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你的逻辑表达能⼒,让说话随时都能条理清晰?
说话,是我们每个⼈的基本技能。
然⽽,想要把话说好,却需要经过⼀定量的练习,才能够提升到我们的表达能⼒。其中,逻辑表达能⼒,则是重中之重。
你有没有遇到以下这些情况:
说了⼀⼤堆话,却还是觉得表达得不够清楚似的;
在脑海⾥想了很多话,最后说出来的⼜是另⼀回事;
⽂字的表述很正常,⼀旦即兴跟别⼈说话就凌乱了;
就连听别⼈说话,⾃⼰也很难捉到对⽅的表达重点;
这些问题,通常都会归结于⼀个原因,那就是你还没有掌握到表达的逻辑能⼒,
什么是表达的逻辑?
逻辑,是我们构建表达的脉络。在这个脉络的⽀撑下,我们才能够有序地把想说的话系统说出来,让别⼈理解。
在《⾦字塔原理》这本书⾥⾯,有这样⼀个案例:
A对B说:
“上个星期,我去了⼀趟苏黎世。你知道,苏黎世是⼀个⽐较保守的城市。我们到⼀家露天餐厅吃饭,你知道吗?在⼗五分钟的时间⾥,我⾄少见
到了15个留长胡⼦的⼈。⽽且,如果你在纽约的任何⼀座写字楼周围转⼀圈,你就会发现⼏乎没有不留长胡⼦或长头发的⼈。同样,在伦敦,留
长胡⼦在多年以前,就已经是伦敦街头的⼀景了。”
想⼀想,这段话表达的意思,到底是什么呢?
是苏黎世⽐较保守,所以留长胡⼦的⼈,⽐起其他外国城市更少?还是苏黎世这样⼀个保守的城市,在留长胡⼦这⽅⾯的⾏为,也慢慢有向其他⼤
城市靠拢的变化趋势呢?
你很难清楚这段话的核⼼思想是什么。
当你觉得这段话好像可以理解成这个意思,⼜可以理解成那个意思时,这就说明,这段话的表达逻辑不是很清晰。
那正确的表达应该怎样呢?同样是这段话,你可以这么说:
“上个星期,我去了⼀趟苏黎世。没想到,现在男⼈留长胡⼦或者长头发,已经慢慢变得这么普遍了。苏黎世这么保守的城市,我们在⼀家露天餐
厅吃饭的那⼗五分钟⾥,我⾄少见到了15个留长胡⼦的⼈。更不⽤说,你在纽约的任何⼀座写字楼周围转⼀圈,你都会发现⼏乎没有不留长胡⼦
或长头发的⼈。⽽在伦敦,留长胡⼦在多年以前,就已经是伦敦街头的⼀景了。”
这样表达,是不是清晰明了,别⼈⼀听就知道你在说什么呢?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因为修改后的那段话,是按照某个“逻辑顺序”在进⾏表达的,⽽这个顺序就是先“表明观点”,再“举例说明”。
这就是表达的逻辑了。
为什么你的表达有问题?
表达,就是⼀种输出观点的⾏为。
当你⼼中装着⼀个观点,不管你是想通过这个观点影响别⼈,还是想让别⼈了解到你的观点,获得思想的交流,你都要把它表达出来。
那为什么,很多⼈在表达这件事上,会感到这么吃⼒呢?
原因⼤概有三个:
1,没有⽣成可以表达的观点;
例如,听到朋友离婚了,尽管你会很惊讶,但也许你不知道针对这件事,要发表什么样的看法。到底是觉得朋友离婚是⼀件好事,还是觉得朋友离
婚是⼀种不智的⾏为呢?
