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更新时间:2022-12-07 21:01:07 阅读: 评论:0

2019海南中考语文试题-改写木兰诗


2022年12月7日发(作者:四川为什么老地震)

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

一、文言文阅读训练

1.(2020连云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雹神

蒲松龄

王公筠仓①莅任楚中,拟登龙虎山谒天师。及湖,甫登舟,即有一人驾小艇来,使舟中

人为通。公见之,貌修伟,怀中出

天师刺②,曰:“闻驺从③将临,先遣负弩④。”公讶其

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天师治具相款。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

侧。少间向天师细语,天师谓公曰:“此先生同乡,不之识耶?”公问之。曰:“此即世

所传雹神李左车也。”公愕然改容。天师曰:“适言奉旨雨雹,故告辞耳。”公问:“何

处?”曰:“章丘。”公以

接壤关切,离席乞免。天师曰:“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

能相徇?”公哀不已。天师垂思良久,乃顾

而嘱曰:“其多降山谷,勿伤禾稼可也。”又

嘱:“贵客在座,文去

勿武。”神出至庭中,忽足下生烟,氤氲匝地。俄延逾刻,极力腾

起,才高于庭树;又起,高于楼阁。霹雳一声,向北飞去,屋宇震动,筵器摆簸。公骇

曰:“去乃作雷霆耶!”天师曰:“适戒之,所以迟迟,不然平地一声,便逝去矣。”公别

归,志其月日,遣人问章丘。是日果大雨雹,沟渠皆满,而田中仅数枚焉。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王公筠苍:王孟震,字筠苍,山东淄川人。明代万历年间进士。②刺:名帖。

③驺从:古时达官贵人出行时护卫在前后的骑卒。④负弩:充当先导。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怀中出

天师刺

②公以

接壤关切

③顾

而嘱曰

④文去

勿武

(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

②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

(4)王筠仓这个人物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的理解。

【分析】【参考译文】

王老先生字筠苍,到今湖北地区做官到任后,他便想登上龙虎山拜会张天师。一天他来

到湖边,刚登上船,就见有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他驶来,叫船上的人替他通报。王老先

生立刻接见了这个人,只见这人外貌端庄,衣着整齐,他从怀中取出张天师的拜帖,说:

“得知长官驾临,特先派我来迎接王老先生。”他一听十分惊讶,知道张天师可以未卜先

知,更把他看成是神,诚心诚意地拜会他。张天师设酒宴款待,席间往来侍候的仆人长须

阔脸衣帽打扮大都和常人不同。前去迎接的使者也在其间忙碌侍候。过了一会儿,他向张

天师小声打听这个人。张天师对王老先生说:“此人是先生的同乡难道你不认识吗?”王

老先生问这个人是谁,回答说此人就是世间传说的雹神李左车呀。王老先生一听惊讶得变

了脸色,张天师接着说:“刚好他向我说要奉上帝旨意去布雨下雹,所以特来告辞。”王

老先生问:“向何处下雹?”回答说:“章丘。”王老先生想到章丘和他所管辖的地方相

邻,十分关心,便离开席位请求天师免去这场雹雨。张天师说:“这是上帝的旨意所下冰

雹数量是有限定的,本天师怎么能私自通融呢?”王老先生仍然哀求不止。张天师低下头

来想了很久,才当面嘱咐雹神说:“把冰雹降在山谷,不要伤害庄稼这就可以了。”接着

又嘱咐说:“贵客坐在这里,要慢慢离开,不要毛手毛脚。”雹神听后退出殿堂。走到庭

院里忽然见他脚下生烟烟雾环绕,这样过了一个多时辰后便飞升起来。开始时,升的和庭

院中的大树一般高;继续飞升便和楼阁一般高;然后呼隆一声向北方飞腾而去,殿堂立刻

受到剧烈震动,席上碗盏都被震歪碰倒。王老先生吓得说:“去时真如雷霆!”张天师

说:“因为刚才告诫了他,所以才慢慢飞升而去。不然的话呼地一声轰鸣,他就会立即消

失。”王老先生告辞回到住所,记下拜访那天年月,派人去章丘打听。果然那天下了大雨

冰雹,雹粒布满沟壑,田地里却只有几粒而已。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

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他从怀中取出张天师的拜帖。出:取出,拿出。

②句意:王老先生想到章丘和他所管辖的地方相邻,十分关心。以:因为。

③句意:才当面嘱咐雹神说。顾:看。

④句意:要慢慢离开,不要毛手毛脚。去:离开。

(2)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

析。句意为:他一听十分惊讶,知道张天师可以未卜先知,更把他看成是神,诚心诚意地

拜会他。因为限断两处,故停顿为: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

“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

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类,像。侍,侍候。句意:席间往来侍候的仆人长须阔脸衣帽打扮大都和常人

不同。前去迎接的使者也在其间忙碌侍候。

②重点词:此,这,玉,敬辞。敕,敕令。何,怎么。句意:这是上帝的旨意,所下冰雹

数量是有限定的,本天师怎么能私自通融呢?

(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概括。

文章主要讲述了父母官王筠苍爱民心切并感动天神的传说故事。从“公以接壤关切,离席

乞免”“公哀不已”“公别归,志其月日,遣人问章丘”等语句,可以看出王筠仓爱民如

子,关心老百姓疾苦。

答案:

(1)①取出,拿出;②因为;③看;④离开。

(2)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

(3)①席间往来侍候的仆人长须阔脸衣帽打扮大都和常人不同。前去迎接的使者也在其间

忙碌侍候;

②这是上帝的旨意,所下冰雹数量是有限定的,本天师怎么能私自通融呢?

(4)从王筠苍爱民心切并感动天神的故事可以看出,他爱民如子。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2.(2021宿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文天祥,字

宋瑞,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

..

,对策①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

..

九年

..

,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

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

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

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

..

。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以家赀②为

军费。

后,天祥在燕凡

三年,上③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

“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

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

事毕矣”。南乡

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

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

愧。”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删改)

[注]①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

式。②费:同“资”,钱财。③上:指元世祖。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三处)。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意思。

①万里素

奇天祥志节

②天祥在燕凡

三年

③安

事二姓

④南乡

拜而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

(4)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与字是不同的,古人一出生就起名,成年后才有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

B.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其中一甲三名依次是状元、探花、榜眼。

C.“咸淳九年”是年号纪年法,《核舟记》中的“天启壬戌”是年号干支兼用法。

D.勤王,为王事尽力,指起兵救援王朝。“诏天下勤王”意为下诏书要天下起兵救援。

(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天祥具有哪些高贵的品质。

【分析】译文:

文天祥字宋瑞,吉之吉水人。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被皇上亲自选

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被提拔为湖南提刑,顺便拜见原丞相江万里。江万里一向认为文天

祥有极高的意志节操,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改变容色说:“我已经老了,综观天时将有

变化,我见过的人才很多,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你可要竭尽全

力。”咸淳十年,改任赣州知州。德祐初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救

援。文天祥捧着诏书大哭,发动郡中豪杰,有民众万人。于是倾尽家财为军费。

文天祥在燕京共呆了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最终不会屈服,于是把文天祥召入宫

中,对他说:“你有什么心愿?”文天祥说:“我受宋朝的恩惠,做了宰相,怎么能够侍

奉别的皇帝?希望赐我一死就满足了。”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镇定,对押解的吏卒说:

“我的事情完成了。”向南方叩拜而死。几天后,他的妻子欧阳氏前去收尸,文天祥的面

容同活着的时候一样。文天祥终年四十七岁,他衣带中有赞文说:“孔子教导我们成仁,

孟子教导我们取义,只有尽了道义,仁德才能实现。我读圣贤之书,所学到的难道是别的

什么吗?从今往后,差不多可以无愧于圣贤的教诲了。”

【解答】(1)本题考查断句能力。此题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断句。该句意思是:孔

子教导我们成仁,孟子教导我们取义,只有自己尽了道义,仁德才能实现。因此应断为: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2)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含义。此题可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平时积累推断词语含

义。

①句意:江万里一向认为文天祥有超过常人的意志节操。素,一向。

②句意:文天祥呆在大都一共有三年。凡,一共。

③句意:怎能侍奉他姓之人呢?安,怎能。

④句意:向南方叩拜而死。乡,通假字,同“向”。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

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最后要注意语句的通顺。

重点词语有:责,责任。其……乎,表推测。勉,努力。句意为: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

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你可要竭尽全力。

(4)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ACD.正确;

B.有误,一甲三名依次是状元、榜眼、探花。

故选:B。

(5)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由“万里素奇天祥志节”可见,文天祥有极高的意志

节操。由“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以家赀为军费”可见,文天祥有号召

力,热爱祖国,漠视钱财。由“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

愿赐之一死足矣”可见,文天祥坚强不屈,忠贞不二。由“祥临刑殊从容”可见,文天祥

视死如归。可据此整理作答。

答案:

(1)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2)①一向②一共③怎能④通假字,同“向”

(3)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你可要竭尽全力。

(4)B

(5)①有极高的意志节操,由江万里的评价侧面得知;

②有号召力,热爱祖国,漠视钱财。由国家危难之时,文天祥召集郡中豪杰民众万人,以

家庭财产作为军费等内容可见;

③坚强不屈,忠贞不二,视死如归。由被俘后,坚决不投降元朝,慷慨赴死可见。

【点评】翻译句子的原则是“信”“雅”“达”,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

重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和特殊句式,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倒

装句要调整语序;再次要注意一词多义现象,要结合具体语境准确解释;最后要注意语句

的流畅。

3.(2021苏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孙云球①,宇文玉,居虎丘。母董如兰,通文艺,云球幼禀

风慧,年十三为县学生,父

殁,家坠丧乱,常卖药得资以供母。

云球精于测量,凡所制造,时人服其奇巧。尝以意造自然晷,定昼夜,晷刻不违分

秒。又用水晶创为眼镜,以佐人目力。有老少花、远近光之类,随目对镜不爽毫发,闻者

不惜出重价相购。天台文康奇患短视,云球出千里镜相赠,因偕登虎丘试之,远见城中楼

台塔院若接几席,天平、灵岩、穹窿②诸峰崚嶒苍翠,万象毕

见,乃大诧且喜曰:“神

哉,技至此乎。”云球笑曰:“此未足以尽吾奇也。”又出数十镜示之。如存目镜,百倍

光明,无微不瞩

;万花镜,能视一物化为数十;其余幻容镜、夜明镜种种,神明不可思

议。

著《镜史》一帙,今坊市依法制造,遂盛行于世。其母序之日:”夫人有苦心,每不

敢求人知,甚至有不欲为人所知者,故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今吾子不得已,托

一艺以给薪水,岂吾子之初心哉。”

(选自《吴县志),有删改)

【注】①孙云球(约1630﹣1662),苏州人。②天平、灵岩、弯窿都是苏州的山名。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幼禀

夙慧(具有)

B.不爽

毫发(差错)

C.万象毕

见(完成)

D.无微不瞩

(看见)

(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去世后,卖药、制镜成了孙云球维持生计的手段。

B.孙云球的千里镜效果好,用来望远,景物清晰如在眼前。

C.“闻者不惜出重价相购”激发了孙云球研制眼镜的热情。

D.孙云球的《镜史》,对制镜行业的发展有不小的推动作用。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凡所制造,时人服其奇巧。

②神哉,技至此乎。

(4)孙云球母亲说“岂吾子之初心哉”,孙云球的“初心”是什么?请联系全文回答。

(5)在“中国智造”的主题征文活动中,有同学写道,“制造向智造转型的关键,是科技

的使用与创新。从历史看,中国制造并不缺乏这种智慧”,随后他以孙云球和《核舟记》

中王叔远的“奇巧”为论据来证明观点。这两个论据的选择是否妥当?为什么?

