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志
150
益都县图志卷十二
古迹志(上)
志纪古迹尚巳,班志略开其端,司马彪《郡国志》收采特详。厥
后,《地形志》、《元和志》,莫不奉为成法。良由郡县沿革,今古不同,
迁徒合并,未易分析。后之人由古迹以定疆界,亦犹言天文者以列宿
为躔度也。近代作者好为新奇,或侈谈名胜轶于疆域之外,或取彼氏
此一地而有二名,更数百年,证成谬误,考地理者,将何所折衷乎?
兹编援据古籍,参以《旧志》,有可疑者,严加辨证,而以前贤赋咏附
焉。盖今之艺文体例既有变通,《旧志》所载遗文不可没也。古迹纪冢
墓,《郡国志》已有此例,碑文可资考证者摘录之,余不备载。(补)
广县城、柳泉城
广县城在城西南四里瀑水涧侧。
《水经注》:“阳水,径广县故城西,旧青州刺史治。”《齐乘》云,
“汉置青州刺史,不常所理,郦氏之说非也。”按:《齐乘考证》主郦
注,而黜于氏,人多从之。考《通典》:“汉刺史乘传周行郡国,无适
所治。中兴,所治有定处。旧常以八月循行所部,录囚徒,考殿最。”
《潜邱札记》:“西汉刺史乘传车,无常治,不比东汉。”检今本《汉书·武
帝本纪注》:“作假刺史印绶,有常治所。”然以杜氏之说证之,“有”
字必“无”字之讹。师古注本:“应劭,汉官仪。”劭,东汉人,当明
汉制,则于氏固未尝误。潜邱阎氏盖犹得见《汉书》善本耳。郦氏所
指,或刺史按部所居,如今所谓行馆耶。《续六书通》所收汉官印有“单
车刺史”,则《通典》所云“周行郡国、无常治所”者,信而有征矣。
柳泉城《一统志》:“在今益都县东”。
近世盛称县为柳泉。《纪要》谓在县西,或云在西北。咸丰《府志》
●益都县图志
151
从之。叶氏《山东考古续录》则云“柳泉当在县东或东南”。若西北境,
正齐郡之腹里,安能有北海地耶?昌乐县南五里有留泉社,疑汉柳泉
县。今按:地形相错,固所常有,然必无一线之路入邻境东南而绕至
其西北之理。《府志》说,颇难通。叶氏说,虽无他证,然谓柳泉当在
县东,则与《一统志》所说相合。惟今县东境,多汉菑川国剧县地,
其境南接临朐,柳泉若在剧东,则与益都无涉,且县东亦无故城可指。
以近世柳泉之名甚著,故古迹仍存之,而辨其非是。详《沿革》。
广固城、东阳城
广固城在城西北八里尧山下,今无迹。
按:义熙五年,车骑将军刘裕伐南燕,至广固,克其大城。燕王
超收众入保小城,裕筑长围困之。六年二月,陷广固,以藉险难攻,
夷其城隍,故无基址可寻。
东阳城在城北。又,南阳城与东阳中隔南阳水,即今府治也。
东阳城与今城止隔一水,其车辕门距今城北门不过里许。《旧志》
云,“在府城西北三里许”,误矣。又按:今县城相传为北齐天保时所
筑,绝无可证。据《魏书·侯渊传》,“渊劫光州库兵反,夜袭青州南
郭”。考:东阳南濒阳水,其南郭必在阳水之南,今城正当其地,是今
之城即魏之郭矣。此郭不见于《水经注》,则必在太和、景和以后。渊
反于天平二年,而郭又在其先。然则,南郭之筑,当在魏熙平二年城
东阳之时矣。魏得青州至此垂五十年,中间无大兵革,必因户口日繁,
而东阳又狭隘,故广南郭以处之。《魏书》载之,《帝纪》亦为其修城
并筑郭故,大其事耳。不然,寻常兴作,何劳纪录乎?其后因郭为城,
与东阳分而为二,或始于天保时,抑或更在其后,皆不可知。而今城
之必始于此,推寻事理,殆无可疑者。
平昌县城、鄃县故城等
平昌县城在城北三十里平昌寺。有平昌县人《张景晕造像记》
可证。详《沿革》。
●古迹志
152
鄃县故城今无迹,疑即治西七十里金岭镇也。详《沿革》。宋
魏侨县,皆土城。久之,遂夷为民居,故不可见。
薄荀固《通鉴·晋纪》:“隆安三年,辟闾浑遣司马崔诞戍薄荀
固,平原太平张豁戍柳泉。”注:薄荀,盖人姓名,遇乱聚众,保固此
地,因以为名。齐人率谓保聚之地为“固”。按:固亦作崮。洪亮吉《志》
谓,薄荀固在广固城内,殊误。然当在县境柳泉。据《齐记补》,在广
固城北十五里。盖地名非县名,以薄荀固例之可见。
五龙口《水经注》:浊水,东北流,径广固城西。城在广县西
北四里,四周绝涧,阻水深隍。晋永嘉中,东莱人曹嶷所筑也。水侧
山际有五龙口。义熙五年,刘裕伐慕容超于广固也,以藉险难攻,兵
