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76 ·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年12月第27卷第12A期Nurs J Chin Pl A,Decemher 2010,Vo1.27,No.12A
三指定位斜刺法在股静脉穿刺采血中应用的效果
须玉红,陆晓华,贺 伟
【摘要】 目的探讨三指定位斜刺法在股静脉穿刺采血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07—2009年某院1岁以下支气管
肺炎患儿12O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N=57)和观察组(N一63)。观察组患儿采用头皮针三指定位斜刺法进行股静脉穿
刺采血,对照组患儿采用股动脉触摸直刺法进行股静脉穿刺采血,比较两组患儿采血所需时间、穿刺一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
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采血所需时间比对照组患儿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一3.822,P<0.05);观察组患儿穿刺一次
成功率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Y。:5.719,P<O.05);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较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4.621,P<0.05)。结论 三指定位斜刺法能缩短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l股静脉;支气管肺炎;三指定位斜刺法;头皮针;静脉穿刺
【中图分类号】R47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8—9993(201O)12A一1776一O3
Effects of Three-fingers Orientation Oblique
XU Yu—hong,LU Xiao—hua,H E Wei(Department
cal University,Urumchi 830011,China)
Insertion in Femoral Venous Puncture
of Pediatrics,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
Corresponding author:HE Wei,E—mail:hewei2762@126.eom
【Abstract】objl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three—fingers orientation oblique insertion in femoral
venous puncture.Methods From April 2007 through October 2009,120 bronchopneumonia infants under 1
year old were divided into an observational group(N=57)to phlebotomize with scalp needle by three——fin——
gers orientation oblique insertion and 3 control group(N一63)to phlebotomize with arteria femoralis—
feeling vertical perpendicular needle method by check—in—date.Comparison was subsequently made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in terms of blood collection time,one—time success rate of puncture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Results The blood collection time in the observation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3.822,P<0.05).The one—time Success rate of puncture in the observationa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X 一5.719,P<0.05).The complication incidence in
the observation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一4.62 1,P<O.05).Con—
clusion Three—fingers orientation oblique insertion can shorten the puncture time,increase the success
rate of puncture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Key words】femoral vein;bronehopneumonia;three—fingers orientation oblique insertion;scalp needle;veni-
puncture
Nurs J Chin PI A,2010,27(12A):1776—1777,1807]
支气管肺炎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
早期抽血化验能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但患儿哭闹剧烈、体型过胖、病情危重,常导致股静
脉搏动微弱,易使穿刺失败。13~24个月的幼儿股
静脉穿刺成功率高于颈静脉穿刺口]。因此,我科对
l岁以内支气管肺炎患儿股静脉采血方法进行研
究,发现三指定位斜刺法能缩短穿刺时间、提高穿刺
作者单位:830011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儿
科(须玉红,陆晓华),护理学院(贺伟)
作者简介:须玉红,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儿科护理研究及
教学工作
通讯作者:贺伟,E—mail:hewei2762@126.corn
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l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07年4月至2009年1O月在
