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地图上的颜色代表什么

更新时间:2022-12-07 20:12:38 阅读: 评论:0

2019年河南中考数学真题-内的部首


2022年12月7日发(作者:中元节禁忌30条)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1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教员:

学员:

时间:

目录

前言

本课目训练宗旨:

问题: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1什么叫做地形图

1.2地形图比例尺

1.3地形图识图与应用

1.4.地形图图式和符号

第二章测量基准

2.1国家平面基准(坐标系)

2.2国家高程基准(高程系)

2.3分幅与图名、图号

2.4地图的分类

第三章测绘地形图

3.1测绘地形图的三个基本要素

3.2控制测量

3.3地形图的测绘)(碎部测量)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2

教员的话:

由于对于学员的地形图基本知识掌握情况不甚了解,本讲稿凭主观意见并按照具有一般

大学的地理知识背景背的课。如果有不妥的地方,请提出要求,及时修改课程的深度。

前言

本课目训练宗旨:

本课目是地形图的识别和应用,主要针对民用航空的飞行程序设计和飞机性能分析专业

的培训。地形图的识别和应用,熟练掌握识图技能,不断地提高地形图的实际应用能力,是

做好飞行程序设计和飞机性能分析工作的关键。

这一次的培训是让新学员初步了解什么是地形图,并且了解地形图的生产过程,从而对

地形图各要素有正确地理解和应用,特别是对于地形图的数学理解,对地物、地貌的解读,

地形点的平面坐标位置和高程量测及其计算方法,以及地图精度概念等诸问题的正确应用,

更好应用于飞行程序设计和飞机性能分析工作。

在上课之前问大家几个问题,主要了解同学们对于地形图的了解程度。作针对性的讲解。

问题:

1.大家会看地图吗?什么叫地图?什么叫地形图?

2.谁会在地图上量测距离?

3.谁会在地图上量测方位?一般地图的正北方向是上?下?左?右?字头朝向什么方

向?方位0度的基准方向?基准方向可以有几个?

4.谁会在地图上查出地形点的标高?

5.谁会在地图上查找某点的坐标、经纬度和识别该点的高度?

6.谁会解释高、高度和海拔高?我国的0高度在哪里?

7.经、纬度的0度在哪里?我们的祖国国土位于地球的什么位置?

东经,北纬大致位置。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3

此图为1:50000地形图

图0-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1∶50000)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4

图0-2大比例尺工程图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5

第一章概述

1.1什么叫做地形图

地形图:按照一定的法则、一定地图投影和比例,用特定的符号、颜色和文字注记,将

地球表面的地形、地物测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称为地图。

一般情况是指比例尺小于1:100万叫地图,大于1:100万的地图叫地形图,当然地形图

应表达地貌要素的地图,度可以称为地形图。

下图就是用等高线符号表达的实际地貌,这种方法是常用表达地貌最好的方法之一,当

然还有其它好方法,这个教材主要介绍等高线法。有晕宣法,分层设色法等。

图1-1地形符号与实际地貌

1.2地形图比例尺

地形图上一段直线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实际水平长度之比,称为地图比例尺。地

图比例尺表示了实际地理事物在地图上缩小的程度,如比例尺为1:10000,就是说地图上1

厘米,相当于实地距离100米的距离。

1.2.1比例尺的种类

1.2.1.1数字比例尺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6

数字比例尺一般取分子为1,分母为整数的分数表示。如1:50000,表示地图上1厘米

等于实地50000厘米,就是500米。分母越大,分数值越小,则比例尺就越小。反之则比例

尺就越大。地图比例尺有大小之别。同一个地理事物在地图上表示得越大,则说明地图的比

例尺就越大。不同比例尺相对比植大的相对比值小的叫大比例尺地图。不是绝对的大和小。

1.2.1.2图示比例尺(图解比例尺)

为了用图方便,以及减小由于图纸伸缩而引起的使用中的误差,在绘制地形图时,常在

图上绘制图示比例尺,最常见的图示比例尺为直线比例尺,也就是线段比例尺。

1直线比例尺

图1-2图中间下方比例尺

2变形线段比例尺

图1-3

1.2.2比例尺精度

人们用肉眼能分辨的图上最小距离为0.1mm,因此一般在图上量度或者实地测图描绘时,

就只能达到图上0.1mm的精确性。因此我们把图上0.1mm所表示的实地水平长度称为比例尺

精度。可以看出,比例尺越大,其比例尺精度也越高。

不同比例尺的比例尺精度见下表。

比例尺精度

比例尺1:5001:10001:20001:50001:

10000

比例尺精

度(m)

0.050.10.20.51.0

其测制精度和成图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测绘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各国的地形图比例尺系列不尽一致。

比例尺精度的概念,对测图和设计用图都有重要的意义。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7

例如在测l:50000图时,实地量距只需取到5m,因为若量得再精细,在图上是无法表

示出来的。此外,当设计规定需在图上能量出的最短长度时,根据比例尺的精度,可以确定

测图比例尺。例如某项工程建设,要求在图上能反映地面上l0cm的精度,则采用的比例尺

不得小于1;1000。

1.2.3国家基本比例尺图

中比例尺地形由国家测绘部门负责测绘,目前均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成图。小比例尺地形图

一般由中比例尺图缩小编绘而成。我国把中、小两种比例尺地形图规定为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亦称“国家基本图”。国家基本地形图即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简称国家基本图。它是根据

国家颁布的统一测量规范、图式和比例尺系列测绘或编绘而成的地形图,它是基本用图,也

是编制其它地图的基础。比如我们设计绘制的飞行程序图和飞机性能分析图等需要它作低

图来设计。

1.2.3.1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我国规定1:1万、1:2.5万、1:5万、1:10万、1:20万(现已为1:25万)、1:50万、

1:100万七种比例尺地形图为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1.2.3.2工程地形图

有l:5000、1:2000、1:1000和1:500为大比例尺地形图。

1.2.4大、中、小比例尺地形图大致分类如下:相对基本比例尺而言的

1.地形图按比例尺可分为大、中、小三种图。

小比例尺地形图有:l:100万、1:50万、1:20万、1:10万;

