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0分)1.古诗文默写。(10分)
(1),若出其里。
(2),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马作的卢飞快,。
(4),却话巴山夜雨时。
(5),受上赏;,受中赏;,
,受下赏。(6)民生乃国之本,家安而民乐,这种思想与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表
达的济世情怀一脉相承。
【答案】1.(10分,每空1分,添字、漏字、错字则不得分)⑴星汉灿烂⑵博学而笃志⑶弓如霹雳
弦惊⑷何当共剪西窗烛⑸群臣吏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上书谏寡人者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⑹安得广
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上下句提示默写经典诗文句子及理解性默写的能
力。(1)至(5)小题都是上下句对接,难度相对较小,只要平日注意积累,一般不会出错,默写时注
意。小题
1注意“汉”的写法。小题2注意“笃”的写法。小题(3)注意“霹雳”和“弦”的写法。小题
(4)注意“烛”的写法。小题(5)注意“寡”“谏”“谤讥”的写法。小题(6)是理解性默写,根
据题
干中“民生”和“家安”“济世情怀”的提示语,可以判断答案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
俱欢颜。注意“厦”“庇”“俱”的写法。古诗文名句的书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
做到“三不”:不漏字、不
添字、不写错别字。默写诗文句子,易写错字,一是由于记忆不清,二是好望文生义,所以平时背诵时要熟
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根据括号中作品提示回顾作品内容,判断句子,是两连句的,
不要把句子写错位。注意易错字的写法: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根据形旁声旁来
判断正确的写法。
【名句赏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
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而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如“广厦”、“千万间”、“大庇”、
“天下”、“欢颜”、“安如山”等等,又声音宏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
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
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这种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咏歌不足以表达,所以诗人发出了由衷
的感叹:“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
此表现得淋漓尽致。本诗作者抒发的情怀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抒发的情怀基本一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此
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
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全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写面对狂风破屋的焦虑;
第二段写面对群童抱茅的无奈;第三段写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段写期盼广厦,将苦难加以升华。
前三段是写实式的叙事,诉述自家之苦,情绪含蓄压抑;后一段是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
绪激越轩昂。前三段的层层铺叙,为后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此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
完美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考点解析】忧国忧民的诗句忧国忧民的诗句
1.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2.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4.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
国.楚.屈原《国殇》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9.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10.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读书》
11.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1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3.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宋.陆游《金错刀行》
14.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宋.郑思肖《二砺》
1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楚.屈原《离骚》
16.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三国.曹操《蒿里行》
17.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18.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2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唐.杜甫《春望》21.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唐,聂夷中《咏田家》2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
