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自古皆有死

更新时间:2022-12-07 21:44:52 阅读: 评论:0

高考数学蒙题最牛技巧-强怎么组词


2022年12月7日发(作者:2021年春分)

【权威注释】《论语•颜渊第⼗⼆》第七章

⼦贡问政。⼦⽈:“⾜⾷,⾜兵,民信之矣。”⼦贡⽈:“必不得已⽽去,于斯三者何先?”⽈:“去兵。”⼦贡⽈:“必不得已

⽽去,于斯⼆者何先?”⽈:“去⾷。⾃古皆有死,民⽆信不⽴。”

⼦贡问如何治理国家。孔⼦道:“让百姓丰⾐⾜⾷,让军队兵强马壮,让⼈民信服拥戴。”⼦贡道:“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

其中⼀个,在这三者当中去掉哪⼀个呢?”孔⼦道:“去掉扩充军备。”⼦贡⼜问:“如果迫不得已去掉其中⼀个,在这两者

当中先去掉哪⼀个呢?”孔⼦道:“去掉扩充粮⾷。⼈⾃古都有⼀死,如果让百姓失去信⼼,国家就⽆法⽴⾜。”

⾜⾷,⾜兵,民信之矣:仓廪实、武备修,然后教化⾏,能使其民对上有信⼼。

必不得已⽽去,于斯三者何先:遇不得已,兵、⾷、信三者不能兼顾,必去其⼀,则何者可先?去兵:此如今⾔宁因黄

油去炮弹,不为炮弹去黄油。

于斯⼆者何先:⼜不得已,顾⾷则失信,全信则失⾷,则⼆者孰可去。

去⾷,⾃古皆有死,民⽆信不⽴:与其去信,宁去⾷。此不仅指为政者发仓廪以拯民⾔,亦兼指为政者教民取舍⾔。民

⽆⾷必死,然⽆信则羣不⽴,涣散鬬乱,终必相率沦亡,同归于尽。故其羣能保持有信,⼀时⽆⾷,仍可有⾷。若其羣

去信以争⾷,则终成⽆⾷。去兵者,其国贫弱,恐以整军经武妨⽣事,故且⽆⾔兵,使尽⼒耕作。去⾷者,如遇旱蝗⽔

涝,饥馑荒歉,⾷固当急,然亦不可去信⽽急⾷。

本章因⼦贡善问,推理⾄极,遂有⾃古皆有死,民⽆信不⽴之说。然⼦适卫,告冉有;“既庶矣,当富之。既富矣,当

教之。”与本章⾜⾷在前,⽽兵与信次之同意,可见为政者⾸以使民得⾷能保其⽣为先。惟遇不得已,则教民轻⾷重

信,⼀处常,⼀临变,读者须于此善体,不可徒认⾃古皆有死之单辞,遂谓为政者可以不顾民命,⽽⾼悬⼀⽬标以强民

之必从。此亦⼀义命之辨。为政者⾸重民⾷是义,宁去⾷是命。⽴⾝⽴羣同是⼀理,⽴⾝有舍⽣取义,导羣亦有去⾷存

信,此与“仓廪实⽽知礼节,⾐⾷⾜⽽知荣辱”,各申⼀⾯,不相害。

⼦贡问政治。孔⼦答复,粮⾷要充⾜,兵⼒要充⾜,要取信于民。兵字原指武器⽽⾔,后来持⽤武器的⼈也叫作兵,此

处所说的兵字含有国防的意思。

⾜⾷、⾜兵、民信,这三者不可或缺。⼦贡问,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三者必须减去其⼀,何者可以先去。孔⼦说,去

兵。⼜问,必不得已,再减去其⼀,何者可以先去。孔⼦认为,只有去⾷,不能去民信。去⾷或有饿死之虞,然⽽⾃古

皆有死,不⾜为患,只要⼈民信赖政府,虽⽆⾜⾷,仍可与国家共患难。若去民信,纵⽆外患,也有内乱,则国家不能

安⽴,所以说民⽆信不⽴。

⼦贡问政。⼦⽈:“⾜⾷。⾜兵。民信之矣。”⾔仓廪实⽽武备修,然后教化⾏,⽽民信于我,不离叛也。⼦贡⽈:“必不

得已⽽去,于斯三者何先?”⽈:“去兵。”去,上声,下同。⾔⾷⾜⽽信孚,则⽆兵⽽守固矣。⼦贡⽈:“必不得已⽽

去,于斯⼆者何先?”⽈:“去⾷。⾃古皆有死,民⽆信不⽴。”民⽆⾷必死,然死者⼈之所必不免。⽆信则虽⽣⽽⽆以⾃

⽴,不若死之为安。故宁死⽽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宁死⽽不失信于我也。程⼦⽈:“孔门弟⼦善问,直穷到底,如此章

者。⾮⼦贡不能问,⾮圣⼈不能答也。”愚谓以⼈情⽽⾔,则兵⾷⾜⽽后吾之信可以孚于民。以民德⽽⾔,则信本⼈之

所固有,⾮兵⾷所得⽽先也。是以为政者,当⾝率其民⽽以死守之,不以危急⽽可弃也。

陈曼昭⽈:“假饶积粟巨万,岂名⾜⾷;使菽粟如⽔⽕,⽅名⾜⾷⽿。假饶拥众百万,岂名⾜兵;如周武王观兵于盂

津,诸侯不期⽽会者⼋百,⽅名⾜兵⽿。⾜⾷⾜兵,民乃信之;则去⾷去兵,民亦信之矣。今时要务,正在去兵去⾷,

不在调兵征粮也。

⽅外史⽈:“蠲赋税以⾜民⾷,练⼟著以⾜民兵,故民信之,必不得已⽽去兵,去官兵,正所以⾜民兵也;⼜不得已⽽

去⾷,去官⾷,正所以⾜民⾷也,所以效死⽽民弗去。今时不得已则屯兵,兵屯⽽益不⾜矣;⼜不得已则加税,税加⽽

益不⾜矣,求⽆乱亡,得乎!圣贤问答,真万古不易之良政也。”⼜⽈:“既已死矣!且道有信,⽴个甚么?若知虽死⽽

⽴,⽅知朝闻⼣死可矣,不是死⽽后已矣的。”

本文发布于:2022-12-07 21:44: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20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便佞
标签:自古皆有死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