力劳敝。河间人元文说裕曰:“昔,赵攻曹嶷,望气者以为渑水带城,
非可攻拔。若塞五龙口,城必当陷。石虎从之,嶷请降。降后五日,
大雨雷电震开。后慕容恪之攻段龛,十旬不拔,塞口而龛降。降后无
几,又震开之。旧基犹存,宜试修筑。”裕塞之。超及城中男女皆患脚
弱,病者大半。超遂出奔,为晋所擒也。然城之所跨,实凭地险,其
不可固城者在此。
淘米涧在刘善明故宅东。《齐乘·龙兴寺》:府城西北隅修身坊
宋《碑》云,寺,即田文宅,盖本唐《封演闻见记》云青州南城佛寺。
旧传,孟尝君宅有二大镬,造食供客,大者容四十石,小者容三十石,
李伾毁为兵器。详考《图志》,实非孟尝君宅,乃《南史》刘善明故宅
耳。碑阴刻曰:宋元嘉二年,但呼“佛堂”;北齐武平四年,赐额“南
阳寺”;隋开皇元年,改曰“长乐”又曰“道藏”;则天天授二年,改
名“大云”;元宗开元十八年,始号“龙兴”。今寺内有饭客鼓,寺东
淘米涧。《图志》:相传,刘善明饭客鼓、淘米涧,皆当时事,岂善明
亦尝事佛故?在宋止呼“佛堂”,后因舍以为寺。且青州城晋羊穆之始
筑,战国未有此城,田文何故宅于旷野?后人只慕其名,谓能饭客者
必此人,而隐没善明之高义,不得不辨。
圣王山《通鉴》:天复三年,朱全忠遣杨师厚攻王师范。师范
御之于临朐,食尽引还。师厚蹑击,败之,追至圣王山,又大败之,
遂营于青州城下,师范降。旧图在芹泉淄上源。今按:仁河峪有圣玉
●益都县图志
153
山,地与芹泉相近,或即古圣王山也。
孔子庙《齐记补遗》:稷山,上有后稷祠,故名。齐城,有稷
门,亦取诸此。宣王时立孔子庙于上,又名孔父山。《史记·田敬仲世
家》索隐注引刘向《别录》:齐有稷门,齐城门也,谈说之士,期会于
其下。又,虞喜曰:齐有稷山,立馆其下,以待游士。今按:城门不
得言下,虞氏之说是也。近岁,于石壁得古画像,与济宁弟子像略同,
上镌“孔大夫”三字,字画古拙,盖孔子庙中物也。考:“大夫”之称
甚古。《齐乘》载,郭大夫墓,未详何人,或以谓郭璞,或云与羊穆之
同时,皆无确据。以此刻证之,则称谓亦古矣。
雪宫《旧志》云,在阳水北旧城隍庙西,一云在今道署星落石
侧,是齐宣王见孟子处。元至正三年,《龙山观碑》有“雪宫第六都”
之称。按:《元和郡县志》谓,雪宫在临淄东北六里。《寰宇记》同李
焕章《雪宫考》,以在临淄为是。又两存其说,谓同时或有两雪宫,如
章华社首之例。然近志并不言雪宫在临淄,《旧志》:海防道在城北隅,
内有星石碑,又有古雪宫旧额,旧为直指行台。
田文第《嘉靖通志》:第在城西北隅,宋为龙兴寺,夏竦有《记》。
按:此误不待言说,详“淘米涧”条下。第不知夏竦《记》尚存否?
《齐乘》所言宋碑,或即指竦记欤?
华周杞梁故宅《旧志》:在县西北一十五里。
刘善明故宅等
刘善明故宅在府城西北隅。唐为龙兴寺。《南齐书》:“元嘉末,
青州饥,善明家有积粟,开仓以救乡里,百姓呼其家田为续命田。”
按《太平寰宇记》:“益都,有善明故宅”,而不言其处。《通志》
云,“在县郭外”。《咸丰青州府志》云,“《旧志》刘善明故第,明初,
为齐世子府,今复为城隍庙,淘米涧在城北西隅。”又载,城隍庙有二,
其一在城内,即刘善明故第,北齐武平四年建,元末兵毁。明洪武元
年,改城隍庙。八年,因建齐藩,以地为世子府,徙于西门外阳河北
岸。齐庶人国除,天顺元年,复迁旧址,即今庙也。钟志:武平四年
●古迹志
154
建,下有“为龙兴寺”四字,余同。是以今城隍庙为善明故宅,且以
为龙兴寺地矣。然今城隍庙,在城西南隅。龙兴寺实在城西北隅,北
齐曰“南阳”,唐开元间始号“龙兴”,为刘善明故宅。《齐乘》言之甚
明,盖与今城隍庙无涉。今城隍庙有明嘉靖十五年碑,言城隍庙肇在
府城北隅修身坊,北齐为龙兴之寺。考古之疏,固不足论,而庙之在
西北,则确不可易。又曰:元末兵毁,明末复建,是庙封为“威灵公”。
于氏非元末人,犹目睹其寺,可知。明初之城隍庙实因龙兴寺之旧,
亦可知。又曰:因建齐藩,移庙于郭西郊,则废城隍庙为齐藩,而庙
之始迁自西北,不自西南,可知。又曰:天顺元年,复迁城西南隅,
齐世子废府,则以废世子府为城隍庙,而庙之再迁,迁于西南,不复
在西北,又可知。揆寻事迹,龙兴寺必在齐藩故址,则善明故宅必不
在今城隍庙,今庙自为齐世子废府耳。混而一之,殆于不可。况《旧