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3.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
24.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宋.杨万里《竹枝词》
25.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宋.李纲《病牛》26.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明.于谦《咏煤炭》【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媲.(pì)美对称.(chèn)重峦叠障养精蓄锐B.剽.(biāo)悍良莠.(yǒu)莫
衷一是冲耳不闻)默人才辈出心无旁骛
C.憎.(zēng)恶缄.(jiān
D.戏谑.(xuè)着.(zháo)落销声匿迹走投无路
【答案】2.(3分)C
【解析】此题综合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字形的能力。这就要求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和字形的识记与积累,特別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
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A.障—嶂;B.剽(biāo
—piāo)冲—充;D.着(zháo—zhuó)。故选C
障:[zhàng]从阜,章声。阜,土山。从阜,与高下、险阻有关。形声。字从阜从章,章亦声。“阜”
指“土堆”,“章”意为“遮挡”。“阜”与“章”联合起来表示“遮挡在前的土堆”。本义:道路上或视线
上的阻碍物、遮挡物。
嶂:[zhàng](形声。从山,从章,章亦声。“章”意为“(如屏风般)遮挡”。“山”与“章”联合起
来表示“像屏风一般的山峰”。本义:如屏障的山峰)同本义。
剽悍:读音是piāohàn,意思是指轻捷勇猛、凶狠蛮横。形容敏捷而勇猛,灵活而勇敢。出自《汉
书·陈汤传》:“且其人剽悍,好战伐,数取胜,久畜之,必为西域患。”;《后汉书·酷吏传·王
吉》:“专选剽悍吏,击断非法。”;宋秦观《王朴论》:“其人剽悍强忍,精急高气,乐鬭而轻死。”;何
其芳《画梦录·岩》:“我看你们这地方山势险恶,民风一定剽悍轻生。”。
充耳不闻:拼音是chōngěrbùwén,充:塞住。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语出
《诗经·邶风·旄丘》。【举例造句】:这里袁伯珍只装作充耳不闻,一面出了告示,按户收起捐来。清·无名
氏《官场维新记》第九回。
着落:【拼音】zhuóluò,解释:1.事情有归宿、有结果。2.依托;靠头;指靠。老头子只担心没
有着落。例: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四:“她们说到她的年龄,说到她没父母的可怜,唉,看
起来长得很好,也穿得不错,就没有人疼,到现在还没个着落,缺一个婆家。”
【考点解析】辨析字音字形的五种有效方法
辨析字音字形的五种有效方法
1.以音辨形因形近而产生的错别字,如果读音有异,我们就可凭读音来锁定它。例如"气慨"、"扑
溯迷离",
,概读gài,此处应为"概";溯读sù,根据形近字与其读音的差别,只要一读,就会发现:慨读kǎ
i
朔读shuò,此处应为"朔"。
2.以形辨形
对于因不辨形声字形旁而产生的错别字,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形旁的方式推断。如"有志者事竞成"、"拌
脚石"等词语,逐一锁定偏旁进行分析:"竞"应为"竟","终于"的意思;"拌"从"手",是"搅和、争吵"的意
思,而"绊"从"纟",是"挡住或缠住,使跌倒或行走不便"的意思,故应为"绊"。
3.以义辨形
不明词义或误解词义而造成的错别字,我们可以采用逐一释义的方式来锁定。如"穿流不息"中的错别
字,用逐一释义的方式看:成语"川流不息",意思是"像河流那样不停流淌,
形容人或车、
船来往不断";"穿"不合词义,应为"川"(河流)。
4.结构推形
有的词语,特别是成语,结构对称,词义也相对应,如果书写错误,就可通过对相应字形字义
的辨析推断出来。如"兴高彩烈"、"察颜观色"等词语,结构上都是并列关系,利用对应位置字的意
义相同或相关,词性相同的特点,就可以看出:"彩"与"兴"对应,当用表"神色"的"采
";"颜"与"色"不相对,"色"是脸色,而不是颜色,因此"颜"应为"言",即语言。
5.来源推形
对于不了解词语来源而写错的字,我们可以采用联想来源的方式推断。如"世外桃园"这个错例,"世
外桃源"与陶渊明有关,他曾写下闻名的《桃花源记》,因此"源"不能误作"
园"。
以上方法综合运用,再加上平时对无规律字的识记,相信大家一定能增强防范错别字的本领。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识记
并正确书写
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根据上下文,回答问题。(4分)人生在世,难免不会有痛苦的经历和体验,与其消极悲观、
(),倒不如抖擞精神、放开
手脚,去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抛却心理包袱自然能守得云开见月明。我们可以渺小卑微,不被他人
(),但是绝不能失去信心和精神力量。
⑴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2分)怨天尤人游手好闲关注关怀
【答案】⑴(2分)怨天尤人关注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辩析及运用的能力。解答时,先要分析词语本身的
意思,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根据语境判断即可。“怨天尤人"指遇到挫析或出了问题,一味抱怨
天,责怪别人。游手好闲指人游荡懒散,不愿参加劳动。根据语境,可知第一空所填词语应和消极
悲观意思相近,和料精神、放开手脚意思相反。所以,“怨天尤人"比游手好闲适合,第一个括号
处应填写“怨天尤人”。“关注”指的是关心重视。“关怀"含有帮助、爱护、照顾的意思(多用于
上级对下级或集体对个人)。因为两个词语的适用对象不同,语境中强调的是"不被他人”,所以,
第二个括号处应填写“关注”。
【考点解析】中学生应该掌握的三种好用的近义词辨析方法中学生应该掌握的三种好用的近义词辨析方
法在考试中经常会遇到区分近义词一类的试题,区分近义词对学生而言是一个难点,经过
对近几年试题的研究,我认为有三种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1、从意义上辨析。
(1)词义的轻重不同
如颓丧是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的意思。比懊丧语义重。激动和感动都有受到刺激而冲动的意思,
而激动比感动语义要重一些。
(2)词义的着重点不同
