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天文望远镜怎么用

更新时间:2022-12-07 13:24:54 阅读: 评论:0

河南中考数学22题常用辅助线-vfp是什么


2022年12月7日发(作者:深圳东湖公园)

观测攻略之如何选购望远镜

FSQ106-赤道式

FSQ106物镜

Meade203-地平式

目镜

开普勒折射镜原理图

我该买什么样的天文望远镜?

相信这是每个想买望远镜的同好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各大天

文论坛的相关版面经常能见到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大家一般都能热

心的进行解答,但是常见的解答往往是先问提问者:你准备投资多少

钱?你主要希望观测什么目标?是以目视观测为主还是摄影观测为

主?不同的观测对象和观测形式应该选择不同的望远镜„„等等。

等到提问者回答了,大家就又热心的帮助,告诉他应该买什么类

型的望远镜,参数是什么样的,大约需要多少钱„„等等。这样就基本

解决了问题。

必须承认,这是对于这个问题的一个比较科学的解答流程。但

是,这种解答方式只适用于提问者本身具备一定的观测基础。其实,更

多的提问者只是刚刚入门的同好,他们并不知道自己主要会观测什么目

标,也不太清楚会常用哪种观测形式,这样问反而有可能把他们问晕,

导致最后买不到合适的器材。并且,对于杂志这样的平面媒体,交互性

远远不如网络,也不可能针对每一个读者的需求提出建议,因此我倒是

觉得,应该换一个思路来推荐器材。

这个思路有一个基本的假设,那就是假定大多数同好在刚入门

时对于观测的需求和我类似,观测水平的成长性也和我类似。这样,我

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一个适合多数入门同好的器材购买方案。

剩下的一些有比较特殊需求的同好再进行单独讨论。

以折射镜起步

望远镜不外乎三大类——折射式、反射式、折反射式。其中最

基础,也是最容易上手的,非折射镜莫属。折射镜的制造成本不是三类

中最低的,但它的光路结构是最简单的,也最符合普通人对于望远镜的

认识和使用习惯。入门级的折射镜价格便宜,成像清晰锐利,比较明显

的缺陷可能只是会有一些色差(什么叫色差我们后面的文章会谈到)。

折射镜适用的观测范围非常之大,日常维护却比较省心。这种种优点决

定了折射镜是入门级爱好者最适合使用的天文望远镜。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建议大家购买这么一套装备(第

一遍看可能很多名词和参数看不懂,没关系,后面我们会详细解释):

1、购买知名品牌的产品。国内品牌在价格上有一些优势,国际

品牌在质量上可能会略胜一筹,如果你是第一次购镜手头又不是特别宽

裕,还是考虑国内品牌吧。

2、主镜口径80mm-102mm,焦距600mm-1000mm。

3、支架部分随主镜成套购买,这样最省心。这里所说的支架,除

了最下面的三脚架以外,还有连接三脚架和主镜,并使主镜能够自由转

动的装置。这个装置又分为两种——普通的地平式支架和赤道仪。

4、其余附件一般会包含在主镜和支架的套装里,比较典型的附件

包括寻星镜及其支架、90度或45度天顶镜、2至3个焦距不同的目镜、

载物盘等,如果有赤道仪,那么还有平衡重锤及其连接金属杆、微调螺

杆等部件,另外有些产品还会赠送太阳滤光镜、摄影接口等其他附件。

这样,根据你购买的望远镜参数不同和配件不同,总共的花费

应该在1500元-3500元之间。明显低于这个价位的望远镜就有些玩具的

味道了,而更好的暂时也用不到。

两个经典的问题

下面进入“名词解释”时间。关于折射镜的基本成像原理如图1

所示,其实就是两片凸透镜形成的一个简单光路,其中位于被成像物那

端的凸透镜叫做物镜,位于人眼那端的凸透镜叫做目镜。

接下来,我希望大家想一想:如果你看到别人正在使用一台望

远镜,你肯定会询问这台望远镜的有关情况。那么,你脱口而出的第一

个问题是什么呢(“这台望远镜多少钱?”这个问题不算在内)?

就我所遇到的情况而言,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是这样的两个

——“这台望远镜能看多远?”和“这台望远镜能放大多少倍?”你

是不是正好想到了其中一个?

