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源字:指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近或相关的一组有相同来源的字。
对同源词的习惯称呼。
本字:指造字之初即固定记录某词的字,与“借字”相对。
指“初文”,与“后起字”相对,指一个字的最初写法。
通假字:与“本字”相对,指用来代替本字的音同或音近字。所表示的意义与本字无关。
假借字:
词的本义:一个词的本来意义,也叫词的中心义,与“引申义”“比喻义”相对。本义是词
义衍生的基础,对掌握词的引申义有重要意义。
词的引申义:由词的本义通过引申的方式推衍发展而来的词的派生意义,是造成一词多义的
主要原因。分为直接引申和间接引申义两种。
散句:
骈句:
对偶:辞格之一。把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关的两个短语或句子
对称的排列在一起
互文:辞格之一。亦称“互文见义”、“参互”。在连贯性的话语中将本应合在一起说的词语
分开前后各出现一个,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自指:自指单纯是词性的转化-有谓词性转化为体词性,语义则保持不变。
转指:转指则不仅词性转化,语义也发生变化,由指行为动作或性质本身转化为指与行为动
作或性质相关的事物。
正体字:指汉字的带有标准性质的规范写法和规范用字,区别于异体字、别字等。
俗体字:也叫“俗体”,异体字的一种。与“正体字”相对。就是流行于民间的较为简略的
文字为俗体字。
省声: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分析形声字是使用的术语。指形声字的声符有所省略的现
象。如《说文》:“融,„„从鬲,蟲省声。”
省形: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分析形声字是使用的术语。指形声字省略形符某一部分的
现象。
六书:战国末至汉代人们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归纳出的六种条例。其名始见于《周礼·地官·保
氏》,但没有明确写明条目。清以后多采用许慎的名目和班固的次序,即:象形、指
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是古人对汉字构造和使用方法的认识,对汉字的
研究起过很大作用。
象形:六书之一。即按照事物形体,随其圆转曲直描绘出一种具有形象感的用来代替事物的
符号的造字方法。
指事:六书之一。指以象形性的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
会意:六书之一。利用已有的字,加以组合共同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
形声:六书之一。指由表义的形符和表音的声符两部分合成新字的造字法。
转注:六书之一。
假借:六书之一。
对转:
旁转:指在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各类内部临近韵母之间发生的主要元音舌位高低、前后
的变化。旁转时韵尾不变。
通转:
繁体字:与“简化字”相对,指原来笔画较多、汉字简化后已有简化字代替的字。繁简字属
于异体字。
简化字:与“繁体字”相对,指经过简化笔画的汉字。
异体字:由于时间或地域的关系,人们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它,形成了形
体结构相差较大,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的字,如睹覩。
连绵字:由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或有双声叠韵的关系,如玲珑、徘徊、参差,
或没有,如蜈蚣、妯娌,或同音相重复,如匆匆、津津。
衍文:校勘学术语,简称“衍”,也叫“衍字”。用来指明古籍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如“‘汉
水以为池’,‘水’字衍”。
小学:我国古代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旧称,相当于西方的语文学。小学本来指对儿童进行启蒙
教育的学校,古代小学主要教儿童学习文字,故称文字学为“小学”,后范围扩大,
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统称小学。古代的“小学”一直附庸于解释儒家经典的经学。
词义演变:词在意义上从古到今所发生的变化较词义演变。一个词的意义,不管发生了哪些
变化,总是和原来的词义有关,后起的意义与本义之间总有着一定的联系。
词义扩大:词义演变现象的一种。词的某个意义在词义演变过程中所概括的范围由小变大。
如“布”本指用麻织成的布,后来引申为棉麻织物的通称。
词义缩小:词义演变现象的一种。词的某个意义在词义演变过程中所概括的范围由大变小。