志》既以今城隍庙为善明故宅,是宅在西南,又谓淘米涧在城西北隅,
未免自相矛盾。《齐乘》云“今寺内有饭客鼓架,寺东淘米涧”,于氏
以寺为善明故宅,涧与寺邻,涧在西北,宅亦必在西北。惟此涧,今
已失其故处,或曰在城西门内,或曰西门迤南里许城下,疑以传疑,
殆未可信,必求其地以实之,凿矣。今按《南齐书·善明本传》:“薛
安都叛,青州刺史沈文秀应之。”时,州治东阳城,善明家在郭内,不
能自拔。其从伯怀恭为北海太守,善明收集门宗部曲得三千人,夜斩
关,奔北海。考:东阳城有南郭,见《魏书·侯渊传》;有西郭,见《沈
文秀传》。善明故宅应在西郭。《通志》云,在县郭外,或本此,今亦
不能确指,仍依《齐乘》书之。
万卷楼《通志》:在府治南。唐王师范为青州节度使,聚书万
卷,建此楼。
石楼《通鉴》:天复三年,朱友宁攻青州,王师范与淮南将王
茂章帅登、莱兵,拒之于石楼。今安定乡有石楼庄,在城东北二十余
里,当即其处。
矮松园等
矮松园即今松林书院,在府治西南,宋王曾读书处。明成化时,
●益都县图志
155
知府李昂改建,祀宋知青州寇忠愍准、曹武穆玮、王文正曾、富文忠
弼、厐庄敏籍、范文正仲淹、程文简琳、李文正迪、赵清献抃,欧阳
文忠修、吴文肃奎、张文定方平、刘忠肃挚,谓之“十三贤”。祭酒陈
鉴为之记。宏治十八年,知府彭桓重修。万历八年,阁臣张居正废天
下书院,伐其树,后易之以柏。详《学校书院》。(据《张方平本传》及
《续通鉴长编》,皆云知青州未抵任,拟去张文定方平,以张文定齐贤代之。)
王曾《矮松园赋并序》:齐城西南隅矮松园,自昔之闲馆,此邦之
胜概。二松对植,卑枝四出。高不倍寻,周且百尺。轮囷偃亚,观者
骇目。盖莫知其年祀,亦靡记夫本源,真造化奇诡之绝品也。曾显平
中,忝乡荐,登甲科,蒙被宠,灵践履,清显几三十载。前岁秋,始
罢彖司,出守青社。下车之后,省闾里,访故旧,则曩之耆耋悉沦逝,
童冠皆壮老。邑居风物,触目变迁。惟彼珍树,依然故态。窃谓,是
松也,非独以后凋,克固岁寒,亦由臃肿支离,不为世用,故能宅兹
皋壤,免于斤斧。向若负构厦之材,竦凌云之干,将为梁栋,戕伐无
余,又安得保其天年,全其生理哉?感物兴叹,聊为赋曰:惟中齐之
旧国,乃东夏之奥区。有囿游之胜致,直廛閈之坤隅。伟茂松之骈植,
轶众木而特殊。上轮囷以天矫,旁翳荟而纷敷。广庭庑之可蔽,高寻
常之不逾。枝拥阏兮横亘,根蹙缩兮盘纡。徒观其前瞻林岭,却枕康
衢。宅宝势兮葱郁,据古地兮膏腴。类蟠蛰兮蛟螭,讶腾倚兮虎貙。
将拿空兮未奋,忽伏窜兮争趋。色斗鲜兮欲滴,形诡俗兮难图。远而
望之蔚兮,如搏鹏之出沧海;迫而察之默兮,如方舆之承宝盖。矗洞
口之归云,堆岩阿之宿霭。谈挥尘兮何多?被集翠兮增汰。度朔吹兮
飕飗,含阳晖兮晻蔼。吾不知其几千岁,起毫末而硕大。昔去里兮离
邦,攀绿条兮彷徨。今剖符兮临郡,识奇树兮青苍。怵光景兮遄迈,
嘉岁寒兮益彰。叶毵毵兮不改,情惓惓兮难忘。异古人之叹柳,协予
志之恭桑。信矣夫!卑以自牧终焉。允臧效先哲之俯偻,法幽经之伏
藏。愿跼影于涧底,厌争荣于豫章。鄙直木兮先伐,惧秀林兮见伤。
幸高梧之垂荫,愧修竹之联芳。鸾乍迷于枳棘,鷃每误于榆枋。媲周
雅之蹐地,符羲易之巽床。既交让以屈节,复善下而同方。自储精于
甘实,不受命于繁霜。客有系而称曰:材之良兮,梓匠之攸贵;生之
全兮,蒙庄之所美,苟入用于钩绳,宁委迹于尘滓。俾其天性而称珍,
●古迹志
156
曷若存身而受祉。纷异趣兮,谁与归?当去彼而取此。
王沂公故宅在府城东门外棘儿巷。旧有鸭脚树一棵,干甚古。
树东南有井,其水甘冽。相传,皆沂公宅中物,今已不存。乾隆二十
五年,知县王椿刻石记之,久仆。五十四年,署知府武功张玉树立石
于粮食市街,曰“宋宰相王文正公故宅”。
表海亭、范公井亭等
表海亭在南阳桥北,不知创自何代,圮已久,惟存古台。明成
化初,知府李昂别建于北关西。嘉靖初,知府胡湘、杜思、王世能重
修。
宋范仲淹诗:“一带林峦秀复奇,每来凭槛即舒眉。好山深会诗人
意,留得夕阳无限时。”
宋欧阳修诗:“望海高亭古堞间,独凭危槛俯人寰。苦寒冰合双流
水,欲雪云垂四面山。髀肉已消嗟病骨,村醪犹可慰愁颜。颖田二顷
嗟芜没,安得柴车自驾还?”