当你对事情还没有相应的了解,或者缺乏⾜够的知识储备,你就很难⽣成相关的观点了。
2,还没梳理好要表达的观点;
不同的事情,会给我们留下不同的观感。基于这些观感,我们就能够发表出⾃⼰的观点。
然⽽,如果⼀件事情给我们留下的观感⽐较杂乱,⽽我们⼜不知道要以哪个观感为中⼼去表达,什么都想说,什么都要说,这时我们就很难梳理出
⼀个核⼼头绪,把话说出来了。
3,不懂得把观感转化为语句;
语句是观感的载体。当我们产⽣⼀种某种情绪,⽽我们想要把这种观感表达出来,就需要找到对应的语句,运⽤这个载体把抽象的观感转化为清晰
的描述。
如果你的⼤脑,没有储存⾜够多的载体,不管是找不到恰当的语句,还是缺少表达的语法规则,那即便你⼼⾥有话,有再多的观感,也很难通过载
体,清晰地把话说出来。
很多⼈不会说话,或者说不好话,都是在这三⽅⾯出现问题。
⼀个说话⾼⼿,在某些时候,都会遇到陷⼊这种状态,只是他们能够迅速反应,调整过来⽽已。
这其中的调整能⼒,就是表达的逻辑。有了这些逻辑表达的框架,我们就能够更好地组织语⾔,发表观点。
记住,我们思维的逻辑能⼒,跟表达的逻辑能⼒,尽管两者是想通的,但实现的⽅式,却是调动了⼤脑的两个不同区域。前者是前额叶⽪层,后者
是运动性语⾔中枢。
不管你思维的逻辑能⼒多么厉害,在表达⽅⾯的逻辑能⼒,你都需要去锻炼,去找感觉,去积累经验。
例如这个题⽬:A、C、?、G、I,问号是什么字母?我们⼀眼看上去,就瞬间思考出答案,这是思维的逻辑能⼒。
然⽽,如果让我们解释,为什么问号是字母“E”,那这时候,你就要构建观点,然后组织语⾔,最后才能把话表达出来。
⽽这个过程,就是表达逻辑能⼒的运⽤。
想⼀想,针对这个题⽬,如果你觉得⾃⼰⽆法流畅地解释到,得出这个答案的思考过程,那是不是跟上⽂说到的那三个原因有关呢?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就必须要提⾼和运⽤你的逻辑表达能⼒。
懂得确⽴你的观点
根据《⾦字塔原理》⼀书的内容,在构建我们表达的第⼀步,就是要⾸先亮明⾃⼰的观点。
有了这个观点“提纲挈领”的带头作⽤,那接下来第⼆步,就是进⼀步⽤例证,或者⽤具体的解释来阐明这个观点。
如“我觉得上海迪⼠尼没什么好玩”,这是你要表达的观点,也是第⼀步。
⽽第⼆步,就是基于这个观点,再进⼀步说明,如:
“去那⾥游玩的⼈太多,排队⼀个⼩时,只玩个⼀两分钟,游乐设施⼜不是特别吸引,没什么意思,⽽且⾥⾯的东西价格⼜贵,简直就是坑⼈。
”(纯属举例,对上海迪⼠尼乐园并⽆恶意)
⾄此,你这⼀轮的表达,就已经完成了。这样看,似乎并没有什么难度。
然⽽,真正有难度的是,想要解决⽆话可说的困扰,在你发表观点之前,还有⼀步需要你去做,那就是确⽴你的观点。
你⾸先要确⽴好你的观点,你才能够把它表达出来。如果你连想要表达的观点都没有,接下来你就很难有话可说。
那你是怎么得出“上海迪⼠尼不好玩”这个观点的呢?
