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正面描写

更新时间:2022-12-07 16:26:28 阅读: 评论:0

10寸以上ipad需要购买office-报偿的意思


2022年12月7日发(作者:校园灵异事件)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就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动和语言。又称“直接描写”。

侧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

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

行刻画描绘。

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

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

品行和技能。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

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它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侧面描写曲折含蓄,

能唤起读者的想像,丰富人物的形象,达到以此显彼的效果。举例:

(1).正面描写

未见其形,先闻其声。一语末了,只听后院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

曾迎接远客。”,一句话,就把王熙凤性格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张狂放肆,表现

了出来;同时还可以看出她在贾府里的特殊地位。

王熙凤的内心世界,在她会见黛玉时的举止言谈中表现得很充分。“天下真

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

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短短几句

话,表面上是称赞了林黛玉的丰姿,实际上却是在阿谀贾母,又不忘安慰迎春

等那些嫡亲的孙女儿,真是面面俱到,圆滑之至;“……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

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怎么继而拭泪——因为提到黛玉的母亲,她想到贾

母定会为女儿去世而悲伤,所以便抢先“用帕拭泪”;最后又转悲为喜——因为

她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了这个感情的转变。她拉着黛玉的手问长问短,一

方面是为了通过待客热情的表白,来炫耀她在贾府中的地位和权势;一方面又

是为了在贾母面前表现她对黛玉的关切。

作者就这样入木三分地描绘了她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本领,揭露了她在贾

府中得宠的原因。

一、欣赏并了解动作描写的神奇魅力,明确动作描写对于人物描写的意义。二、通过

堂练强化一个原则和标准:动作描写务必表现人物的个性身份和精神气质。

二、品动作

片断欣赏:

1、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

2、唐僧一再推辞,猪八戒嘴馋,夺过罐子就要动口。

3、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

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三打白骨精》

小结:

动作能体现人物的职业身份;

动作能展现人物的个性心理;

动作能暗示人物的精神品格;

动作能增加文章的戏剧性;

动作是人物描写必不可少的手段!

我们要写活人物,必须先写活人物的动作!

三、用动作

1.国庆小作文: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细细回想:在你的生

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

印象?试以“第一次做XX”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要求:1、不写开头和结尾。只描述做这件事的经过。200字以内。2、重

点是动作描写,描写尽量具体,生动。动词要富有变化。最好能体现人物个性

身份。

2.习作欣赏:

冲完凉后开始洗衣服,衣服就那么按两下就晾。——初一(5)班卢

臻霖《第一次住宿》

我这么大了,也是第一次洗衣服,只好用手用力的推啊推。因为妈妈之前

说如果不会洗就用脚在盆子里踩。我踩了几下,又偷偷瞄了一下人家怎么洗……

——初一(6)班苏嘉浩《第一次在侨中过夜》

我使出浑身解数,搓起袖子来,两只手合并夹在衣服袖子间,搓,搓,搓,

把衣服搓的香喷喷。

——初一(6)班苏智韵《第一次洗衣服》

3.思考:男生和女生洗衣服有何差别?熟手和生手有什么差别?

4.小结:细腻的动作描写能展现人物不同的性格,性别,身份等。

四、写动作

原文:晚上,我匆匆忙忙地吃完饭,又开始做作业了。妈妈说:“明天再

做吧!”我说:“今天做完它,明天就可以出去玩了”。我揉了揉手,又继续做了。

——5班吴泳瑶《第一次开夜车》

1.品味思考:揉字用的好不好?为什么?作者通过这个字眼要表现或强调

什么?

2.扩写:《深夜赶作业》

1、围绕一个主题来设计人物,如深夜做作业的辛苦或烦恼或坚强等。第一

人称最好,第三人称也行。

2、能体现人物的个性心理。如执着型暴躁型懒惰型等

3、字数控制在120字以内。动词不得少于五个,请用红笔把它们圈出来。

4、可以适当写写配角家长的态度反应。突出他们不同的个性心理。爷爷奶

奶、爸爸妈妈任选一个。注意配角的“戏份”不要太多。

具体描写人物动作之反思

1.本次课的素材有的来自小学教材,有的来自学生习作,学生感觉很亲切!