宋曾布诗:“表海风流旧所闻,青冥飞观一时新。山河十二名空在,
簪履三千迹已陈。极目烟岚九霄近,满川楼阁万家春。由来兴废南柯
梦,且喜登临属后人。”
范公井亭在府城西。范仲淹知青州,有惠政。阳溪侧出醴泉,
公构亭泉上。郡民感其德,以范公名之。取水和药,名“青州白丸”。
环泉古木蒙密,尘迹不到。欧阳文忠诸贤赋诗刻石,明末荒圮殆尽。
国朝顺治七年,知府夏一凤重建,并建富、欧二公祠。康熙四十
五年张连登、五十七年知府陶锦重修,陶又建后乐亭,有碑。道光二
十年,知府方用仪重修。
范纯仁(文正公子)诗:“胜概因人得久存,此泉疏凿自先君。澄
源不负当时意,清影犹涵昔日云。养正迥当深涧下,朝宗应与众流分。
今逢贤帅光陈迹,名逐新诗海内闻。”
苏丕故宅在府城东。丕,德祥孙,隐居洱水滨。欧阳修守青州,
荐于朝,赐号“冲退居士”。
●益都县图志
157
水磨亭在府城东濠上,今废。
欧阳修诗:“多病山斋厌郁蒸,经时久不到东城。新荷出水双飞鹭,
乔木成阴百啭莺。载酒未妨佳客醉,凭轩仍见老农耕。使君自有林泉
趣,不用丝簧乱水声。”
富公亭在府城西瀑水涧侧。宋富弼知青州时祷雨于此,因建亭。
后人思之,即亭祀公,又建水廉堂,今废。
欧阳修诗:“嶻嶭高亭石涧隈,偶携佳客共徘徊。席间风起闻天籁,
雨后山光入酒杯。泉落断崖临壑响,花藏深崦过春开。麏麚禽鸟莫惊
顾,太守不将车骑来。”
南楼钟志云,宋建,无考。
欧阳修诗:“偷得青州一岁闲,四时终日对潺湲。须知我是爱山者,
无一诗中不说山。醉翁到处不曾醒,问向青州作么生。公退留宾夸酒
美,睡余倚枕看山横。”
山斋《通志》:在府治南,宋欧阳修建。
欧阳修记云,“吾尝爱常建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欲效
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及来青州,乃得山斋偃息。因谓,不意生平
想见而不能道者,一旦忽为己有,于是益欲效其仿佛,终莫措一词。
夫前人已开其端,景物又在目前,欲作一语,卒不可得,岂人才有限
而不可强将?吾老矣,文思之衰耶?斯为终身之恨尔。”
归思堂钟志云,宋黄庶为向宗道撰堂铭,当在县治内。今无考,
一作“归愚堂”。
海岱楼在府城东门内,金统军司廨也。楼下有“荣镇”、“中和”
二堂,元至元间,更名“凝翠”。明改建于西北,上悬唐钟,俗谓之“铎”。
宏治间,知县金禄迁钟于元帝观,楼址遂圮。
按:元帝观悬唐钟之处,今呼“铎楼”。《器物考》:“有舌,谓之
铎。”此实钟也,唐天宝十载铸,龙兴寺中物。详见段松苓《益都金石
记》。
元益王府第钟志:元宗室第,即今城东隅阛阓基。
按:元宗室益王迈努镇益都,当是其第。
●古迹志
158
明齐王故宫在府治西,明太祖子齐庶人槫故第,遗址仅存。
衡王宫在府治西南,明宪宗子祜楎故第,遗址仅存。(衡藩故宫,
乱后尚存望春楼及流觞曲池,上有偃盖松,盖数百年古物。予顺治丙申饮于此,
甘橘、绣球尚数十株。后丙午丁未间,周中丞有德建抚署,乃即德藩废宫故址,
移衡藩木石以构之,落成,壮丽甚,而衡藩故宫鞠为茂草矣。《池北偶谈》)
张仙洞《通志》:在阳溪北岸,与府城水门相对。永乐间,张
三丰寓青修养之所,今为水冲。
遗爱堂《通志》:在府城西隅,明知府李昂建,祀宋名臣守青
者,佥事杨琅有记。
花园钟志:在府城东门外,齐人养植之所,今废为田。
紫薇园《旧志》:在府治西南隅。旧有六松,衡藩所植。北二
株长鬣,俗名油松;南四株身白,叶似针,有子,相传为宋时物,不
始于衡藩也。北二株为居民所伐。今四松尚存。
四松园、软绿园、偶园
四松园《咸丰府志》:在府治西南隅心寺街南。咸丰八年,知
府毛永柏、益都县知县徐顺昌修,有碑记。
毛永柏《四松园记》:咸丰戊午,余莅青。之明年,岁稔人和,郡
庭无事。尝以其暇,搜访文献古迹。郡人陈雪堂给谏因为余言:“城南
谢氏园,四松甚古,数百年物也。”余闻之,欣然命驾往观。苍颜危立,
翛然尘表,俨睹前朝遗耇。考其地,则胜国衡藩旧邸之紫薇园也。鼎
革后废为民居,有亭今圮。谢氏之先,曾有以“四松”名斋,刻倡和
