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辑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气相色谱归一法测定苯系物
实验目的:
了解气相色谱法的原理,掌握仪器操作;掌握归一法的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利用气相色谱
归一法测定苯系物。
实验结果:
本次实验做了6组:0.1uL-70°C-0.1MPa、0.5uL-70°C-0.1MPa、0.5uL-70°C-0.07MPa、
0.5uL-80°C-0.1MPa、0.5uL-65°C-0.1MPa、0.5uL-65°C-0.07MPa。图谱分析计算出各物
质组成含量%(平均值):苯:18.89%,甲苯:46.11%,乙苯:35.00%,基本上偏离不大。通
过图像可以看出一些规律:升温和加大载气压强(流速)能缩短出峰时间;控制柱温(不过
高不过低),则能最为有效的分离三种物质;降低载气速度,能减少拖尾现象。
实验背景:
只要在气相色谱仪允许的条件下可以气化而不分解的物质,都可以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对部
分热不稳定物质,或难以气化的物质,通过化学衍生化的方法,仍可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气
相色谱法在石油化工、医药卫生、环境监测、生物化学、食品业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优点:
①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②样品用量少和检测灵敏度高,③选择性好,④应用范围广
缺点:
在对组分直接进行定性分析时,必须用已知物或已知数据与相应的色谱峰进行对比,或与其
他方法(如质谱、光谱)联用,才能获得直接肯定的结果。在定量分析时,常需要用已知物
纯样品对检测后输出的信号进行校正。
实验原理:
气相色谱法是利用“塔板效应”的一种分离分析方法,往往和质谱等方法联用。其基本原理:
不同物质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从而离开色谱柱所花费的时间不同,来
定性检测和分离物质,通过各物质出峰的情况和面积来定量检测物质的含量等。
仪器组成:
气相色谱仪由载气系统、进样系统、色谱柱、检测器、记录显示系统等主要部分构成。常用
的载气为氮气,其压强一般设定在0.05MPa-0.15MPa;色谱柱为填充柱或毛细管柱。填充柱
的材质为不锈钢或玻璃,载体用直径为0.25~0.18mm、0.18~0.15mm或0.15~0.125mm
经酸洗并硅烷化处理的硅藻土或高分子多孔小球;毛细管柱常用玻璃或弹性石英毛细管柱的
内径为0.20或0.32mm。进样口温度应高于柱温30~50℃;进样量一般不超过数微升;柱径
越细进样量应越少。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一般用正庚烷做校正因子的标准物质,
其检测温度一般高于柱温,并不得低于100℃,以免水气凝结,通常为250~350℃。
实验方法:
气相色谱法定性分析的依据是保留时间和死时间、定量分析的依据是峰的面积。常常利用归
一法来测定不同物质的含量和组成。同时需要测定或者给出各物质的相对校正因子。
峰面积百分率法/归一法:(其他方法还有内标法和外标法)
以色谱中所得各种成分的峰面积的总和为100,按各成分的峰面积总和之比,求出各成分的
组成比率。如图公式:A为相应组分的峰面积、f为相应组分的相对校正因子。N为待测组
分所有物质总数。本方法要求试样中所有物质组分必须全部出峰。
可编辑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本次实验是测定苯的同系物:苯、甲苯和乙苯,溶剂为甲醇,待测物质其极性都很小,基本
上出峰顺序与沸点的高低相关。
实验仪器和药品:
GC-2000(GC-7700)气相色谱仪(毛细管柱-二甲基聚硅氧烷;载气-氮气;检测器-氢火焰
离子化监测器)、进样器(1uL)、苯/甲苯/乙苯混合物、甲醇溶液
数据参数:
苯沸点80.10°C,甲苯沸点110.63°C,乙苯沸点136.19°C
相对校正因子:苯-1,甲苯-1.04,乙苯-1.09
载气压力:0.05MPa-0.15MPa(本次实验测量了0.10MPa和0.07MPa)
气化室温度:120°C
柱温:70°C(另外测定了65°C、80°C)
检测器温度:200°C
实验步骤:
听讲解,打开仪器观察具体结构===》打开仪器,按键设定各参数===》扫空,看是否有
杂质等===》抽取0.1uL样液,注入进样口,打开软件扫描===》根据图像,调整不同含
量、柱温和载气压强对出峰的影响===》保存图像,上传,关闭仪器。