2.本次课紧紧围绕动作主题,品动作,用动作,写动作,结构清晰。

3.扩写的组织不是很好。应该分组练习。比如一组写一个积极勤奋的人赶

夜车,二组写一个聪明但懒惰的学生赶作业,三组写一个暴躁的学生等等。这

样评讲更有代表性!

4.学生容易在配角上花很多笔墨,或者在叙事上比较啰嗦。其实直接描写

人物赶作业时系列动作就行。可见学生审题有偏差。

5.学生的生活阅历积累不够,所以大量的动作设计不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和

精神面貌。因此要加强阅读,多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合一。人物外貌描写:

描写“肌肉、皮肤”的好句

那女子颈部的肌肤如同软滑透明的凝乳,隐隐显出皮下细细的青青的筋脉。

这少女的皮肤雪白雪白的,在阳光下闪着白瓷般迷人的光泽。

他的皮肤既黑又皱,活像一张粗糙的皮革。小精灵儿童资讯站出品

陈老师的脸膛黑红黑红的,有点像印度人的肤色。

他长得又高又瘦,黑黑的脸膛泛着亮光,像个黑瓷人

他白中透红的清秀面孔,像涂了油彩似的闪闪发光。

小伙子的上身只搭着一件背心,肌肉如拳头般一鼓一鼓的,在阳光下油亮

油亮的。

他身上隆起的肌肉,硬硬实实,像一块块坚固的石头。

别看小亮的腿长得细,可肌肉发达,跑起来特别有劲。

他的刺满蓝花的古铜色的皮肤,在阳光下熠熠发亮,使人感到一股充沛的

生命力量。

海滩上不断有人在向他人展示自己健壮的身材,发达的肌肉在阳光下闪闪

发光,筋肉突出隆起,像骨一般坚硬。转自小精

(2).侧面描写

训练目标:

学生能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掌握侧面描写的基本方法,学习合理运用侧面描

写。

训练重点:培养侧面描写的基本能力。

训练时数:三

导写过程:

一、赏析导入:

《陌上桑》中描写采桑女罗敷美貌到极点:“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

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诗中运用了别开生面的烘托手法,通过旁观者见到罗敷时的神态举止来表现

罗敷的美:过路人看到她,不由自主地放下担子捋着胡须注目而视;青年人看

到她,脱下帽子戴上帩头,想引起她的注意;耕地的人忘记了身边的犁,锄地

的人也忘记了手中的锄……。各种人都因罗敷而神魂颠倒,你想罗敷有多美!

这里不直接写罗敷美的形象,而从侧面去写美的效果,引导读者凭借自己的想

象去“再创造”一个罗敷。如果正面刻画,就不够含蓄,不能留给读者更多的想

象余地。真可谓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收到了正面描写达不到的艺术效果。)

二、合作探究(所举实例供教者参考与选用):

1、什么是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的描绘,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

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简言之,侧面描写

就是通过对被描写对象周围效果的渲染,来表现被描写对象的一种表现手法,

又叫间接描写,还叫衬托法。它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

如: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

得逼你的眼。(“绿”“青”是春雨的滋润、春雨的洗涤。)

侧面描写曲折含蓄,能唤起读者的想象,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达到以此

显彼的效果。有时能使人物、主题更加形象和深刻,从而使文章具有一种耐人

寻味的效果。

2、常用的侧面描写方法:

①以人衬人。意即写此人是为衬彼人。

如《母亲的回忆》在写母亲勤劳的美德时,重点叙述的是“我”小时侯在母亲的

影响下能自觉地给母亲和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儿:“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

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

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显然,母亲的勤劳影响了“我”,而使“我”渐渐养成了勤劳的习惯,写“我”

并不是侧重点,侧重点是表现母亲的勤劳,这是以写“我”而达到间接写母亲目

的的一种侧面描写方式,换句话说,写“我”的行为恰恰是为了衬托母亲勤劳的

品质。)

②以物衬人。要写人,先避开不写,而写有关的景或物。

如《在烈日和暴雨下》“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地

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

处流,成了……一个水世界。……祥子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

迈步。他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这里重点写暴雨之“暴”,侧面表现祥

子在暴雨中拉车如同“挣命”的情

③以物衬物。如《三峡》中“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云叠嶂,

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最后一句是侧面描写,渲染出了山峰

之高,江面之狭。)