中比例尺地形图有:1:5万、1;2.5万;

大比例尺地形图有:1:l万、l:5000、1:2000、1:1000和1:500等等工程地形图。

2.也有这样分的

大比例尺地形图:1:500、1:1000、1:2000、1:5000

中比例尺地形图:1:1万、1:2.5万、1:5万、1:10

小比例尺地形图:1:20万、1:50万、1:100

1.3地形图识图与应用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8

1.3.1地形图的基本颜色

可能还会有其他颜色,请以该图图例为准。

图1-4地形图的基本颜色

1.3.2地形图图框外注记

为了图纸管理和使用的方便,在地形图的图框外有许多注记,如图号、图名、接图表、

图廓、坐标格网、三北方向线等。

1.3.2.1图名和图号

图名就是本幅图的名称,常用本图幅内最著名或最大居民地的地名、村庄或厂矿企业的

名称来命名,有点使用最著名的地标来命名。图号即图的编号。每幅图上标注编号可确定本

幅地形图所在的地理位置。图名和图号标在北图廓上方的中央。

图1-5图名注记

1.3.2.2接图表

说明本图幅与相邻图幅的关系,供索取相邻图幅时使用。通常是中间一格画有斜线的代

表本图幅,四邻分别注明相应的图号或图名,并绘注在图廓的左上方。此外,除了接图表外,

有些地形图还把相邻图幅的图号分别注在东、西、南、北图廓线中间,进一步表明与四邻图

幅的相互关系。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9

图1-6左上角内容

1.3.2.3图廓和坐标格网线

图廓是图幅四周的范围线,它有内图廓和外图廓之分。内图廓是地形图分幅时的坐标格

网或经纬线。外图廓是距内图廓以外一定距离绘制的加粗平行线,仅起装饰作用。在内图廓

外四角处注有坐标值,并在内图廓线内侧,每隔l0cm绘有5mm的短线,表示坐标格网线的

位置。在图幅内绘有每隔l0cm的坐标格网交叉点。

内图廓以内的内容是地形图的主体信息,包括坐标格网或经纬网、地物符号、地貌符号

和注记。比例尺大于1:10万只绘制坐标格网。

在内、外图廓间注记坐标格网线的坐标,或图廓角点的经纬度。

在内图廓和分度带之间的注记为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坐标值(以公里为单位),由此形

成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公里格网。

图廓及坐标格网

角坐标格网左起第二条纵线的纵坐标为22482km。其中22是该图所在投影带的带号,

该格网线实际上与轴相距482km—500km=-18km,即位于中央子午线以西18km处。该图

中,南边的第一条横向格网线的=5189km,表示位于赤道(y轴)以北5189km。

1.3.2.4三北方向线及坡度尺

在中、小比例尺的南图廓线的右下方,还绘有真子午线、磁子午线和坐标纵轴(中央子

午线)三个方向之间的角度关系,称为三北方向图,如图所示。该图中,磁偏角为9°50′(西

偏),坐标纵轴对真子午线的子午线收敛角为0°05′(西偏)。利用该关系图,可对图上任

一方向的真方位角、磁方位角和坐标方位角三者间作相互换算。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10

图1-7三北方向

真北:真子午线

磁北(PP或磁北、磁南点的连接):磁子午线

坐标北:坐标纵线(中央子午线)

1.3.2.5坡度尺

图1-8

用于在地形图上量测坡度的图解是坡度尺,绘在南图廓外直线比例尺的左边。坡度尺的

水平底线下边注有两行数字,上行是用坡度角表示的坡度,下行是对应的倾斜百分率表示的

坡度,即坡度角的正切函数值,

1.3.2.6投影方式、坐标系统、高程系统

每幅地形图测绘完成后,都要在图上标注本图的投影方式、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以备

日后使用时参考。地形图都是采用正投影的方式完成。

坐标系统指该幅图是采用以下哪种方式完成的: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城市坐标系;

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高程系统指本图所采用的高程基准。有两种基准: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系统和设置相

对高程。

(以上详见下一章绪论)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11

图1-9右下角内容

1.3.2.7成(测)图方法(和测绘单位)

地形图成图的方法主要有三种:航空摄影成图、平板仪测量成图和野外数字测量成图。

成图方法应标注在外图廓右下方。

此外,地形图还应标注测绘单位、成图日期等,供日后用图时参考。

1.4地形图图式和符号

地形是地物和地貌的总称。地物是地面上的各种固定性的物体。由于其种类繁多,国家

测绘总局颁发了各种比例尺地形图的《地形图图式》,统一了地形图的规格要求,规定了地

物、地貌符号和注记统一符号和注记的位置要求,除了制图的符号的统一,还供测图和识图

者使用。

以后讲的航空图也是一样的,为了民用航空图的制图、编图和使用航图的需要,中国民

航局颁发了《民用航空图编绘规范》,统一了中国民航航图的原图、制图和航图手册的规格。

1.4.1地图图式

地形图图式--地形图上表示各种地物和地貌要素的符号、注记和颜色的规则和

标准,是测绘和出版地形图必须遵守的基本依据之一,是由国家统一颁布执行的标准。

统一标准的图式能够科学的反应实际场地的形态和特征,是人们识别和使用地形

图的重要工具,是测图者和使用者沟通的语言。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12

地形图的图式符号

地形图的图式符号主要分为地物符号、地貌符号和注记符号三种。

1.4.2符号大体分为:地物符号、地貌符号和注记符号三种。

图1-101∶50000图式规范

1.4.2地图符号

根据图式规定主要有如下符号:

定义: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

在地图上表示地理环境各要素,比如山脉、河流、城市、铁路等所用的符号叫做图例。

这些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常注明在地图的边角上。图例是表达地图内容的基本形式和方法,

是现代地图的语言,是读图和用读所借助的工具。地图符号一般包括各种大小、粗细、颜色

不同的点、线、图形等。符号的设计要能表达地面景物的形状、大小和位置,而且还能反映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13