实验仪器(GC-2000)和内部构造:
可编辑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气相色谱系统和流程图:
数据记录和处理:
组分名称苯甲苯乙苯
相对校正因子11.041.09
含量%(平均值)18.89%46.11%35.00%
组分名称苯甲苯乙苯
相对校正因子11.041.09
峰面积含量%峰面积含量%峰面积含量%
1-0.5uL/80°
C/0.1MPa
70389718.76%165008845.73%122271135.51%
2-0.1uL/70°
C/0.1MPa
3802319.69%8462845.58%6151734.73%
3-0.5uL/70°
C/0.1MPa
62985518.72%150187246.42%107618434.86%
4-0.5uL/70°
C/0.07MPa
49241019.03%113590045.67%83783935.30%
5-0.5uL/65°
C/0.1MPa
81856618.79%191926145.82%141394435.38%
6-0.5uL/65°
C/0.07MPa
54878618.38%136150847.43%93653734.19%
数据分析:
从数据表格可以看出:随着载气速率/压强的降低,物质峰面积减少;随着柱温的变化,峰
面积也有变化;但各物质的含量测量基本在固定值范围波动。从图像可以看出:随着柱温的
升高,出峰的时间缩短;载气压强降低,出峰时间延长。
检测过程中,有拖尾现象,经过讨论和询问老师,我们降低了载气压强,发现甲醇尾部变平
缓(接近基线),拖尾现象改善。
最初操作,出现甲醇峰分离成两个峰的现象,应该是注入速度过慢,仪器当成两次注样识别。
可编辑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检测过程中有极微小小的波动,应该是气体或者仪器本身波动造成的。
操作体会:
1.当有出峰且峰面积严重低于预估值时,可能是所加入的量不足,应在约束范围内增加加入
量再次测量,以检测是否为加入量的问题
2.操作仪器前需要弄清楚仪器的结构和作用(两个进样口,不要进错样),掌握参数设定
3.应当提前检验氢火焰是否开启(金属靠近看是否有水雾,而不是看火焰)
4.针管保证干净无污染,注样时需要迅速
思考题:
1.仪器主要部件(见图和仪器组成):气流/进气系统(主要是进样器和高压泵、载气系统)、
分离系统(主要是进样室和色谱柱)、检测系统(检测器、微电流放大器、记录器)
2.气相色谱仪常用的检测器为热导池检测器和氢火焰离子化监测器,本实验为氢火焰离子化
监测器。后者的原理见报告原理部分,热导池检测器原理:当经色谱柱分离后的组份被载气
带入热导池中由于组份和载气的热传导率不同,因而使热敏元件温度发生变化,并导致电阻
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电桥不平衡,输出电压信号,此信号的大小与被测组份的浓度成函数关
系,再由记录仪或色谱数据处理机进行换算并记录下来。
3.归一法使用条件:所有物质/组分必须全部完全出峰。
4.需要校正因子的原因:由于同一检测器对不同物质的响应值不同,所以当相同质量的不同
物质通过检测器时,产生的峰面积(或峰高)不一定相等。为使峰面积能够准确地反映待测
组分的含量,就必须先用已知量的待测组分测定在所用色谱条件下的峰面积,以计算定量校
正因子。归一法中是以苯或者正庚烷为基准,获取的相对校正因子。
5.可能原因:苯、甲苯、乙苯的挥发能力逐渐降低,采取乙苯、甲苯、苯的加入方法,减少
易挥发物质的损失。
6.热导池检测器常用苯做参照基准物质,所以本实验中苯的相对校正因子为1.
参考文献:
讲义、《分析化学原理》-第二版-吴性良孔继烈主编
校正因子_百度百科
/view/
/question/
/
/question/
可编辑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实验图像:
0.5uL-65°C-0.1MPa
0.5uL-65°C-0.07MPa
可编辑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0.5uL-70°C-0.07MPa
可编辑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0.5uL-70°C-0.1MPa
0.1uL-70°C-0.1MPa
0.5uL-80°C-0.1MPa
可编辑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
本文发布于:2022-12-07 21:44: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20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