我科住院需采血的患儿120例,其中男78例、女42
例;年龄20 d至12月,平均(5.94±3.39)个月。入选
标准:(1)临床诊断符合沈晓明主编《儿科学》中支气
管肺炎诊断标准 ]。(2)患儿腹股沟处无感染。(3)
无下肢运动障碍。按入院时间先后将120例患儿分
为对照组(N一57)和观察组(N===63),两组患儿在年
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儿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报
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年12月第27卷第12A期Nurs J CNn PLA,December 2010,Vo1.27,No.12A · l777 ·
1.2方法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的采血均由同一
操作者负责,两组取血量均为6--8 ml。
12.1 观察组 采用头皮针三指定位斜刺法进行股
静脉穿刺采血。患儿取仰卧位,术侧髋部外展外旋
30。~45。,用尿布遮住会阴部,以防操作中尿液污染
穿刺点。操作者左手中指、拇指轻捏大腿内、外侧根
部,其余手指及掌根部固定住患儿大腿,示指置于中
指、拇指指尖两点与腹股沟连线中点下一横指处,该
处即为股静脉穿刺点。将7.5号输液针头与10 ml
注射器相连,消毒穿刺处后,操作者右手持7.5号输
液针头由穿刺点向脐窝方向缓慢刺入。穿刺角度根
据患儿皮下脂肪的厚度选择,一般为2O。~75。,见回
血后停止进针,用一条输液贴固定针柄,抽取所需血
量,拔针后压迫穿刺处3~5 minl_3J。
1.2.2对照组 采用股动脉触摸直刺法进行股静
脉穿刺采血。患儿取仰卧位,双侧髋部外展外旋
30。~45。,膝关节弯曲,呈蛙状_4],用尿布遮住会阴
部,以防操作中尿液污染穿刺点,在腹股沟中、下1/3
交界处,以左手示指触及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向内
旁开0.5 cm处 即为股静脉穿刺点。消毒患儿穿
刺处皮肤及操作者左手示指,右手持10 ml注射器,
垂直刺入穿刺点(根据患儿胖瘦决定刺入深度),然
后逐渐提针并抽吸,见抽出暗红色血,固定针头,抽
取所需血量[ ,拔针后压迫穿刺处345 min[3]。
1.3评价指标 (1)采血所需时间。时间的计算从
摆放体位至拔针按压不出血为止。(2)穿刺一次成
功率。一次穿刺成功即一次穿刺成功并抽足所需血
量。穿刺失败:未抽到回血,需反复穿刺或见回血后
针头滑出血管,未抽足血量。(3)并发症的发生情
况。并发症常见为穿刺局部出现血肿及瘀斑。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计量
资料用 ±S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
表示,采用Y。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采血所需时间的比较 两组患儿的
采血所需时间分别为(4.93±1.02)min和(5.82±
1.48)min,观察组所用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t一3.822,P<0.05)。
2.2两组患儿穿刺一次成功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
儿股静脉穿刺一次成功61例,占96.8 ;而对照组
患儿股静脉穿刺一次成功48例,占84.2 ,两组比
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Y。一5.719,P<O.05)。
2.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共有2例
患儿穿刺局部出现瘀斑,而对照组有8例患儿穿刺
处出现瘀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一
4.621,P<0.05)。
3讨论
3.1 三指定位斜刺法缩短了静脉穿刺采血时间
传统抽血法是将患儿腿外展成蛙状固定,由于患儿
舒适度改变,较易出现哭闹。对于哭闹较剧、不合作
及肥胖患儿,操作者往往不易触及股动脉搏动。三
指定位斜刺法在操作过程中只需让患儿被穿刺侧腿
屈膝外展,既增加了患儿的舒适度,又减少了摆放体
位的时间;且三指定位斜刺法不用触摸,可直接定
位,尤其对不合作、哭闹较剧及肥胖患儿,可在几秒
钟内快速定位。本研究结果显示,三指定位斜刺法
所需时间平均为(4.93±1.02)min,股动脉触摸直刺
法所需平均时问为(5.82±1.48)min,两组间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O.05)。
3.2三指定位斜刺法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当遇
到循环功能障碍、哭闹较剧或肥胖儿时,股动脉搏动
点常不易触及,传统操作法护士只有凭经验或感觉
操作,采血成功率低[7 ;且垂直穿刺要求准确度极
高,进针稍偏一点,就可能刺不到股静脉而导致采血
失败。采用三指定位斜刺法,不用触摸,定位快速准
确,加上输液贴固定针头,加大了针头的稳固性,穿
刺成功后针头不易滑出血管外;同时7.5号输液针
头有25 cm长的输液管作为缓冲,即使患儿体位有
所改变,针头也不易滑出,从而提高了穿刺的成功
率。本研究结果显示,三指定位斜刺法的一次成功
率为96.8%,与股动脉触摸直刺法相比,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d0.05)。
3.3三指定位斜刺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股动脉
触摸直刺法进针的深度靠护士的主观判断,易导致
刺穿血管对侧而引起皮下血肿;且操作者见回血后
用右手固定针头,左手抽动活塞柄,患儿挣扎时常常
造成针头滑出血管而抽不足所需血量,容易造成穿
刺失败而复针及皮下血肿和瘀斑l_8]。三指定位斜刺
法头皮针针头在皮下及血管内潜行的长度较垂直定
位法长,不易刺穿血管对侧引起皮下血肿。
3.4三指定位斜刺法易于掌握 三指定位斜刺法
穿刺点的定位和穿刺方向的定位均为两点确定一条
直线,定位方法简便易行,无偏差,操作者无需长时
问培训。而股动脉触摸直刺法操作者必须掌握静脉
的生理解剖及分布特点 ],股动脉搏动的触摸须经
过长时间的培训。此外,股静脉的确定也需要一定
的经验。操作者需经过长时间的培训才能具备熟练
的操作技能。
(下转第1807页)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年l2月第27卷第12A期Nurs J Chin PI A,December 2010,V。1.27,No.12A
活动期的患儿应以单一高蛋白饮食为主,并添加新
鲜的蔬菜水果,补充必要的微生物和微量元素,如B