--

但我要告诉你,这两个问题的问法都是错误的,别人一听就知

道提问的人肯定是个门外汉。

首先说第一个经典问题,我一般会这样反问:“你认为人的肉

眼能看多远?”提问者往往会说:“我也不知道。”但我相信他心里肯

定认为人的肉眼最多看几公里了不起了。这时我会告诉他:“你看天上

的月亮,那是在38万公里以外;你看天上的太阳,那是在1.5亿公里

以外;你看到的满天恒星最近的都在几光年以外,而你能看到的最远的

天体——”在这里我会停顿一下,让提问者能够重新整理一下思绪,

“是著名的仙女座大星系,它远在220万光年之外!人眼尚且如此,你

说望远镜能看多远呢?”

那么,正确的问法是什么呢?想一想?

一个比较正确的问法是:“这台望远镜能看到多暗的天体?”

望远镜看到暗天体的能力叫做“光力”,望远镜光力的大小与

其口径有关,口径越大光力越强。所谓口径,顾名思义就是这台望远镜

进光口的直径,对于折射镜而言就是物镜的直径,用字母D表示。不过,

衡量光力大小如果直接用口径的话不够直观,因此我们又定义了一个概

念,叫做“极限星等”,简单理解就是这台望远镜在最理想的条件下能

看到多暗的星,这样就非常直观了。显然,极限星等也是取决于望远镜

口径的,口径越大,极限星等也就越大。

下面让我们来进一步理解什么叫做“看到”了一个物体。想必

大家都曾经听说过,当年外国的宇航员飞上太空后号称能从太空中看到

中国的长城,这很让我们骄傲了一阵子,但后来就有人指出,人的肉眼

分辨率有限,不可能在那么远的地方分辨出长城这种宽度只有几米的物

体,因此在太空中看不到长城。最近,中科院的一个科研团队正式确认

了这一结论。

这里有一个“分辨率”的概念。分辨率是指一个观测设备(比

如人眼或者望远镜)分清目标细节的能力,当给定一个观测设备以后,

它的分辨率就固定了,这时它能不能分辨出一个物体,就取决于这个物

体本身的大小和它离观测设备的距离。我们可以这样来直观的理解:你

从很远的地方向我走来,一开始我只能看到天边出现了一个人影,慢慢

的能分清你的四肢,再近一点才能看清你的五官,等你走到我身边时,

我才能看清你眼角的鱼尾纹。而对于天文望远镜,由于它观测的目标都

是天体,因此其分辨率被定义为能分清天球上最近的两个点之间的角距

离。望远镜的分辨率也是与口径有关,口径越大分辨率越高。

那么,能否看到一个物体是不是取决于分辨率呢?人的肉眼在

太空中确实无法分辨长城这种宽度的物体,但我们不妨这样假设:如果

能够给长城涂上一层强力荧光粉,到了晚上,周围都黑了,但长城还在

发出强光,这时人的肉眼在太空是不是也有可能看到长城呢?

因此,我们要搞清楚“看到一个物体”和“分辨出一个物体”

的区别,前者只需要观测设备能接收并感知到这个物体发出来的光就可

以了,这取决于该物体本身的亮度以及其相对于周围环境的反差,而后

者才取决于观测设备的分辨率。能看到一个物体而不能分辨出一个物体

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肉眼能看到恒星,而恒星是点光源,角直径近似无

穷小,肉眼是不可能分辨的。所以,关于在太空中肉眼看不到长城的结

论是对的,但他们的理由却不太正确。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意识到,光力和分辨率是望远镜最重

要的两个指标——光力决定了你能看到多暗的星,分辨率则决定了你能

看清月球上最小的环形山的大小。而这两个指标都和口径有关,因此,

口径是望远镜最重要的物理参数。那么,对于第一个经典问题,最准确

的问法就是:“这台望远镜的口径多大?”