3、侧面描写的性质分类:

①正衬:利用同描写的主要对象相类似的事物来作陪衬,譬如烘云托月月更明,

也叫做“水涨船高”。在平时的作文中,我们都在无意地运用侧面描写,如写风,

常常通过写树的情态变化来表现风的特征;写月,往往以描写水光荡漾的生动

景象来反映月色的皎洁;表欢乐喜悦的思想感情用美好的、充满绚丽色彩的景

物来衬托;表现悲哀忧愁的思想感情用萧杀凄迷的景物来衬托(注:后两者可

反用)等。

②反衬:即从反面衬托,就是利用同描写的主要对象相异或相反的事物来作陪

衬,譬如以丑衬美美更美,也叫做“水落石出”。

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蝉噪”写林静,以“鸟鸣”写山幽,以动写

静,以动显静,化运为静,越发描绘出山林的幽静。)

小结:清人毛宗岗在评《三国志演义》中"群英会蒋干中计"这回时写道:“文有

正衬,有反衬。写鲁肃老实,以衬孔明之乖巧,为反衬也。写周瑜乖巧,以衬

孔明之加倍乖巧,是正衬也。譬如写国色者,以丑女形之而美,不若以美女形

之,而觉其更美;写虎将者,以懦夫形之而勇,不若以勇士形之,而觉其更勇。”

三、口头练习:

找出下面各段中的侧面描写,说说其表达效果。

1、《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

蝶飞来飞去。(前两句写花多、花色、花味。最后一句是侧面描写,蜂之所以

闹,蝶之所以舞,不言而喻是艳丽的花吸引了它们。)

2、《小英雄雨来》: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

“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真可惜!”“有志不在年高。”芦花村的孩子们,雨来的

好朋友铁头和三钻儿几个人听到枪声都呜呜地哭了。(这些话写村里人误以为

雨来被鬼子打死了,人们对他议论和评价。这侧面描写讴歌了小英雄雨来英勇

对敌斗争的高贵品质。)

3、魔术使人眼花缭乱,“双枪刺咽喉”则令人胆颤心惊。你看,两位少年阔步上

场,向观众行了个礼,然后同时抓起一杆两头带枪尖的铁枪,将枪尖分别对准

自己的咽喉,一起用力顶,枪杆成了弧形,一秒、两秒……场内静极了,仿佛

连空气都凝滞了。“孩子,别玩命!快放下!”一位老奶奶带着哭腔喊道。两位

少年并不在乎,我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忽然,俩人同时“嗨”了一声,枪杆

竟然被折成了“U”字形。人们都惊呆了,过了好一会儿,人们才醒悟过来,顿

时,掌声、叫好声一齐响起来……(渲染出惊险的气氛。)

4、《口技》: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千

百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

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于是宾客无不变

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他们的所有行为仿佛置身火场,

从侧面很好的衬托出口技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5、《在烈日和暴雨下》: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

尘土飞起老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恶毒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

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透不过

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

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街上非常寂静,只有铜

铁铺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叮叮当当。(烘托和渲染文中特定人物生活的

艰难和内心的痛苦。)

四、思考训练:

1、如果写某节课吸引人,可以怎么写?

2、表现天气很冷,怎么用侧面描写?

五、课堂小结

“花红虽好,需得绿叶扶持”,这可以看着是对侧面描写(衬托)的生动解释。

至于何时采用正面描写或侧面描写,这应根据主题思想的需要、情节发展的具

体情况来考虑。因此,写作中最重要的是灵活。如果能正面描写则正面描写,

如不能则像清代刘熙载《艺概•诗概》所指出的那样:“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

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通过侧面描写来达到表达效果。

总之,侧面描写丰富了描写的手段,并且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增添了

语言的魅力,真正突现了中国诗文“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我们在作文时应

有意识的加强训练,以达到娴熟驾驭的程度。

六、实践操练:

从下面提供的题目中,选一个你认为最能写得好的题目,写一个片断。

要求:①、使用多种描写手法(行动、语言、心理等描写)。②、正面描写和

侧面描写相结合。③、不少于300字。④抄写好后,在文中用红笔划出侧面描

写的文字。

本文发布于:2022-12-07 16:26: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06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排列图法
下一篇:游泳池的英文
标签:正面描写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