先说⼀说我们表达的运作流程,⼤概分为五个步骤:
1,外界刺激;
2,获得观感;
3,运⽤载体;
4,组织语⾔;
5,开⼝表达;
因为你去了上海迪⼠尼,玩了⼀圈(外界刺激),⽽这个过程留给你某种情绪(获得观感),然后你想把这种情绪通过语⾔发泄出来(运⽤载
体),于是你就抽取其中⽐较有代表性的经历(组织语⾔),再给朋友说出来(开⼝表达)。
也就是说,你的观感、情绪或感觉,就是你⽣成观点的重要因素。你的观感、情绪或感觉,就是你⽣成观点的重要因素。
如果你直接描述“外界刺激”,你可以说“我昨天去了上海迪⼠尼玩”。但如果你想通过这件事表达⾃⼰的观点,你就要清楚知道,你去迪⼠尼游
玩到底获得了什么感觉。然后基于这种感觉,运⽤相关的载体,去把你的思想表达出来。
所以,在你发表观点之前,你⼀定要了解⾃⼰对于触碰到的“外界刺激”,到底获得了有什么样的观感。
例如别⼈问你⼀个问题:“你觉得美好的⼈⽣应该要怎么过?”你⾸先就要对“美好的⼈⽣”这个外界刺激,产⽣相应的感觉。
在你脑海当中,“美好的⼈⽣”应该是什么样⼦呢?你对它的定义越是具体,你给⾃⼰留下的感觉也就越是清晰,你基于这个感觉,也就能⽣成⾃
⼰的观点了。
毕竟,“没有了解,也就没有发⾔权”。
找到表达的切⼊点
有了观点之后,你还需要进⼀步阐明这个观点,这个表达才算完整。
⽽很多⼈都有这样的问题,就是说完观点之后,让他解释⼀下为什么会得出这个观点,他就说得吞吞吐吐了。
对于这些⼈来说,表明观点是⼀件很容易的事,⼀两句话就完事了,如“我就觉得上海迪⼠尼不好玩”,“我就是认为这个⼈不是好⼈”,“这本
书我就是觉得不好。”
但想要长篇⼤论地阐述得出这个观点的“前因后果”,就相对⽐较困难了。因为他们⽆法从杂乱的观感当中,按照某个逻辑顺序,整理出头⽆法从杂乱的观感当中,按照某个逻辑顺序,整理出头
绪,找到要表达的⽅向。
例如逛了⼀圈上海迪⼠尼,获得⼀个“不好玩”的观感,那怎么才能把这个“不好玩”,具体表达出来呢?
这时就需要你从游玩过程的众多经历当中,找到⼀些具有代表性的事例,然后通过相应的载体,将其表达出来。
这就是表达切⼊点的选择。
你可以玩机动游戏的体会⼊⼿讲述,也可以从场内的环境设施说出你的感觉,更可以综合起来,把这些因素有机地组织在⼀起去说。
我们要表达的观点,⼀般只有两种性质:肯定性论述肯定性论述和否定性论述否定性论述,除⾮你不想让别⼈知道你的观点,你才有“顾左右⽽⾔他”的忽略回答,或
者对观点有所保留,才采取“中⽴回答”。
所以,你觉得上海迪⼠尼不好玩,这是⼀个否定的观点,那么你就要找出⼀些否定的事例,去阐述这个观点;你觉得美好的⼈⽣应该每⼀天都过得
多姿多彩,这是⼀个肯定的观点,那么你就要找出⼀些肯定的事例,来说明怎么过得多姿多彩,才算美好的⼈⽣。
找到表达的⼊⼿点,接下来就是语⾔的组织。
组织表达的语句
很多⼈说话不流畅,其中⼀个原因就是载体的运⽤,不太熟悉。
例如外界让你产⽣⼀种愉悦的情绪,你可以⽤“⾼兴”,“快乐”,“开⼼”这些词语作为载体,把这种抽象的情绪转化为清晰可见的描述。
如果你的脑袋⾥,没有储备到⾜够的这些载体,如同让我们⽤外语去表达⾃⼰喜悦的⼼情那样,我们也就⽆法开⼝了。
与此同时,对语⾔语法规则的熟悉运⽤,也能够提升我们组织语⾔的表达能⼒。
你要阐述⼀个问题,为了让表达有种层次分明的效果,你⾸先要懂得运⽤“⾸先”,“接着”,“最后”这些连接词,有规则地把你要表达的观点
串联起来;或者要运⽤“因为”,“所以”这些逻辑关系词,把背后的理由讲述出来。
针对“上海迪⼠尼不好玩”这个观点,找到切⼊点后,你也就有两种阐述观点的语⾔组织形式:
1,⾸先乐园⼈太多了,玩哪个机动游戏都要排队⼀个⼩时,⽽且只玩个⼀两分钟,没意思。然后⾥⾯的东西价格⼜贵,吃个饭都要上百
元,简直就是坑⼈。最后就是乐园的表演⽐较普通,没有给⼈眼前⼀亮的特别感觉,特⾊不够。这个样⼦,还有什么好玩的感觉呢?