再说第二个经典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很多人以为给定

了一台望远镜之后,其放大率就是固定的,殊不知,根据后端的目镜不

同,这台望远镜的放大率是可以变化的。放大率取决于望远镜的第二个

重要参数——焦距(用字母F表示,有的厂商也可能用f表示),其具

体值等于物镜的焦距除以目镜的焦距。物镜的焦距数值一般会标在物镜

端或镜筒上(如图2所示),目镜的焦距数值一般会标在目镜侧面(如

图3所示),计算起来非常方便。比如,一台焦距800mm的望远镜,使

用20mm目镜时放大率是40倍,使用8mm目镜时放大率就是100倍。那

么,对于第二个经典问题,正确的问法应该是:“这台望远镜的焦距是

多少?”

到这里你可能会说:“既然这样,那我可以用焦距很短的目镜

来得到更高的放大率,看到更清晰的图像。”其实这个想法也是不太对

的。短焦目镜确实可以得到更高的放大率,但一台望远镜并不能一味的

追求高放大率。首先,由于口径定了,光力就定了,目标在望远镜中的

总亮度也就定了。放大率越高,成的像越大,其单位面积的亮度就会越

低,成像就会变得越暗。其次,还是由于口径定了,分辨率就定了,更

高的放大率并不能获得更高的分辨率(可以这样理解:两颗靠得很近的

星看起来就像一颗,提高放大率以后,它们看起来还是一颗,只不过象

变得更大了而已)。再次,过高的放大率会放大大气抖动的影响,增加

调焦的难度(关于调焦我们会在后面的文章中详细谈到)。最后,放大

率越大视场一般而言会越小。这些因素都并不利于观测。在这里有一个

“视场”的概念,简单理解就是我们在目镜里所能看到的天空范围。

但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放大率过小,我们又无法充分发挥这

台望远镜的性能。那么怎样的放大率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一台望远镜的

性能又不至于过分呢?经验告诉我们,这个放大率一般是望远镜口径以

毫米为单位时的数值,叫做有效放大率。比如,一台口径80mm的望远

镜,其有效放大率就是80倍。当然,根据不同的对象,我们选用的放

大率也会不同,对于月球、大行星这种比较亮的天体,选用的放大率比

有效放大率更大一些也没什么关系,但对于那些比较暗又有一定大小的

星云、星系等,选用的放大率就最好比有效放大率低一些。

表1

口径(mm)分辨率(角秒)极限星等(等)

