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茶馆》老舍
教学目的:
1.掌握下列词语的意义:龛、圣之时者也、白面、不含糊、嗻、旗人、咂
摸、八旗、落子、坤角
2.品味剧本的语言特色,理解台词的深刻含义,了解剧本所反映的时代特
点和矛盾冲突。
3.能够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4.能够归纳本文的语言特色和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
1.《茶馆》的语言特色。
2.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教学难点:
《茶馆》所反映的时代及矛盾冲突。
教学方法:
直面授课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了解背景,初步感知课文
2、整体把握课文,检查目标的达成情况
3、深入品味课文,达成目标。
4、总结提高,达到更高层次目标。
5、欣赏本文的语言特色。
三、教师寄语;学生漫谈
四、布置作业。
使用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倪文锦主编《语文》(基础版)
银川能源学院教案NO.
《茶馆》
老舍
解题:
《茶馆》1957年发表,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以
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
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初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
的、近50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动荡、黑
暗和罪恶,达到了作者预想的写作意图,即埋葬这三个可诅咒的时代,
宣告旧中国必将走向死亡。
本文是《茶馆》的第二幕,写的是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期,裕泰
茶馆渐趋衰落,茶馆主人王利发积极迎合潮流实行改良,却仍然难以
维持下去,展示了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时期的社会面貌。
《茶馆》的戏剧结构是卷轴画似的平面结构。作品中没有一条完
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众多的人物的活动
带动情节的发展;没有统一的剧情,出场人物虽多,但关系并不复杂。
所有人的活动都只是他们各自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这无数个横断面
组织起来,便构成一幅卷轴画。这卷轴画,随着剧情的发展,一步步
平平地展开。人物语言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浓郁的北京色彩。
结构分析:
1.请分析《茶馆》结构的独特性。
参考:《茶馆》的戏剧结构是独特的,称为“图卷戏”。作品没有
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众多人物的
活动带动情节发展。解析:《茶馆》第二幕出场的人物有30多个,
有台词的近20人,但这些人物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每个人的台词都
不多,在茶馆中一闪而过,各自说着自己的事情。剧中人物的活动,
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
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逐步展开。
再看情节。这一幕没有统一的剧情,人物虽多,但关系并不复杂。
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的,人物之间的联系也基本上是单线的、小范
围的。整个一幕剧就是由一个个发生在茶馆中的小情节、小故事联成
的,是平面展开的。
2.第二幕开头的舞台说明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参考:舞台说明所反映的是1916年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连年
内战,民不聊生的社会面貌。解析:“裕泰”茶馆是北京城内硕果
仅存的一家,可见军阀混战时期街市的冷落萧条,茶馆内设置的时装
美人广告画和“莫谈国事”的大字,可以联想到帝国主义的侵入和渗
透,也看到了社会的动荡不安。从茶馆的修理门面,预备开张,足见
主人王利发的审时度势,随俗为变,善于经营的特点。
3.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茶馆》第二幕中虽然集中了形形色
色的人物,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
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那么,《茶馆》的戏剧冲突是什
么呢?主题又是怎样体现的呢?
参考:作者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
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这种“剪影式”的新尝
试,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深刻地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
和封建统治的荒淫、腐败所造成的农民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
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解析:《茶馆》所采用的是特殊的戏剧冲突。剧中人物仿佛是在
某种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轨迹必然地运行,正直、善良的人无法
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的社会渣滓,各自遵循着自己的道德
准则行事。作者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
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如李三的恨怨,巡警
的勒索,难民的哀告,逃兵的蛮横,都表现了帝国主义指使的军阀混
战给社会造成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4.课文以《茶馆》为舞台,围绕主要矛盾展开了局部的戏剧冲
突,如写到了李三的困苦,难民的央求,康顺子算账、求工。写这些,
作者想表现什么内容?
参考:作者想表现老百姓的苦难。
解析:从多个侧面展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三座大山的压迫
下,贫苦百姓的遭遇和悲惨命运。
5.《茶馆》围绕主要矛盾展开的一个个局部的戏剧冲突中,写
到了崔久峰的绝望,作者想借此表现什么内容?