出各种景物的质和量的特征,以及相互关系。因此图例常设计成与实地景物轮廓相似的几何

图形。

1.4.2.1地物符号

地物符号的大小分为三种类型

1比例符号

能将地物的形状、大小和位置按比例尺缩小绘在图上以表达轮廓特征的符号。这类符号

一般是用实线或点线表示其外围轮廓,如房屋、运动场、湖泊、森林、农田等。

2非比例符号

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地物,轮廓较小,不能按比例尺缩小绘在图上时,就采用统一尺寸,

用规定的符号来表示,如三角点、水准点、烟囱、消防栓、独立树、里程碑、钻孔,等。这

类符号在图上只能表示地物的中心位置,不能表示其形状和大小。还有各种行政界线,和其

它地类界线等等。

3半比例符号

一些呈线状延伸的地物,其长度能按比例缩绘,而宽度不能按比例缩绘,需用一定的符

号表示的称为半比例符号,也称线状符号,道路和水系,如铁路、公路、围墙、通讯线和单

线绘制的河流等。半比例符号只能表示地物的位置(符号的中心线)和长度,不能表示宽度。

测图比例尺越大,用比例符号描绘的地物越多;比例尺越小,用非比例符号表示的地物

越多。

1.4.2.2地貌符号

地貌是指地面高低起伏的自然形态。

在图上表示地貌的方法很多,而在地形图中通常用等高线表示;用等高线表示地貌不仅能表

示地面的起伏形态,而且还能科学地表示出地面的坡度和地面点的高程。一些不能用等高线

表示的地方,如滑坡、陡崖、冲等沟等,则用相应的地貌符号表示。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14

图1-11等高线表示地貌

1.4.2.3等高线定义

等高线就是地表相同高度点的联线,其形状一般呈曲线状,故又叫水平曲线。

将一个山包,用一组间距相等的平行平面相截,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垂直投影到平面

上,这样平面上不同高度的等高线,就反映了地形的高低起伏状况;等高线的圈闭范围反映

了该地区的面积。

1.4.2.4等高线的特征

通过研究等高线表示地貌的规律性,可以归纳出等高线的特征,它对于地貌的测绘和等

高线的勾画,以及正确使用地形图都有很大帮助。

①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相等。

②等高线是闭合曲线,不能中断,如果不在同一幅图内闭合,则必定在相邻的其他图幅

内闭合。

③等高线只有在绝壁或悬崖处才会重合或相交。

④等高线经过山脊或山谷时改变方向,因此山脊线与山谷线应和改变方向处的等高线的

切线垂直相交

1.4.2.5等高距

切割地形的相邻两假想水平截面间的垂直距离。在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中等高距是固定

的。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15

1.4.2.6等高线平距

在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它的长短与地形有关。地形坡缓,等高线平距长,

反之则短。

1.4.3各种地貌用等高线表示的特征

1.4.3.1山头与洼地从图八中可见山头与洼地部是一圈套着一圈的闭合曲线。但它们

可根据所注的高程来判别。封闭的等高线中,内圈高者为山峰,如下图中A。反之则为洼地。

两个相邻山头间的鞍部,在地形图中为两组表示山头的相同高度的等高线各自的闭相邻

并列,其中间处为鞍部。

两个相邻洼地间为分水岭,在图上为两组表示凹陷的相同高度等高线各自封闭,相邻并

列。

图1-12

1.4.3.2山坡山坡的断面一般可分为直线(坡度均匀),凸出,凹入和阶梯状四种。其

中等高线平距之稀密分布不同。

均匀坡:相邻等高线平距相等。

凸出坡:等高线平距下密上疏。

凹入坡:等高线平距下疏上密。

阶梯状坡:等高线疏密相间,各处平距不一。

1.4.3.3悬崖、峭壁:当坡度很陡成陡崖时等高线可重叠成一粗线,或等高线相交,

但交点必成双出现。还可能在等高线重迭部分加绘特殊符号。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16

1.4.3.4山脊和山谷:如图九所示,山谷和山脊几乎具有同样的等高线形态,因而要从

等高线的高程来区分,表示山脊的等高线是凸向山脊的低处,如图4—5中A处。表示山谷

的等高线则凸向谷底的高处。

图1-13

1.4.4等高线的分类

地形图中的等高线主要有首曲线和计曲线,有时也用间曲线和助曲线。

等高线的分类

1.4.4.1首曲线

首曲线也称基本等高线,是指从高程基准面起算,按规定的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

首曲线,用宽度为0.1mm的细实线表示。

1.4.4.2计曲线

计曲线从高程基准面起算,每隔四条基本等高线有一条加粗的等高线,称为计曲线。为

了读图方便,计曲线上也注出高程。用宽度为0.2mm的细实线表示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17

1.4.4.3间曲线和助曲线

当基本等高线不足以显示局部地貌特征时,按二分之一基本等高距所加绘的等高线,称

为间曲线(又称半距等高线),用长虚线表示。

按四分之一基本等高距所加绘的等高线,称为助曲线,用短虚线表示。用宽度为0.1mm

的细实线表示。

描绘时均可不闭合。

图1-14等高线的示意图

1.4.5注记符号

用文字、数字或特定的符号对地物加以说明称为地物注记。有些地物除用相应的符号表示

外,对于地物的性质、名称等还需要用文字或数字加以注记和说明,称为地物注记,如房屋

的层数,工厂、村庄的名称、铁路、公路的名称,桥梁性质、承重,河流、水渠的名称及其

流向、深度,以及果树、森林的类别等,还有控制点的点号、高程等。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18

第二章测量基准

基准是地图测绘的依据,大地测量是为了建立国家平面基准、国家高程基准和国家重力

基准的一门学科。

测绘地面上某个点的位置时,需要两个基准起算点:一是平面位置,一是高程。计算这

两个平面位置和高程所依据的系统,就叫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实际上平面位置由经度和

纬度或X和Y值组成,因此与高程被称为地面测绘的三大元素。

2.1国家平面基准(坐标系)