集,后亦无传之者。而松之寂寞偃蹇,无人过而问焉者久矣。因思物
之显晦,数也。既显矣,则不当使之复晦。爰与益都宰徐君子信议,
余首捐赀若干缗。向主人丐其地,并买东邻之隙地数弓,对松筑轩三
楹,题曰“云门山馆”,以云门一角与松映带,正在窗牖间也。前筑小
亭,蔽亏于松下,沿旧名也。绕轩浚池,种菱藕之属。亭之前后,杂
植花树。带以复室,缭以周垣。近倚雉堞,远挹岚翠。松阴晨润,山
气夕爽。风涛雨籁既净乎,闻根竹韵,荷香复通于鼻观,兼之炉烟茗
●益都县图志
159
碗,酒榼棋枰,高人韵士,流览过从,居然郡中一胜概矣。余亦于公
余之暇,招集宾僚,觞咏其间。觥筹既陈,清谈转胜,玉山自倒,逸
兴遄飞。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松传之后人,亦未始非佳话也。抑余
更有说焉,此四松者,昔在藩邸,阅历豪华,日见金钗朱履,往来其
下,风流可想也。未几,沧桑改易,池馆榛芜,谡谡长风,止与山灵
相问答。然二百年来,岁月浸多礧砢,依旧蟠条结翠,古花缀馨,虽
松寿自长,亦熙朝雨露涵濡所致。今乃葺其旧址,而风窗月榭,未必
不胜碧槛朱廊;宾从清欢,未必不胜笙歌罗绮,松能无今昔之感乎?
而显晦之理存乎其中矣。嗟乎!微给谏物色得之,而松必不显。使余
闻给谏言,或漫赏之而漫置之,即显矣,不免于仍晦。乃锐意经始,
不数月而落成。继此而官斯郡者,倘修葺而爱护之,郡之贤士大夫时
至抚摩而凭吊之,则亭可常存,然而非余之所敢知矣。东坡先生云:
“盖世有足恃者,而不系乎台之存亡也”。此则区区之志,欲与来者共
勉之者耳。先是,官此者慕四松之名,求之不获,别于西城外得古柏
一株四干,筑亭其侧,名以“四松”。今四松既显,似可易前亭为“古
柏亭”矣,而并以此为“四松园”云。
软绿园明赵秉忠别墅,在城东北隅,今废无迹。
(《李焕章文集》:青州城东北隅,一望弥漫,水次为赵尚书软绿
园,其亭石、草树、池沼、台榭结构新异,而名人题句、画图出人意
表。尚书以大魁官极品,其门人一会状、二榜眼、一探花,余在馆阁
者数十辈,皆往来执经问字于其间。斯园也,较之平泉午桥为盛。)
冯文毅公偶园在南门大街东,山石树木,大概虽存,而荒芜殊
甚,今犹为冯氏世守。
(《冯时基偶园记》略曰:存诚堂,先文敏公居宅也。对厅之东门北向颜曰
“一邱一壑”。入门东转为“问山亭”。再东即园门,西向颜“偶园”二字。门
内石屏四,镌明高唐王篆书,屏后石阑。依竹径东行达“友石亭”。亭前太湖石,
奇巧为一方之冠。石南鱼沼,沼南,竹柏森森,幽然而静。北出为“云镜
阁”。阁西而北,有幽室曰“绿格阁”。北而东,楼台参差,别为院落。
阁后,太湖石横卧,长可七八尺,为园之极北处。“友石亭”西一小斋,
斋西有池蓄鱼。亭东南,石台陡起,有阁曰“松风”,下为暖室,乃冬
●古迹志
160
月游憩处。循台而南,入“榰绿门”,大石桥跨方池,桥尽,西转即“佳
山堂”。南向正对山之中峰,堂前花卉阴翳,阴晴四时各有其趣。西十
余武幽室,东向北有茅屋数椽曰“一草亭”。亭前,金川石十有三,游
赏者目为“十三贤”。室南近“樵亭”,饰以紫花石,下临池水,南对
峭壁,引水作瀑,注于池,循山而东流。水上叠石为桥,度桥入石洞,
东行西南折,渐上至山腰,为山之西麓。东陟登峰顶,为山之主峰。
近树远山,一览在目。峰东北,临水有石窟,俯而入,幽暗不辨物。
宛转西行,豁然清爽,则石室方丈,由石罅中透入日光也。出洞南转,
仰视有孔,窥天若悬璧。三面皆石磴,拾级而登,则中峰之东麓。东
横石桥,下临绝涧,引水为泉,由洞中曲屈流出,会瀑布之水,依东
山北入方池。涧北即山阿,为小亭,曰“卧云亭”。亭后,石径崎岖,
攀援而升,为山之东峰。北下,山半有斗室曰“山茶房”。房前,缘石
为径,北登“松风阁”。阁后,下石阶十余级,为“友石亭”之左。)
未园亦冯氏园也。在城东三里庄,今夷为蔬圃,惟余太湖石一,
高丈余,气势突兀,上有王湘客若之镌二字曰:“起云”。《蕉砚碌》。
偕园房海客都宪园也,在北关花巷口,有奇石数株,今尚存。
都宪有《偕园诗草》,即以此园为名。
