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鱼龙混杂和良莠不齐

更新时间:2022-12-07 18:18:02 阅读: 评论:0

初三相似三角形试题-wining


2022年12月7日发(作者:梦一场萧敬腾)

新媒体时代下地方文化的传播探究

摘要:文化传播是文化发展的动力。在信息时代,地方新闻媒体担负着传播

地域文化的社会责任,应该充分发挥不同媒体的传播优势,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内

涵,提高地域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增强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文化传播

传播是发展的动力,任何文化都需要传播才能不断被大众认识、理解和接受,

并由此形成一个地域内共有的价值观。地方文化是指与特定区域相联系的文化,

相对于主流文化来说,地方文化离开有效的传播,就更加难以成为涵养地方经济

社会发展的软实力。于此同时,地方文化是在历史的发展中累积而成的,往往具

有显著的复杂性和深奥性,使其受制于传播手段和渠道而发展缓慢,也无法在历

史发展潮流中得到理想的传播和传承。

幸运的是,随着全球信息化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成为了主要的

传播平台,改变了传统媒体时代人们所熟悉的一切,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的渠道被

大大扩宽,同时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事物也更加的多元化。当今新媒体技术的发

展与广泛应用,在信息交互上凭借强大的优势,逐渐在人际交流中展现出强大的

影响力[1]。

新媒体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新媒体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文化传播的

效果,地方文化传播应该考虑怎样利用新的媒介形式和传播模式创新传播内容,

传承文化精髓。地方文化既要重视创造与生产,也要重视传播与扩散,充分发挥

新媒体传播地方文化的社会职能。

1、新媒体环境下地方文化传播的主要特征

通常来说,地方文化往往具有地方、特色、文化三个要素。由于地域特点、

生产方式、交流方式等的不同,使得不同地区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地

方文化。以昆明为例,其多姿多彩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都市时尚文化、边疆

异域文化交融,形成了昆明“汇东方与西方、融传统与现代”的文化气质和城市

个性。新媒体的出现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双向流动。在当下的文化传播环境中,新

媒体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格局,为传统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表现形式。

1.1传播渠道更广

新媒体时代,数字技术、触摸媒体变得日渐普遍。它们打破了以往传统媒体

的时空局限,使文化传播渠道更为广泛。相比传统媒体来说,新媒体用户只需要

利用接入网络的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快速接收网络信息,并可以不受时间和

空间限制发布信息,便于人们及时地了解突发事件[2]。新媒体出现后,传播的虚

拟性淡化了人们身份、性格、年龄等现实情况,使人们在交流时都依托网络等虚

拟空间进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模糊了传播者与受传者的界

限;模糊了传播参与者的身份;降低了信息传播准入的门槛,使普罗大众(即传

统媒体时代的“受众”)以个体身份参与信息传播成为可能。同时,传统媒体与

新媒体一道,在优势互补的优良合作下开辟了新的传播路径和方式,实现了传播

的优化组合,极大地提升了信息传播效率及效果。

在地方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发布地方文化内容和与之相

关的活动,便于更多的人接收丰富的地方文化信息,从而有利于地方文化的传播

和传承。

1.2传播形式多样化

地方文化早期传播是通过人际传播实现的,人类文明最开始的传承就是口

耳相传,地方文化就是在人际传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媒体环境下,地方文

化传播以网络为载体,主要包括博客、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等。随着互联

网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自媒体被普遍使用,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

活。在自媒体平台上,个人传播地方文化的形式丰富多样且具有较高的可读性,

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效果。用户注册账号后,通过自媒体,就可以以文字、图片、

音频、视频的方式发布信息、分享信息。作为一个人人都可以随时随地传播信息

的平台,一方面,自媒体方便了地方文化的传播;另一方面,自媒体受众多数

是主动选择关注认证账号的群体,这意味着目标人群已被精准锁定,有利于自媒

体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播[3]。

1.3传播互动性强

新媒体的发展使得文化传播方式得以优化,也为文化传播带来了更多的可能。

其中,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使地方文化的传播获得更多的社会互动。以昆明日报

社旗下微信公众平台《昆明规划建设》为例,自2021年7月起,该公众号每周

都会连载《老昆明》系列文章。文章从老昆明的吃喝玩乐、人文风俗出发,以昆

明地方传统文化为落脚点,每次文章刊发后,平台都会收到不少读者的留言,诸

如“涨知识了”“文字有趣”“作者对昆明研究的内容很值得认真读”等。不同

于传统媒体,受众只是一味的信息接受者,新媒体时代,受众与传播者有更多的

交流空间,或是鼓励赞同,或是提出不同的看法。对于地方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来

说,新媒体的强大交互性使其能够在网络平台和相关软件下实现地方文化交流,

便于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地方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2、新媒体时代地方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代表了信息传播的发展趋势。而新媒体传播更多具