族维生素和锌。蔬菜可选用土豆、山药、胡萝卜等含
粗纤维少的块根类食物。水果是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的主要来源,将水果煮熟以后再食用是克罗恩病饮
食管理的特殊要求。(3)CD活动期患儿禁饮牛奶、
禁食蛋类。有研究[1 显示,常饮牛奶、常吃蛋类可
能是导致CD的重要因素。(4)避免食用油炸食品。
CD的发病与长链脂肪酸摄人过多有关l1 ,尤其是
动物脂肪。(5)食物烹调应以烩、蒸、煮、炖为主,少
用或不用无营养价值的调味品,以避免刺激肠黏膜。
(6)饮食宜定时定量、少量多餐,有以促进胃肠道对
食物的充分适应和消化吸收。(7)适量补充叶酸,以
减少结肠炎的癌变机会。
2.3心理护理 由于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患
儿及其家长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抑郁等不
良情绪。护理人员应注意加强护患沟通,适时给予
患儿及其家长心理疏导,帮助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
信心,从而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完成治疗l_1 。
3 小结
CD是一种全胃肠道慢性炎症性病变,病情反复
发作,迁延不愈,远期有癌变倾向。影响本病预后的
重要因素包括病变的部位、病情的严重程度、药物治
疗方案的选择以及营养支持的落实等。降阶梯方案
的实施大大提高了CD的疗效,护理人员应做好患
儿的用药护理与营养支持,以促进患儿的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许春娣.A,JL消化系统疾病[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文
献出版社,2007:259—265.
[2]葛建霞.克罗恩病的护理体会[M].中外医学研究,
2Ol0,8(10):3l一3Z.
[3]Kim S C,Ferry G D.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in pe—
diatric and adolescent patients:Clinical,therapeutie,and
psychosocial c。nsiderations[J].Gastr0entero1olgy,2004,
126(6):1550—1560.
r4]Diefenbach K A,Breuer C K.Pediatric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6,12(20):
3204—3212.
[5]陈世耀,张颖.2006年El本儿童胃肠病学会儿童克罗
恩病处理指南解读及案例分析[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07,2(6):445—448.
[6]朱维铭.对克罗恩病的新认识[J].肠外与肠内营养,
2008,15(3):131-132.
[71黄瑛,王玉环.儿童炎症性肠病的药物治疗I-J].医药
专论,2009,3O(8):459-463.
[8]陈翠,庄海花.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克罗恩病的观察及
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B):136.
E9]杨勇,刘作义.炎症性肠病[J].中国临床医生,2009,
37(20):21—24.
[1O]Paerregaard A,Uldall U F.Anthropometry at the time
of diagnosis in danish children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Acta Paediatr,2005,94(11):1682—1683.
[11]朱 峰,王礼建,钱学鸣,等.肠内营养在克罗恩病治疗
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5,13(6):356—360.
[12]史肖华,郭志荣,郑家驹,等.克罗恩病患者饮食习惯的
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7,16(5):434—436.
[13]陈焰,姒建敏.营养与炎症性肠病[J].国际消化病杂
志,2006,26(2):91-93. ’
[14]孙晓英,江丽琴,潘伟飞.8例克罗恩病患儿的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2):1111-1113.
(收稿日期:2O1O—O8—16)
(本文编辑:沈园园)
(上接第1777页)
【参考文献】
[1]朱美华,王素琪,崔 文,等.患有心脏病的婴幼儿静脉
采血时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
2005,21(12):30—31.
[2]沈晓明.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6.
1-3]殷延陵.真空管采血法在小儿股静脉穿刺中的应用观察
[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5(4):35-37.
[4]纪红梅,王翠洁,张锦华,等.d,JL股静脉斜刺采血方法的应
用口].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2004,20(11):35.
E5]崔焱.儿科护理学E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6.
[6]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分册[M].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33.
[71徐嘉,高金明,殷海妹.提高新生儿股静脉采血成功方
法的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1):13—14.
[8]杜秋兰,陈小风.新生儿股静脉穿刺体表定位的临床应
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16):15.
[9]李小丹.d,JL急救状态下静脉通道的建立[J].护士进修
杂志,2007,22(23):2208—2209.
(收稿日期:2O1O一08—08)
(本文编辑:郁晓路)
本文发布于:2022-12-07 21:57: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20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