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词人辛弃疾的经典诗词鉴赏
【篇一】南宋词人辛弃疾的经典诗词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代: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
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
孙仲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鉴赏
词以一个问句开始,词人写道:“何处望神州。”“神州”指中
原地区。“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这里的“神州”是词人心
中不忘的中原地区,是他一生都想收复的地方。接着写道:“满眼风
光北固楼。”“北固楼”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词人登上
北固亭以望神州,看到的却是北固楼的优美风光。不过,那时候却是
山河破碎,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这对于爱国诗人来说,触景生情,
心念家国,哪里有兴致去欣赏美景。
词人接着说:“千古兴亡多少事?”这是一句问话。词人禁不住发
问,从古到今,到底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往事悠悠,是非成败已成
陈迹,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这里,叠词的使用,不但暗示了时间之慢,而且也表现了词人心中无
尽的愁思和感慨。接着的“不尽长江滚滚流”句,词人借用杜甫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意境,不但写出了江水奔腾而
去的雄壮气势,还把由此而产生的空间感、历史感都形象地表达出来。
接下来,辛弃疾为了把这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不惜以夸张之笔极
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他异乎寻常地第三次发问,以提醒人们
注意:“天下英雄谁敌手?”作者自问又自答曰:“曹刘”,唯曹操与
刘备耳!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
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
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
曹、刘、孙三人,论智勇才略,孙权未必在曹刘之上。稼轩在《美芹
十论》中对孙权的评价也并非称赞有加,不过,在这首词里,词人却
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
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这
种用心,更于篇末见意。作者在这里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
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似,作者
这样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
朝廷的鞭挞。
据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辛弃
疾借用此典,意在说明只有像曹操、刘备那样的英雄,才能与孙权一
决高低。其实,暗示了只有孙权才是天下第一英雄。词人赞赏孙权,
就是要此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感叹如今南宋当下没有像孙权这样的
人来扭转乾坤。
于是,词人末句写道:“生子当如孙仲谋。”据相关资料记载,
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孙权仪表堂堂,气度不凡,于是感叹说:
“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意思是说,生儿子应
该像孙权一样,而刘景升的儿子就像猪狗一样。我们从词人用这个典
故来看,希望南宋有如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其实,这也暗示了自己
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当然,暗示了自
己的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
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怆雄壮,意境高远。它与稼
轩同时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比,
一风格明快,一沉郁顿挫,同是怀古伤今,写法大异其趣,而都不失
为千古绝唱,亦可见辛弃疾丰富多彩之大手笔也。
【篇二】南宋词人辛弃疾的经典诗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
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
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鉴赏
全词从意义上看,可分为上下两篇,前三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
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
了词人的远大抱负。后三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
酬”的悲愤。
第一句,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
形象,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去想象人物所处
的环境,意味无穷。
“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深夜情景。夜深人静,无法入睡,只好
独自吃酒。吃“醉”之后,仍然不能平静,便继之以“挑灯”,又继
之以“看剑”。总算睡着后,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为梦境。壮士好
梦初醒,天已破晓,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这号
角声,富有催人勇往无前的力量。而那位壮士,也正好是统领这些军
营的将军。于是,他一跃而起,全副披挂,要把他“醉里”、“梦里”
所想的一切统统变为现实。
二、三两句,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
昂的战斗情绪。“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兵士们欢欣
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军神
采奕奕,意气昂扬,“沙场秋点兵”。这个“秋”字下得好。正当
“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沙场秋点兵”之后,大气磅礴,直贯后片“马作的卢飞快,弓
如霹雳弦惊”: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
万箭齐发。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
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
欢天喜地,旌旗招展。不过,在词的最后,作者却发出一声长叹:
“可怜白发生!”从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来。原来,那壮阔盛大的军
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辉煌胜利,千秋功名,不过全是梦境。这
处境,的确是“悲哀”的。不过没有谁“可怜”他。于是,他写了这
首“壮词”,寄给处境同样“可怜”的陈同甫。
从全词看,壮烈和悲凉、理想和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作者
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驰骋杀敌,在醒时发出悲叹。这是个人
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而作者的一腔忠愤,无论在醒时还是在醉
里、梦中都不能忘怀,是他高昂而深沉的爱国之情、献身之志的生动
体现。
这首词在布局方面也有一点值得注意。“醉里挑灯看剑”一句,
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
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发出了
“可怜白发生”的感叹,使读者不能不为作者的壮志难酬洒下惋惜怜
悯之泪。这种陡然下落,同时也嘎不过止的写法,如果使用得好,往
往因其出人意外而扣人心弦,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这样的结构不但
宋词中少有,在古代诗文中也很少见。这种艺术手法也正表现了辛词
的豪放风格和他的独创精神。但是辛弃疾使用这样的艺术手法,不是
故意卖弄技巧、追求新奇,这种表达手法正密切结合他的生活感情、
政治遭遇。因为他的恢复大志难以实现,心头百感喷薄而出,便自然
打破了形式上的常规,这绝不是一般只讲究文学形式的作家所能做到
的。
【篇三】南宋词人辛弃疾的经典诗词
《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代: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奴儿·书博山道中壁》鉴赏
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
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
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在这首词中,作者使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
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
词的上片,作者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所以喜欢登上
高楼,凭栏远眺。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
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
是上片的核心。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但亲
历了人民的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
斗争精神的鼓舞。他不但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
原是能够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能够被赶出去的。所以,他不知何
为“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他是“爱上
层楼”,无愁找愁。
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个叠句的使用,避开了一般的泛
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
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
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
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
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这个叠句的使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
系起来,将上片“不知愁”的这个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
词的下片,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
“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
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
挥之即去,他不但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
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能够想见。“而今识尽愁滋
味”,这里的“尽”字,是极有概括力的,它包含着作者很多复杂的
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
与上片互为呼应。这两句“欲说还休”包含有两层不同的意思。前句
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
往往相反相成,极度的高兴转而潜生悲凉,深沉的忧愁翻作自我调侃。
作者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后一个“欲
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因为,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
而是忧国伤时之愁。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
愁是犯大忌的,所以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来说天气,“天凉好
个秋”。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作者之
“愁”的深沉博大。
此词构思巧妙,写少年时无愁“强说愁”和谙练世故后满怀是愁
却又故意避而不谈,生动真切。此词上下片里的“愁”含义是不尽相
同的。“强说”的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说的是关怀国事,
怀才不遇的哀愁。在平易浅近的语句中,表现出作者内心深处的痛楚
和矛盾,包含着深沉、忧郁、激愤的感情,说明辛词具有意境阔大,
内容含量丰富的特色。
本文发布于:2022-12-07 18:51: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12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