古迹志(下)
齐国墓冢
周齐胡公墓《水经注》:“浊水,东北流,径尧山东,西望胡公
陵。”孙畅之所云,青州刺史傅宏仁得铜棺隶书处。(铜,一本作“桐”。)
《齐乘考证》云,据此注,胡公冢当在齐境。郦氏去古未远,当
可信也。《齐乘》又云,田和墓东南者,谓是齐胡公冢,则在县境明矣。
(据《史记》,周烹哀公,立其弟胡公静。哀公同母少弟山杀胡公,而自立,是
为献公。《齐乘》以胡公为献公父,非也。)
●益都县图志
161
齐景公墓《旧志》:在县西金岭西北铁山。
《酉阳杂俎》:贝邱县东北齐景公墓,近岁有人开之,下入三丈,
石函中有一鹅,复下入一丈,便有青气上腾,望之如陶烟飞鸟,过之
辄坠,遂不敢入。
按:铁山,正在贝邱县东北,是唐人所称公墓者,正指此,不谓
在临淄也。
田和墓《齐乘》:“在县西北二十里普通店。”
《齐乘》:“和,为田齐之太公。”《皇览》作太公吕尚冢。按:檀
弓云,太公封于营邱,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此不应有冢。《皇览》最
叵信,如云济南历山上有太甲冢,皆此类。
今按:田和墓,在城西北十二里程家沟庄前。《旧志》谓在普通店
者。普通,乃乡社之总名。
纪季墓在城东四十五里香山之阴,《左传》:“鲁庄公三年,纪
季入齐,盖卒葬于此。”
《旧志》引焦恭祭冢得玉硙事。今检《宋书·崔道固传》:“道固,
为青州刺史。州民焦恭发纪侯冢,得玉硙。道固检得之,献于朝。”执
系焦恭,则祭冢,盖“发冢”之讹,以形近致误也。
淳于髡墓在城西四十里窝驼村。《齐乘》云“般阳东六十七里”。
按:茌平、黄县皆有髡墓,疑出傅会,当以在县境者为得其实。
苏秦墓在府城东北二十五里苏阜社。秦自燕奔齐,与齐大夫争
权。齐大夫使人刺杀之,葬此。
按《齐乘》,淄川亦有秦冢。又《洛阳伽蓝记》谓秦墓在洛阳城内,
寺僧中夜见秦出游,舆徒甚盛,掘地得黄金,有秦铭文,或出寺僧傅
会。
汉郑玄旧葬处等
汉郑康成旧葬处在府城东四十里郑墓店。
《齐乘·高士传》云:“袁绍屯官渡,逼玄随军。不得已,载病至
元城,卒,葬于剧东。后因墓坏,归葬砺阜。”剧东旧葬地,即今益都
●古迹志
162
府东五十里郑墓店是也。因高密有郑公乡,土人讹为“郑母”云。《旧
志》载郑母墓,沿俗说也,依《齐乘》正之。
唐平卢节度兵马张素墓在尧王山西。
平卢节度使梁及墓在望沂乡。
杨成云墓在城西永固村。
《旧志·侨寓传》:杨成云,字德仙,关中人。素琴一张,老庄数
卷,池亭之下,逍遥自娱。有子宏立,仕为青州兵马使,因家焉。
节度兵马江可观墓在城西永固村。
按:永固村,望沂乡今无此名。考:《唐高彦墓志》有望沂乡,在
城东南二里。《郑少雅墓志》有永固乡,在城西。《旧志》所收以上三
墓,殆据墓志也。
五代周隐士唐鲁墓在城北高柳村西,节度判官锐父。
宋沂国公王曾墓在城东四十里郑墓店。
枢密直学士、兼户部侍郎周沆墓在城西南驼山南,有司马光志
铭。
金奉国上将军郭建墓在城东二十里黄家楼东。
今墓碑犹存,任询撰并书。详《段记》。
元开国功臣、行省平章刘国杰墓在城东北四十里刘镇。
墓前有碑,阎复撰文,题曰“刘氏先茔之碑”。
进义副尉、管军总把刘斌墓在城西北九十里红庙南,敦武校尉
刘庆墓附焉。
冯总管墓在城北三十里高柳社阳水东岸。
总管,名彰,字显之。墓己圮,所修之墓则其祖评事墓也。有修
墓碑尚存,提领府学徐之纲撰文。
行中书省平章、太原郡公王罴墓在城北三十里马兰社。
按《元史·武宗本纪》:“至大二年,以王罴为参知政事。三年五
月,加尚书参知政事。”王罴,大司徒、宰相。《表》同《碑》云,赠
中奉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追封太原郡公
●益都县图志
163
王公之茔。所书结衔,与史不合,且皆追赠,非见官决。非罴墓。段
《记》亦以为疑。考:《颜山杂记》载,元太宗七年《重修颜文姜庙碑》,
其书衔云,乙未年季夏日,定远大将军、元帅、右都监、淄州刺史兼
知军州事、提举常平仓事、加护军、太原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食