如“瓦”本指一切陶制品,现指用来铺盖房顶的一种烧制的建筑材料。
词义转移:词义演变现象的一种。指词的某个意义在词义演变过程中所表示的概念有了转移,
原指甲物,现指乙物,二者没有隶属关系,如“走”原指“跑”,现指走路、步行。
谦称:指用于表示谦恭的自称。
尊称:指用于表示对对方尊敬的称呼,用于尊称的词叫“敬词”。
表敬副词:也叫“谦敬副词”,指表示自谦或恭敬地副词。如,幸、敢、请、谨等。表敬副
词常用在对话中,只是一种礼貌用语,词汇意义已经消失。
兼词:指一个字形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一般是合音词,如“诸”“盍”等。
表形文字:也叫“象形文字”,即描成物体形象的文字。是文字发展中的最初阶段。其特点
是:形象性强,见形知义。每个字表达一定的意义,有一定的读音。
表意文字:用一定体系的象征性符号表示词或语素的文字。是文字有表形文字发展到表音文
字的中间阶段。古埃及文字、楔形文字、汉字都属于表意文字。
声符:也叫“音符”、“声旁”、“声首”,与“形符”相对。指形声字中表示意义的部分。位
置在汉字中没有固定格式,上下左右皆有。形符在形声字中,只作为意义类别的符号,
表示其本义的所属意义范畴,一般不能直接表示意义。
后起字:与“初文”相对而言,文字学上指同一个字的后起写法。合体字居多。
古今字: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书写符号上有所差异,先出现的叫古字,后出现的叫今字。
产生方式有二:一是词义引申分化,二是汉字假借。今字又叫“区别字”、“分别
字”、“分别文”。
孳乳字:指在某字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新字。与原字一般有音义上的联系。如“肖”在古代
有“小”义,它的孳乳字“梢”是“树梢”义,“稍”是“逐渐”义,“削”是“减
小”义,“消”是“消减”义,都有形状小,减少缩小的意义。
训诂:也叫“故训”、“诂训”、“训故”。解释古书词句的意义。最初训诂二字多单称而内容
稍异,解释词义叫“训”,用当代的话来解释古代词语。或用普遍通行的话来解释方
言叫“诂”,汉代后两字连用,成为语文学中的专有名词,训诂的内容极广,包括解
释字词、串讲句义、分析句法、说明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段、申述篇章旨意或典章制度
以及引证史实等等。
形训:也叫“以形索义”。训诂方式之一。通过分析文字形体结构来解释字(词)义。先秦
时已存在,优点是把解释字义和分析字形结合起来,使人如形知义。
声训:也叫“因声求义”“音训”。训诂方式之一。用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解释字(词)义。
音训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同字为训,二是同音为训。三是音近为训。可用于推求字
源,解释通假。
义训:也叫“比较互证”“据文定义”“直陈定义”。不借助字形或字音的分析而从意义方面
着眼,用通俗的话来解释古代的词语或方言词。一般来说,声训、形训以外的训释字
词义的方式都属于义训。
互训:也叫“转训”、“倒训”。义训方式之一。用同义词相互训释。简洁易懂,但也有局限。
同义词常常只是在某个意义上同义。
反训:也叫“反义相训”。义训的一种特殊方式。用反义词来作训释。如,训“徂”为“存”
即为反训。
大名释小名:义训方式之一。也叫“共名释别名”,用表示同类事物的大概念赖表示个别事
物的小概念,即指出个别事物的种类。如《说文解字·木部》:“李,果也”。
小名释大名:义训方式之一。也叫“狭义释广义”,“别名释共名”。以外延较小的词语解释
外延较大的词,便于揭示被解释的词在句中所指的内容。如《论语·阳货》:“君子学
道而爱人。”道即礼乐。
读近:训诂术语。用一个与被注字读音相近的字来给它注音。
读似:训诂术语。作用于“读近”同。
读若:也叫“读如”,训诂术语,一般用于注音,表示用来作注的字与被注音的字读音相同
或相近。
读如:同“读若”。
读破:训诂术语。指古书注释中用改变字音方法来区别一个字的不同意义或词性,也叫“破
读”。
破读:同“破读”
并提:并提是为了使句子紧凑,文辞简练,古人又常用并提法以行文。所谓“并提”一般是
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达。如:“夫钟、蠡无一罪,身死亡”。(《史
记.韩信庐绾列传》),“死”、“亡”为并提,意思是死亡和流亡的意思。
分别文:也叫“分别字”,即“古今字”中的“今字”。
叶声:也叫“叶音”、“叶韵”、“协韵”、“协句”等。指后人对于用当时语音诵读而觉得不押
韵的字,临时改变字音,以求韵律和谐。例如,朱熹所注《硕鼠》:“硕鼠硕鼠,无食
我苗(音毛)。”
本文发布于:2022-12-07 20:44: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17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