【分析】译文:

孙云球,宇文玉,居住在虎丘。母亲董如兰,通晓文学艺术,云球幼年时候性格就洒

脱聪慧,十三岁成为县学学生,父亲去世以后,家庭经乱没落,常卖药取得钱财来供养母

亲。

云球对测量很精通,凡是(他)所制造的东西,当时的人(见了)都佩服他(技艺)奇妙精

巧。他曾经通过自己的想法造出了自然晷,定出昼夜,晷上的时刻不差分秒。又用水晶制

造了眼镜,来帮助人眼睛更好地看东西。有老少花眼、远近光之类的毛病,随着眼睛的状

况校对镜子,一点差错也没有,听说的人不惜出高价购买。天台文康奇患有短视,云球拿

出千里镜赠送给他,于是他拿着它登上虎丘试验,远远地看见城中的楼台高塔庭院好像就

在眼前,天平、灵岩、穹窿各个山峰棱角分明、苍翠可见,万物都看的清清楚楚,于是非

常惊诧大喜地说:“神奇啊,技艺竟到了这种地步。”云球笑着说:“这还不足以展现我

技艺的奇特啊。”又拿出数十个镜给他看。像存目镜,有百倍的光明,任何细小的东西都

可以看见;万花镜,能看一个东西时化为数十个;其余幻容镜、夜明镜等等,出神入化不

可思议。

他著有《镜史》一卷,现在坊市的人依照其中的方法制造,于是在当时广泛盛行。他

的母亲为他写序说:“人有苦心,常常不敢让人知晓,甚至有不想被人知道的,所以没有

恒产却有恒心的人,只有读书人的才可以做到。现在我的儿子不得已,依托一门手艺来赚

取一些钱财,难道这是我儿子的初心吗。”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ABD.正确;

C.有误,句子意思是:万物都看的清清楚楚。“毕“在此处意思是“全、都”。

故选:C。

(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ABD.正确;

C.有误,“闻者不惜出重价相购激发了孙云球研制眼镜的热情”说法错误,孙云球研制眼

镜的热情是因为“云球精于测量,凡所制造,时人服其奇巧”,是出于自身的喜好,“闻

者不惜出重价相购”只是说明孙云球研制眼镜的技艺高超。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①句中重点词:凡,凡是。所制造,所制造的东西。服,佩服。句意为:凡是(他)所制造

的东西,当时的人(见了)都佩服他(技艺)奇妙精巧。

②神,神奇。至,到了。此,这种地步。句意为:神奇啊,技艺竟到了这种地步。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通读全文,结合人物的言行分析。

结合“夫人有苦心,每不敢求人知,甚至有不欲为人所知者,故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

为能”可知,孙云球母亲认为人有苦心,常常不敢让人知晓,甚至有不想被人知道的,这

种不敢让人知晓的苦心应该是他现在没有从事的事业,也就不是制作的手艺。母亲认为没

有恒产却有恒心的人,只有读书人的才可以做到,由此可知孙云球身上有读书人的毅力和

品质。结合“今吾子不得已,托一艺以给薪水,岂吾子之初心哉”可知,她认为现在的儿

子是不得已,依托一门手艺来赚取一些钱财,这并不是儿子的初心,由此推测孙云球的初

心是古代读书人的心愿(理想)。

(5)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事例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题目要求是能体现“制造向智造转型

的关键,是科技的使用与创新。从历史看,中国制造并不缺乏这种智慧”的观点,事例应

该是

能体现科技的使用与创新才可以。然后具体分析两则事例,孙云球的发明,主要是对透镜

成像原理的应用,有科技含量,能体现科技的使用与创新,以他为例证明“中国智造”是

妥当的。王叔远的核雕,是能于桃核上雕镌种种,细如毫发,技艺精湛,虽也充满智慧,

但属于艺术创造,以他为例不能体现科技的使用与创新,所以事例不恰当。

答案:

(1)C

(2)C

(3)①凡是(他)所制造的东西,当时的人(见了)都佩服他(技艺)奇妙精巧。

②神奇啊,技艺竟到了这种地步。

(4)古代读书人的心愿(理想)。

(5)孙云球的发明,主要是对透镜成像原理的应用,有科技含量,以他为例证明“中国智

造”是妥当的。王叔远的核雕虽也充满智慧,但属于艺术创造,以他为例不恰当。

【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

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

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

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

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

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

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

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4.(2021常州)阅读文言节选,完成下列各小题。

吴广素

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答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

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

耳,王侯将相宁

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攻大泽乡,收而攻陈。数日,号令

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

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史者,皆刑

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有删改)

以中国幅员之大,历年之久,不读史书,何能知其梗概?鉴往以知来,援古①以证今,

此如弈者

..

观谱,旧谱既熟,新局自创。天下事变虽繁,而吾人处之裕如②,盖应付之法,昔

人言行往往有成例可资参证。

从古迄

今,事变至赜③,处之者有经有权④,观其得失而悟其会通,此读史之益也。人

之阅历广则智识高,智识高则祸端之来无所惴缩。

古人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史在诸学问中,可喻之为皮板。羔裘豹饰⑤者,爱毛而

不爱皮板。抑知无皮板则毛何所丽⑥?印度为世界古国之一,其文化可称极高,而无历史以

记载,至今印人不能追念其前代政化。

然则居今而言复兴文化,舍

注意读史,其道奚由⑦?

(章太炎《读史与文化复兴之关系》,1932年秋演讲于苏州,有删改)

【注释】①援古:引用古代事例。②裕如:轻松的样子。③赜:zé,精微,深奥。④有经

有权:有时坚持原则,有时随机应变。⑤羔裘豹饰:穿着羊皮豹皮等裘毛衣服。⑥丽:附

着。⑦其道奚由:从哪里选取道路?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吴广素

爱人

②宁

有种乎

③如弈者

..

观谱

④从古迄

⑤舍

注意读史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②人之阅历广则智识高,智识高则祸端之来无所惴缩。

(3)下面这则论据不宜用来替换

......

乙文的第三段,请你说说理由。

《古文辑要》讲了一个故事,裴矩在隋朝为官,阿谀逢迎讨好隋炀帝,入唐为唐太宗大

臣,却敢于直谏,甚至当面争论。司马光评论说:“君恶闻其过,则诤化为佞;君乐闻其

过,则佞化为诤。”(诤,直言规劝;佞,花言巧语巴结人)

(4)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陈胜、吴广就是鲁迅说的“拼命硬干的人”,他们揭竿而起,英勇无畏地战斗,给历

代统治者以深刻的历史警醒。

B.司马迁特别擅长抒情,他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鲁迅称赞《史心》是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章太炎强调熟悉世界历史的重要,他们让我们懂得一个完

全相同的道理。

D.“鉴往以知来”让我们想起成语“以史为鉴”,两个“鉴”字都解释为“镜子”,

《史记》就是这样一面很好的镜子。

【分析】参考译文:

吴广向来爱护士卒,士兵们有许多愿意替他效力的人。押送戍卒的两个军官喝醉了酒,

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惹军官恼怒,让军官责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戍卒。军官果真

用竹板打吴广。军官又拔出宝剑来威吓,吴广跳起来,夺过宝剑杀死军官。陈胜帮助他,

一同杀死了两个军官。陈胜、吴广召集并号令众戍卒说:“你们碰到了大雨,都已经误了

朝廷规定的期限,误期就会杀头。就算朝廷不杀我们,但是防守边疆的人十个里头肯定有

六七个死去。再说好汉不死便罢,要死就要取得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

吗?”众戍卒都说:“听从您的命令。”于是就冒充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顺从人民

的心愿。军队露出右臂作为标志,号称大楚。他们筑起高台,在台上结盟宣誓,用尉的头

祭告天地。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起义军首先攻下大泽乡,吸收民众参军后接着

攻打蕲县。蕲县攻下之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领部队去夺取蕲县以东的地方,攻打铚、

酂、苦、柘、谯等地,都攻占下了。在行军时又沿途吸收群众参加起义军,等到达陈县,

起义军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步兵几万人。攻打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

中,只有守丞在谯门中同起义军作战。守丞战败,被杀死了,起义军就进城占领了陈县。

过了几天,陈胜下令召集三老、豪杰一起来集会议事。三老、豪杰都说:“将军亲身披着

坚固的铁甲,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的秦王,进攻暴虐的秦朝,重新建立楚国,论功

劳应当称王。”陈胜就立为王,宣称要重建楚国。在这时,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

都惩罚那些当地各郡县的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涉。

以中国幅员之辽阔,历史之悠久,不读史书,怎能知道它的大略情况?借鉴以往可以引

为教训的事来了解未来,引用古代事例来证实现在的事,这就好像下棋的人看棋谱,旧的

棋谱熟悉后,就会创设新的棋局。天下的事虽然繁杂,而我处理起来轻松自如,是应对的

方法,古人的言行往往有现成的例子可以作为参考。

从古到今,事情变得极为精微,处理事务的人有时坚持原则,有时随机应变,看他们的

得失而自己融会贯通,这就是读史的好处。人的阅历广,那么见识就高明;见识高明,那

么祸端就无从产生。

古人说: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史书在诸多学问中,可以比作皮,穿着羊皮豹

皮等裘毛衣服的人,爱惜裘皮衣服上的毛,却不爱惜裘皮。可是没有皮,毛能附着在什么

上呢?印度是世界古国之一,它的文化可称得上极高,而没有历史来记载,至今印度人不

能追想怀念前人的政治文化。

既然这样,那么现在说复兴文化,舍弃读史书,从哪里选取道路?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义。解答此题,需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储备,在学习中要注

意识记文言实词,还要注意由课内到课外的知识迁移。

①句意:吴广一向爱护士卒。向:平素,一向。

②句意: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宁:难道。

③句意:就好像下棋的人看棋谱。弈者:下棋的人。

④句意:从古至今。迄:至,到。

⑤句意:舍弃读史书。舍:抛开,舍弃。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其

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最后要注意语句的通顺。

①重点词有:邢,惩罚。句意:各郡县中吃尽秦朝官吏苦头百姓,都起来惩罚当地郡县长

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②重点词有:智识,见识。句意:人的阅历广,那么见识就高明;见识高明,那么祸端就

无从产生。

(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乙文的第三段“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史在诸学问中,可喻

之为皮板”,强调“史书是诸多学问中最重要的”,史书如皮板,其他学问如毛发,史如

不存,学问亦不能独存。材料中列举“裴矩在隋朝为官,阿谀逢迎讨好隋炀帝,入唐为唐

太宗大臣,却敢于直谏,甚至当面争论”的事例,意在说明“君恶闻其过,则诤化为佞;

君乐闻其过,则佞化为诤”,即“君王对臣子的影响。君正则臣贤,君不正则臣佞”。两

者论证的不是同一道理,故不能替换。

(4)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A.正确;

B.有误,司马迁特别擅长叙事;

C.有误,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章太炎强调的是历史对文化的重要性,他们让我们懂

得道理不相同;

D.有误,“鉴往以知来”中的“鉴”是“借鉴”的意思。

故选:A。

答案:

(1)①平素,一向;②难道;③下棋的人;④至,到;⑤抛开,舍弃

(2)①各郡县中吃尽秦朝官吏苦头的百姓,都起来惩罚当地郡县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

