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白首相知犹按剑

更新时间:2022-12-07 14:17:49 阅读: 评论:0

初三语文中考备考计划ppt-驴子的智慧


2022年12月7日发(作者:幼交电影)

-1-

过能力-《杜甫诗三首》

一、[2018河南郑州七中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孤雁【注】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注】这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年杜甫旅居夔州期间。由于政局混乱,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

出川,滞留夔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笔下的孤雁,不饮不啄,飞着叫着,呼唤着同伴。“飞鸣声念群”可谓一诗之骨。

B.颔联用“一片影”衬托“万重云”,在高远浩茫的天空中,孤雁是那么渺小单薄,突出了孤雁的执着、勇

敢。

C.颈联写孤雁望眼欲穿好像就要看到雁群了,将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

D.这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诗人以孤雁自喻,感情真切,符合“沉郁顿挫”的风格。

2.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全诗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2018湖北武汉一中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兴八首(其八)

杜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①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注】①彩笔:五彩之笔,喻指华美艳丽的文笔。②干气象:喻指诗人曾于天宝十载上“三大礼赋”,得唐

玄宗赞赏。

3.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通往渼陂的道路曲折,高耸的紫阁峰倒映在渼陂河里。

B.“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的倒装,表现了渼陂当

-2-

时物产的丰美。

C.“佳人拾翠春相问”以抒情的笔调,回忆昔日长安美好的春景,游春女子采拾起美丽的羽毛相互赠送,

其乐融融。

D.“仙侣同舟晚更移”是描写眼前之光景,表现游赏之快乐,即便天色已晚,尚要移船他处,以尽游赏之

兴。

4.诗歌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三、[2018河北正定中学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酌酒与裴迪

王维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注】。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注】弹冠:指将出来做官。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先说自己胸中郁积愤藏,需与挚友一起借酒浇愁,再解释原因,表明内心感受。

B.颔联写白首相知尚且反目成仇,“先达”者侮笑“弹冠”者,可见世态炎凉,人心不古。

C.颈联描写景物的视角从户内转向户外,为诗人酌酒时举目所见。

D.尾联两句借景抒情:世事如浮云,不足挂齿,还不如“高卧且加餐”。

6.请简要赏析颔联中“犹”“笑”两字的妙处。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白帝【注】

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诗人寓居夔州期间。

-3-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照应题目,写白帝城云雨翻腾的景象:云气从城门涌出,大雨倾盆而下。

B.颔联对句工巧,写出了黑云压城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读来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C.诗歌前两联以风雨起兴,为后两联展现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社会面貌作铺垫。

D.尾联以孤苦无依的寡妇被搜刮净尽、哀愁恸哭的悲剧形象,控诉黑暗的社会现实。

8.诗歌的颈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B“用‘一片影’衬托‘万重云’”错误,应该是“用‘万重云’衬托‘一片影’”。

2.【答案示例】(1)这首诗描写的是离群独飞、思念同伴的孤独凄苦、情感热烈执着的大雁形象。(2)诗

歌通过孤雁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颠沛流离的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对漂泊生涯的感慨,以及个人理想难

以实现的苦痛,表现了他的高远追求和执着精神。

【诗歌鉴赏】这首咏物诗写于大历初杜甫居夔州时。它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体物曲尽其妙,同时又融注

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可谓绝佳之作。首联开篇即唤出孤雁,而此孤雁非同一般,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

劲地飞着,叫着,声音里透出对同伴的想念!不独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这真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

