有直接联系那样的现实性。在社会生活中,生产力决定生产
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以及二者构成的矛盾运动的规律,是社会现象间最直接的联
系,因而对社会及其发展起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作为上层建筑的艺术、道德、哲学和宗教等
社会意识形态同生产力的联系,则通过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中介和折光,它们同生产力
的联系较为间接一些,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就不如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联系那样的根本
和直接。
在实践活动中,应首先抓住事物间的直接联系,但也不可忽视事物的间接联系。间接联系
和直接联系一样,往往也体现着本质联系,并且对事物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一般说来,事
物、现象间的直接联系,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间接联系易为人们所忽视。所以,人们要全
面地理解和把握事物,就必须通过把握事物的直接联系进而把握事物的间接联系,从联系的
总体上揭示事物的本质,揭示现象间交互作用的复杂情景以及各种联系在事物发展中的具体
作用。
本文来自:TT外贸学院()详细出处参考:
/info/zhonejiaobaike/
例:核膜,内质网膜,细胞膜属于直接连接,有时候也包括线粒体膜
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细胞膜属于间接连接,通过小泡方式
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事物普遍联系的两种基本形
式。本质联系是事物内在的、必然的、规律性的、稳定
的联系,它对事物的性质及其发展方向起着主要的决定
的作用;非本质联系是事物及事物之间外部的、表面的、
偶然的、不稳定的联系,它对事物的发展只起影响的作
用。唯物辩证法认为,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作为事物不
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彼此渗透,互相影响,是辩证统
一的。本质联系决定非本质联系,非本质联系又影响、作
用于本质联系;本质联系是非本质联系中稳定的东西,非
本质联系表现本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在一定
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此时此地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彼时
彼地则可能是事物的非本质联系,反之亦然。人们在认识
和实践活动中,首先要揭示事物的非本质联系,进而认识
事物的本质联系,弄清事物的性质,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
性,从而提出正确的解决办法,以推动事物的发展,实现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本文发布于:2022-12-07 23:58: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26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