参考:表现出了旧民主主义者的悲观。解析:崔久峰的语言代表
了旧民主主义者那个阶层的思想,以及这个阶层在这动荡变化的时代
的历史命运,反映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重点理解:
1.请分析王利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参考:这是一个贯穿全剧的人物。他是裕泰茶馆的掌柜,精明、
干练、谨小慎微、委曲求全、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接待
方式。
解析:我们看到在第二幕中他对巡警的敲诈巧于应付,对自己公
寓的房客崔久峰,能很耐心地倾听他的牢骚,尽管他不一定懂,但也
不时地说一些逢迎的话。作为商人,王利发具有胆小怕事和自私的特
点。比如课文中他对李三的苦处、康顺子的处境和难民的哀告虽然也
同情,但是很有限度。在旧中国的黑暗现实面前,靠自己的劳动而生
活的王利发尽管善于经营、善于改良,也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
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却十分含蓄,比如当唐铁嘴
说“感谢这个年月”的时候,他说“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这句话中蕴
含了他的愁苦和愤恨。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也没有
逃脱破产的命运,当茶馆被人霸占后,他悬梁自尽。王利发的悲剧,
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这一形象的意义就在于,他
揭露了旧制度吃人的本质,反映了旧时代的不合理。
2.谈一谈你对常四爷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
参考:他是旗人,性格正直、倔强、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乐
于助人。在清朝时能吃官钱粮。但对腐败的清政府不满,对帝国主义
更加痛恨。
解析:第一幕中因说一句“大清国要完”就被抓起来,坐了一年的
监狱。出狱后曾参加义和团,后靠卖菜为生。课文中他对抓过他的特
务仍不服软,当王利发正愁要关城门了,还没买菜时,是他送来了咸
菜和鸡,第三幕中他还为松二爷化缘买棺材。这些都体现了他正直、
倔强、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乐于助人的性格特点。但最后自己也
穷困潦倒,拣来别人撒剩的纸钱,作为对自己将来的祭奠。他绝望地
喊道:“我爱咱们的中国呀,可是谁爱我呢?”这个形象反映了社会的
黑暗和人民的反抗情绪。
3.请分析一下松二爷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参考: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
会的腐朽。解析:他也是旗人,但是胆小而懒散。清朝灭亡前过
着游手好闲的生活,整日喝茶玩鸟。民国时期“铁杆庄稼”的待遇没有
了,但又不愿自食其力,仍旧留恋过去的生活,宁愿自己挨饿,也要
喂鸟。最后终于饿死。
4.请概括一下刘麻子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参考:他是一个靠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钱的地痞无赖。
解析:第一幕中他用十两银子买来康顺子,又以二百两子卖给太
监头庞总管。课文中他又同两名逃兵谈生意,还没谈成就被当作逃兵
枪毙了。这个人物形象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病态和畸形。
难点理解:
1.北京城内的大茶馆已先后相继关了门。“裕泰”是硕果仅存的
一家了……
请思考一下,称茶馆的存在为“硕果仅存”,透露出怎样的社会现
实?
参考:反映了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期经济衰落的社会现实。
解析:“硕果”一般比喻巨大的成绩。把一个在社会中微不足道的
茶馆的存在说成“硕果”,是大词小用,暗示当时社会有价值的东西已
经不多了,透露出黑暗的现实。
2.“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保存了下来,而且字写得更大。请分
析一下这反映了茶馆主人什么心态?
参考:他把“莫谈国事”纸条写得越来越大,透露出他对社会的不
满,也反映了他不想因茶客谈国事而受到牵连、影响茶馆生存的心理。
解析:当时帝制虽然改了,但“国事”却如潮水无情地涌来:军阀
开战、饥民逃难、民警横行,等等,这一切使得王利发的茶馆日益陷
入窘境。所以王利发厌恶“国事”,把“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保存了下
来,而且字写得更大。
3.“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请分析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它的幽默讽刺意味是怎样形成的?
参考:是通过谐音双关构成的。用“凉”谐“良”,表明了李三内心
的困苦、凄凉和对王利发的不满。解析:这是李三的抱怨话,反
映了人民生活的困苦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4.“嗻,还是黄鸟!我饿着,也不能叫鸟饿着!(有了点精神)
你看看,看看,(打开罩子)多么体面!一看见它呀,我就舍不得死
啦!”请谈谈这句话表现了松二爷什么心态?