胜(的号召)。

②人的阅历广,那么见识就高明;见识高明,那么祸端就无从产生。

(3)乙文第三段的中心论点是“史书是诸多学问中最重要的”;材料中的故事讲述的“君

王对臣子的影响。君正则臣贤,君不正则臣佞”。两者论证的不是同一道理,故不能替

换。

(4)A

【点评】翻译句子的原则是“信”“雅”“达”,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

重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和特殊句式,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倒

装句要调整语序;再次要注意一词多义现象,要结合具体语境准确解释;最后要注意语句

的流畅。

5.(2020扬州)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夏馥,字子治,陈留圉人也。少为诸生,质直不苟,动必依道。同县高俭及蔡氏,凡

二家豪富,郡人畏事之,唯馥闭门不与高、蔡通。桓帝即位,灾异数

发,诏百司举直言之

士各一人。太尉赵戒举馥,不诣,遂隐身久之。灵帝即位,中常侍曹节等专朝禁锢善士谓

之党人。馥虽不交时官,然声名为节等所惮,遂与汝南范滂、山阳张俭①等数百人并为节所

诬,悉

在党中。诏下

郡县,各捕以为党魁。馥乃顿足而叹曰:“孽自己作,空污良善。一

人逃死,祸及万家,何以生为?”乃自翦须,变服易

形入山中,为冶工客作,形貌毁悴,

积佣三年,而无知者。后诏委放,俭等

皆出,馥独叹曰:“已为人所弃,不宜复齿乡里

矣!”留赁作不归,家人求不知处。

(选自《高士传》[晋]皇甫谧著)

【注】①张俭:党锢祸起,张俭遭朝廷通缉而逃亡,许多人因收留他而家破人亡。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灾异数

②悉

在党中

③诏下

郡县

④变服易

形入山中

(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中常侍曹节等专朝禁锢善士谓之党人

(3)翻译句子。

①太尉赵戒举馥,不诣,遂隐身久之。

②馥虽不交时官,然声名为节等所惮。

(4)概括夏馥的品格特点。

【分析】参考译文:

夏馥字子治,是陈留的养马放牧的官。夏馥年轻时是个书生,言行质直,做事一定要

符合道义。同县高氏、蔡氏都是富豪,郡人怕他们,小心地奉事他们,只有夏馥虽然与

高、蔡并门而居,却不与他们来往。汉桓帝即位后,多次发生天灾,于是下诏令百官各举

荐一名能直言的人。太尉赵戒举荐了夏馥,夏馥不应征,隐居了很长时间。汉灵帝即位

后,中常侍曹节等宦官把持朝政,禁锢正直的官员,把他们称为党人。夏馥虽然不与宦官

交结,但因声名大,为宦官曹节等人所忌惮,与范滂、张俭等人都被宦官诬谄,都在党人

之中。朝廷下诏到州郡,作为党魁收捕。夏馥跺脚叹息说:“是我自己作孽啊,平白无辜

地让好人受冤。我一个人死里逃生,连累很多人,活着有什么用呢?”于是剪掉胡须,换

了衣服改变形貌进入深山中,从事冶炼工作,身形相像憔悴不堪,当了三年佣人,没有人

认出他来。后来朝廷下诏免了他们的罪,张俭等人都回来了。夏馥独自叹息说:“早已被

人所抛弃,不能再让乡里人笑话了。”留在山中不归,家人也找不到他。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

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多次发生天灾。数:多次。

②句意为:都在党人之中。悉:全,都。

③句意为:朝廷下诏到州郡。下:下达。

④句意为:换了衣服改变形貌进入深山中。易:改变。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这个句子句意为:中常侍曹节等宦官把持朝政,禁锢正直

的官员,把他们称为党人。故断句为:中常侍曹节等专朝/禁锢善士/谓之党人。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

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

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

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语:举,举荐。诣,接受,应征。之,无实义。句意:太尉赵戒举荐了夏馥,夏

馥不应征,隐居了很长时间。

②重点词语:虽,虽然。然,然而。句意:夏馥虽然不与宦官交结,但因声名大为宦官曹

节等人所忌惮。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疏通文意,根据文中的事件及人物的行为来分析

判断。由“少为诸生,质直不苟,动必依道”,可知夏馥性情正直;“同县高俭及蔡氏,

凡二家豪富,郡人畏事之,唯馥闭门不与高、蔡通”,可知夏馥不畏权势,清高自许;由

“太尉赵戒举馥,不诣,遂隐身久之”,可知夏馥淡泊名利;由进入山中作冶炼佣人,终

生不出,可知夏馥富有担当,耿介高洁等。

答案:

(1)①多次②全,都③下达④改变

(2)中常侍曹节等专朝/禁锢善士/谓之党人

(3)①太尉赵戒举荐了夏馥,夏馥不应征,隐居了很长时间。

②夏馥虽然不与宦官交结,但因声名大为宦官曹节等人所忌惮。

(4)性情正直;不畏权势,清高自许;淡泊名利,耿介高洁等。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6.(2020盐城)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新城游北山记

晁补之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稍西

,一峰高绝有蹊介然①仅可步。如四

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

曲折依崖壁为栏楯②,如蜗鼠缭绕③,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

子相顾

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

相摩戛④.声切切不已

。二三子不得寐

。迟明,皆去。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记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①介然:界找分明的样子。②楯(shǔn);栏杆的横木。③缭绕:迂回,回环。④

摩戛:摩擦。

(1)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稍西

②相顾

而惊

③声切切不已

④二三子不得寐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之

语,愕而顾辍耕之

垄上(《陈涉世家》)

B.如蜗鼠缭饶,乃

得出见渔人,乃

大惊(《桃花源记》

C.山风飒然而

至面山而

居(《愚公移山》)

D.因

追忆之未若柳繁因

风起(《咏雪》)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有僧布袍蹑履来迎。(可参考“资料卡”)

②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资料卡:蹑①踩,踏。②穿(鞋袜)。③追随,追踪。④攀登,登上(高位)。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5)本文结尾作者“往往想见其事”和《桃花源记》中刘子骥“欣然规往”原因有所不

同,请简要分析。

【链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分析】译文:

离新城的北面三十里,越往里走山就越深了,尽是野草树木和泉水岩石,环境越来越

幽静。稍稍往西,有一座很高的山峰,山下一条小路,窄得只可容人行走。走了约四五

里,才听到鸡叫声。有僧人穿着布袍、趿拉着鞋子前来相迎,与他交谈,他惊愕地与你对

视着,像麋鹿一样不可接近。山顶有数十间房屋,曲折回旋而依崖壁而建并筑有栏杆,要

像蜗牛一样爬行、老鼠一样攀援迂回着走才得以出来,而这间屋的门和那间屋的窗正好相

对。坐定之后,一阵山风吹来,堂殿上的铃铎都响了起来。大家惊慌相视,不知道身在何

处。天色将近黄昏了,就都睡在山上。

此时正是九月,天空高旷露水清莹,山间空寂月光明亮。仰看星斗,都大而光亮,好

像正在人头顶上。窗间有数十竿竹子,被风吹动互相摩擦,不停地发出急促的声响。竹子

间的梅树和棕榈树,森然耸立如同相对而立鬓毛突出的鬼魅,大家又面面相觑惊恐不安而

不能入睡。等到天亮,就都离开了。

回家几天之后,脑海中还是恍恍惚惚地浮现出山上的情景,于是追记了这些。后来我没有

再到北山去,然而往往想起这次游山的事。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句句意为:有一座很高的山峰,山下一条小路,窄得

只可容人行走。断句为: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

(2)本题考查词语释义。

①句意:稍稍往西。西:向西。

②句意:他大家惊慌相视。顾:看。

③句意:不停地发出急促的声响。已:停止。

④句意:大家又面面相觑惊恐不安而不能入睡。寐:睡觉。

(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代词,他/动词,到;

B.才/竟然;

C.表修饰/表修饰;

D.于是/乘,趁。

故选:C。

(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

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

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语:布袍,穿着布袍。蹑履,穿着鞋子。句意:有僧人穿着布袍踩着鞋子前来相

迎。

②重点词语:知,知道。何境,什么地方。句意:不知道身在何处。

(5)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结合“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如蜗鼠缭

绕,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

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声切切不已”可知,作者写景细致描绘,

比喻摹写物形,表达了自己对美景的赞美与怀念之情。《桃花源记》最后写南阳名士刘子

骥“欣然规往”,但“未果”,更增强了这个虚幻故事的真实感,表达了对当时黑暗社会

的否定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答案:

(1)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

(2)①向西②看③停止④睡觉

(3)C

(4)①有僧人穿着布袍和鞋子前来相迎。

②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

(5)本文中作者“往往想见其事”,是在体验过北山美景之后的回味无穷,这种“想见其

事”,更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这处美景的赞美与怀念之情。

《桃花源记》中刘子骥的“欣然规往”,则更多的是身处恶劣的社会环境中,对没有战

乱,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点评】文言语句翻译的具体方法:1、增,即对省略部分要增补出来。例如,有时候句中

常常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情况;2、删,即对无实在意义(表语气、停顿等)的

文言虚词删去不译;3、留,即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人名、时间、专用名词等)保留不

译;4、变,即对与现代汉语习惯不同的句子采用意译;5、调: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

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来。文言

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这样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必须调整

过来。

7.(2020徐州)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秦攻赵,赵使平原君赵胜求救于楚。得十九人偕从,无以满二十。门下有毛遂者,

前,自赞①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

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

三年于此矣。“

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

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

“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②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

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

既至楚,平原君与楚王言合从。日中不决。毛遂入,按剑迫楚王,说以利害,致楚王

立定合从之约。毛遂谓十九人曰:“公等录录③,所谓因人成事者也。”平原君亦自以为不

善相士,谓:“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

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毛遂为上客。

(选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住:①赞:介绍。②蚤:通“早”。③录录:通“碌碌”。

(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得

十九人偕从②所识穷乏者得

我与

B.①左右未有所称

诵②不以千里称

C.①平原君亦自以为不善

相士②陈康肃公善

D.①遂以毛遂为

上客②不足为

外人道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

①愿

君即以

遂备员而行

矣。

②毛遂入,按剑迫楚王,说

以利害,致

楚王立定合从之约。

(4)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毛遂自荐,本来指毛遂主动自我推荐承担出使楚国的重任,后来作为成语用以比喻自

告奋勇、自我推荐。

B.从平原君赵胜出发前对毛遂不屑一顾、满怀顾虑的态度,可以得出平原君赵胜不是一

位善于发现人才、知人善任的人这一结论。

C.“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在文中属于侧面描写,那十九个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

笑毛遂却都没有说出来,为下文突出毛遂的才华出众作铺垫。

D.毛遂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

并获得了“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赞美。

【分析】参考译文:

秦兵围困邯郸的时候,赵国派遣平原君请求救兵,到楚国签订“合纵”的盟约。平原君

找到十九个人,其余的人没有可以选取的,没办法补满二十人(的额数)。门下有(一个

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毛遂(我)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

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现在还少

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我)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平原君说:“先生来到(我)赵胜

门下到现在(有)几年了?”毛遂说:“到现在(有)三年了。”

平原君说:“贤能的士人处在世界上,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

来。现在,处在(我)赵胜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们(对你)没有称道(的话),

赵胜(我)也没有听到(这样的)赞语,这是因为(你)没有什么才能的缘故。先生不能

(一道前往),先生请留下!”毛遂说:“我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罢了。如果我早就

处在囊中的话,(我)就会象禾穗的尖芒那样,整个锋芒都会挺露出来,不单单仅是尖梢

露出来而已。”平原君终于与毛遂一道前往(楚国)。那十九个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他

却都没有说出来。

到了楚国,平原君与楚国谈判“合纵”的盟约,日到中天还不能决断,毛遂进去,手握

剑柄逼迫楚王,就把利害关系作了精辟的分析,致使楚王答应马上签订“合纵”的盟约。

毛遂对那十九个人说:“先生们碌碌无为,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依赖别人而办成事情的人

啊。”平原君也自以为不擅长鉴选人才,说:“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威望高于九

鼎和大吕。毛先生用三寸长的舌头,强似上百万的军队。赵胜(我)不敢再鉴选人才

了。”于是把毛遂作为上等宾客对待。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

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断句。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

的意思是:贤能的人处在世界上,就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来。故

停顿应为: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得:挑选/“得”同“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

B.称:称赞/称呼;

C.善:擅长/擅长;

D.为:作为/给;

故选:C。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

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

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语有:愿,希望。以,用。行,走,出发。句意为:希望先生就以(我)毛

遂凑足人数出发吧!