2.1.11954年北京坐标系

“1954年北京坐标系”,是采用苏联克拉索夫斯基椭圆体,在1954年完成测定工作的,

所以叫“1954年北京坐标系”,我国地形图上的平面坐标位置都是以这个数据为基准推算

的。

当时我国决定采用的国家大地坐标系,1954年的北京坐标系,实质上是由原苏联普尔科

沃为原点的1942年坐标系的延伸。1954年通过东部地区一等三角锁的区域性平差,引进前

苏联“普尔科沃坐标系”,建立了“1954年北京坐标系”,为新中国确定了国家坐标系统。

原点位于北京天文台,有标准点的埋石,圆心有一金属标志。

2.1.21980年中国大地坐标系

由于1954年北京坐标系所采用的参考椭球参数及其定位与我国的区域大地水准面配合

欠佳,全国的天文大地网未进行统一平差,不能满足高精度定位以及地球科学、空间科学和

战略武器发展的需要。从70年代开始,用近10年的时间,完成了全国天文大地网4.8万余

大地测量控制点的整体平差,采用了当时国际推荐的地球椭球参数,而相应椭球的定位采用

局部定位,即与我国的区域大地水准面最佳拟合的方法来确定。由此重新严格定义了我国国

家坐标系统,即1980年中国大地坐标系(或简称1980年西安大地坐标系)和以上述天文大

地网为骨干的国家坐标框架。1980年西安大地坐标系的建立,确立了我国的二维坐标系统,

是我国的国家平面基准,是80年代初期经典大地测量技术的世界先进水平。

大地原点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19

图2-1中心原点为玛瑙石

2.1.3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大地基准定义)(英文名称:chinacoordinatesystem2000,

简称CGCS2000)的定义和常数是: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20

图2-2大地基准定义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是右手地固指教坐标系。原点在地心;Z轴为国际地球旋转局参考

极方向,X轴为国际地球旋转局参考子午面与垂直于Z轴的赤道面的交线,Y轴与Z轴和X

轴构成右手正交坐标系。

地心:整个地球(包括海洋和大气)的质量中心;

长度单位:广义相对定义下局部地球框架中的米;

Z轴定向:定向的初始值是国际时间局给出的1984.0的方向,其时间变化是在整个地球

板块水平运动没有净旋转条件下所确定的值;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参数历元为2000.0。

参考椭球采用2000参考椭球,其大地测量常数采用零潮沙系统,其相应数值为:

长半轴:a=6378137m

地心引力常数:GM=3.986004418×1014m3s-2

地球动力形状因子:J2=0.258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21

地球旋转速度:ω=7.29211510-5rads-1

正常椭球与参考椭球一致。

2.1.4WGS-84坐标系

图2-3大地坐标系的几何定义

2.1.4.1WGS-84(WorldGeodeticSystem,1984年)是美国国防部研制确定的大地

坐标系,是一种国际上采用的地心坐标系。其坐标系的几何定义是:原点在地球质心,z轴指

向BIH1984.0定义的协议地球极(CTP)方向,X轴指向BIH1984.0的零子午面和CTP

赤道的交点。Y轴与Z、X轴构成右手坐标系(如图所示)。

2.1.4.2WGs-84椭球及有关常数:

对应于WGS-8大地坐标系有一个WGS-84椭球,其常数采用IUGG第17届大会大

地测量常数的推荐值。下面给出WGS-84椭球两个最常用的几何常数:

长半轴:6378137±2(m)

扁率:1:298.257223563

一种国际上采用的地心坐标系。坐标原点为地球质心,其地心空间直角坐标系的之轴指

向BIH(国际时间)1984.O定义的协议地球极(CTP)方向,调轴指向BIH1984.0的零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22

子午面和CTP赤道的交点,Y轴与Z轴、X轴垂直构成右手坐标系,称为1984年世界大地坐

标系统。

2.1.5北京54坐标系不能代替WGS-84

1954北京坐标系与WGS84世界坐标系地球椭球参数对比

表2-1

椭球体长半轴短半轴

Krassovsky(54)63782456356863.0188

IAG7563781406356755.2882

WGS8463781376356752.3142

我国的54系或84系坐标相差几十米至一百多米,随区域不同,差别也不同,经粗落统

计,我国西部相差70米左右,东北部140米左右,南部75米左右,中部45米左右。现就

上述几种坐标系进行简单介绍,供大家参阅,并提供各坐标系的基本参数,以便大家在使用

过程中自定义坐标系。的经纬度坐标(B,L),高程一般为海拔高度h。

-2000大地坐标系代替WGS-84采用的地球椭球参数对比

2.1.6.1一致的参数

表2-2

参数

CGS-2000WGS-84

原点

包括海洋和大气的

整个地球的质心

包括海洋和大气的

整个地球的质心

空间直角坐标系的Z轴

由原点指向历元

2000.0的地球参考极的

方向,

指向BIH(1984.0)

定义的地极(CTP)方向,

即国际协议原点CIO,它

由IAU和IUGG共同推

荐。

空间直角坐标系的X轴

为国际地球旋转局指向BIH定义的零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23

参考子午面与垂直于Z

轴的赤道面的交线

度子午面和CTP赤道的

交点

坐标系

Y轴与Z轴、X轴构

成右手正交坐标系

Y轴和Z,X轴构成

右手坐标系

椭球

正常椭球与参考椭

球一致

2.1.6.2微小差别的参数

表2-3

参数

CGS-2000WGS-84

长半轴a=

6378137m

6378137m;

扁率f=

1/298.257222101

1:298.257223563。

地心引力常数GM=

3.986004418×1014m3s-2

自转角速度ω=

7.292l15×10-5rads-1

短半径b(m)

6356752.3.3142

极曲率半径c(m)

6399593.62586

第一偏心率e

0.8

第一偏心率平方e2

0.90

第二偏心率

e

0.9

第二偏心率平方

e

2

0.48

1/4子午圈的长度Q(m)

10001965.7293

椭球平均半径R1(m)

6371008.77138

相同表面积的球半径

R2(m)

6371007.18092

相同体积的球半径

R3(m)

6371000.78997

椭球的正常位

U0(m2s-2)

62636851.7149

动力形状因子J2

0.258

球谐系数J4

-0.26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24

球谐系数J6

0.47

球谐系数J8

-0.27

22/mabGM

0.78

赤道正常重力值γe(伽)

9.7803253361

两极正常重力值γp

(伽)

9.8321849379

正常重力平均值γ(伽)