602.3311.0

702.0011.3

801.7511.6

901.5611.9

1001.4012.1

不同口径的望远镜对应的分辨率和极限星等列表

望远镜的支架部分

对于支架部分,三脚架没什么好说的,关键就是地平式支架和

赤道仪要重点谈一谈。

地平式支架,也被称为经纬支架,是最简单的一种支架形式。

如图4所示,望远镜通过两个轴分别在水平和竖直方向转动,从而达到

指向任意方向的目的。这种支架形式操控起来是最方便最直观的,如果

两个轴都设置有微调旋钮的话,对于比较精确的定位天体的位置也是很

方便的。有一些厂商直接将地平式支架做成了类似摄影用云台的那种形

式,一个大手柄同时进行两个轴的锁紧、松开和转动,这样控制起来更

加方便,而且其接口还是标准的相机接口,可以和摄影三脚架通用。

但是,稍微深入想一想就会发现,因为地球的自转,天体有周

日视运动,我们的望远镜指向一个天体后如果保持静止不动,你就会看

到这个天体在望远镜视场中向一个方向移动,很快就会移出视场。如果

我们想长时间跟踪一个天体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望远镜和天体同步

转动,以抵消地球自转的影响。实现这个想法的最好的装置就是赤道仪。

如图5所示就是一台典型的赤道式望远镜,其赤道仪虽然也是由互相垂

直的两个轴组成的,但所不同的是这两个轴并不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

向,而是一个指向天极(与地球的自转轴平行),一个与之垂直。指向

天极的轴叫做赤经轴,望远镜围绕赤经轴转动,即可追踪天体的东升西

落。与赤经轴垂直的轴叫做赤纬轴,理论上如果你的赤经轴方向比较精

确的指向了北天极,那么当找到一个天体后,赤纬轴就可以锁死了,因

为跟踪天体不需要在赤纬方向有任何转动。

中高端的赤道仪一般都会配备有电动跟踪装置,一个马达以一

定的速率转动,通过传动装置带动赤道仪的赤经轴以天体的周日视运动

速度自西向东转动,这样当我们找到一个天体时,只需要打开马达,这

个天体就会一直保持在视场的中央。当然,电跟装置需要额外的花费,

如果你一时没那么多钱,又主要是目视观测不怎么照相的话,那么电跟

装置可以先不配,等时机成熟时再加一套电跟装置或者买一台新的带电

跟的更好的赤道仪。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地平式支架难道就不能跟踪天体的运

动了吗?”当然也能,只不过需要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同时转动才能跟

踪,这样比较麻烦。比如,在没有电动跟踪的情况下,当一个天体移出

了视场较长时间,如果是赤道式望远镜,那么我们只需要持之以恒的转

动赤经轴就一定能把这个天体找回来,但地平式的话,我们就无法知道

两个轴该各转动多少才能将其找回来,这个时候就只能对照星图重新找

一遍。地平式支架也可以做成电动跟踪的,但这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恒定

速率单轴转动了,而需要电脑(可以是支架内置的小电脑也可以是外接

的控制电脑)根据当前目标的位置实时计算两个轴分别需要怎样转动。

如果要进行长时间跟踪曝光的天体摄影,那么采用赤道仪会非常方便,

如果是地平式,就算能电动跟踪,视场里的象也会产生场旋,还需要后

端的相机或者CCD进行相应的同步旋转才能抵消,非常麻烦。关于天体

摄影的相关问题,我们后面的文章会详细介绍。

说了这么多赤道仪的优点,也该说说它的缺点了。首先,赤道

仪使用起来上手比较麻烦,因为它和我们平时的一些思维惯性不同,一

开始你可能会发现你根本无法将赤道仪指向想指的位置。当然,用熟了

以后就好了。第二,同档次的支架系统,赤道仪会比地平式支架贵一些。

第三,一般而言,赤道仪会比经纬支架体积大不少,也要笨重不少,这

样它的便携性就会差一些。比如有些经纬支架小到可以集成到三脚架顶

部,一个三脚架包就都背走了,而再小的赤道仪恐怕也无法和三脚架放

到同一个三脚架包里。如果你在自己家里观测还好,要是需要外出去别

的地方观测,你就会意识到便携性是多么的重要。第四,如果你极轴对

得不准(就是赤道仪赤经轴的指向距离天极有一定的误差),那么你跟

踪一个天体时就会发现也需要两个轴都转才能跟踪,只不过赤纬轴需要

转的量比较小而已。最后,赤道仪即使能电动跟踪,但要是电机和赤道

仪的跟踪精度不够,同样会出现跟踪误差,要用这样的赤道仪进行天体

摄影也不会太轻松,而高精度的赤道仪价格则一般非常昂贵。因此,赤

道仪虽然好用,但在好用性提升比较有限的情况下牺牲掉一定的经济优

势和便携优势究竟值不值得,还需要你根据经济情况和观测目的做出自

己的选择。如果非要我给一个建议,那我只能说:“你看好的那一台望

远镜套装里的是什么装置就要什么装置吧,这样最省心!”不过,无论

是地平支架还是赤道仪,一定要有微调装置才好用(已经实现了完全电

动控制的中高端支架系统又另当别论,这种系统往往没有手动的微调装

置),这一点购买时务必要问清楚。

关于反射式和折反射式望远镜

在这里我们只对这两种望远镜的特点进行一个简单说明,以后

有机会再详细介绍,其中有些概念看不懂也没关系,知道结论就行了。

反射式望远镜是制造成本最低的,但由于光路关系它的目镜在

镜筒进光口的那一侧,不太符合普通人对望远镜的使用习惯。入门级的

反射镜价格非常便宜,但成像的清晰锐利程度不如同级别的折射镜,虽

然没有色差,但一般会有球差和彗差,由于其副镜的存在还需要经常调

较光轴,维护起来相对麻烦。不过由于其价格有优势,在手头比较紧的

情况下还是可以考虑的。

折反射式望远镜集合了折射和反射这两种形式的优点,又比较

好的克服了两者的缺点,不过其制造难度更大,价格相对较贵。另外折

反射式望远镜的焦距都比较长,观测一些暗淡而面积较大的天体时效果

可能不会太好,用于天文摄影的难度也相应较大,不过对于观测和拍摄

月球、大行星等亮天体效果却非常好。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就是在你的器材和观测水平升级后,原来