参考:松二爷是旗人,虽然已经没有了“铁杆庄稼”,已经挨了饿,
但是一见着鸟儿,他就来了精神,有了活力。他把鸟儿看得比自己还
重,宁可自己饿着,也不让鸟儿饿着;一见着鸟儿,就舍不得死。让
人听了觉着可笑。但是在这可笑的后面,却使人感到心酸:一个能写
能算的人,自己养不活自己,还要靠鸟儿来维系自己的生命。这不仅
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使然。解析: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
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5.“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请分析这句话
体现了吴祥子怎样的性格?
参考:表现了说话者无耻、无赖的流氓本性。
解析:同样是“意思”,但前后含义不同。“那点意思”是要钱的委
婉说法,“不好意思”是指钱太少,说不过去,实际是暗示王利发不要
给得太少,否则就会跟他过不去。吴祥子的流氓本性暴露无遗。
6.王利发:“您等等!我这儿千真万确还没开张,这您知道!开
张以后,还得多麻烦您呢!得啦,您买包茶叶喝吧!(递钞票)您多
给美言几句,我感恩不尽!”请分析上面人物的语言体现了王利发怎
样的性格?
参考:这段人物语言表现了王利发性格中的精明圆滑,同时也表
现了王利发对黑暗社会的无可奈何。解析:军阀开战,军警横行……
这一切把茶馆日益逼入窘境,王利发力图在改良中找出路,在受了洋
人、军阀和兵痞的欺诈之后,表面上,他仍然和过去一样满面笑容,
低声下气,和这帮家伙周旋,可是内心却产生了不平、懊恼和愤慨。
写法分析:
1.请从欣赏老舍作品的角度来分析作者语言上的幽默风格。
参考:作品写了“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作者把对黑
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联系起
来,在微笑中蕴藏着严肃和悲哀,这种寓庄于谐的幽默风格,给读者
留下了深长的回味和思考。
解析:如唐铁嘴夸耀自己抽白面的对话,看起来滑稽可笑,却会
激起人们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仇恨;王利发问报童“有不打仗的新闻没
有”,也像一句玩笑话,都表现出人民对动荡时局的不满;又如松二
爷看见宋恩子和吴祥子仍穿着灰色大衫,外罩青布马褂说:“我看见
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了前清的事儿!”表现出松二爷的怀旧情
绪,也讽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2.请谈谈《茶馆》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的特点。
参考:戏剧中每一句台词都是人物的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显
示人物的性格。老舍善于根据人物的身份和性格,选取符合他们心理
的个性化语言。解析:王利发的语言谦恭、周到,与各种人物应
酬反应机敏,对答如流,很能显示他茶馆掌柜的身份。常四爷的语言
则豪爽耿直,带有闯荡多年的侠义之气和饱经沧桑的沉重感。宋恩子、
吴祥子的语言则狡猾奸诈、傲慢无理,具有老牌特务的特点。出场的
人物不论台词多少,都写得活灵活现。
3.请谈谈《茶馆》语言中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
参考:老舍在《茶馆》中恰当地应用了地道纯熟的北京方言,使
作品更具有地方色彩,也更真实。
解析:这个特点在课文中表现得很明显。例如:王利发苦心改良,
惨淡经营,此时他语言的特点是由苦闷彷徨带来的满腹牢骚。幕启时,
茶馆正准备重新开张,而他却说:“我要是会干别的,可是还开茶馆,
我是孙子!”当听见远处有隐隐的炮声,他就冲妻子王淑芬说:“听听,
又他妈的开炮了!你闹,闹!明天开得了张才怪!”王淑芬说:“明白
人说糊涂话,开炮是我闹的?”人物说的全是北京大白话,可是大白
话说得有特色,即有地方的、时代的特色。
课文小结:
《茶馆》第二幕写的是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期,裕泰茶馆渐趋衰
落,茶馆主人王利发积极迎合潮流实行改良,却仍然难以维持下去。
剧本采用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通过裕泰茶馆由盛而衰的变迁,以及
在茶馆中活动的各种各样人物的生活的变迁,反映了前后近半个世纪
的社会面貌,展示了人民与旧时代之间的矛盾冲突。
【板书】
本文发布于:2022-12-07 21:21: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19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