9.7976432224

纬度45度的正常重力

值γ45°(伽)

9.8061977695

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

系后仍采用无潮汐系统

2.1.6.3咨询结果

关于误差口语表达方式:……毫米级,厘米级,分米级,米级,……等等。在与囯测局

有关技术部门交流中仍然如此。咨询两个坐标系的最大误差在厘米级以内。就是说航图使用

WGS-84代替CGS-2000公布,最大误差不超过10厘米,在10厘米以内,使用经纬度公布

应小于0.003秒。可以满足附件15对于航行资料的精度要求,例如:跑道入口最高精度为

0.01秒,0.003秒远远小于0.01秒的精度要求。

2.1.6.4结论:个人观点,不要作为工作依据。

1、CGS-2000大地坐标系可以代替WGS-84大地坐标系用于公布航行资料。

2、54坐标系或84坐标系相差大于国际民航组织公约附件15的误差要求。这两种坐标

系不能相互代替用于公布航行资料。

2.2国家高程基准(高程系)

2.2.11956年黄海高程系

1954年由青岛和坎门两个验潮站的平均海面建立了我国黄海54高程基准。1956年以后

全国统一采用由1950—1956年青岛大港验潮站平均海平面定义的黄海56高程基准。是在

1956年确定的,定名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它是根据青岛验潮站1950年到1956年的

黄海验潮资料,求出该站验潮井里横按铜丝的高度为3.61米,所以就确定这个钢丝以下3.61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25

米处为黄海平均海水面。从这个平均海水面起,于1956年推算出青岛水准原点的高程为

72.289米。我国测量的高程,都是根据这一原点推算的。

2.2.21985国家高程基准

1987年颁布命名的,以青岛验潮站1952年~1979年验潮资料计算确定的平均海面作为

基准面的高程基准。1987年后全国启用新的高程基准,即黄海85高程基准。它采用了验潮

站1952—1979年的资料,取19年的资料为一组,滑动步长为一年,得到10组以19年为一

个周期的平均海面,然后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比较科学地确立了我国沿用至今的黄海

85高程基准。被命名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

图2-4国家高程基准原点

中心原点为玛瑙石,原点的测量是由2个辅助点和3个参考点验证。

并命名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将水准原点高程值确定为72,260m,原1956年黄

海高程系(水准原点高程值72.289m)相应废止,新旧...同56黄海高程的关系为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26

4.712—4.639一O.073m,即1985国家高程基准的高程加上0.073m等于56年黄海高程

系的高程值。

我国的海岸线不在一个水平面上,从旅顺、大连…….吴淞……青岛、砍们……香港……

白龙尾的海岸线进行测量,结果是南高北低,相差70厘米±10厘米。

2.2.3高程基准定义

1985国家高程基准的定义和常数是:

1985国家高程基准的定义为利用青岛大港测潮站1952年至1979年的观测资料所计算的

黄海平均海平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位于山东省青岛市,高程为72.260米。

图2-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高程

2.2.4国家重力基准

我国在50年代建立了国家57重力基准。在80年代更新重建了85重力基准。我国第一

个国家重力控制网建于50年代,称为国家57重力基本网。提供使用的国家85重力基准中

的重力系统是由国家完成。国家的西安大地原点1980大地水准面主要是用天文重力水准技

术推定,于70年代完成和提供使用。

2.3分幅与图名、图号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27

国家标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B1398992)

规定的相应比例尺地形图图幅和编号。

2.3.1地形图分幅的方法分为两类:

一类是按经纬线分幅的梯形分幅法(又称为国际分幅法);

另一类是按坐标格网分幅的矩形分幅法。

前者用于国家基本图的分幅,后者则用于工程建设大比例尺图的分幅。

地形图的梯形分幅和编号

2.3.2国际分幅法

(1)l:100万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l:100万地形图分幅与编号采用国际1:100万地图会议(1913年,巴黎)的规定进行。

标准分幅的经差是6°,纬差是4°。由于随纬度的增高地图面积迅速缩小,所以规定在纬

度60°~76°之间双幅合并,即每幅图经差12°,纬差4°。在纬度76°-88°之间由四

幅合并,即每幅图经差24°,纬差4°。纬度88°以上单独为一幅。我国处于纬度60°以

下,故没有合幅的问题。

(2)编号

①l:100万地形图的编号

与图7—2所示方法基本相同,只是行和列的称谓相反。1:100万地形图的图号是由该

图所在的行号(字符码)与列号(数字码)组合而成,如北京所在的1:100万地形图的图号为

J50。

②1:50万—1:5000地形图的编号

1:50万~1:5000地形图的编号均以1:100万地形图编号为基础,采用行列式编号方

法。将1:100万地形图按所含各比例尺地形图的经差和纬差划分成若干行和列,行从上到

下、列从左到右按顺序分别用阿拉伯数字(数字码)编号。图幅编号的行、列代码均采用三位

十进制数表示,不足三位时补0,取行号在前、列号在后的排列形式标记,加在1:100万

图幅的图号之后。

为了使各种比例尺不至混淆,分别采用不同的英文字符作为各种比例尺的代码,见表7

—2。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28

我国基本比例尺代码表2-4

比例

1:50

1:25

1:10

1:5

1:

2.5万

1:1

1:

5000

代码BCDEFGH

1:50万~1:5000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均由五个元素10位代码构成,即1:100万图

的行号(字符码)1位,列号(数字码)2位,比例尺代码(字符)1位,该图幅的行号(数字码)3

位,列号(数字码)3位。

1.1∶100万的图幅范围为经差6°、纬差4°。

我国的领域和管辖的其他海域的1∶100万图。幅编号采用国际1∶100万地图编号标准。

每纬差4°为一行,分别为A、B、C、……N;