②句中重点词语有:说,劝说,分析。致,致使。句意为:毛遂进去,手握剑柄逼迫楚

王,就把利害关系作了精辟的分析,致使楚王答应马上签订“合纵”的盟约。

(4)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可以得出平原君赵胜不是一位善于发现人才、知人善任的人这一结论”有

误,平原君赵胜是一位善于发现人才、知人善任的人。

故选:B。

【点评】文言知识积累:

“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⑥孔子云:“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8.(2020苏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晋]祖台之

汉武帝与近臣宴会于未央殿,忽闻人语云:“老臣冒死自陈。”乃见屋梁上有一老

翁,长八九寸,拄杖偻

步,笃老之极。缘柱而下,放杖稽首,默而不言,因仰视殿屋,俯

指帝脚,忽然不见。东方朔曰:“其名为‘藻’,春巢幽林,冬潜深河。今造宫殿,斩伐

其居,故来诉于帝。仰视宫殿,殿名‘未央’,诉陛下方侵其居宅未央也。俯指陛下脚

者,足也。愿陛下宫殿足于此,不愿更造也。”上为之息宫寝之役。

居少时,帝亲幸河都,闻水底有弦歌之声,又有善芥①.须臾,前梁上老翁及年少数

人,绛衣素

带,缨佩乘藻,凌波而出。帝问曰:“闻水底奏乐声,为君耶?”老翁曰:

“老臣前昧死归诉,幸蒙陛下天地之施,即止息斧斤,得全其居宅,不胜嘉欢,故私相庆

乐耳。”献帝一紫螺壳,状如牛脂。帝曰:“朕暗②,无以识君。”“东方生知之耳。”

“君可思以吴□贻之。”老翁乃顾

命取洞穴之宝。一人即受命下没泉底,倏忽还到,奉大

珠径寸,明耀绝世。帝甚玩焉,以五十万钱赐朔,取其珠。

(选自《祖氏志怪》,有删改)

【注】①善芥:美丽的水草。②暗:愚昧,不聪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拄杖偻

偻:弯腰

B.斩伐

其居

伐:攻打

C.绛衣素

素:白色

D.老翁乃顾

命取洞穴之宝

顾:回头

(2)因年代久远,文中“君可思以吴□贻之”的“□”处脱漏一字,根据上下文补出这个

字。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春巢幽林,冬潜深河。

②帝甚玩焉,以五十万钱赐朔,取其珠。

(4)老翁“默而不言,因仰视殿屋,俯指帝脚”的用意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含标点

不超过20字。

(5)分别概括文中汉武帝、藻、东方朔的形象特点。

【分析】参考译文:

汉武帝和大臣们在未央宫设宴取乐,突然听到有人说:“老臣冒死启奏。”就看到在

宫殿房梁上有一个白胡子老翁。这老翁身高只有八九寸,他拄着拐杖,驼着背,样子十分

苍老。老翁从柱子滑下,来到汉武帝面前,只见这老翁只是放下拐杖默默朝汉武帝行礼之

后便一动不动,也不作声,只是安静地站在那里。一会儿,仰头看了一下四周这琳琅的殿

宇,然后又俯身指了一下汉武帝脚下的土地,忽地不见了。东方朔说:“那老翁的名字应

该叫‘藻’,夏天成群居住在茂密的森林里,到了冬天就潜居在深深的河底。陛下建造了

如此之多的宫殿,怕是砍伐到了他居住的地方,所以来向陛下诉苦。他仰望殿宇,这座宫

殿名叫‘未央’,是想告诉陛下,您正在不停止地侵害他们的住所。又指了指陛下您的脚

下,应该是希望陛下满足于现在这些本已足够华丽的宫殿,不要再破坏他的住所了吧!”汉

武帝连忙下令停止修建宫殿。

又过了几日,汉武帝到河都游玩,听到水底传出阵阵奏乐之声,还看见美丽的水草。

一会儿,有几个人踏浪而来,是之前在宫殿屋梁上看到的那位老翁,还有几位少年,他们

全都穿着大红色的衣服,系着白色的腰带。汉武帝问道:“朕刚刚听到水下有人奏乐,奏

乐的是你们吗?”屋梁上的老翁回答道:“老朽先前冒死启奏,幸亏陛下体恤,即刻下令

停止砍伐森林,我的住所才得以保全,不胜欣喜,这才私自在这里奏乐庆祝。”老翁拿了

一枚紫螺献给汉武帝,(紫螺中的东西)形状像牛脂一样。汉武帝说:“我不够聪明,不

知道这是什么。”老翁说:“东方朔一定知道。”武帝说:“你可有东西送给他吗?”老

翁就回身让人去取洞穴之宝。一个人就马上沉入泉底,不久就回来了,捧着一颗直径有一

寸多的光彩夺目的大珠子(送给武帝)。汉武帝非常喜欢这颗珍珠,用五十万钱赐给东方

朔,拿走了那宝珠。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

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CD.正确;

B.有误,句意为:砍伐到了他居住的地方。伐:砍伐。

故选:B。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词语补充。梳理语段内容,根据前后文的暗示补出缺失的词语

(修改错误的词语)。

根据前后文可知,这几句话是汉武帝和老翁的对话,汉武帝说自己愚昧不认识老翁送他的

东西是什么,老翁让武帝去问东方朔,武帝就说:“你有没有宝物送给东方朔呀?”据

此,“吴”应该是“异”的排版错误,脱漏的字应该是“珍”或“宝”,这个词是“异

宝”或“异珍”,整句话是“君可思以异宝(异珍)贻之”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

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巢,筑巢,居住。潜,潜入。句意为:(藻)春天居住在幽深的树林

里,冬天潜入河水深处。

②中重点词语有:以,用。赐,赏赐。句意为:汉武帝很欣赏这颗宝珠,用五十万钱赐给

东方朔,拿走了那宝珠。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梳理语段内容,根据相关语句来概括即可。

根据“今造宫殿,斩伐其居,故来诉于帝。仰视宫殿……”可知,老翁不说话,用动作委

婉地请求汉武帝不要再建宫殿。

(5)本题考查人物评价。梳理语段内容,结合人物描写的句子来评价人物。

从“上为之息宫寝之役”能够看出,汉武帝是一个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的人。从“老臣冒死

自陈”“缘柱而下,放杖稽首,默而不言,因仰视殿屋,俯指帝脚,忽然不见”“献帝一

紫螺壳”“奉大珠径寸,明耀绝世”等语句可以看出“藻”不仅勇敢,而且聪明机智,又

知恩图报。根据“东方朔曰……”“东方生知之耳”等语句可知,东方朔聪明机智,见多

识广。

答案:

(1)B

(2)宝(珍)

(3)①(藻)春天居住在幽深的树林里,冬天潜入河水深处。

②汉武帝很欣赏这颗宝珠,用五十万钱赐给东方朔,拿走了那宝珠。

(4)委婉地请求汉武帝不要再建宫殿。

(5)汉武帝:善于听取他人意见。藻:勇敢智慧,知恩图报。东方朔:聪明机智,见多识

广。

【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

可照录不翻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

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

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这种方法在古文翻译中用得最多,中考几乎年年考到;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

通达明快。

9.(2021扬州)文言文阅读。

贺铸,字方回,卫州人。喜谈当世事,博学强记,工语言。尤长于度曲,掇拾人所弃

遗,少

加隐括①,皆为新奇。尝言:“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

。”初,监太

原工作,有贵人子同事,骄倨不相下。铸廉②得盗工作物,摒待吏,闭之密室,以杖数曰:

“来,若某时盗某物为某用,某时盗某物入于家,然乎?”贵人子惶骇,谢:“有之。”

铸曰:“能从吾治,免白发③。”即起自袒其肤,杖

之数下,贵人子叩头祈哀,即大笑释

去。自是诸挟气力颉颃④者,皆侧目不敢仰视。家贫,贷子钱自给,有负者辄折券与之秋毫

不以丐人。

(节选自《宋史•文苑列传》,有删减)

[注释]①隐括:润色修改。②廉:查访,侦查。③白发:告发。④颉颃(xiéháng);倔

强,自傲。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少

加隐括

②奔命不暇

③杖

之数下

④大笑释

(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有负者辄折券与之秋毫不以丐人

(3)翻译句子。

①喜谈当世事,博学强记,工语言。

②贵人子惶骇,谢:“有之。”

(4)简要说明贺铸惩罚“贵人子”达到的效果。

【分析】参考译文:

贺铸,字方回,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喜欢议论当朝大事,贺铸学识广博,记忆力

特强,善于言辞。贺铸尤其擅长作曲,常常把别人丢掉的曲子搜集起来,稍加剪裁、组

织,便成了新奇的曲子。他曾经说:“我在笔下驱使着李商隐、温庭筠,常常使他们不停

地奔命。”

隋朝建国初,监太原工作。有一个贵族子弟和贺铸是同事,这个人骄纵傲慢,目中无

人,贺铸经过察访,了解他偷盗公物,于是把仆役和公差们屏退后,把这个贵族子弟关在

密室里,贺铸手里拿着刑杖数落说:“过来,你在某时盗窃某物去作某用,又某时盗窃某

物拿回自己家中,是这样吗?”贵族子弟十分惊恐地叩头说:“有这些事。”贺铸说:

“如果让我处罚你,就不揭发了。”贵族子弟于是站起来,自己脱去衣服露出肌肤,他就

用棒打了几下,贵族子弟叩首哀告祈求,贺铸便大笑着释放了贵族子弟。从此以后,那些

依仗权势目中无人的人,都只能用眼角的余光看他而不敢抬起头来看。贺铸家境贫困,经

常靠借高利贷维持生活,有亏欠人家的,便拿地契房券等给人家抵押,丝毫不向别人乞

讨。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

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稍加剪裁、组织。少:稍微。

②句意为:(常常使他们)不停地奔命。暇:空闲。

③句意为:(他)就用棒打了几下。杖:用杖打。

④句意为:(贺铸)便大笑着释放了贵族子弟。释:释放。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

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有亏欠人家的,便拿地契房券等给人家抵

押,丝毫不向别人乞讨。据此断句为:有负者/辄折券与之/秋毫不以丐人。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

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谈,议论;工,擅长;句意为:贺铸喜欢议论当朝大事,学识广博,记

忆力特强,善于言辞。

②中重点词语有:惶骇,惊恐害怕;谢,道歉;句意为:贵族子弟十分惊恐,认错说:

“有这些事。”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从“自是诸挟气力颉颃者,皆侧目不敢仰视”可知,从此

以后,那些依仗权势目中无人的人,都只能用眼角的余光看他,不敢抬起头来看。

答案:

(1)①稍微;②空闲;③用杖打;④释放。

(2)有负者/辄折券与之/秋毫不以丐人

(3)①贺铸喜欢议论当朝大事,学识广博,记忆力特强,善于言辞。

②贵族子弟十分惊恐,认错说:“有这些事。”

(4)从此以后,那些依仗权势目中无人的人,都只能用眼角的余光看他,不敢抬起头来

看。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10.(2020南京)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闽有带鱼

[明]谢肇淛

闽有带鱼,长丈余,无鳞而腥,诸鱼中最贱者,献客不以登俎①.然中人之家,用油沃

煎,亦甚馨洁。尝有一监司,因公事过午归,馁甚,道傍闻香气甚烈,问何物,左右以带

鱼对,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②之,大称善,且怒往者之不市也。自是每饭必欲得之,

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人之嗜好无常如此。吴江顾道行先生亦嗜闽所作带鱼鲊,遇闽人

辄索,而闽人贱视此味,常无以应之也。

(选自《五杂组》,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4月版,题另加)

[注]①不以登俎(zǔ):意为上不了台面。②啖(dàn):吃。

(1)米豆念上文,对画直线句的停顿总拿不准,念了四遍,你告诉她是正确的。

A.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B.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C.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D.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2)米豆用波浪线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帮助她理解。

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

(3)小轩向你提了个问题:“闽人轻贱的带鱼,监司却念念不忘,这说明什么道理啊?”

