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等比性质

更新时间:2022-12-07 14:04:15 阅读: 评论:0

初一几何应用题带答案-坐飞机的吉利话


2022年12月7日发(作者:孤星血泪)

作品编号:5789.2567

学校:禳灾禳灾市玄冥镇表幸小学*

教师:葛蝇给*

班级:七宿玖班*

第2课时等比性质

【知识与技能】

1.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推出等比性质.

2.学会用设“k”法解答比例的相关题目.

【过程与方法】

经历等比性质的推导过程,掌握并灵活运用等比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现实的紧

密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等比性质.

【教学难点】

等比性质的实际应用.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如图,已知

2

ABBCCDAD

HEEFFGHG

,你能求出





ABBCCDAD

HEEFFGHG

的值

吗?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教学说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探讨和交流,教师采用巡视的

方式参与到学生的交流活动中.教师巡视时可关注:①学生的研究方法,发现好

的方法时,可在适当时间让其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分享.②还有哪些小组的同学研

究有困难,此时教师可抓住分分秒秒对其进行讲解,争取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已知a,b,c,d,e,f六个数,如果

acem

bdfn

=k,(b=d=f≠0),

那么

acem

bdfn





=k成立吗?为什么?

【归纳结论】

如果

acem

bdfn

=k,(b=d=f≠0),那么

acem

bdfn





=k

【教学说明】理解比例的性质可以由等式的基本性质推出.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已知

2

5



ace

bdf

(b+d+f≠0),求





ace

bdf

的值.

分析:根据等比性质,

2

,

5



ace

bdf

2

5





ace

bdf

.

2.已知

a

b

=

c

d

=3,

ab

b

=

cd

d

成立吗?

分析:由

a

b

=

c

d

=3,得a=3b,c=3d.所以

ab

b

=

3bb

b

=2,

cd

d

=

3dd

d

=2,

因此

ab

b

=

cd

d

.

3.已知a∶b∶c=4∶3∶2,且a+3b-3c=14.

(1)求a、b、c;

(2)求4a-3b+c的值.

解:(1)设a=4k,b=3k,c=2k.

∵a+3b-3c=14,

∴4k+9k-6k=14,

∴7k=14,

∴k=2,

∴a=8,b=6,c=4.

(2)4a-3b+c=32-18+4=18.

4.已知a∶b∶c=3∶4∶5,求

23abc

a

的值.

解:方法一:由a∶b∶c=3∶4∶5,得

345



abc

所以

23

23345





abc

()

所以

23

233453





abca

,所以

23

13



abca

所以

2

3

31

3

1



abc

a

.

方法二:由a∶b∶c=3∶4∶5,得

345



abc

345



abc

=k,

则a=3k,b=4k,c=5k,

所以

23233451

333







abckkkk

akk

.

5.在△ABC中,D是BC上一点,若AB=15cm,AC=10cm,且BD∶DC=AB∶

AC,BD-DC=2cm,求BC.

解:∵AB=15cm,AC=10cm,

153

102



BDAB

DCAC

.

设BD=3k,DC=2k,

∵BD-DC=2cm,

∴k=2cm.

∴BC=3k+2k=5k=10cm.

【教学说明】让学生清楚的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熟练掌握设“k”

法.

6.已知k=

abbcca

cab





,求k的值.

分析:解决这个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分类讨论,不能只用等比性质,而把

a+b+c=0这种情况漏掉.

解:当a+b+c=0时,a+b=-c,k=

c

c

=-1;

当a+b+c≠0时,可以用等比性质k=

2

()





abc

abc

()

=2;所以k=-1或k=2.

【教学说明】在利用等比性质时,一定要注意等比性质成立的条件,千万不

能忽视这一点.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存在哪些疑惑?

【教学说明】让学生相互交流后,单独回答、提问.

1.布置作业:教材“习题4.2”中第1、2题.

2.完成练习册中相应练习.

本节采用以问题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教学从提出新

的问题开始,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探索发现、积极创新,加深对问题的认识,采

用讲练结合的方式,增加了教学的弹性.

本文发布于:2022-12-07 14:04: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599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切线支距法
标签:等比性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