每经差6°为一列,分别为43、44、45、……53。

由经线和纬线所围成的范围为一幅1∶100万图幅,它们的编号由该图所在的行号与列

号组合而成,如北京所在的1∶100万图幅编号为J50。

2.1∶50万、1∶25万、1∶10万、1∶5万比例尺的图幅均以1∶100万图幅为基础,

按规定的经差和纬差划分图幅。

每幅1∶100万图幅划分为2行2列,共4幅1∶50万图幅,每幅1∶50万图幅的范围

经差3°、纬差2°,比例尺代码为B。

每幅1∶100万图幅划分为4行4列,共16幅1∶25万图幅,每幅1∶25万图幅的范围

是经差1°30′、纬差1°,比例尺代码为C。

每幅1∶100万图幅划分为12行12列,共144幅1∶10万图幅,每幅1∶10万图幅的

范围是经差30′、纬差20′,比例尺代码为D。

每幅1∶100万图幅划分为24行24列,共576幅1∶5万图幅,每幅1∶5万图幅的范

围是经差15′、纬差10′,比例尺代码为E。

3.1∶50万~1∶5万图幅编号均以1∶100万图幅编号为基础,采用行列编号方法(见

附图二),其编号均由其所在1∶100万图幅的图号、比例尺代码和各图幅的行列号共十

位码组成。

如:某幅1∶50万图幅编号为J50B001001

如:某幅1∶25万图幅编号为J50C001002

如:某幅1∶10万图幅编号为J50D001005

如:某幅1∶5万图幅编号为J50E001010

4.1:5万地形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6°分带,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成图。分

幅、编号均以1:10万地形图为基础,将每幅1:10万地形图划分成2行2列,共4幅1: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29

5万地形图,20世纪70年代前用A、Б、В、Г或甲、乙、丙、丁表示,20世纪70—80

年代用A、B、C、D表示,在1:10万地形图编号后加上表示1:5万地形图的代号,即为1:

5万地形图的编号。如:H—48—142—Г,8—48—142—J,H—48—142—D。

20世纪90年代起: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

程基准;分幅、编号均以1:100万地图的分幅与编号为基础,将每幅1:100万地形图划分

成24行24列,共576幅1:5万地形图,在1:100万地形图编号后加上其内1:5万地形

图的比例尺代字、图幅行列号,即为1:5万地形图的编号。如:J50E017016。每幅1:5

万地形图经差为15′,纬差10′。

5.1:1万地形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3°分带,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成图。分幅、编

号:20世纪70年代前以1:2.5万地形图为基础,将每幅1:2.5万地形图划分成2行2

列,共4幅1:1万地形图,用1、2、3、4表示,在1:2.5万地形图编号后加上表示1:

1万地形图的代号,即为1:1万地形图的编号。如J—50—144—A—б—1。20世纪70—80

年代以1:10万地形图为基础,将每幅1:10万地形图划分成8行8列,共64幅1:1万地

形图,用(1)、(2)…(64)表示,在1:10万地形图编号后加上表示1:1万地形图的

代号,即为1:1万地形图的编号。如J—50—144—(1)。

20世纪90年代起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将每幅1:100万地形图划分为96行96

列,共9216幅1:1万地形图,在1:100万地形图编号后加上1:1万地形图的比例尺代字

和行列号,即为1:1万地形图的编号。如:J50G093004。每幅1:1万地形图经差3′45″,

纬差2′30″。

2.4地图的分类

地图分类,就是根据地图的某些特征,把它们分别归纳成一定的种类。分类的方法,通

常按其比例尺、内容、用途、制图区域范围和使用形式等特征来划分。

地图按照比例尺大小分为:大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大于1:1万)、中比例尺地图

(比例尺介于1:1万~1:100万之间)和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1:100万)。

地图按其内容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①普通地图。是一种通用地图,图上比

较全面地描绘一个地区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地图。其表示内容有:水系、居民地、

道路网、地貌、土壤、植被、境界线以及经济现象、文化标志等。普通地图又分为地形图和

一览图。地形图,其比例尺大于1:100万,它的突出的特点:详细而精确,投影变形小,

可以在图上进行量测。它是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军队作战、训练的重要地形资料。这

种图一般是实测的或根据实测图编绘的。②专题地图。又称“专门地图”或“主题地图”,

是以普通地图为底图,着重表示某种或几种要素的地图,适用于某一专业部门的专门需要。

专题地图通常分为:自然地图、人口图、经济图、政治图、文化图、历史图等。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30

地图按其用途分为:参考图、教学图、地形图、航空图、海图、海岸图、天文图、

交通图、旅游图等。

地图按其制图区域范围分为: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大洋图、大海图、国家(地区)

图、省区图、市县图等。

地图按其使用形式分为:挂图、桌面图、地图集(册)等。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31

第三章测绘地形图/

一张反映地球表面形态和面貌的地形图是怎样测绘出来的呢?复杂的地形起伏,大面

积的海洋、湖泊、山川、河流、湖塘、密集水网,稠密的居民地等等,以及地物、地貌是怎

样反映在图上的呢?

3.1测绘地形图的三个基本要素

测绘地形图首先需要三个基本要素的测量:它们是方位、距离和高程。同时这三个基

本要素还必须有起始方向、坐标原点和高程零点作依据。因此测绘地形图的第一步是平面控

制测量,第二步是进行水准高程测量,第三步进行地形测量。后面就是清绘,制图、编图出

版工作了。

这首先要明确确定地形图上的每个点位需要的三个基本要素:方位、距离和高程。用

一张固定在图板上的白纸测绘地形图时,一开始先要对图板定向,这可根据事先测量的大地

控制点作为起始方向来定向;在简易测图中,也可用指北针来定向。图板定向后,就要确定

测图点在图纸上的位置,对于纳入国家统一的基本地形图的测绘,是有统一规范的坐标展点

要求的;但对于小面积局部地区测绘,可假设独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原点,即可着手按测方

位和距离两要素的方式,测定地面上其它任何点的平面坐标位置。至于点的高程,由于国家

高程系统已在全国各地布设了很多统一高程基准的水准点可供利用,一般均可用水准测量方

法连测到测图区,因此在测图时采用视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就可同时测定出任何一点的点