你谈了自己的思考。

【分析】译文:

闽地有带鱼,有一丈多长,没有鱼鳞而且有腥味,是众多鱼中最贱的,献给客人上不了

台面。然而其中有人把带鱼用油煎了,味道很香。曾经有一个监司,因为公事过了正午回

来时,十分饿了,道路旁边闻着香气十分浓烈,问是什么东西,近旁侍候的人回答说是带

鱼,立即命令随从去老百姓家去取已经煎好的带鱼带到自己的家里吃,十分称赞好,而且

怒斥为什么不拿到市场去卖。从此每顿饭必想着吃煎带鱼,离开闽地许多年,仍然想着煎

带鱼(心中)放不下。人的喜好像这样变化不定,吴江顾道行先生也喜好闽地所腌的带

鱼,遇到闽人就索要,而闽人轻视带鱼的味道,经常没有人答应他。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停顿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

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停

顿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意:立即命令随从去老百姓家去

取已经煎好的带鱼带到自己的家里吃。故断句为: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故选:A。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

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

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句中重点词有:自是,从此。欲,想。去,离开。置,放。句子翻译为:从此每顿饭必想

着吃煎带鱼,离开闽地许多年,仍然想着煎带鱼(心中)放不下。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文中“无鳞而腥,诸鱼中最贱者,献客不以登俎。然

中人之家,用油沃煎,亦甚馨洁”和“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可

以看出人对事物的嗜好与其贵贱无关。

答案:

(1)A

(2)从此每顿饭必想着吃煎带鱼,离开闽地许多年,仍然想着煎带鱼(心中)放不下。

(3)人对事物的嗜好与其贵贱无关。

【点评】句子划分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

3.发语词和句首关联词、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4.语句倒装处要停顿。

5.承前指示代词之后要停顿。

6.句中转折连词“而”前要停顿。

7.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

8.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11.(2019常州)阅读两组文言选段,完成各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

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

(《论语》)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

..

而天下熄。”孟子

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

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我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

子。孔子将往拜礼①,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②.今者久留

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③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

陈、蔡用事④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⑤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

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慍见曰:“君子亦有穷⑥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

..

斯滥⑦矣。”

(《史记•孔子世家》)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

亦远乎?

(《论语•泰伯》)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

..

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

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

【注释】①拜礼:拜见并接受聘礼。②中诸侯之疾:切中诸侯的弊病。③所设行:措施和

作为。④用事:当政,掌权。⑤徒役:服劳役的人。⑥穷;走投无路、困厄。⑦滥:不加

节制,乱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曲肱

而枕之

②威武不能屈

③军

于城父

④士不可以不弘毅

..

⑤所刺讥

..

皆中诸侯之疾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在陈蔡被围,弟子们饿得站不起来,孔子为什么还不停地讲学、诵读、弹琴、歌唱?

请结合甲乙两部分材料加以综合分析。

(4)对甲、乙两组文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称赞颜回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表明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为了自己的

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要能自得其乐。

B.孟子认为符合仁、礼、义的策略才是“正道”,所以公孙衍、张仪之流不是大丈夫。

C.在几段选文中,对“贤者、士、仁者、君子”这几种人的道德要求是趋向于一致的。

D.选文中“安居、小人、存心”三个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我们最常用的意思相同。

【分析】【参考译文】

【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有作为、有节气的男子吗?他们

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居住在天下最宽

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

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

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

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

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

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乙】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

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

的大夫们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指责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久滞留

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不符合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

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被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就

共同调发役使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

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很生气,来见

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困就

胡作非为了。”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

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孟子说:“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内心所怀的念头不同。君子内心所怀的念

头是仁,是礼。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

敬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尊敬他。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

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弯着胳膊做枕头。肱:手臂自肘到腕的部分。

②句意: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屈:使…屈服。

③句意:驻扎在城父军:驻军、驻扎;

④句意: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弘毅:弘,广大。毅,强毅;

⑤句意:他所指责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刺讥:批评、指责;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

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

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

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于,对于。如,像。句意: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

云。

②重点词:句意: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

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解答。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

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

了。孔子还不停地讲学、诵读、弹琴、歌唱,很好地阐释了“贫贱不能移”的大丈夫气

节。而孔子认为“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临危不忘义,处惊而不变,用自己的

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分析

文章内容。

ABC.正确;

D.有误,选文中的“存心”的意思是存在心里,而其今义是:故意。

故选:D。

答案:

(1)①手臂自肘到腕的部分;②使…屈服;③驻军、驻扎;④弘,广大。毅,强毅;⑤批

评、指责。(2)①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②把实现仁作为自

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孔子在弟子们饿得站不起来,还不停地讲学、诵读、弹琴、歌唱,很好地阐释了“贫

贱不能移”的大丈夫气节,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惊而不变,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

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4)D。

【点评】“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⑥孔子云:“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12.(2019镇江)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余东园有小山,环山为池,畜①鱼苗二千。比年②视之,头可一斤许,明年可二斤,又

明年有三斤者。仅取数头,即池无遗育矣。但见残鳞朽骨,零落山隈③.伺之,见一獭④于

沟中,捕之不能得,余谓獭食吾鱼数千斤矣。

余别畜鱼一千八百于塘桥池,池可二亩,一年有二斤者。明年六月暴雨后,死而浮者

三,各四斤许,明日浮者十七,又明日浮者二十四,急取粪清数桶入池中,乃止。至冬则

二年矣,举网捕之,余谓当得鱼数千斤,时有西乡人在旁曰:“可得三百斤耳。”网之,

果得三百斤。余问其故,曰:“鱼多则水色带赤,此水色白,故知之。”问鱼苗几何,余

谓一千八百石。西乡人曰:“多矣!此池止可畜二百石,入草六七担。暑月大雨后,勿入

草,草入鱼腹即胀,不能堪,头插泥中死矣。夏热,鱼不甚长,春秋长躯,冬长脂,一年

即大者五斤,小者四斤,一无所损。若畜多即渐消谢,鱼亦不复长矣。”

西乡人盖养鱼为生者,故知之甚悉。余始悟向者园池之鱼,盖亦畜多消谢耳。獭固食

鱼,岂至数千斤?若非西乡人言,獭亦冤哉。

(选自明•冯汝弼《佑山杂说》,有改动)

【注释】①畜(xǜ):富养。②比年:到了一年。③限(wēi):山或水弯曲的地方。④獭

(tǎ):水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头可一斤许

②网

之,果得三百斤

③问鱼苗几何

..

④余始悟向

者园池之鱼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余谓獭食吾鱼数千斤矣。

②獭固食鱼,岂至数千斤?

(3)“我”两次养鱼犯了同样的错误,这个错误是什么?

(4)用自己的

...

分条简述西乡人的养鱼经验。

【分析】参考译文:

我家东因有一座小山,小山四面是池塘,(我)在里面蓄养了两千石鱼苗,到了一年的

时候查看,每条鱼一斤左右,第二年两斤左右,第三年就有三斤的鱼了。(可我)只收获

了几条鱼,池塘里就没有剩余的鱼了。只看见残缺的鱼身和腐烂的鱼骨散落在山隈我仔细

探察,发现一只水獭藏在水沟中,(却)无法捕获它。我认为是水獭吃了我的几千斤鱼。

我又在塘桥池当养了一千八百石鱼苗、池塘大约两亩,第一年就有了两斤的鱼,第二年

六月的一场暴雨过后,有三条死鱼浮在水面,每条约四斤,第二天又浮起来十七条鱼,第

三天浮起来二十四条鱼,我急忙取来几桶粪清倒入池塘中,这种情况才停止。到这年冬

天,塘中的鱼就养了两年了,张网捕鱼。我认为应当辅到几千斤鱼,当时有一个西乡人在

旁边说:“大约能捕到三百斤鱼。”捕上后,果然只有三百斤鱼。我问其中原因,他说:

“鱼多水的颜色就会发红,这里的水色发白,所以知道。”他问我放了多少鱼苗,我说一

千八百石。西乡人说:“多啦!这个池塘只可以富养两百石鱼,投放六七担草。夏天大雨之

后,不能再投放草料,鱼吃了草,肚子就发胀,受不了就会把头插在淤泥中死去。夏天炎

热,鱼不怎么生长,春秋季长身体,冬天长脂肪,一年下来大鱼五斤,小鱼四斤,一条都

不会减少。如果商养太多,鱼就会渐渐死亡,数量越来越少。存活的鱼也不再生长。”

西乡人因为是以养鱼为生的,所以知道得非常详尽。我这才明白以前东园池塘里的鱼,

原来也是因为畜养太多而死亡的。水獭固然会吃鱼,怎么能吃掉几千斤鱼呢?如果没有西

乡人的话,水獭也要蒙冤了啊。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

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每条鱼一斤左右;.许:表示约数。

②句意为:捕上后,果然只有三百斤鱼;网:用网捕。

③句意为:他问我放了多少鱼苗;几何:多少。

④句意为:我这才明白以前东园池塘里的鱼;向:从前。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

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

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语有:余,我;食,吃。句意为:我认为是水獭吃掉了我的几千斤鱼。

②重点词语有:固,固然(本来);岂,怎能。句意为:水獭固然会吃鱼,怎么能吃掉几

千斤鱼呢?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

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以及在文中的作用。由文章的最后“余始悟向者园池之鱼,盖亦畜

多消谢耳。”可知两次养鱼犯了同样的错误是畜养太多而死亡的。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文言文的整体理解能力,学生在解题时,应该先熟悉文章大概意

思,然后再进一步了解文章作者的基本态度,想表达的主要思想,在文章的最后西乡人给

我讲述的原因中来概括。

答案:

(1)①许:表示约数②网:用网捕③几何:多少④向:从前

(2)①我认为是水獭吃掉了我的几千斤鱼

②水獭固然会吃鱼,怎么能吃掉几千斤鱼呢?

