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出师表名句

更新时间:2022-11-12 19:14:18 阅读: 评论:0

兰州最好的中专学校-不什么什么什么


2022年11月12日发(作者:安全部部长)

镇头中学九年级语文导学案(单)

课题:《出师表》课时安排:三课时上课时间:

主备人:武丽娟审核人:上课人: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奏表的特点,

【教学重点】

1.背诵全文,力求当堂成诵。

2.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2.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链接材料】

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

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

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

特征是“动之以情”。我国古代臣民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

期统称为“书”;汉代则分成“章”“奏”“表”“议”四类,主要是内容上的

分工不同,即刘勰说的“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此外还

有一种专门议论朝政的文章叫做“疏”;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类文章又统称为

“表”。

2.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

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

景象。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

拟夺取魏的长安,临行之前上书后主,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

想。

《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临行伐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

言辞,劝说了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完成兴复

汉室的大业,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以及

效忠刘氏父子的忠心。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

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独学初探】

1.给加粗字注音

崩殂()菲()薄裨补()遗()陛下祎()

攸()阕()陟()罚臧()否()行()阵

猥()自夙()夜驽()钝()攘()除斟酌()

2.要求学生画记出疑难字词,注意停顿、重音。

3.对照课下注释,翻译课文,注意以下字词:

古今异义词:

(1)开张:今义古义

(2)痛恨:今义古义

(3)卑鄙:今义古义

(4)感激:今义古义

(5)谨慎:今义古义

【对学互助】

学生齐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段):

第二部分(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对学互助】

1.两人一组翻译第一自然段,勾划难点疑点

2.问题探究

(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本段提出什么建议?(4)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5)对国君进行了怎样的规劝?(6)这一段中先后两次提出刘备,其用意何在?

3.请同学翻译第二自然段。

问题探究

①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

3.请同学翻译第三、四自然段。

问题探究

1.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

2.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

3.亲贤的好处是什么?

4.诸葛亮认为举用向宠将军的好处是什么?

5.请同学翻译第五自然段。

(1)本段的中心句是?

(2)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

(3)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

(4)“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

(5)“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对学互助】

1.请同学翻译第六自然段。问题探究

(1)找出表明作者出身的语句。

(2)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3)“感激”的原因是什么?第二句

(4)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本指什么?

(5)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2.请同学翻译第七段。

(1)诸葛亮夙夜忧叹的原因?

(2)“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3)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3.请同学翻译第八段。

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

哪一句话表现了亮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

【群学探究】

你对诸葛亮的看法怎样?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以“我眼中的诸葛亮”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教学反思]

部分答案:

古今异义词:

(1)开张:今义是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本文中的古义是开放、

扩大。

(2)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

(3)卑鄙:今义是品质恶劣,古义是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4)感激: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

(5)谨慎:今义是做事小心,古义是认真、慎重。

(一)1.本文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

写于蜀汉建兴五年蜀汉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犹亭战役的惨败中

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

2.诸葛亮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后方,使他“北定中原”的计划得以实现。

(二)1.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段意。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写临出师前的忠谏,提出了广开言路、执法如一、任人惟

贤的具体建议。

第二部分(6—9段),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诚图报的忠心,点出出

师本题,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2.课文中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哪几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是主

要的?

答案:三条建议: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亲贤远佞是三条建议的核心。因为“亲贤远佞”是前两条建议的思想基础,“广

开言路”是前提,“赏罚分明”是关键,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为忠谏之言

开路,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

3、课文全文着眼于以情感人,这个“情”是怎样的“情”?报先帝,忠陛下。

4、课文中先后13次提到先帝,有何作用?