位和高程。

我们知道,地面上任何地貌和地物的描绘都可用其变换点所组成的线条反映出来。地貌

可用等高线反映出其高低和形态变化;地物如房屋、道路、河流等均可用其变换特征点所构

成的线条表示出来;有不少特殊的地貌和地物还有专门的图例符号来表示。因此,测绘地形

图的工作实际上就是测定并表示地面上所有地貌和地物的特征点。当然,不同比例尺的地形

图,也还有个对特征点的取舍和繁简综合问题。

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现代地形图的大量艰巨的测绘工作也已由传统的野外

白纸测图转向室内的航空摄影测绘和航天遥感测绘,并已逐渐迈向全数字化、自动化测图。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32

3.2控制测量

3.2.1平面控制测量

确定地面某一点在地球表面的位置,首先要进行平面控制测量,求得大地坐标,取得方

位、距离的数据。分级布网、逐级控制在测量工作中,为了防止误差累积和提高测量的精

度和速度,测量工作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测量工作原则。即

在进行测图前,先在测区内选定少数控制点,构成一定的几何图形或一系列的折线,然后精

确测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这种测量工作称为控制测量

国家平面控制网

图3-1国家平面控制网等级

3.2.2国家平面控制网

3.2.2.1按其精度分为一、二、三、四等四个等级,一等精度最高,是国家控制网骨干,

二等控制网是在一等控制网基础上进行的加密的控制测量,是国家控制网的全面基础。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33

3.2.2.2一、二等使用三角测量的方法推算出各(三角点的)点的平面坐标。

如图3-1

图3-2国家平面控制网测量等级一

3.2.2.3三、四等控制网是在二等控制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密建立的,一般作为地形图

的测绘的控制测量依据。如图2-1。

图3-3国家平面控制网测量等级

三角锁和三角网

A

F

B

C

D

E

I

J

G

H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34

3.2.2.4精密导线测量

精密导线测量是在通视条件困难的地区,采用精密导线测量来代替相应等级的三角测量

是非常方便的。

导线测量是将一系列地面点组成一系列折线形状,如图2-3所示,在外业上观测各转折

角,测定各导线边长后,在内业上根据起始坐标和起始方位角来推算各导线点的平面坐标。

精密导线测量也分为四个等级,即一、二、三、四等。

图3-4国家平面控制网测量导线网

以上需要外业测量工作和室内计算工作来完成,最后建立所测量的各个点的坐标档案数

据。以备今后的地形图的测量使用。

以上这些点在图中的表现形式采用中间有点的三角点符号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35

图3-5国家平面控制网分布情况

3.2.2.5图根控制网

满足测绘地形图的需要而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图根控制网。控制网可采用导线、小三角、

交会法等形式。使用的测量方法有:中心网、(小)三角锁、单三角形、前(侧)方交会点、

后方交会点和旁点交会点等方法进行图根加密测量。以达到各种`比例尺地形图需要控制网

可以附合于国家高级控制点上,形成统一坐标系统。也可布设成独立控制网,假定一点坐标

和测定起始边的方位角推算其他图根控制点的坐标。

以上这些点在图中的表现形式采用小圆点符号.表示

3.2.3高程控制测量

3.2.3.1精确测定控制点高程的工作称为高程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首先要在测区建立高程控制网,为了测绘地形图或建筑物施工放样以及

进行科学研究工作而需要进行的高程测量,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统一的高程控制网,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36

高程控制网由一系列的水准点构成,沿水准路线按一定的距离埋设固定的标志称为水准点,

水准点分为临时性和永久性水准点,等级水准点埋设永久性标志,三、四等水准点埋设普通

标石,普通水准点见图9-1。图根水准点可根据需要埋设永久性或临时性水准点,临时性水

准点埋设木桩或在水泥板或石头上用红油漆画出临时标志表示。

图3-6久性水准点标志

图3-7墙上水准点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37

图3-8-建筑工程水准点

a)永久性水准点b)临时性水准点

3.2.3.2国家高程控制网

国家高程控制网分为一、二、三、四等四个等级。

一、二等水准网是国家高程控制的基础,一、二等水准路线一般沿着铁路、公路进行布

设,形成闭合水准网或附合水准网,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测定其高程;

三、四等水准测量主要用于一、二等水准测量的加密,作为地形测量和工程测量的高程

控制,布设闭合水准路线和附合水准路线。水准网见下图。

以上这些高程控制点在图中的表现形式采用正方形中间有点的符号表示

作为水文点使用的高程控制点在图中的表现形式采用圆形中间有点的符号⊙表示

图3-9国家高程控制网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38

3.2.3.3图根高程控制网

为了满足测图的需要,测定图根点的高程称为图根控制测量,图根高程控制网可以布设

为水准网及三角高程网。图根水准测量按五等(等外)水准测量方法测定其高程。

以上高程点

3.2.3.4高程控制网的施测方法

三、四等高程控制网的施测方法一般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图根高程网可采用水准测量方

法或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施测。

在地形测量中,高程控制测量一般分为基本高程控制和加密高程控制,基本控制测量一

般采用三、四等及以上等级水准测量,加密一般采用五等(等外)水准测量及三角高程测量。

图3-10等级水准测量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39

图3-11国家等级水准网布设示意图

3.2.4水准测量

依据几何原理用水准仪和水准标尺测定地面两点间高差的方法。高程测量的主要方法。

用于建立国家水准网和地区高程控制网,监测地壳垂直运动,研究平均海水面变化,

以及为地形测图和各种工程建设提供高程控制。

3.2.4.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用于国家高程控制网;

3.2.4.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主要用于一、二等水准测量的加密;

3.2.5水准测量原理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40

3.2.6图根水准测量,

图根高程网可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或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施测。

图根水准测量,仍然采用双面水准尺施测,观测程序采用后-后-前-前的观测方法,记

录计算与四等水准基本相同,只是观测限差和精度要求较低。若采用单面水准尺施测时,在

测站上,应用不同仪器高测出两个高差,其互差不得超过6mm,当符合限差要求后,取平均

值作为最后观测结果。其高程计算方法同四等水准测量计算。

3.2.7三角高程测量

三角高程测量是高程测量的一种方法。它是根据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竖直角,计算两