的折射镜往往可以很容易的作为导星镜继续发挥作用,而反射镜和折反

射镜要想作为导星镜,其难度会更大一些。

到这里,你基本上已经可以着手调查自己应该买一台什么样的

望远镜了。关于望远镜的其他附件我们会在后面的文章中具体介绍,反

正你只要购买正规公司的产品这些附件一个都不会少。如果想买望远镜

的同好在本文的帮助下购买了自己的第一台望远镜,并且在使用了一段

时间后觉得还比较满意的话,那就是笔者莫大的荣幸了。

观测攻略之四——初试望远镜

就是这台望远镜各主要部件分解图,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分别为三脚架、赤道仪、载物盘、

配重及连接杆、主镜(含抱箍)、寻星镜(含寻星镜支架)、90度立像天顶反射镜、目镜、

微调螺杆等。

观测攻略之四——初试望远镜

经过前面的指导,也许你已经购买了你的第一台望远镜,并迫不

及待的想要马上用它来进行观测了。不过不要着急,你还需要先在白天

花上两三个小时时间仔细练习一下望远镜的组装、调试和使用,才不至

于到了晚上手忙脚乱。

实际动手组装望远镜之前,我建议你认真阅读一遍原厂附带的

“使用说明书”,尤其是当你第一次使用望远镜的时候。

阅读说明书是一个很好的习惯,正规厂家的说明书会详细说明包装箱里

所有的部件都是干什么的,并有图示指导你如何组装和使用,这样会让

你相对于自己摸索而言少走很多弯路,并从一开始就能对望远镜的基本

部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不过,如果你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得到说明书,或者说明书过于

