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夜色中的喃喃呓语阅读理解答案
夜色中的喃喃呓语
刘海建
夜凉如水。
很久没有在凌晨还依窗而立。
这幽暗微冷的静谧中,沉睡在心底的夜来香,不知何时悄然绽放。
我找不到什么言语说出她散发了怎样的香气,只是那美,早已将我的
感官击碎。
我突然想起了那段被叫作童年的岁月,它的美丽淳朴常常让我不
忍去回忆,生怕一不小心就把它给弄坏了。真的,它是用最简单的游
戏法则构筑了“美”的本然世界,以最微不足道的奖励圆满了一个个
硕大的梦想——那当真是一段不能复制的奢侈时光。
那个时候,最让伙伴们垂涎三尺的冰棍儿,顶多也就一毛钱一根,
却能把我们小小的心窝,塞满大堆大堆的快乐。到了冬天落雪的日子,
大家呼朋引伴地雀跃在茫茫的雪地里,比谁堆的雪人最大,比谁滚的
雪球最结实,那个年纪的孩子,都还不知道什么叫寒冷。春风吹起时
那就更妙了,最先脱去棉衣的那个人,一定是我心目中的英雄。而后
跑回家中,央求着母亲帮自己换上春衣,虽然在多数时候都不会得逞。
秋天我们就去林子里捡树叶,或者做成书签,或者用胶水在白纸上制
作树叶拼图。其实伙伴们的手艺都不高明,但大家仍然会叽叽喳喳地
评出一个最棒的第一名。
2
毫无线索地,我想起了少年时爱听的那首歌:从前有个传说,传
说里有你有我,我们在阳光海岸生活。有些梦不做不可,有些话一定
要说……
那时,我仿佛还不大知道歌里唱了些什么,只是朦胧地感到,那
歌声中有一片阳光绚烂的海滩。那个时候的自己,似乎离现在已经过
于遥远,连记忆都已变得生疏。我再想想,好好想想,想想那个飞扬
嚣张的青春,还有洒脱不羁的成长:懵懂、单纯、固执、狂热、无所
顾忌,爱做多多的梦,爱想多多关于将来的事,爱扒着地图用手指在
上面游来游去,告诉自己以后要到这里,还要去那里。
忆起了那个裙裾飘摇的年代。我的身边走着一个清瘦的少年,他
有一张俊朗的脸,缄默羞涩。那时的我像只闹喳喳的麻雀,而他常日
里却言语不多,我们成了最好的朋友。他帮数学教师收作业,我帮语
文教师收作业。他身上常年只有一块钱,喜欢在校门口的小摊儿买烤
山芋,然后就把一个掰成两块儿,我一般都会抢到大的,他就开心地
吃着那个小的。我说我高中中学一定要考到省重点去,他说那他也去。
我说我们还要一起上大学,放学,一起吃烤山芋。他说好,永远在一
起。其实那时,我们谁都不懂,永远意味着什么。我不知道这可不可
以算作誓言,只是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听过比这更让人神往的约定。
后来,我如愿考上了省重点,他却失约,留在了当地的一所普通高中
中学。
前些日子,突然一个生疏的电话打到我的手机,一个沉稳厚重的
男中音对我说,是我,我现在是一名军官了。
3
这些年里,我一直固执地以为,只有年少时的情感,才值得我们
用一生去铭记。有些时候,那仅仅是一个人偷偷喜欢,偷偷为一个身
影心跳,偷偷为一个浅笑沉醉。有些时候,那仅仅是一个男孩对一个
女孩的善待和将就,仅仅是在友谊的名义下给予的温存和暖意。但这
所有的所有,都不带丝毫造作的嫌疑,也无关任何欲望或世俗的动机,
那善待是真的善待,那暖意也是真的暖意。也正是这些与锦瑟有关的
心动、感伤、幸福、羞涩,不管岁月把你带去了何处,当你回头望时,
它们却始终诚恳地站在那里,站成我们生命中郁郁葱葱的绚烂风景。
夜色越来越浓,似乎是拂晓前的黑暗。窗外的小虫早已睡下,我
的思绪却仍然在飘荡。我无意于缅怀什么,也没有为过往而感伤,只
是,在一片夜色温柔的旷地上,我依稀看到了一个渐行渐远的少年的
背景:清瘦、羞涩、俊朗、落寞。
来风了,它在蹭我脸呢。
这么晚,夜的温柔,一定是只为我一个人而敞开的吧。
⑴文章习题目中有“喃喃呓语”,阅读全文,说说“呓语”的意
思并详细阐述。(6分)
⑵第三段“这幽暗微冷的静谧中,沉睡在心底的夜来香,不知何
时悄然绽放。我找不到什么言语说出她散发了怎样的香气,只是那美,
早已将我的感官击碎。”说说这个句子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6分)
⑶请概括说说文章的行文思路和构造安排。(5分)
⑷倒数第三段作者说“我无意于缅怀什么,也没有为过往而感伤”。
请结合全文详细说说作者的真实感受到底是什么?(6分)
4
参考答案:
⑴这里的“呓语”就是那段不可复制的时光(3分)包括:①冰
棍却能把我们小小的心窝,塞
满大堆大堆的快乐,②不知寒冷而进行堆雪人比赛,③用秋天的
树叶做成各类小物件
的乐趣,④歌声中有一片阳光绚烂的海滩,⑤在地图上做了多多
的梦,⑥还有一个铭
记于心的少年时期的那份天真无邪的情感。(一点0、5分,共3
分)
⑵用比喻的方法,把夜来香比作美妙的童年,不说回忆童年,而
说“夜来香”在心底悄
然绽放,并且突出了其强大的冲击力,而将感官“击碎”。(2分)
形象而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情感,(2分)很巧妙地引起了全文对少年
时光的回忆。(2分)(每点2分)
⑶(1)作者的行文思路是“总——分——总”,(“现实——回忆
——现实”也可)(2分)(2)由一个不眠之夜引起对儿时的回忆,
前面对儿时生活的回忆,主要是引出后面对清瘦少年的回忆,用以表
达作者观点和感受,最后又回到现实——能使自己感到一种夜的温柔。
(说对大意即可,3分)
⑷作者说,“我无意于缅怀什么,也没有为过往而感伤”,其实,
这正是作者的障眼法,类似于鲁迅的“无话可说”。作者回忆了少年
时的同学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时光,并说那种情感值得永远铭记,但由
5
于后来诸多因素,使少年背景渐行渐远。然而那“仅仅是一个人偷偷
喜欢,偷偷为一个身影心跳,偷偷为一个浅笑沉醉”的童年的美妙感
觉,却使作者永远难于释怀。因此,作者不是无意缅怀,而是深刻地
缅怀;不是没有感伤,而是满怀感伤,在作者细腻的心灵世界,有一
股浓浓的感伤、落寞、失落等心绪在萦绕,挥之不去。(答到大致意
思,即可给分6分)
本文发布于:2022-12-07 15:22: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03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