点间的高差,推求待定点的高程。

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用几何水准测量测定高程有困难,有时甚至不可能观测,若

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既能保证一定的精度,又能迅速完成测量任务。

三角高程可采用闭合、附合路线的形式,或布设成几个方向交会的独立高程点。图根

经纬仪三角高程测量技术。

A

H

A

B

H

B

h

AB

大地水准面

D=1000m

TP1

TP4

TP3

h

1

TP2

进行方向

h

2

2.3120.450

2.4240.558

2.0141.223

1.9011.108

1.955

0.740

2.077

0.866

h

3

2.413

0.901

2.287

0.771

h

4

0.418

0.533

2.467

2.350

h

5

图3-12水准测量的施测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41

图3-13三角高程测量原理

3.3地形图的测绘)(碎部测量)

第三章3.2工作完成后,展在图版上可以得到如下控制点的展点资料

图3-13展点后待测地形碎部的地图版

在地形图测绘中,决定地物、地貌位置的特征点称为地形特征点,也称碎部点。测绘

A'

V

F

M

B

E

h

A

B

A

i

HB

h'

HA

i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42

地形图就是测定碎部点平面位置和高程。图根加密。

3.3.1碎部点的选择

碎部点的正确选择,是保证成图质量和提高测图效率的关键。现将碎部点的选择方法

介绍如下:

碎部点在图上用.表示

3.3.2地物特征点的选择

地物特征点主要是地物轮廓的转折点,如房屋的房角,围墙、电力线的转折点、道路

河岸线的转弯点、交叉点,电杆、独立树的中心点等。连接这些特征点,便可得到与实地相

似的地物形状。由于地物形状极不规则,一般规定,主要地物凹凸部分在图上大于0.4mm

时均应表示出来;在地形图上小于0.4mm,可以用直线连接。

3.3.3地貌特征点的选择

地貌特征点应选在最能反映地貌特征的山脊线、山谷线等地性线上,如山顶、鞍部、

山脊和山谷的地形变换处、山坡倾斜变换处和山脚地形变换的地方。

此外,为了能真实地表示实地情况,在地面平坦或坡度无明显变化的地区,碎部点的

间距、碎部点的最大视距应符规定。

3.3.4水系特征点的选择

3.3.5碎部点测绘法

3.3.5.1经纬仪测绘法

经纬仪测绘法就是将经纬仪安置在控制点上,测绘板安置于测站旁,用经纬仪测出碎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43

部点方向与已知方向之间的水平夹角;再用视距测量方法测出测站到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及碎

部点的高程;然后根据测定的水平角和水平距离,用量角器和比例尺将碎部点展绘在图纸上,

并在点的右侧注记其高程。然后对照实地情况,按照地形图图式规定的符号绘出地形图。具

体施测方法如下:

在一个测站上的测绘工作步骤:

1.安置仪器

图3-14经纬仪测绘法

2.立尺

3.观测

4.记录与计算

5.展点

1

3

4

α

1

α

2

D1

D2

a

b

1

2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44

6.绘图

参照实地情况,随测随绘,按地形图图式规定的符号将地物和等高线绘制出来。

3.3.5.2平板仪测绘法

大平板仪法,与以上方法类似,只是经纬仪换成大平板仪,直接放在图板上进行测量,

方位线直接与望远镜纵轴下方,平行纵轴的直尺取得。瞄准目标尺,读出视距和垂直角

计算距离和高差,就直接得到碎部点。

3.3.5.3增补测站点

地形测图时,应充分利用图根控制点设站测绘碎部点

3.3.6地物、地貌的勾绘

在碎部点测绘到图纸上后,需对照实地及时描绘地物和等高线。

3.3.6.1地物的描绘

地物要按地形图图式规定的符号表示。如房屋按其轮廓用直线连接;而河流、道路的

弯曲部分,则用圆滑的曲线连接;对于不能按比例描绘的地物,应按相应的非比例符号表示。

3.3.6.2等高线的勾绘

地貌主要用等高线来表示。对于不能用等高线表示的特殊地貌,如悬崖、峭壁、陡坎、

冲沟、雨裂等,则用相应的图式规定的符号表示。

等高线是根据相邻地貌特征点的高程,按规定的等高距勾绘的。在碎部测量中,地貌

特征点是选在坡度和方向变化处,这样两相邻点间可视为坡度均匀。由于等高线的高程是等

高距的整倍数而所测地貌特征点高程并非整数,故勾绘等高线时,首先要用比例内插法在各

相邻地貌特征点间定出等高线通过的高程点,再将高程相同的相邻点用光滑的曲线相连接。

应当指出,在两点间进行内插时,这两点间的坡度必须均匀。等高线的勾绘方法有比例内插

法、图解法和目估法等。

(1).比例内插法

(2).图解法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45

(3).目估法

用目估法在A、B两点间内插等高线的要领是“取头定尾,中间等分”。即先按比例关

系目估确定A、B点之间首末两条等高线通过的点位a、b,再按“等分中间”的方法内插确

定其它等高线通过点。目估法在现场常用。

3.3.7等高线的特殊情况的分析

1.求:不够一个等高距的闭合等高线以内山头的最高点确定高度的几种方法。

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如下图:

图3-15等高线的特殊情况示意图

2对于飞行程序设计选择高程评价点和控制点尤其重要。确定方法如下:

第一种

计算法,适合用比较尖锐的山头,最好量测平缓的一面,等高线间隔大,量取准确。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46

图3-16计算A点高度示意图

例如:基本等高距h=40米,b’在图上量出=150米,b=350米。

h’=tgα.b’---------公式1

式中α可以在地图图框的下方的坡度尺确定,假设α=6.5°那么:

h’=17.2米

计算过程:

tgα=40/350=0.1142=6.5°

套入公式得出A点为17.2米,然后+等高线闭合圈的高程

最后得出A点的估算高度。

近似真实,精度与后两种比较较高。

第二种

A点的估算高度=基本等高距-1米,然后+等高线闭合圈的高程。对于飞行程序设计和

飞机的性能分析来说,安全程度高。

第三种

用目测法,适合用平缓的馒头山头。用目测的测量方法估计,参考周围等高距的间隔

的均匀程度。1/2闭合圈与基本等高距的比较。精度一般。

本课程结束

本文发布于:2022-12-07 20:12: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16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黄河英语
下一篇:上波音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