(3)养的鱼太多了。

(4)①从水色可以知道池塘中鱼的多少:

②能根据池塘大小确定放养鱼的数量

③能根据放养鱼的数量确定投放料的量;

④知晓暑月不能给鱼喂草;

⑤知晓一年四季鱼的成长规律(或“状况“)。(意思对即可)

【点评】固

獭固食鱼,岂至数千斤(本来)

当汝心之固(顽固,固执)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一定,必定)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君子固穷(安守,固守)

13.(2019盐城)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

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

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

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

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

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三则》)

【乙】同敞①“有文武材,意气慷慨。每出师,辄跃马为诸将先。或

败奔,同敞危坐不去

诸将复还战,或取胜,军中以是服同敞。顺治七年,大兵破严关,诸将尽弃桂林走。城中

虚无人,独式耜②端坐府中,适同敞自灵川至,见式耜,式耜曰:“我为留守,当死此。子

无城守责,盍去诸?”同敞正色曰:“昔人耻独为君子,公顾不许同敞共死乎?”式耜

喜,取酒与饮,明烛达旦,侵晨被执,谕之降,不从。令为僧,亦不从。乃幽之民舍。虽

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

【注】①同敞:张居正的曾孙,②式耜(sì):即瞿式耜,和张同敞同为抗清名臣。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往之女

②或

败奔

③同敞危坐不去

④适

同敞自灵川至

(2)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

(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行天下之

大道录毕,走送之

(《送东阳马生序》)

B.是焉

得为大丈夫乎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曹刿论战》)

C.乃

幽之民舍乃

不知有汉

(《桃花源记》)

D.岂不诚

大丈夫哉臣诚

知不如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军中以是服同敞。

②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5)【乙】文中同敞的事例能否作为【甲】文“威武不能屈”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

容说明理由。

【分析】【参考译文】

【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有作为、有节气的男子吗?他们

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

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

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

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

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

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

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

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女:通“汝”,你,你的;

②句意:有时遇到兵败逃跑。或:有时;

③句意:同敞端正地坐着不走。去:离开。

④句意:恰逢同敞从自灵川赶到此地。适:恰逢。

(2)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

子割裂开。句意为:即使不在同一屋子里,也能听到相互的声音,两个人每天写诗相互应

答。所以其停顿为: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

(3)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

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

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结构助词,的/代词,指借的书;

B.怎么、哪里/语气助词,啊、呀;

C.于是、就/竟然;

D.均为“真正、确实”的意思。

故选:D。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

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

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

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以,因为。是,这。服,佩服。句意:军中的将士因此都很敬服同敞。

②重点词:阅,经过、经历。颜色,脸色。句意:经过了四十几天,同敞整理了一下自己

的衣服帽子,准备就义,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

文章内容。从“侵晨被执,谕之降,不从。令为僧,亦不从。乃幽之民舍。虽异室,声息

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可以看出同敞不向敌军

投降,被幽禁之后,依旧坦然自若,与他人吟诗作赋,临刑时脸色一点也没变,正是甲文

“威武不能屈”的精神体现。

答案:

(1)①通“汝”,你,你的;②有时;③离开;④恰逢。

(2)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

(3)D。

(4)①(1)军中的将士因此都很敬服同敞。②经过了四十几天,同敞整理了一下自己的

衣服帽子,准备就义,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5)能,因为同敞不同意投降,被敌人幽禁之后,依旧坦然自若,与他人吟诗作赋,临刑

时脸色一点也没变,正是“威武不能屈”的精神体现。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14.(2019徐州)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

遇宾客,赈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①不如蠡;

镇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②,为

质③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勾践伐吴,

吴师败,遂杀吴太子。吴告急于王。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吴王已盟黄

池,乃使人厚礼以请成越。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④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

勾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匀践

胙⑤,命为伯。勾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

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

注:①种:指越国大夫文种。②成:讲和,和解,③质:人质。④罢:通“疲”,⑤胙:

祭肉。

(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

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越王勾践反

②厚遇

宾客

③为

质于吴

④勾践已去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欲使

范蠡治国政②使

老有所终

B.①于是举国政属

大夫种②忠之属

C.①以淮上地与

楚②念无与

为乐者

D.①与鲁泗东方

百里②方

欲行,转视积薪后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女忘会稽之耻邪?

②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5)下列分析不恰当

...

的一项是

A.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告诉世人,在艰难困苦中,应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B.范蠡有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他推荐文种并主动请缨前往吴国,表现了他举贤任

能、不怕牺牲的可贵品质。

C.越王勾践趁着吴王在黄池与诸侯会盟,后方空虚之机,一举打败吴国留守的军队,杀

了吴国太子,这是吴越争霸的转折点。

D.吴王一方面被越国君臣表面假意示好所蒙骗,另一方面因为与其他诸侯的战争而使军

民疲惫不堪,导致了最终的失败。

【分析】【参考译文】吴王已经赦免了越王,(让他回了越国,)越王勾践时时刻刻想着

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劳累地思索着,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

睡觉之前,都要仰起头尝尝苦胆的滋味,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他常常对自己

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么?”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

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他降

低身份对待下面有贤能的人,对宾客厚礼相赠,扶助贫困的人,哀悼死难的人,和百姓们

一同劳苦工作。(勾践)想要让范蠡治理国家政事,范蠡回答说:“练兵用兵之事,文种

大夫不如我;镇国安邦,让百姓拥戴,我比不上文种大夫。”于是,全国政务都归文种大

夫管理。让范蠡和大夫柘稽去求和,到吴国做人质。两年后吴国才让范蠡回国。

到第二年春天,吴王到北部的黄池去会合诸侯,吴国的精锐部队全部跟随吴王赴会

了,唯独老弱残兵和太子留守吴都。勾践攻打吴国。吴军大败,越军还杀死吴国的太子。

吴国使者赶快向吴王告急,吴王正在黄池会合诸侯,怕天下人听到这种惨败消息,就坚守

秘密。吴王已经在黄池与诸侯订立盟约,就派人带上厚礼请求与越国求和。越王估计自己

也不能灭亡吴国,就与吴国讲和了。

这以后四年,越国又攻打吴国。吴国军民疲惫不堪,精锐士兵都在与齐、晋之战中死

亡。所以越国大败了吴军。

勾践平定了吴国后,就出兵向北渡过黄河,在徐州与齐、晋诸侯会合,向周王室进献贡

品。周元王派人赏赐祭祀肉给勾践,称他为“伯“。勾践离开徐州,渡过淮河南下,把淮

河流域送给楚国,把吴国侵占宋国的土地归还给宋国。把泗水以东方圆百里的土地给了鲁

国。当时,越军在长江、淮河以东畅行无阻,诸侯们都来庆贺,越王号称霸王。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

不要把句子割裂开。句意为:吴王正在黄池会合诸侯,怕天下人听到这种惨败消息,就坚

守秘密。所以其停顿为: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

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越王勾践回了越国。反:同“返”,返回;

②句意:对宾客厚礼相赠。遇:对待、招待;

③句意:到吴国做人质。为:作为;

④句意:勾践离开徐州。去:离开。

(3)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

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

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相同,均为“让”的意思;

B.不同,属:归属/属:类;

C.不同,与:给、赠送/与:和;

D.不同,方:方圆/方:正、刚。

故选:A;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

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

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

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女,同“汝”,你。之,结构助词,的。句意: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

所受的耻辱了么?

②重点词:于,在。皆,都。句意:当时,越军在长江、淮河以东畅行无阻,诸侯们都来

庆贺,越王号称霸王。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分

析。

ABC.正确;

D.有误,吴国是因为越国不断地进攻而使军民疲惫不堪,导致了最终的失败。吴国与诸

侯国订立盟约,他们之间没有战争。

故选:D。

答案:

(1)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

(2)①同“返”,返回;②对待、招待;③作为;④离开。

(3)A。

(4)①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么?②当时,越军在长江、淮河以东畅

行无阻,诸侯们都来庆贺,越王号称霸王。

(5)D。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15.(2019宿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也。荆州牧刘表以为作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及曹

公克荆州,假①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太守韩玄。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②,随

从入蜀。自葭萌③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益州既定,拜为讨虏将

军。建安二十四年,于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渊众基精,忠推锋④必进,劝率士卒,金鼓

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迁征西将军。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

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⑤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

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遂与

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追谥刚侯。

(选自《三国志•蜀书六》,有删改)

【注】①假:临时的,代理的。②委质:归顺,归附。③葭萌:指葭萌关之战。

④推锋:手持兵器冲锋。⑤关、马:指关羽、马超。当时关羽镇守在外。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

(2)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益州既

定既

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

序》)

B.素

非关、马之伦也又留蚊于素

帐中(《幼时记趣》)

C.遂

与羽等齐位遂

反溯流逆上矣(《河中石兽》)

D.明年

..

卒越明年

..

贫者自南海还(《为学》)

(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征西将军”中的“迁”指“升官”,《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中的

“迁客”即升官之人

B.“建安二十四年”中的“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二十四年”是一种用帝王年

号来纪年的方法

C.“金鼓振天”中“金鼓”即打仗时用于指挥进退的军鼓和铜锣,“击鼓”表示要进

攻,“鸣金”表示要收兵。

D.“追谥刚侯”中“谥”是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

称号,如欧阳修谥“文忠”。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

②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

(5)文中的黄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分析】【参考译文】黄忠,字汉升,南阳郡人。荆州牧刘表任命他为中郎将,黄忠与刘

表的侄子刘磐共同镇守长沙郡攸县。曹操攻占荆州后,黄忠受命代行裨将军之职,仍留在

原来任所,统属于长沙太守韩玄。刘备平定南方各郡,黄忠归顺刘备,后又随刘备进军蜀

地。黄忠在葭萌接受任命,回攻刘璋,黄忠常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勇猛果毅为三军之

首。平定益州后,被任命为讨虏将军。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黄忠在汉中定军山攻战夏侯渊。夏侯渊所率乃曹军精锐之旅,

黄忠率所部奋力向前推进,他激励士卒,金鼓震天,呐喊声响彻山谷,一战即杀夏侯渊,

夏侯渊军被打得大败。黄忠被晋升为征西将军。当年,刘备为汉中王,打算起用黄忠为后

将军,诸葛亮劝刘备说:“黄忠的名望一向未能与关羽、马超等人相提并论,如今让他与

关、马等平起平坐,马超、张飞现在附近,都亲闻目睹黄忠的战功,还可以对他们加以解

释,而关羽远在荆州,知道这件事一定不会高兴,能否取消这种任命?”刘备说:“我自

会给关羽解释的!”于是黄忠取得了与关羽等人相等的职位,被封爵为关内侯。被追谥为

“刚侯”。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文言句的朗读停顿要在理解、翻译的基础上进

行。其句意为:当年,刘备为汉中王,打算起用黄忠为后将军。所以去停顿为:是岁/先

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

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

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相同,均为“已经或……之后”的意思;

B.不同,素:平时/素:白色;

C.相同,均为“于是、就”的意思;

D.相同,均为“第二年”的意思。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化的识记能力。

A.有误,《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中的“迁客”指被贬谪到外地的官吏,

不是升官之人。

BCD.正确。

故选:A。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

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

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

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冠,位居第一。句意:黄忠经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勇猛刚毅在三军中是首屈

一指的。

②重点词:闻,听说。悦,高兴。关羽在荆州听说了,恐怕一定会不高兴,最好不要这么

做!

(5)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

结合人物言行来概括人物特点。从“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忠推锋必进,劝率士

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等语句可以看出黄忠是一名忠诚正义、

英勇善战、善于领兵打仗的将帅。

答案:

(1)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

(2)B;

(3)A;

(4)①黄忠经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勇猛刚毅在三军中是首屈一指的。②关羽在荆州听说

了,恐怕一定会不高兴,最好不要这么做!