如目前是指说话时候,而日前是指几天前。违反和违犯都有违背的意思,但违反的意思有不遵
守规章制度等,词义较轻,而违犯触犯法律的意思,词义较重。
(3)词义的范围不同
如开垦、开辟都有开发之意,但开垦是指是把荒芜的土地开发为可耕种的土地,而开辟是指开
发,而词义范围较大,两者有明显的区别。
2、从色彩上辨析。
(1)感情色彩不同。(分贬义、中性、褒义三种)
如鼓动和煽动都有激发人的情绪使之行动起来的意思,但鼓动是一个中性词,而煽动又促使人
干坏事的意思,是贬义词。
(2)语体色彩不同。
如妻子和老婆意思一样,但老婆常用于口语,而妻子常用于书面语。
3、从用法上辨析
(1)搭配对象有所不同
如坚强和坚定是近义词,坚强一般是指性格,而坚定一般与意志类的内容搭配。
(2)语法功能有所不同
如公然和公开是近义词,公然是副词,只能做状语,而公开是动词,可以作谓语。勇敢和勇气
意思相近,勇气是名词,可以做主语、宾语,而勇敢是动词,多做谓语中心语。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⑵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2分)
【答案】⑵(2分)人生在世,难免会有痛苦的经历和体验(“难免有痛苦的经历和体验”或“难免痛
苦的经历和体验”)
【解析】试题分析: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为本题主要考意点。首先明确病句的错因有成分残
缺、成分努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平时只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
掌握其中的规律。文中画线句否定不当,应将"不删去,将句子改为人生在世,难兔会有箱言的经历
和体验"。
试题分析: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
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本考点的考生主要立足于辨析与修改。从近年的中考试卷中可以看出本考点命题的主要方式有
四种:(1)判断句子是否有语病;(2)让考生在原句上修改病句;(3)判断题目对病句的分析是否
正确;(4)判断对病句的修改是否恰当。
划线句“人生在世,难免不会有痛苦的经历和体验”的语病是否定不当,最简单的改法是去掉
“不”。
【考点定位】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考点解析】病句类型之否定不当
一、出现了疑问旬、否定词,可能是肯否不当。
1.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疑问句再加双重否定,变成了三重否定,不合逻辑)
2.近几年来,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无时无刻不”相当于“每时每刻都”,此处与“忘”用,与后“积累了大量的资料”矛盾)
二、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词语,可能是不合逻
辑。
1.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防止”与“不再发生”不合情理,应去掉“不”)
2.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忌”或“不可”去其一)
三、注意:“否则”意为“如果不这样”,在假设复句中后一分句的开头,引出以否定前一分句
内容为条件而虚拟的结果,后面不能再跟“如果不这样”的句子,不然就犯了重复的毛病。
1、艾滋病有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三大传播途径,我们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制止它的传
播,否则不采取行动,将会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
2、凡事依靠群众,否则依靠自己,什么事也做不成。【考点解析】修改病句的原则
把握句意,修改得要少,改动得要巧,尽可能保住原句的意思。务求全句改得妥帖,避免以错改错。
(一)、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简单地说,就是什么地方有毛病,就改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毛病,就
用相应方法来改。所以对各种病句的类型一定要心中有数,针对造成语病的原因进行修改。
(二)、尽量保持句子的原意。每一个病句,一般都包含双重意义,一是没有正确表达出来的句子
的原意,一是已经表达出来的歪曲了原意的错误意思。改正病句时,应尽量分析并把握
它所要表达的
原意;在尽量保持原意的前提下,将错误的地方加以造当的修改、调整。切忌违背原意另起炉灶,按自
己个人的意志另选一个句子去代替原句,或者添枝加叶来雕饰句子。这样做
往往会背离原意而达不到正确改正语病的目的。
(三)、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修改。每一个病句,几乎都可以从语法、修辞、逻榻
的角度来
分析其造成语病的原因。这样,同一个病句,也就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修改方法。至于用哪一种方法来修
改更加合适,这就要看病句本身的语病类型,看表达的需要,看具体的语境。
我们还要注意,能够用调整语序的方法来修改就尽量不要增删词语;改一处可以解决问题就决不
改两处;修改病句要注意句意的简洁,尽量保持句式或陈述者对象一致。总之,要记住修改病句的五字
诀。
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
换(用词不妥当)简(修改应简要)
调(不搭配、不照应的)
【考点定位】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格列佛游记》中讲述利立浦特与邻
国兵戎相见,是在影射当时英俄两国之间的连年战争;《昆虫记》除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外,还透过
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B.《杨修之死》《香菱学诗》《狼》《范进中举》分别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红楼
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作者分别是罗贯中、曹雪芹、蒲松龄、吴敬梓。
C.古文标题中表明文体时,“序”一般是用以陈述创作主旨及经过的一种文体;“说”是一种说明
文体;“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D.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晋