简略,又或者想了解关于望远镜系统的更多信息,那么,请继续往下看。

我们将以一台典型的赤道式折射小望远镜为例来手把手教你如何组装、

调试和使用。

●第一步,将三脚架展开后放到地上,并安装载物盘。

常见的三脚架有两类,一类是本例的这种,整体为一体化设计,

中部有载物盘托架进行展开角度的限制(以免展得过开而垮掉),载物

盘直接安放在托架上再用螺帽固定。这类三脚架使用非常方便,直接往

地上一放将三条腿往外拉至最大角度,再把载物盘装上去即可。不过有

的载物盘是三角形的(本例就是如此),因此装上去时要先错开一定角

度,再往里转正入槽(如图2所示),这样载物盘能顶住托架的可弯折

部分,三脚架就不会因为不小心的碰撞而向内收拢了。

另一类三脚架是三条腿分体式设计的,安装时要分别用螺丝将

其拧在经纬支架或赤道仪的底座上,其载物盘一般是挂钩式的,需要手

动调整三条腿的角度再将载物盘挂上,三条腿向外扩展和向内收拢的限

位都靠载物盘本身来完成。这类三脚架的安装显然比上一种要麻烦得

多,因此现在越来越少见了。

●第二步,安装赤道仪,对极轴。

安装过程非常简单,直接将赤道仪“坐”在三脚架上,从下端

用螺丝拧紧即可。这个螺丝有的直接和三脚架做到了一起(本例就是如

此),这样省得单独存放和保管。也有的是和三脚架分离的单独一个大

螺丝,这样的设计便于三脚架在必要时连接其他赤道仪,因此这两种设

计各有优劣。另外,本例中的三脚架在侧面还有一个小螺丝用于进一步

锁定赤道仪,也需要拧紧。

接下来要进行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对极轴。赤道仪要想正

常工作,必须将自己的赤经轴方向对准北天极,这个过程称之为对极轴。

精确对极轴比较麻烦,也需要相对较好的器材支持,对于本例这种使用

入门级小赤道仪进行目视观测而言,只需要粗对极轴就可以了,这只要

求你知道观测地的方向和地理纬度。如图3所示是本例所使用的赤道仪,

在赤道仪底座的上方有一个醒目的地理纬度刻度盘,从0到90度,刻

度盘上方有一个小箭头指向刻度盘(如图4所示)。我们只需要拧松锁

紧螺丝和限位螺杆,将那个小箭头指向对应当地纬度的示数,再把锁紧

螺丝拧紧,限位螺杆轻轻拧到拧不动为止(拧这个不要使太大劲,因为

它不是起锁紧的作用,而是起限位和微调的作用。至于它起作用的原理,

我建议有条件的读者自行研究一下,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在纬度刻度

盘上的那个旋转轴就是赤经轴,它的指向就是极轴方向,在粗对极轴的

情况下只需要把极轴方向大概的对着北方就可以了。赤经轴上方与之垂

直的旋转轴是赤纬轴,赤纬轴顶部就是和望远镜主镜相连的平台或者卡

槽。赤经轴和赤纬轴也都有自己对应的锁紧螺丝,松开之后两个轴就可

以自由旋转。有的赤道仪还配备有微调装置,用于在锁紧的状态下微调

两个轴的方位,具体用法后面详谈。

●第三步,安装配重。

在安装主镜之前,我们应该先装好配重。配重一般由重锤和连

接金属杆组成,先将连接杆拧在赤纬轴下端对应的螺口里,然后拧掉金

属杆另一端的防重锤滑落的保护装置,将重锤穿入连接杆中部,拧紧,

再将防滑落装置拧回。重锤里一般设计有一小段可自由滑动的短金属

杆,这种情况下需要锁紧螺丝在下方时才能将重锤穿入连接杆,具体原

因手头有赤道仪和重锤的同好一看实物便知,不再赘述。

●第四步,安装主镜及相关附件

本例中的主镜是通过抱箍连接到赤道仪上的。如图5所示,抱箍下

方的突出部分正好能卡在赤道仪顶部的卡槽里,拧紧卡槽侧面的螺丝就

能将其固定。一些载重量较大的赤道仪卡槽的侧面可能有一大一小两个

螺丝,拧紧的时候应该先拧大螺丝再拧小螺丝。主镜直接放在抱箍里,

扣上抱箍拧紧螺丝就能锁定主镜。有的镜子没有设计单独的抱箍,而是

直接在主镜上固定了一个突出部分卡在赤道仪的卡槽里,这种设计虽然

省事,但是灵活性却很差。

主镜和抱箍分开设计的话,抱箍可以自由连接其他粗细差不多的望远

镜,主镜也可以方便的连接其他抱箍。在后面谈到的调平衡的过程中,

分体设计在赤纬轴的调节上也要方便和安全得多。另外,有的抱箍和赤

道仪之间是直接通过螺丝和螺口连接的,这需要使用六角螺丝刀用于拧

紧(原配的附件里会有一把),比较麻烦,不过稳定性最好,因此多见

于一些高档赤道仪。

主镜装好后,我们就可以在其尾端直接装目镜了。不过考虑到多数

情况下我们观测的天体地平高度都比较高,望远镜也会仰得比较厉害,

这个时候直接在尾端装目镜会让观测变得非常难受(有可能需要蹲得很

低同时头又要往上抬),因此我们需要在主镜和目镜之间插入一个小的

辅助设备——90度立像天定反射镜,其内部是一个普通的平面镜,将光

路进行90度的转向,这样我们就可以从侧上方很舒服的观测天体了。