(5)黄忠是一名忠诚正义、英勇善战、善于领兵打仗的将帅。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16.(2019泰州)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

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

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张魏公

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元受力辞⑤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

母,不以献公。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①任元受:名尽言。②事:侍奉。③迨(dài):及。④辟:征召。⑤辞:推辞。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未尝离左右

..

②或以语话稍

③尽言方

养亲

④必持以遗

老母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

A.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幼时记趣》)

B.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虽名医不迨也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魏公太息而许之。

译文: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译文:

(5)《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

要分析。

【分析】参考译文:

任元受侍奉母亲非常孝顺,母亲年纪大了经常生病,不曾离开母亲身边。任元受自言

自语:“老母亲有病,她生病的原因,或许因为天气燥热闷湿,或许因为话语稍多,或许

因为忧喜稍多。我早晚伺候,没有什么顾及不到的,母亲心中的事都能够想到,不用把脉

就可以知道。所以用药一定有效果,即使名医也比不上。”张魏公做都督,想征召他作幕

僚。任元受极力推辞说:“我正侍奉母亲,假使能够得到一个神丹可以延年益寿,一定拿

来送给母亲,不把它想给都督。怎么能够舍弃母亲而参与都督的军事呢?”张魏公感动不

已答应了他。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

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子翻译为:不曾离开过母亲身边。左右:身边;

②句子翻译为:或许因为话语稍微多了点。稍:稍微;

③句子翻译为:我正侍奉母亲。方:正;

④句子翻译为:一定拿回去给母亲。遗:给。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注意结合语境分析虚词的用法和意思。

例句:介词,因为;

A.介词,用;

B.介词,把;

D.介词,按照;

D.介词,因为。

故选:D。

(3)本题考查句子的停顿,注意结合句子意思分析句子的成分。

“名医”为名词,作主语,其前后停顿。句子翻译为:即使名医也比不上他。句子停顿

为:虽/名医/不迨也。

(4)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

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语有:太息:表示某种感情,这里可以翻译为“感动”;许:答应。句子翻译

为:张魏公感动不已答应了他。

②重点词语有:亲:亲近;所以:……原因;兴隆:兴盛。句子翻译为:亲近贤臣,疏远

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

(5)本题考查人物的刻画,作答时先概括人物特点,然后再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刻画人

物的方法。本文中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以及侧面烘托的手法来刻画任元受。

答案:

(1)①身边;②稍微;③正;④给。

(2)D

(3)虽/名医/不迨也

(4)①张魏公感动不已答应了他。

②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

(5)文章运用多种方法刻画了任元受至孝的形象。

动作描写:未尝离左右、皆朝暮候之。

语言描写: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侧面烘托:魏公太息而许之。

【点评】解释文言词语要注意:

(1)平时注意积累并掌握常用常考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根据平时积累判断其意思和用法;

(2)在学习时应灵活掌握。要熟记课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3)结合词语所在句子的句意推断词语的意思。

17.(2019南通)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文天祥屯

潮阳,邹沨、刘子俊皆集师会之,遂讨剧盗陈懿、刘兴于潮。兴死,懿遁,以

海舟导张弘范兵济潮阳。天祥帅麾下走海丰,先锋将张弘正追之。天祥方饭五坡岭,弘正

兵突至,众不及战,天祥遂被执。刘子俊自诡为天祥,冀天祥可间走也。别队执天祥至,

相遇于途,各争真伪。得实,遂烹子俊。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天祥不屈。

弘范曰:“忠义人也。”

②弘范由山东转而南,入大洋,与世杰之师相遇,薄之,且出奇兵断宋军汲路,世杰舟坚

不能动。弘范乃舟

载茅茨①,沃以膏脂,乘风纵火焚之。世杰战觇皆涂泥,缚长木以拒火,

舟不爇②,弘范无如之何。时世杰有韩氏甥,在弘范军中,弘范署③为万户府经历,三遣

祸福。世杰不从,曰:“吾知降,生且富贵。但为主死,不移也!”因历数古忠臣以答

之。弘范乃强文天祥为书招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固

强之,天祥遂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

青!”弘范笑而止。

③天祥至柴市,观者万人。临刑,殊从容,问市人曰:“孰南面?”或有指之者,即向南

再拜而死。年四十七。

④庐陵张千载者,天祥友也。天祥贵显时,屡以官辟④,不就。临安既破,天祥自广还,过

吉州城下,千载来见,曰:“丞相赴北,千载当偕

行。”既至燕,寓天祥囚所侧近,日以

美馔馈,凡三年,始终如一。且潜制一椟,天祥受刑日,即以藏其首。人以为忠孝所感。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释】①茅茨:茅草。②爇(ruò):烧。③署:委任。④辟:召,征召。

(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天祥帅麾下走海丰

(2)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文天祥屯

潮阳:

②弘范乃舟

载茅茨:

③三遣

谕祸福:

④千载当偕

行: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第①自然段画线句的意思。

刘子俊自诡为天祥,冀天祥可间走也。

(4)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①哪个词高度概括了文天祥的精神品质?

②全文从哪几个侧面表现了文天祥的精神品质?请简要概括。

(5)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请结合全文内

容谈谈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分析】【参考译文】

文天祥屯兵在潮阳。邹沨、刘子俊都率领军队来此会师,于是在他们在潮阳起兵攻打陈

懿、刘兴。刘兴死了,陈懿逃跑了。陈懿引领弘范的军队从海上到达潮阳。文天祥率领军

队跑到海丰,先锋张弘正追敢他们。文天祥的军队正在五坡岭吃饭,弘正的军队突然来

到,众将来不及战斗,文天祥就被捕了。刘子俊谎称自己是文天祥,希望文天祥可以乘机

逃走。其他的队伍押着文天祥到了,在路上遇到了(刘子俊)等人,都说自己是真的文天

祥。最后辨出真伪,煮了刘子俊。文天祥被押到潮阳,见到弘范。左右押解之人令其拜

见,文天祥坚持不拜。弘范说:“是忠义的人啊”。

弘范率领军队从山东到了南方,到了海上,遇到了世杰的军队,靠近他,出其不意地掐

断了宋军的水路。世杰的船非常牢固,打不下来。弘范于是用船载着茅草,用脂膏涂车,

借着风势火烧船。世杰的战船都涂上了泥,绑上了长的木头,以免被火烧,战船没有起

火,弘范没有办法。当时世杰有个姓韩的外甥在弘范军中,弘范委任他为万户府经历,三

次派人说明祸福。世杰不答应,说:“我知道投降能活下来并且大富大贵,但是为皇上死

了,忠心不变。”于是历数古代的忠臣来回应。弘范要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

说:“我不能保卫父母,还教别人叛离父母,可以吗?”因多次强迫索要书信,于是,写

了《过零丁洋》诗给他们。弘范笑着收藏它。

天祥被押过柴市时,观看者超过了万人,他气概神色自然,态度从容。即将受刑时,他

问市场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当时四十七

岁。

庐陵的张千载是天祥的朋友。文天祥官致右丞相,多次安排张千载担任适当的官职,他

却坚决不当官。临安被攻陷后,文天祥失败后被俘,一路北上押解到大都(今北京)。张

千载听说后,等文天祥一行路过吉州,就请求见文天祥,说:“丞相去大都,我应该陪同

前去。”到了大都后,文天祥被关进牢狱,张千载就在附近找了个房子住下,经常给文天

祥送去他想吃的饭菜,服侍文天祥三年之久。他又暗地里预备好棺椟,在文天祥被忽必烈

下令处决后,冒险收殓尸首。人们都被他的忠孝之心感动。

【解答】(1)本题考查朗读节奏的划分。划分时要结合句子结构和意思进行。这句话中

“天祥”是主语,“帅麾下”是谓语,后面是宾语。所以停顿为:天祥/帅麾下/走海丰。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这几个词语都出现在课外文章中,要结合课内所学和句子

意思确定词语的意思。

①句意:文天祥屯兵在潮阳。屯:驻兵;

②句意:弘范于是用船载着茅草。舟:名词作状语,用船;

③句意:三次派人说明祸福。遣:派遣;

④句意:千载应当和你同行。偕:一同。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要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做到语句通顺。

重点词:诡,谎称。为,是。间,乘机。句意:刘子俊谎称自己是文天祥,希望文天祥可

以乘机逃走。

(4)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问题,必须在认真阅读原文的基础上,结合相关

语句进行概括。第①题考查学生对人物特点的概括能力。文章结尾“人以为忠孝所感”中

“忠孝”概括出了文天祥的特点。第②题考查侧面描写。侧面即透过别人的评价或表现来

分析人物。这里可以从对手弘范对文天祥的评价和张千载对待文天祥的表现来分析。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必须认真阅读原文,结合文天

祥的以下行为来分析:①文天祥面对弘范的威逼,毫不屈服;②写下了《过零丁洋》的千

古诗篇;③临行前面南而死。

答案:

(1)天祥/帅麾下/走海丰。

(2)①驻兵;②用船;③派遣;④一同。

(3)刘子俊谎称自己是文天祥,希望文天祥可以乘机逃走。

(4)①忠孝②弘范评价文天祥“忠义人也”;张千载跟随文天祥,三年如一日为其提供食

物,并藏其头颅。

(5)示例:大丈夫就是面对困难能临危不惧,忠心报国,不屈服于敌人的威逼。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18.(2019南京)“读一本书,览一座城”,小明和你边读边走,兴味盎然。

梦赏心亭①

[南宋]刘克庄

梦与诸贤会赏心,恍然佳日共登临。

酒边多说乌衣事,曲里犹残玉树音。

江水淮山明历历,孙陵晋庙冷沉沉。

晓钟呼觉俱忘却,独记千门②柳色深。

[注]①赏心亭:南京名胜之一,在今水西门外。陆游、辛弃疾等大诗人曾登临赋诗。②千

门:众多宫门。

赏心亭记

[南宋]萧山

赏心亭,佳丽地之瑰观可赏。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

几希①.

抚慨千数百年之消息,兴怀四十余帝之盛衰,客心悲未央②,伤心长春草③.其心耳骚

人赏,自高如虚。何实而胜?莫若王谢④高。宴饮新亭,赏也,“戮力王室,克复神州实

之;放情丘壑,赏也,“棋墅指授,破贼淮淝”实之。用实心办实功,两公实高之赏欤。

以调玉烛之明⑤,为时和赏;以补金瓯⑥之缺,为国寿赏。此之谓大赏,高哉!

亭前为张丽华⑦墓,一赏有一戒存。

(选自《景定建康志》,[宋]周应合纂,南京出版社出版,有删节)

[注]①几希:很少。②央:未尽。③春草:指离愁。④王谢:指东晋名臣王导和谢安。在

新亭酒宴上,诸臣为西晋灭亡而流泪,王导劝勉大家“戮力王室,克复神州”;谢安指点

谢玄等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捷报传来时,谢安在家墅下棋。⑤玉烛之明:指政治清明。

⑥金瓯:指国土完固。⑦张丽华:昏君陈后主的宠妃,陈亡时被斩。

(1)小明查找资料,为诗中“玉树”词做了四个注解。你告诉他是正确的。

A.指《玉树后庭花》一曲,为南朝陈后主作。这里暗含对昏君误国的感叹。

B.即芝兰玉树,指优秀人才。这里表达对王谢的仰慕和与之同游时的喜悦。

C.常指男性美好的姿态。这里指作者梦见自己和王谢诸贤一样,风姿俊逸。

D.地名,在今青海省。这里借远地边声,表达诗人欲收失地而难成的惆怅。

(2)小明读古文时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

(3)研读“赏”字,小明提了两个问题,你一一回答了他。

小明:读《赏心亭记》,我明白了,观看风景,只是普通的欣赏;登高怀古,感物伤怀,

是“骚人赏”。“赏”还有其他类型吗?