孤雁。颔联境界顿开。此联以“谁怜”二字设问,诗人与雁,两相交融,浑然一体。经历了安史之乱,诗

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颈联紧承上联,从心理方

面刻画孤雁的形象,这两句诗饱含血泪,情深意切,哀痛欲绝。尾联用了陪衬的笔法,表达了诗人的爱憎

感情。“无意绪”是孤雁对着野鸦时的心情,也是杜甫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

无聊的心绪。

3.D描写的不是眼前之光景,而是昔日之光景。本诗前三联均为回忆过去的生活。

4.【答案示例】诗人借用典故回忆当年向唐玄宗献赋而获得赞赏的情景,而现在却是白发苍苍,面对着京

城的方向独自低头叹息,通过对比,流露出昔盛今衰的伤感。

【诗歌鉴赏】本诗通过对洪陂一带的回忆想象,抒发昔盛今衰之感,也是对“秋兴八首”这一组诗的总结。

漾陂是当时长安郊区的一大旅游胜地。诗人曾与岑参等人在此泛舟、饮酒、吟诗等,并有《渼陂行》一诗

记载当时盛况。本诗首联点明通往渼陂的纤长道路,经过昆吾亭、御宿川,那儿山川形势曲折连绵,高耸

的紫阁峰倒映在渼陂河里。这是诗人熟悉的美好景象。颔联写渼陂当时物产的丰美。有深林佳木、异鸟珍

禽,香稻喂鹦鹉,啄之有余,碧树招凤凰,栖之安稳,一片太平景象。这联采用倒装句法,意象华贵,辞

-4-

彩典雅,对仗精工,代表了诗人晚年诗律的审美高度。颈联插入对春景的描写,重现往日的美好,是诗人

陷入对长安昔日太平景象的深深忆念中情不自禁地挥笔所成,以轻快欢乐的抒情反衬现时的落寞哀伤。尾

联由以上回忆引起无限感慨。诗人曾用那生花妙笔歌颂过太平盛世的美好,现在却流落天涯,长吟远望,

在抚今追昔的沉思之中,独自低头叹息。这首诗极写诗人对开元盛世长安太平景象的追忆,寄托其哀世伤

时、感叹兴衰的深情,感情深沉抑郁,对仗工稳,声韵铿锵,总收了整个组诗,完成了“身居菱州而心系

长安”的组诗主题。

5.D“借景抒情”错,应是直抒胸臆。

6.【答案示例】“犹”字表明即便是“白首相知”的朋友,也会因利害冲突按剑提防,反目成仇。“笑”字

表明即便是好友,“朱门先达”者也会讥讽嘲笑后“弹冠”者,形象地说明了人情之反复、人心之难测。

【诗歌鉴赏】本诗首联先说自己胸中郁积愤薄,需与挚友一起借酒解愁,再说“人情翻覆似波澜”,解释原

因,表明心中的愤激之情。颔联紧承上联,铺叙友人间反目成仇、世态炎凉之事。白首相知尚且如此,其

他的人就更不用说了。“先达”者侮笑后“弹冠”者,可见世态炎凉,人心不古。颈联视角从户内转至室外,

为酌酒时举目所见。尾联两句直抒胸臆:世事如浮云,不足挂齿,还不如“高卧且加餐”,过属于自己的逍

遥自在的生活。

7.B“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错,首联“雨翻盆”表明大雨已至,颔联承“雨翻盆”而来,具体描写

雨景;而且上句“雷霆斗”指水声雨声夹杂在一起竟使人如闻雷霆一般,故气氛“紧张激烈”,而非“沉寂”。

8.【答案示例】(1)诗歌的颈联表达了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郁的忧思,即对安宁的渴望,

对战争的厌恶,对乱世百姓的同情。(2)颈联用了对比的手法,以“戎马”和“归马”进行对比,用“归

马”的安逸反衬“戎马”的劳累、紧张,突出了战乱对百姓生活的侵扰;以往昔“千家”和战乱后仅余“百

家”进行对比,揭示了战乱造成的生灵涂炭、十室九空的恶果。诗句对比鲜明,感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诗歌鉴赏】诗的首联用民歌的复沓句法来写峡江云雨翻腾的奇险景象。颔联承“雨翻盆”而来,具体描

写雨景,表现了雨势的急骤。后半首境界陡变,由紧张激烈化为阴惨凄冷。雷声渐远,雨帘已疏,诗人眼

前出现了一片雨后萧条的原野。颈联即所见:荒原上闲留着的“归马”和横遭洗劫后的村庄。尾联以典型

的悲剧形象,控诉了黑暗的现实。孤苦无依的寡妇,终日哀伤,有着多少忧愁和痛苦啊!她的丈夫或许就

是死于战乱,然而官府对她家也并不放过,搜刮净尽,那么其他人就可想而知了。最后写荒原中传来阵阵

哭声,在收获的秋季尚且如此,其苦况可以想见。“何处村”是说辨不清哪个村庄有人在哭,实际是说无处

没有哭声,营造了一种苍茫的悲剧气氛。诗歌以白帝的急风暴雨,喻唐代社会的战乱动荡;以荒村的萧条

凄凉,喻安史之乱后国家的疮痰满目。诗人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表现了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

实沉郁的忧愁与哀思。

-5-

本文发布于:2022-12-07 14:17: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00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