有自媒体的传播特征,强调传播的互动性、开发性、实时性。在地方文化传播中,

新媒体有特有的优势,诸如形式多样、亲和力强,传播影响力大,能够形成集合

效应等等。新媒体为地方文化的推广和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便利,但是,

目前利用新兴媒体传播优秀地域文化多处于自发状态,还缺乏有力的引导,网络

的盲从和跟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新媒体的文化传播力量。

2.1传播方式不利于系统打造文化内涵

新媒体时代,以高频、碎片化的传播为特色,依托于互联网、手机等媒介,

快速获取关注度,但也正是这种碎片化的传播影响到地方文化内涵的传播。碎片

化的传播打破了以前系统化的传播模式,难以进行深度的挖掘和学习,不能充分

地发挥地方文化的价值。一个地方形成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方文化,少则上百

年,多则几千年,一般都具有完整的文化体系和极强的凝聚力。在新媒体传播中

的快速传播方式中,不仅会造成文化内容的缺失,也容易对地方文化进行片面解

读[4]。

2.2传播质量不尽人意

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传统文化传播质量较差。新媒体传播的

传统文化的信息量非常有限,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主要集中各地方政府的官方微

博以及传统文化研究组织的微博上,在大型的社交媒体中很少进行传统文化传播,

就算是有时候在社交媒体传播了传统文化,其内容也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扭

曲了传统文化信息,同时,网络传播中的成员很杂,有些传播者缺乏专业性和责

任心,传播内容过于随便或只是为了蹭热度,使地方文化过度娱乐化甚至是低俗

化,不仅污染了地方文化的传播环境,还很难引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深思以及人

们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共鸣,很大程度上缩短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大大降低了人

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以及认知度。

3、新媒体时代地方文化传播策略

现代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弘扬优秀地方传统文化带来了新的

机遇,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新媒体的纽带和引导作用是一

个重要课题。

3.1加强政策引导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媒体责任重大。在内容多元,传播渠道众多的全媒体环

境中,传统文化的传播中难免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为了让传统文化有一个良好

的传播环境,就需要政府在政策上加大引导和约束。特别是针对低俗丑化传统文

化的行为要加强管控,严格杜绝,无论自媒体还是传统的电视、报纸,发现消极

的文化传播通道或内容要及时将其屏蔽,加大政策、制度乃至法律的震慑力,为

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创造健康生长的环境[5]。在日常管理中,各类媒体

行业都要切实做好自我监督,始终以职业道德为准绳,有较高的文化自觉以及高

度的行业自律,严格杜绝通过牺牲传统文化来获取点击率的行为,使得我国优秀

传统文化真正受到制度的保护。

3.2对传播内容与形式进行创新

传统文化和媒体的发展有着矛盾统一的关系。随着各类新媒体的出现,这一

问题日益突出。抖音、微信公众号、直播间等各种新的媒体宣传方式,既给传统

文化的弘扬提供了新的渠道,也给广大受众带来了跟不上节奏的压力。当前,受

众文化需求呈现多样性、贴近性、时代性等新特点,文化传播必须适应受众需求,

创新传播内容和形式。在新媒体环境下,地方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新媒体

技术。地方文化的传播应根据时代的发展而重视传播方式的改变,除利用传统文

化的单一传播方式外,还要在平台、视觉等方面进行创新,才能让更多人接触到

地方文化,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注入新的活力。

从媒体的角度,不仅要着眼于技术的更新迭代,也要加大受众媒体素养的培

育力度,尽可能减少因数字鸿沟引发的认知障碍。在这方面,一是在开发和推广

新媒体新技术时,要从受众角度出发,将技术的先进性和普适性结合起来,从而

保持先进的同时也降低了门槛,使大多数人都能赶上媒体发展的快车。二是充分

发挥线上作用,构建人性化、高效互动的融媒体沟通平台,使得受众的需求能够

获得更多的技术支持。

3.3打造文化特色品牌

现代社会中不论是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还是手机、网站等新媒体都有娱

乐化的倾向,使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难以充分表现出来,其文化内涵和传播价值

受到一定的冲击。如何避免那些低俗、过度娱乐化的内容夹杂在传统文化的传播

中,是全媒体时代要考虑的问题。因此,打造地方文化特色品牌是当前地方文化

传播的关键[6]。

要想使得优秀地方传统文化的内涵借助新媒体得到充分挖掘、展示,品牌化

发展必不可少。新媒体有着较强的文化感染力及视觉冲击力,相比于传统媒体,

在信息传播力方面有着更为显著的优势。因此,在树立文化品牌过程中,要将传

统文化与互联网有机结合,实现文化优势与技术优势的充分结合,通过数字化的

方式来展示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促进传统文化与各类产业的融合发展。

4、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要想传播和传承地方文化,应注重地方文化内涵的挖掘,不

断丰富地方文化的传播方式,使更多的人理解地方文化的特征与魅力,才能实现

地方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祥丽.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承——评《文学与文化传播研究》[J].

新闻与写作,2020(09):114.

[2]刘昆鹏,金明辉,毛鸿翔.新媒体时代档案文化传播模式研究[J].办公室业

务,2019(21):96-97.

[3]余丽.新媒体环境下的民族文化传承:评《新媒体环境下优秀传统文

化传播机制研究》[J].新闻与写作,2019(12):117.

[4]杨云香.新媒体环境下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J].郑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1(6):148-150.

[5]付海钲,戎融.浅析新媒体时代基于传统文化传播的短视频创作——以公

益文化系列短视频为例[J].中国新闻传播究,2019(01)176-186.

[6]孙宜君,王建磊.论新媒体对文化传播力的影响与提升[J].当代传

播,2012(1).

本文发布于:2022-12-07 18:18: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11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骁念什么
下一篇:温字组词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