实封口口户王珍立石。其封“太原”及“护军”并与碑合。然则此碑
殆珍之先世,而珍即为县人欤。
沾化尹王汝弼墓在城东二十里沙营庄,有张起岩撰墓表。
湖南北宣慰使王英墓在城西南四十里芹泉侧。
内台御史、谥“宣靖”傅让墓在城东二十五里大尹社。
山东佥事齐郁墓在城东北二十五里大尹社。(墓啮于水,今移袁
家庄北。)
秦将军墓在城西北尧山下,有碑,勒“秦将军之墓”。
衡王墓冢等
明衡恭王墓在城西南三阳山。
衡庄王墓在尧山西南。
衡康王墓在城西马山南。今在九回山南,《旧志》在马山南,
盖“为山”之讹。
衡定王墓在尧山南。
衡宪王墓在炉山之原。
吴将军墓在城北泰山门外。宣德时骁将。按:此墓《旧志》不
载,《咸丰府志》有之。今城西郇家庄东南阳水侧,有明威将军、青州
中护卫吴义墓,石兽半没于水,惟少傅杨荣所撰《吴氏先茔碑》尚存,
即此墓也。碑文略曰:“吴氏先茔,在山东益都靳河之阳,今镇守湖广
贵州副总兵、都督同知亮之父明威公之所葬也。”又曰:“公讳义,性
沉厚果毅,直太祖皇帝龙飞淮甸,遂仗策来归。凡有征伐所向,鼓勇
当先,摧坚入深。洪武庚戌,援金吾右卫、百户。久之,调青州中护
卫,进阶明威将军。”又云,卒于洪武戊寅。《府志》云,宣德间骁将,
●古迹志
164
非也。以南阳水为靳河,今无此称。
左春坊、右赞善崔迪墓在核桃园。
福建参议徐弼墓在于家河庄。
参政刘福墓在城北。
彰德知府刘彧墓在城北崔家庙西北。
浙江参政曹凯墓在城西四十里南仇社。
工部尚书陈清墓在城南。
河间通判石铭墓
潞州知州李旻墓在朱良店北。
绍兴府知府石存礼墓在城西南三里。
兵部车驾司郎中高昱墓在城北。
江西布政使黄卿墓在北古城外。
河南南阳府知府杨应奎墓在城北尧山之阳。
兵部尚书陈经墓在东关草场街后。
松江府知府朱润墓在城北。
工部尚书董可威墓在城西。
光禄寺卿李用敬墓在城北马官社。
汉中府同知李尹耕墓在南门外。
兵部侍郎、谥端恪冀炼墓在郑墓店。
两淮运判杨金墓在七里河之阳。
户科给事中石鲸墓在城南二里。
赠太子少保、谥恭襄石茂华墓在古西关外。(墓碑,附《金石志》
卷末。)
知县、赠太仆寺卿钟秀墓在城北三里。
山西副使陈梦鹤墓在小涧。
广南府知府刘大章墓在城东。
●益都县图志
165
徽州府知府周滋墓在城北十八里师姑庄。
汝宁府同知石继节墓在城北二里。
陕西副使石继芳墓
巡抚甘肃都御史杨锦墓在城东二里。
御史张宪翔墓在瓜市。
江西副使刘一孚墓在古西关外。
户部尚书王基墓在城南凤凰山。
巡抚南赣都御史张焕墓在城西马山。
陕西按察使房如式墓在城北五里。
兵部职方司主事宋延年墓在城东十五里,伯华墓在焉。
巡抚宁夏都御史党馨墓在城西马山。
兵部尚书、赠少保邢玠墓在城东南扈家庙。
邢部侍郎朱鸿谟墓在城北尧山。
河间府通判王君荣墓在城北七里。
礼部尚书、赠太子少保、谥文敏冯琦墓在城北新店。
赠太仆寺卿钟洲墓在城北二里。
尚宝司卿蒋春芳墓在杨姑桥。
工部尚书曹珖墓在云门山东麓。
赠修撰赵禧墓在郑墓店。
户部郎中曹琏墓在城北一里。
工部尚书钟羽正墓在城北二里。(雍正四年,筑驻防城,迁于钟家
井。)
枣强县知县石岩墓在驼山北麓。
礼部尚书、赠太子少保赵秉忠墓在郑墓店。
汉中府同知、赠刑部尚书冯珣墓
参政邢慎言墓在扈家庙。
●古迹志
166
巡抚江西都御史杨邦宪墓在城西五里埠。
太仆寺少卿王潆墓在王孔庄。
中书舍人薛近洙墓在金岭镇。
河南布政使唐焕墓在城西北凤山口。
浙江孝丰知县、赠刑部尚书冯士衡墓在城南。
太常寺少卿冯可宾墓在城北高柳社。
国子监司业马之骥墓在古西关外。
国朝邢部尚书任浚墓在夏庄北。
都察院左都御史、赠少保、谥安恪房可壮墓在北关外。
通政使司右通政高有闻墓在城北阳水之阳。
赠河南佥事钟羽教墓在城北。
知县冀绍芳墓在城东七里河。
知县唐介墓在城西郇家庄。
云南布政司参议、分守永昌道毕忠吉墓在城西朱崖村。
文华殿大学士、谥文毅冯溥墓,在城西北四里北阳水西。
杨氏二女墓元驸马伯颜察儿孙女、南阳府知府应奎祖姑也。及
笄,父欲字之。辞曰:我两人生值不辰,肯以金枝玉叶下配编氓哉?