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吴广为都尉”中的“都尉”是官名。
【答案】4.C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和文学文化常识,重点考查古代文体。“说”是古代的一种叙事兼
议论的文体,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借助某一故事或事理来说明道理。可叙述,可描写,也可
以说明议论,类似于现在的杂文。“说”应是一种议论文体,故C项表述错误,答案选C。说为古
代一种议论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发表议论,但都是为了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
点。如:《爱莲说》,《捕蛇者说》。以议论为主,相当于现在的杂文。说本意是用话来表达意思,
引申为介绍,言论,主张,责备,也是文体的一种。
【考点解析】古代文体古文体是一种古文文体。姚鼐《古文辞类篹》把文章分为论辨、序跋、奏议、书
说(shuì)、赠序、诏令、传(zhuàn)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十三类。
表:(议论文)奏议的一种。奏议。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
对策等.
说:(议论文)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记:(记叙文)杂记。包括:(1)山川、景物、人事杂记。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2)笔记
文。以记事为主,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千字左右;内容丰富,有历史掌故、遗文遗事、
文艺随笔、人物短论、科学小说、文字考证、读书杂记等五花八门。
铭:(称颂功德,记叙文)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
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
序:(记叙文)赠序。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辩:“辩”即辩是非,别真
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传:(记叙文)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
一般来说多为记述那些在历史上较有影响而事迹突出
的已死的人物生平事迹。多采取叙述、描写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风貌。这种文体,贯用于史书。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阅读。(57分)
(一)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5~9题。(16分)
【甲】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
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
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
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选自《墨子?公输》)
【乙】
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先割十
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
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
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请无/攻宋矣B.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C.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D.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答案】5.(3分)C
【解析】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划分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划分节奏主要根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
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此题A项正确的朗读
停顿应为吾请/无攻末矣;B项正确的朗读停顿应为: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D项正确的
朗读停顿应为: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考点解析】文言文朗读停顿的划分方法
文言文朗读停顿的划分方法
一、句首关联词和语气词(如:夫、盖、若、而等)之后要作停顿:
例:(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若夫|霪雨霏霏(3)盖|大苏|泛赤壁云
二、几个特殊的古今异义词朗读时必须分开:
例:(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于是”
(2)《捕蛇者说》中的“可以”、“生日”
(3)《桃花源记》中的“妻子”(4)《口技》中的“中间”
例:a、而|乡邻之生|日蹙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三、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
顿:
例:(1)池|非不深也(2)以光|先帝遗德(3)余将告|于莅事者
四、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例:(1)先|天下之忧|而忧(2)殚|其地之出
五、“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作停顿:例:余闻之也|久
六、省略句中句内省略的地方一般要作停顿:
例:(1)其一|犬坐于前(2)必以|分人
七、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
