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凡卡结局

更新时间:2022-11-12 19:23:19 阅读: 评论:0

小学资源网免费网站-男字笔顺


2022年11月12日发(作者:法理学试题)

《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对比阅读

教学设计和分析

张峰峰

我们组为大家呈现的是一节阅读整合提升课,虽然难度很大,但我们还是进

行了积极大胆地尝试。

《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是六年级下学期的两篇课文,选自第四单元

外国文学名著选读,该单元以“阅读外国经典,了解多样文化”为主题展开。这

两篇课文的文本特征特别适合作对比阅读。思想内容共同点:这两篇文章都属于

外国名篇名著。都写了一个孩子的悲惨命运。都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

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的强烈不满。

语言表达、写作共同点:都将悲剧安排在比较特殊的日子里。都采用了对比

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主人公现实命运的悲惨。都采用了美好的东西作为悲剧的结

尾。

《凡卡》一文,将凡卡在城里的生活和美好的乡下生活作对比,从而反衬出凡

卡在城里的生活更加悲惨。而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小女孩美好的幻想

和残酷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

两篇作品不同之处还有一处不同在于,在结构上《凡卡》还运用了插叙的描

写方法,很有特色。

基于以上对文本内容的认识,为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帮

助他们理解文章表达的方式方法。我们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文章构思的巧妙,对故事发生的时间、主要人物的选择。

(2)掌握两篇文章对比描写的特点。

(3)体会两篇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同学们,这一段时间,我们比较深入地阅读了外国文学名著,今天我们

将用整合比较的方法来回顾学习14和15课。我们这节课的重点是比较两篇课文

在表达方法上的异同。2、我们知道《卖火柴的小女孩》记叙了一个小女孩在大

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凡卡》写了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这两个故事都是

悲剧结尾的。

二、感悟特殊时间点,学习反衬手法。1、这两个孩子的悲剧,分别发生在什

么时间里呢?2、你觉着作者把悲剧故事安排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有什么用意

呢?(《卖火柴的小女孩》发生在大年夜,《凡卡》发生在圣诞节前夜。这是两个

特殊的日子。在意味着快乐幸福、团圆美满的特殊日子写孩子的悲惨故事,更能

突出孩子命运的悲惨。)3、学习反衬手法。什么是反衬,我们以前学过的以乐景

写哀情是反衬。同学们一定想到了我们在六年级上册学过的《诗经·采薇》,“昔

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就是用杨柳依依的美景,反衬战士

出征离家的哀怨!我们在五年级学过的《我的“长生果”》,小作者在写作文《一

件不愉快的往事》时,以月亮的美丽皎洁和周围人的嬉笑,来反衬一个受委屈的

小女孩的孤独和寂寞。这是以景反衬。另外,老师教过大家的“以响衬静,静中

更静”也是反衬,是以动来衬静,以有声衬无声。

三、聚焦对比手法1、我们把目光再放回到这两篇名著上,《卖火柴的小女孩》

和《凡卡》表达上还有哪些相同之处呢?同学们一定想到了对比写法。《卖火

柴的小女孩》一文,作者不仅把小女孩的现实生活和美好的幻想进行对比,另外,

富人家的房子有温暖的火炉、飘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明亮的灯光……而小

女孩此刻流落在又黑又冷、飘着雪花的街头,她饿着肚子也不敢回那个满是裂缝

的家。《凡卡》一文,作者独具匠心,设计了凡卡边写信边回忆的课文结构,

就是为了把凡卡孤独与痛苦的学徒生活和记忆中美好的农村生活进行对比,激起

读者对凡卡悲惨命运的同情。2、通过比较阅读,我们发现这两篇课文都运用了

(对比)的写法,其实,这样的对比写法在我国的古诗中也很常见:杜甫的“朱

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典型的一句。总之,对比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表

现手法,它能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四、品析结尾过渡:(《卖火柴的小

女孩》和《凡卡》表达上还有哪些相同之处呢?我们一起来品析两篇课文的结

尾。)1、《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结尾写了两个“幸福”,以“幸福”结尾有什么

含义呢?(学这篇课文时我们赏析过这句话,我们知道前一个“幸福”是指能

拥有美好的幻想对小女孩来说就是幸福的,而后一个“幸福”是指小女孩死了就

不再受寒冷、饥饿、痛苦的折磨了,就彻底的“幸福”了。这样的“幸福”到底

是喜还是悲呢?)2、我们再来看《凡卡》一文的结尾,作者写凡卡甜蜜的梦,

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梦虽然是美的,却是不可能实现的,作者以梦来结尾暗

示凡卡所追求的生活只能是个美梦,是个幻想,不可能实现。)3、比较学习之后,

我们发现这两篇文章都是用看似美的东西作为悲剧故事的结尾,这样似喜实悲的

结尾方法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激起读者的同情,揭露社会的黑暗。

五、品析课文中的暗示写法。《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第8自然段不仅起到过渡

的作用,还暗示了小女孩的死。《凡卡》一文中没有地址和邮票的信,醉醺醺的

邮差都暗示着爷爷收不到这封寄托了凡卡美好心愿的信,故事的结局必然是悲惨

的。

六、寻找语言表达、写法不同点。

《卖火柴的小女孩》主要采用的是虚实结合的写法,而《凡卡》一文在讲凡卡

的悲惨遭遇时,把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他在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

穿插起来,互相映衬。

七、总结提升同学们,世界名著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这节课我们对《卖火

柴的小女孩》和《凡卡》两课进行了整合对比阅读,我们揣摩了两篇文章在表达

方法上的异同,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希望这节课的对比阅读,能让大家更

深刻的感受到名著的魅力,真正的学有所获。

对比阅读,就是将一组相近的语篇或段落,放在一起,就其内容、结构、写

作方法、思想感情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性阅读的方法。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以

文为本”的老思路,在“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对比过程中,打开了

学生们的阅读思维,开拓了学生们的阅读空间,有利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与阅读

思维的培养。

本文发布于:2022-11-12 19:23: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2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一什么草坪
下一篇:了如指掌造句
标签:凡卡结局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