终身不嫁,以寿终卒,葬城西东埠,至今二冢并列焉。(二女,新《旧
志》俱不载。按:《杨氏谱》:二女,乃杨氏始祖莫苏姊妹,由莫苏至应奎凡六
世,此云祖姑,第浑举之耳。)
三烈墓在弥河东。潍县诸生于升及妻夏氏、仆人邸三杰之墓也。
升携妻授徒县人刘琦家。崇祯十六年,归遇寇,逼夏氏,不屈,升与
仆并力遇寇,同时死。琦就其地葬之。寿光安致远为文,表其墓。
(安致远《三烈墓表》曰:呜呼!世变之惨,尚忍言哉?故明当
熹愍之际,流寇荼毒海内,蔓延豫楚,继于蜀于晋,遂陷燕都,其隳
名城、杀将吏、孥戮缙绅人士,以数十百万计。说者谓,广明之祸,
莫此为甚。顾其间,捐躯以徇者亦间有其人,乃或身当文武重任,豕
●益都县图志
167
突鼠窜以免。甚则,反面事仇,以为得计。至求烈节于簪袆闺阃之间,
鲜矣!降而至于厮,养则尤难焉。如吾姻友赵子帝可所言,益都刘生
琦家塾师于生夫妻及一仆死贼事,有可表而志者。刘生言,莱潍阳有
于生携妻馆谷其家。生,弱冠,恂恂雅饬。妻,新婚才逾岁,修洁明
靓。书舍去潍近百里。抵秋,妇思归宁。刘生家以道茀惧多莽伏,竟
泥之妇儿女子情,不听。生、妻各跨一驴,与刘生家一仆,持梃行。
不数里,秫田中,五六贼露刀出。生跳而逸,贼急持妇,仆奋梃击之,
贼丛刃焉。妇大呼曰:“吾父吾夫皆读书家,岂为贼奴所辱?”以手抉
贼面,血溅衣襟。生闻之出,徒手搏贼,贼杀之,遂支解妇而去。诘
旦,刘生闻,行路藉藉,往收残尸,具棺衾瘗焉。其父老诸生来会葬,
归,痛哭以死。逾年,流寇陷京师,贼群纠为大盗,与一女巫言,戕
妇时,截双足归,腊置檐间,惨哉!余闻之,叹曰:“闯贼流毒中原,
淫酷之状,史册所罕觏!”吾东,以僻处陬澨,幸不罹其害。然田间劫
盗惨忍若是,气运使然也。妇死于夫,夫报妇死,仆乃刘生仆,亦奋
梃急斗死。使三人者,幸而膺国家之任,卒有非常势,必扼吭决脰,
以报君父无难也。即不然,使三人生于通都大邑、缙绅传闻之区,亦
必有大人君子表扬而纪述之,以闻当世,传于来者。乃三人,死逾二
十年而数十里之间,竟无知者。刘生不忍没其事,欲伐石以表其墓,
而帝可征文于予。予谓,妇死于节,夫死于情,仆死于义,贞珉犹在,
千古常新。后之幽人义士,与夫为人夫、妇、仆隶者,流连墓侧,必
将追念往事,感慨涕泗,而如见其人者焉。予愧不文,特表而记之,
以俟后之采风者。于生,名升,字霞举;妇,夏氏;仆,名邸三杰。
按:夏氏,潍县人。《旧志》收入列女,殊误,今改附此。)
附录:齐襄公墓等
齐襄公墓在城西四十里黑山北麓。(有康熙四年《杨少保碑》,刘庚
采访。)
管仲墓
《齐乘》:在临淄东南二十三里。《咸丰府志》云,在临淄东南二
十三里牛山北麓。按:临淄东南不过十余里即入益都境,牛山北麓距
●古迹志
168
临淄亦不过十余里,何处容此二十三里之管仲墓耶?旧《府志》第云,
在牛山北麓,不言里数,较新《志》为有斟酌,而仍与《齐乘》不合,
疑此墓当在县境。俟访《魏书•地形志》,广川有仲父冢。
陈敬仲墓在高柳社,录此志疑。(王以德采访)
孟尝君墓在城北四十里朱良店。
按:李焕章谓,汉菑川国,今寿光;今淄川县,为汉菑川之般阳。
孟尝君,薛邑,在菑川,今寿光地。其墓在寿光西四十里朱良镇。安
致远尝非之。考《皇览》:孟尝君冢,在鲁国薛城中。《括地志》云,
在徐州滕县,此非君墓,明矣。
淳于意墓在仁智乡夏庄西南,有三冢,西一冢为意墓,余不知
何人。(曹周书采访)
超妹墓在城北十五里裴家桥南。(俗云马超之妹。据《南燕书》,慕
容超有妹,通文史、善鼓琴。适段丰,后自经死。疑马超为慕容超之讹,附此
志疑。)
王子融墓城南二十里时家店西北有古墓,残碑没土中,惟一石
羊尚存,相传为宋侍郎王子融墓。旧府县《志》俱不载,录此志疑。
(有树徕采访。)
又有霍陵乡人传为汉霍光墓。里巷之谈,今不录。
本文发布于:2022-12-07 17:56: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10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