寻星镜也是一个重要的辅助工具。寻星镜短小精悍,放大率低,视

场大,用于粗略定位目标天体的位置非常方便。寻星镜通过支架和主镜

相连,本例的寻星镜支架是利用螺丝拧在主镜上的(如图6所示),另

有一类支架通过卡槽方式和主镜连接。寻星镜支架前后两个箍圈各有三

颗小螺丝用于调节寻星镜的指向,其作用后面详谈。

微调螺杆是本例中的又一辅助工具。如图7所示,赤道仪的赤经轴

和赤纬轴处各有一根光滑的小金属杆向外伸出,我们只需要将微调螺杆

套进小金属杆,并将锁紧螺丝对准金属杆上的凹槽拧紧,就可以在相应

的那个轴锁紧的情况下,通过旋转微调螺杆进行该轴的微调。另外有一

些赤道仪直接设计有微调旋钮,这样就更省事了。

●第五步,调节整个系统的平衡

到这里,我们已经可以开始尝试进行观测了。但要是想让接下来的

观测变得更轻松和舒服,我们还需要首先调节系统的平衡。

首先调节赤纬轴的平衡。在所有必要附件都安装到位的情况下,拧

松赤纬轴,将主镜放平,这时主镜的两端就像天平的两端一样,如果有

一端重,那一端就会下沉(如图8所示),这时我们要做的就是松开主

镜的抱箍,前后移动主镜的位置以令其达到平衡(如果抱箍和主镜一体

化设计,这时就只能松开赤道仪卡槽上的锁紧螺丝来进行前后移动,比

较麻烦和危险)。有时由于摩擦的原因即使有一端重也不易下沉,这时

我们就需要用手拨动主镜的两端,通过运动到停止的过程来判断两端的

平衡情况。听起来好像很复杂,实际动手试一下就会发现非常简单。赤

纬轴的平衡一开始不用调得太精确,因为有一个原因会让你不久后还要

再次调节。

赤经轴的平衡是通过调节重锤在金属杆上的位置实现的(在这里重

锤就像一个秤砣),具体调节方法和赤纬轴类似,这个一开始就可以调

得精确一些,后期变化空间不大。

●第六步,随意指向远方的目标,调焦。

给定一台望远镜以后,其物镜的焦距就固定了,但对应后端不同的

目镜,加不同的附件,以及观测不同距离的目标,目镜和物镜之间的距

离也要有相应的变化。因此,所有的常规望远镜都设计有调焦装置。

调焦很简单,通常是通过转动调焦座的旋钮改变主镜后端调焦筒往

外伸的长度来实现的(如图9所示。另有一种调焦方式多用于折反射式

望远镜,具体情况今后有机会再详谈),有的调焦装置上还有专门的锁

焦螺丝用于锁定焦点。

在这里,建议你将望远镜随意的指向远方的目标,感受一下调焦的过程;

然后固定目标,使用不同的目镜,感受一下不同目镜下焦点的变化;再

固定一个目镜(建议用焦距最长的目镜),改变不同距离的观测目标,

感受一下此时焦点又是如何变化的。

另外,由于调焦会令后端的调焦筒往外伸,因此会破坏赤纬轴上的

平衡(相当于后端的力臂变长了),这时就需要我们在焦距调得差不多

的时候,重新调一次赤纬轴的平衡。赤经轴的平衡则不受影响。(想一

想这是为什么?)

●第七步,调节主镜和寻星镜的平行。

这是正式观测前的最后一项准备工作了。所有天体都被看作是无限

远处的目标,因此要想让寻星镜发挥作用,必须令它和主镜指向同一个

方向,或曰它和主镜要平行。调节平行的方法是:用主镜强行找到一个

尽可能远的目标(白天可以使用远方的塔尖,晚上可以使用远方的灯),

将其放到视场中央,并将赤经和赤纬轴锁紧,然后调节寻星镜支架那两

个箍上的六颗小螺丝,将该目标调到寻星镜中央的十字叉丝交点上。这

是一个非常考验耐心和细心的步骤,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另外,地面目

标终究不能被看作是无限远目标,因此到这里只能算粗调,真正要将平

行调得很精确必须使用天体进行进一步的细调。再有,有时晚上观测时

找不到明亮的地面目标,必须直接用天体来调节,这时需要注意的是,

在你的赤道仪没有电动跟踪的情况下,当你用主镜找到天体并将其调到

寻星镜中央的时候,天体在主镜中早已偏离了中心,这时就需要反复的

调节主镜和寻星镜的位置才能最终实现平行。建议你尽量找靠近北天极

的亮星来调节,它们相对来说移动得更慢。这个过程是辛苦的,但当你

一旦调整成功,后面的观测就可以做到“指哪打哪”——用寻星镜找到

目标并将其放到十字叉丝中央,这样它就自然出现在主镜的视场里了。

在完成了本文所述的“七步走”之后,你终于作好了观测前的所有

准备。今晚,就扛着你的望远镜,来到户外,将它指向你感兴趣的目标

吧!

本文发布于:2022-12-07 13:24: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598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家徽阅读答案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