答案:勉励后主“光先帝遗德”“深追先帝遗诏”,以完成先帝未竟的“北定

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

5、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案:忠心耿耿、淡泊名利、知恩图报、深谋远虑的忠臣形象。对先主刘备忠

心耿耿,竭力辅佐后主刘禅;为建立蜀国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具有远见

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智慧的化身等

6第一自然段。

(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益州疲弊,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关头。对形势

的这一清醒的估计,是暗示刘禅,如不发愤图强,国家必然败亡。

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内外之臣均有“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而“不懈于内”“忘身于外”

的耿耿忠心。这告诉刘禅,只有依靠、重用这些贤德忠贞之士,才可救亡图存,

以竟先帝之业。

(3)本段提出什么建议?

开张圣听(“广开言路”)

(4)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5)对国君进行了怎样的规劝?“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6)这一段中先后两次提出刘备,其用意何在?

意在激发刘禅继父之志和启示他学先帝用人之明。

(7)概括段意。本段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7第二自然段。

①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

严明赏罚;“宫中”“府中”不应异法。

②如何具体执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③提出怎样的劝诫?陟罚藏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

④“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宫中”“府中”

8第三、四自然段。

(1)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

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2)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

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3)亲贤的好处是什么?必然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4)亮认为举用向宠将军的好处是什么?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5)小结:本段述说人事安排,举荐文臣武将。

9第五自然段。

(1)本段的中心句是?第一句

(2)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正面):亲贤臣,远小人。

(3)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反面):亲小人,远贤臣。

(4)“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第一句

(5)“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亲贤臣,远小人。

小结:这一段把“亲贤臣,远小人”提高到汉室兴衰的历史经验上来总结,也是

对前面两段“宫中”“府中”分说后的归纳。并再荐贤臣,希望刘禅能亲贤臣,

远小人,以求汉室兴隆。

以上第1—5段从形势分析到具体建议,是出师前的周密安排,目的在于出师后

无后顾之忧。

10第六自然段。

①找出表明作者出身的语句。②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③“感激”的原因是什么?第二句

④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本指什么?第一句

⑤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最后一句

11第七段。(1)亮夙夜忧叹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2)“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3)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12第八段。(1)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2)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3)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开张圣听

(4)哪一句话表现了亮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第一句

13第9段

结束语。短短三句乃全从肺腑流出,充满了什么感情?不胜依依之情。

14讨论:你对诸葛亮的看法怎样?

封建社会推崇诸葛亮,或由于他助刘兴汉是正统,或由于他受了知遇,一生尽

忠,是忠臣的典型。人们今天肯定诸葛亮,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对于他的“忠”,我们应当赋予新的内容。例如《后出师表》中说的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现在已被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义。

15(1)你还知道《三国演义》中反映诸葛亮的典型事例有哪些?

答案:有空城计、七擒孟获、草船借箭、舌战群儒、摆八阵图、三气周瑜等。

(2)本文与《隆中对》在表达方式有何不同?

答案:《出师表》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隆中对》以记叙为主。:

16(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杜甫对诸葛亮的惋叹。你还知

道跟诸葛亮或《出师表》相关的诗文名句?试写出一二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2)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

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

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

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①六出:______________②东和:______________③收二川:______________

④七擒:______________⑤北拒:______________⑥排人阵:______________

(3)写出和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歇后语

成语(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注解: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为革命,为人民奋斗

终身。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2)运筹帷幄注解: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出处:《汉书·高帝

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3)三个臭皮匠,赛过

诸葛亮

注解: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

歇后语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刘备三请诸

葛亮——诚心诚意门角里藏着诸葛亮——暗中盘算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

还诸葛亮唱空城计——急办法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诸葛亮当军师——足

智多谋;名副其实诸葛亮的丑妻——家中宝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诸葛

亮的锦囊——用不完的计诸葛亮吊孝——假仁假义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

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诸葛亮借东风

——将计就计;金蝉脱壳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诸葛亮玩狗——聪明一

世,糊涂一时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己诸葛亮斩马谡——执法如山;不念旧

情。

本文发布于:2022-11-12 19:14: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1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牛米换算公斤
标签:出师表名句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