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郑板桥古诗
《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
关于竹石郑板桥古诗的内容,欢迎阅读!
竹石
作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诗词注释
咬定:咬紧
立根:扎根。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坚劲:坚强有力。
任:任凭,无论,不管。尔:你
诗句译文
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作品鉴赏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郑板桥自己的《竹石图》
上。这首诗在赞美岩竹的坚劲顽强中,隐寓了作者藐视俗见
的刚劲风骨。
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先把一个挺立峭拔
的、牢牢把握着青
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一个“咬”字使竹
人格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
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
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紧承上句,第二句
“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
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
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
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
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
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
无竹山不青。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
基深力量才强。
有了前两句的铺垫,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两句:“千磨万
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
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在作者郑
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
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如前面提到的“秋风昨夜渡潇湘”这
几句,又如:“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扫云扫雾
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在这首诗中同样竹子经受着“东
西南北风”一年四季的千磨万击。但是由于它深深扎根于岩石
之中而仍岿然不动,坚韧刚劲。什么样的风都对它无可奈何。
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
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这时挺立在我们
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
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
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
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
活中,诗人正是这样一种与下层百姓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嫉
恶如仇、不畏权贵的岩竹。作者郑板桥的题画诗如同其画一
样有着很强的立体感,可作画来欣赏。这首诗正是这样,无
论是竹还是石在诗人笔下都形象鲜明,若在眼前。那没有实
体的风也被描绘得如同拂面而过一样。但诗人追求的并不仅
在外在的形似,而是在每一根瘦硬的岩竹中灌注了自己的理
想,融进了自己的人格,从而使这竹石透露出一种畜外的深
意和内在的神韵。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
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
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
【竹石郑板桥古诗】
1.《竹石》古诗鉴赏
2.竹石的古诗介绍
3.《竹石》古诗赏析
4.古诗竹石介绍
5.竹石经典古诗赏析
6.《竹石》小学生古诗鉴赏
7.郑板桥的古诗
8.《竹石》教案
本文发布于:2022-12-07 22:12: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21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