你:还有像王谢两公那样“①”的“大赏”。(摘录原文句子填空)

小明:诗人刘克庄梦游赏心亭属于哪一种“赏”呢?

你:②属于,因为

【分析】参考译文:

赏心亭,是江南美丽可以欣赏的地方。古往今来游览的有很多。人们眼里欣赏,嘴里吟

诵,但是,真心欣赏的人很少。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千百年的信息,四十年朝代的兴衰,

客人心中的悲伤之情未尽。伤心离愁,油然而生,迁客骚人共赏。自然太高如同虚幻,不

如以实胜出。不如像王谢,在新亭宴饮,是欣赏。共同效力朝廷,光复神州是事实。在丘

壑放飞心情,是欣赏,谢安指点谢玄等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捷报传来时,谢安在家墅下

棋是事实。用实在的心办实功,是两位高明的欣赏。政治清明,为时和赏,来补全国土完

固的缺陷,为国家增寿,这是大赏,高明呀。赏心亭前有张丽华墓,一处欣赏必有一次告

诫存在。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

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根据诗句“曲里犹残玉树音”可以判断“玉树”指《玉树后庭花》一曲,为南朝陈后主

作。这里暗含对昏君误国的感叹。

故选:A。

(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

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句中重点词语有:游宦,远离家乡在官府任职;几何,多少;以,用;希,少。句意为:

古往今来外出游历的人很多,人们用眼睛欣赏,用口吟诵,而真正用心欣赏的很少。

(3)第一问考查信息的筛选。阅读《赏心亭记》可知,“用实心办实功,两公实高之赏

欤。”由此可得出答案。

第二问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根据

诗句“梦与诸贤会赏心,恍然佳日共登临”和“晓钟呼觉俱忘却,独记千门柳色深”可以

判断作者只是借古怀今,虽然想与古仁人同行,却不过是一场梦,醒来后一切如故。

答案:

(1)A

(2)示例:古往今来外出游历的人很多,人们用眼睛欣赏,用口吟诵,而真正用心欣赏的

很少。

(3)用实心办实功;骚人赏;作者只是怀古伤今,虽期待与先贤同行,却不过是一场美梦

而已,醒来后只能为朝代更迭、时代变迁而悲叹。(如认为“大赏”,言之成理亦可)。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以此来帮助自己理解句子的意思,

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

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

贯,结构要完整,特定语气要译出来,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

句子。

19.(2019连云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

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

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

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

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

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宦窃命,主上蒙尘。孤

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

将安出?”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有删改)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躬

耕于南阳

②先主器

③先主遂诣

④孤不度

德量力

(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②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4)甲乙两文都写到了“三顾茅庐”这一史实,诸葛亮为何要在“三顾”“三往”后才见

刘备?

【分析】参考译文:

【甲】我原本一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只想在乱世里苟全性命,不求在诸侯间扬名显

身。先帝不因为我卑微鄙陋,而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天下大事,

由此使我感动奋发,而同意为先帝奔走效力。后来遭遇失败,我在军事失利之际接受任

命。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

【乙】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

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河南禹州)的徐庶

与诸葛亮关系甚好,说确实是这样。

适逢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

这个人,是人间卧伏着的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

说:“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

拜访他。“

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退

下,说:“汉室的统治崩溃,奸邪的臣子盗用政令,皇上蒙受风尘遭难出奔。我不能衡量

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任,想要为天下人伸张大义,然而我才智与

谋略短浅,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认为该

采取怎样的办法呢?

【解答】(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

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字通假、古今异义。

①句意为:在南阳亲自耕田。躬:亲身,亲自。

②句意为:刘备很器重他。器:器重,看重。

③句意为: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访诸葛亮。诣:拜访,访问。

④句意为: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任。度:衡量,估

计,推测,考虑。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句意为: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停顿为:此人可就见/

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3)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

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重点字词:以,因为;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顾,拜访。句意:先帝没有因为我

身份低微见识浅陋(而看轻我),亲自降低身份,三次到茅草屋拜访我。

②重点字词:然,但是;犹,还;已,停止;安,怎么。句意: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

(停止),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两文,从“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

庐之中”“由是先主遂诣亮(诸葛亮),凡三往,乃见”中可知,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

庐;“猥自枉屈”表明诸葛亮被刘备的礼贤下士、渴求人才打动;“由是感激,遂许先帝

以驱驰”明确诸葛亮被刘备的真心诚意感动;“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诸葛亮

认为已遇到明主,可以出山辅佐刘备,施展才华实现抱负。

答案:

(1)①亲身,亲自;②器重,看重;③拜访,访问;④衡量,估计,推测,考虑

(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3)①先帝没有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而看轻我),亲自降低身份,三次到茅草屋拜

访我。

②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停止),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

(4)①诸葛亮被刘备的真心诚意感动;②诸葛亮被刘备的礼贤下士、渴求人才打动(猥自

枉屈);③诸葛亮认为已遇到明主,可以出山辅佐刘备,施展才华实现抱负。

【点评】“鄙”的解释:

1、蜀之鄙有二僧(边境)

2、肉食者鄙(目光短浅)

“光”:

1、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2、仿佛若有光(光线)

20.(2020南通)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杨万里传①(节选)

①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

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

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

读书之室曰“诚斋”。

②浚入相,荐之朝。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沈师犯南粤,率师

往平之。孝宗称之曰“仁

者之勇”,遂有大用意。

③淳熙十二年五月,应诏上书曰:臣闻言有事于无事之时,不害其为忠;言无事于有事之

时,其为奸也大矣。陛下以今日为何等时耶?金人日逼,疆场日扰,而未闻防金人者何

策,保疆场者何道。愿陛下超然远览,昭然远寤。勿以海道为无虞,勿以大江为可恃。增

屯聚粮,治舰扼险。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

④东宫讲官阙②,帝亲擢万里为侍读。宫僚以得端人③相贺。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

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万里曰:“人

才。”又问:“孰

为才?”即疏朱熹、袁枢以下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

⑤开禧二年,闻

韩侂胄④撞开边衅,愤惋不食,手书八十四言,掷笔落坐而逝。

⑥万里精于诗,著《易传》行于世。光宗尝为书“诚斋”二字,学者称诚斋先生,谥文

节。

【注释】①选自(宋史》,有删改。②阙:同“缺”。③端人:正直的人。④韩侂(tuō)

胄:南宋大臣。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而未闻防金人者何策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乃名

读书之室曰“诚斋”

②率师

往平之

③孰

为才

④闻

韩侂胄撞开边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

(4)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①对本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张浚以“正心诚意”之学勉励杨万里,入相后又把他推荐给朝廷。

B.杨万里应诏上书,劝谏皇帝“增屯聚粮,治舰扼险”。

C.担任侍读,杨万里主动向太子推荐人才,因此“太子深敬之”。

D.末段中“学者称诚斋先生,谥文节”一句,暗含了对杨万里学识人品的肯定。

②人物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本文却用较大篇幅引用了杨万里的奏章,这样写

是否恰当?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5)下面两句话用不同的句式向皇帝指出当前形势,语气和表达效果各有什么不同?

【甲】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乙】陛下以今日为何等时耶?(《宋史•杨万里传》)

【分析】【参考译文】

①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考取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任赣州司户官,又调任永

州零陵县县丞。这时张浚贬谪到永州,闭门谢客,杨万里三次拜访都没有见到,便写了一

封信极力请求,张浚才见他,并以“正心诚意”之学相勉励,杨万里终身信服其教导,并

把自己读书的房子取名为“诚斋”。

②张浚入相,将杨万里荐于朝廷。不久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贼沈师进犯南粤,杨万里亲

自率兵讨伐盗贼。宋高宗称他为“仁者之勇”,遂有重用他的意思。

③孝宗淳熙十二年五月,杨万里应皇帝诏命上书说:臣听说在没有事的时候说有事,不影

响其为忠臣;在有事的时候说没有事,其奸佞之心就严重了。陛下认为现在是什么时候

呀?金人日益进逼,边界日受侵扰,却没有听到防御金人的是什么策略,保卫边界的是什

么办法;希望陛下超然远视,昭然远悟。不要认为海路没有问题,不要认为大江可以依

靠。要增加驻军,集聚粮食,治理战舰,扼守险要。暂时放置不急的事务,精心研究备敌

的良策。这样也许上可以清除天变,下不会陷入敌人的奸计。

④太子东宫缺少讲官,皇帝亲自提拔杨万里为侍读。东宫官僚都以得到一个正直的人相庆

贺。他日太子读《陆宣公奏议》等书,杨万里都根据书中的事实联系实际对太子规劝和告

诫,太子深深敬重他。这时王淮做宰相,有一天王淮问他说“:宰相最先办的应是什么事

情?”杨万里回答说“:人才。”王淮又问“:哪些人是人才呢?”杨万里就写上朱熹、

袁枢以下六十人以献,王淮依次提拔使用他们。

⑤开禧二年,(他)听说韩侂胄对金用兵的事,非常生气,不吃饭,写了八十四个字,扔

掉了笔,坐下后就去世了。

⑥杨万里精于诗歌,著有《易传》流行于世。光宗曾为他写“诚斋”二字,学者称他为

“诚斋先生”,死后赐谥“文节”。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

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

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

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意为:却没有听到防御金人的是什么策略。故停顿为:而/未

闻防金人者/何策。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

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并把自己读书的房子取名为“诚斋”。名:命名。

②句意:杨万里亲自率兵讨伐盗贼。师:军队。

③句意:哪些人是人才呢?孰:谁,哪一个。

④句意:(他)听说韩侂胄对金用兵的事。闻:听说。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

“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

补充完整。

重点词:往,去。书,书信。始,才。之,代词,他。句意:杨万里三次去拜访(张浚)

都没有见到,便写了一封信极力请求,张浚才见他。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

文章内容。

①ABD.正确;

C.有误,杨万里都根据书中的事实联系实际对太子规劝和告诫,太子深深敬重他。

故选:C。

②本文第③段引用了奏章的内容。奏章也是体现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形式,同样反映人物

的思想。人物传记也要详略得当。其中“臣闻言有事于无事之时,不害其为忠;言无事于

有事之时,其为奸也大矣”表现了杨万里的正直。“金人日逼,疆场日扰,而未闻防金人

者何策,保疆场者何道。愿陛下超然远览,昭然远寤。勿以海道为无虞,勿以大江为可

恃。增屯聚粮,治舰扼险。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表现了杨万里的政治远见。

(5)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甲】句的意思是: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

关键时刻。根据句意可以知道,该句是一个判断句,加强了肯定语气,强调了形势危急,

引起后主刘禅的重视。【乙】句的句意是:陛下认为现在是什么时候呀?根据句意可以知

道,该句是一个疑问句(设问句),语气委婉,引发君主的深入思考,起到劝谏的作用。

答案:

(1)而/未闻防金人者/何策。

(2)①命名;②军队;③谁,哪一个;④听说。

(3)杨万里三次去拜访(张浚)都没有见到,便写了一封信极力请求,张浚才见他。

(4)①C

②奏章也是体现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形式,同样反映人物的思想;人物传记也要详略得

当,这部分内容更好地表现了杨万里的正直和有政治远见。

(5)【甲】句:采用判断句,加强了肯定语气,强调了形势危急,引起后主的重视。

【乙】句:采用疑问句(设问句),语气委婉,引发君主的深入思考,起到劝谏的作用。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本文发布于:2022-12-07 21:01: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18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胸围英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