例:(1)岸芷|汀兰,郁郁|青青(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八、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公输盘诎.⑵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⑶左右或欲引.相如去⑷卒.廷见相如
【答案】6.(4分,每词1分,意思对即可)⑴通“屈”,理屈,理亏。⑵入侵,侵犯,侵略。⑶
拉、牵。⑷终于,最终,最后。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除了平时注意识记与积累外,在答题时还要根据上
下文进行推断.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考查“诎”
“寇”“引”“卒”的意思.其中“诎”是通假字,需要注意。
⑴公输盘诎:公输盘屈服了。诎就是理屈的意思。
⑵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在宋城上等待楚国的入侵,寇是名词作动词用,意思是“入侵”⑶左右或欲
引相如去:侍从中有的要拉蔺相如离开朝堂加以处治。
⑷卒廷见相如:最终在朝庭上接见了蔺相如。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个考点包含
三层意思:其一,“理解”一
词体现
文言文“阅读”方面的要求,告诉我们不考对词义的死记硬背,不在名词术语上做文章,而是着眼
全篇,根据文意去感悟;其二,“常见”告诉我们,所考内容为文言文中使用频率较高或中学教材
中经常涉及的实词,而不考那些生僻难懂的;其三,“文中”说明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通过上下
文体现出来的,不单纯是字典的释义,须结合语境作判别
【诎】诎,读音qū。形,形声。从言,出声。本义,言语钝拙。动词,通“屈”,弯曲。在【核舟
记】中诎通屈,卧右膝。
【寇】主要有三方面释义:(1)姓氏,寇姓分布的全国各地,主要集中在陕西、山西和山东。
(2)盗匪,侵略者,亦指敌人:盗~。贼~。日~(3)会意。从宀(mián),表示与室家
房屋有关,从元(人),从攴(pū),表示持械击打。凡兵作于内为乱,于外为寇。——《左传·文公七
年》.【引】引,大致有两种含义:(1)指引回被敌方切断的棋子。近人徐去疾《围棋入门》:“自远应
援围中之子,使其乘机得出曰‘引'。”或相当于现代的“渡”。(2)即“退”。徐润周《围棋术语图
说》:“引,也是引回之意。”
【卒】卒,zú,隶人给事者衣为卒。卒,衣有题识者。《周礼·地官·小司徒》乃会万民之卒
伍而用之。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1.兵:士~。小~。兵~。2.旧称差役:走~。3.死
亡:病~。生~年月。4.完毕,终了:~岁(度过一年)。~业(毕业)。5.终于:~胜敌军。【考点解
析】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与技巧
方法一:字形推断法(利用汉字字形)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功能。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
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
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与
兵器有
关;从“马、牛、羊、豕、犭、鸟、虫”者与动物有关;从“(言)、辶(走)、刂(心)、彳
(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其它还有:禾--五谷、贝--金钱、皿--器具、纟--丝麻、宀--房舍、
求--毛皮、隹(zhuī)--鸟雀、冖--笼罩、歹--死亡、月--肉、页--首、自--鼻、目---眼、尸
--
身体⋯⋯
课外实例:
1、启听淮北取籴。
【解析】其中“籴”就是一个会意字,联系“粜”意思是卖出粮食,“籴”与“粜”相对,意
思是买进粮食。
2、袖空牒窃印
【解析】部首“片”,本义就是“木片”,众所周知,古代发明纸张之前人们都把字写在木片或
竹片上,所以“片”又被引申为“文件、文书”之义,因此凡是以“片”为形旁的字如
“版”“牌”“牍”等都有“文件、文书”的意思。
课内实例
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解析】句中“用”和“以”位置相同,而“用”的意思又是我们拿得准的,“以”的意思是“任用”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解析】见:被
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解析】弥:愈,越
4、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解析】固:险固的地势
5、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解析】族:族灭
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解析】“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
7、追亡逐北
【解析】亡,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败
方法二:语言结构推断法(利用结构相似的句式)
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多,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近
或相反,运用这种方法很容易由已知推出未知,由易推出难。
课外实例:
1、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解析】“腰”与戴对应,动词,腰戴
2、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私
者,然欲厚之,更所以祸之。
【解析】“顽鲁者亦当矜怜”中的“顽鲁”义:A、愚笨而鲁莽B、固执而粗鲁C、顽皮
而愚蠢D、愚昧而愚蠢,孤立地看似乎都讲得通,但由于这句话同下面“贤俊者自可赏爱”构成整句。因
此,你只需了解“贤”“俊”是在古文中是“有才能”之义,就很容易能选出D项这一正确的答案。
课内实例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解析】“水”受助动词“能”的修饰,并处在谓语的位置,便可推断它是动词“会水”即
“游泳”的意思。
2、范增数目项王【解析】它前有状语,后带宾语,用如动词,既不能理解成“眼睛”,也不能仅理解为
“看”,应该理解为“用眼睛示意”。
3、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解析】《促织》“高”字上带宾语,用如动词,联系原文,
可推断为“抬高”。
4、臣战河南,然不自意先入关破秦。
【解析】“意”作动词,后面带有宾词语,应解释为“料想”。