2,因为在乐园游玩的⼈实在太多了,玩什么机动游戏都要排很久的队,⽽且⾥⾯的东西价格⼜贵,吃个饭都要上百元,还有就是安排的
表演环节⽐较普通,特⾊不够,所以这个游乐园给我的感觉就不是那么好玩了。
通过这些载体,你把想要的语⾔组织起来,是不是更具逻辑呢?
如果你缺乏这些载体,或者不熟悉怎么去运⽤这些载体,你就很难把⾃⼰的思想有机地组织起来了,说话也就缺乏逻辑。
这也是为什么在阅读潜移默化的作⽤下,再去多说多练,会提升我们的表达能⼒,就是这个原因。
因为阅读能够扩展我们的表达载体,丰富我们的表达句式阅读能够扩展我们的表达载体,丰富我们的表达句式。当你想要把某种感觉转化为语⾔时,既可以⽤这种⽅式去描述表达,也可以⽤另外
⼀种⽅式去描述表达,那这就是你语⾔能⼒的体现。
所以多阅读,尤其经常⽤朗读的⽅式去“阅读”,那我们就会培养出⾃⼰运⽤不同语句去表达的语感习惯。
同时,积累不同场景的表达框架,好⽐⾯试⾃我介绍的表达框架,上台致辞的表达框架,述职汇报的表达框架等等,我们说起话来就会更加得⼼应
⼿。
有了这些准备,这时组织语⾔去阐述我们的思想,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锻炼逻辑表达的三种⽅式
想要提⾼我们的逻辑表达能⼒,多说多练,是唯⼀的⽅式。
我们说话必须具有逻辑性,要经过组织,⼀是⼀,⼆是⼆,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这样的表达才能取得效果。
那有什么⽅法可以培养⾃⼰说话的逻辑性呢?⼤概有三种⽅式:
1,经常思考说话之间的关联性;
听⼀段话,读⼀篇⽂章,不要只留意表⾯的内容,最好要揣摩这段话要表达的核⼼观点,思考这篇⽂章的上下⽂,是怎么构成有机的整体的。
找到这段话或者这篇⽂章的逻辑脉络,想⼀想换做⾃⼰,可以怎么说出来,当有了这些动脑筋的经验之后,下⼀次你⾯对类似的情况,你也知道怎
么表达了。
2,多阅读,最好是朗读;
朗读可以提升我们⼤脑的语感。有些话我们之所以能够脱⼝⽽出,找到表达的载体,⽽没有语法错误,就是因为是语感在起作⽤。
想要让⾃⼰的表达流利顺畅,提升你的语感,是最好的⽅式。⽽经常朗读不同类型的⽂章,例如你想提⾼你论述的表达能⼒,就多读⼀读论说⽂;
想提⾼你抒情⽅⾯的表达能⼒,就多读⼀读抒情⽂,你就积累到相关的语感,帮助表达了。
3,写下来,再说出来;
写⽂章的表达,跟我们说话的表达,不是⼀回事。所以就算我们写作能⼒再强,如果我们不去开⼝锻炼⼝才,我们的⼝头表达能⼒,还是不会取得
进步。
但是,写作能够强化我们的思维能⼒,让我们在⼤脑中形成思考如何表达的习惯。
当我们有了这种思维习惯后,只要经常把思考的结果转化为⼝头语⾔,就是不断开⼝去讲述思考的结果,那我们思维就会跟嘴巴连在⼀起,从⽽形
成⾃然强⼤的有机“表达体”。
经过这些⽅式的锻炼,我们的逻辑表达能⼒,就会获得显著的提升了。
如果你想继续提⾼⾃⼰的⼝才,学习锻炼的⽅法,可以阅读我其他相关的⽂章;不想看⽂字,也有⾳频版。
点击右侧,购买收听我的⾳频课程:掌握说话的⼒量-简书⼤学堂⼝才课
每堂课只有⼏分钟,上下班路上,吃饭间隙都可以随时随地听哦。
鉴于很多读者问我,我的⼝才⽂章有没有⾳频版,
为了全⽅位满⾜不同读者的需要,于是通过跟简书的合作,
推出了这个精编的⼝才课程⾳频版,希望籍此可以帮助到更多渴望提⾼⾃⼰⼝才的朋友。
欢迎⼤家关注,⽀持我们的劳动成果。
谢谢!
本文发布于:2022-11-12 18:35: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59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