5、视之,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解析】“意”作主语,为名词,联系前文,可知应
解释为“样子”。方法三:语法分析推断法(利用语法结构)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
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
充
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
而推知它的词义。
课外实例:
1、文过饰非(掩饰)严惩不贷(宽恕)孜孜不倦(勤勉的样子)
2、有势者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解析】“朱丹”、“黝”都处在谓语的位置并分别带了宾语“门”和“之”,所以就能感知它们
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是“漆成红色”和“涂成黑色”的意思。
3、自放驴,取樵炊爨
【解析】题目中给的词义是:樵—打柴。“樵”字前有动词“取”,后有动词“炊爨”,上下联
系起来,不难推断出它处于宾语的位置,是名词,应该是“木柴”的意思,“打柴”是动词,明显不
当。
4、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解析】“意”作“无”的宾语,自然也是名词,应解释为“意图”或“心意”。
课内实例
1、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解析】“应”搭配对象为节拍之“节”,“应节拍”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可释为“随着,
和着”。
2、烟涛微茫信难求
【解析】“难求”为谓语,而“信”修饰了“难求”,作状语。状语一般由副词和形容词充当,
结合语境就可以推断出“信”是实在的意思。
方法四:语境分析法(利用上下文语境)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把握一个实词的含义,绝不能离开它生存的语境,有时上下
文之间存在着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这恰恰是我们要寻找的钥匙。
课外实例:
1、又以適去,意不自得。
【解析】根据“意不自得”可以推知“適”同“谪”,“又以適去”,是“又因为被贬而离开”。
2、(郭)永以书抵幕府
【解析】“抵”是多义词,这里是什么意思?前文说,太原地方长官总是任用名望很高的人,
每次宴请耗费千金,这些钱都是从各县搜刮来的,对大谷县征敛尤为紧迫,于是“永以书抵幕
府”,意思是:郭永写信送到太原帅幕府。抵,送达。
课内实例
1、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解析】言听计从:听从
2、势拔五岳掩赤城
解析】出类拔萃,超出
方法五:成语印证法(利用成语)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因此借用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有时也能让我们逢
生”。
课外实例:
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解析】不速之客:招致2、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解析】日薄西山:接近
3、在官清恪,未尝闻私。
【解析】恪守不渝:谨慎而恭敬
绝处
4、吾亦望汝副其心【解析】名副其实:符合课内实例1、“飞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胜”同课文的
“沛公不胜杯杓”中的“胜”;2、“不肖人也,不足爱也”同课文“向使六国各爱其地”中的“爱”;
3、“伐其功”跟课文《屈原列传》中“平伐其功”中的“伐”均是“夸耀”之义。方法六:课内迁移法
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解释,其实课文中已出现过,可联系课文相应迁移。解答文言实词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代入检验法),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你掌握的
法宝越多,你获得成功的系数就越大【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醉翁之意.不在酒②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B.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
赵C.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②间.至赵矣
D.①男有分,女有归.②毕礼而归.之
答案】7.(3分)B(实在)
【解析】7.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多义词含义的能力.考査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
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词等.此题较为简单,弄明白句意的基础上回答即可.A.这里指情
趣/意思.B.确实.C.夹杂/抄小路.D.指女子出嫁/使动用法,使⋯⋯回去.故选B。
【考点解析】《公输》一词多义
文言文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一词多义
是语言
的普遍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一个词刚出现的时候只是用作一定的事物、现象、性质或行为的名
称,但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它会逐渐获得一些新的意义,这样便形成了一词多义。
《公输》一词多义
【子】
子墨子闻之(子,夫子,即先生,老师的意思。)
愿借子杀之(子,您。)
【说】
公输盘不说(说,通“悦”,高兴。)
请说之(说,解释,陈说。)
【见】
胡不见我于王(见,引荐,介绍。)
于是见公输盘(见,召见。)
【类】
不可谓知类(类,类推事理。)
为与此同类(类,种类。)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解释。(4分)
⑴虽.杀臣,不能绝.也。
⑵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答案】8.(4分,每句2分,关键词语解释正确,句子通顺即给分。)
本文发布于:2022-12-07 19:09: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13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