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太阳和月亮同时出现

更新时间:2022-12-07 13:16:58 阅读: 评论:0

文档共享管理系统-鹘怎么读


2022年12月7日发(作者:2021年春节是几月几号)

Youhavetodothingsthatothersdon'twanttodotoday,sothatyoucanhavethingsthatotherscan'thave

tomorrow.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

《太阳和月亮》说课稿

《太阳和月亮》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

1、设计意图

我们都知道地球上有一个太阳和月亮,但是对于小班小朋友

来说,还分不清什么时候会出现太阳,什么时候会出现月亮。在

一次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正高兴看着天上的太阳告诉我,林老师

你看天上有一个太阳,可是林芯颖却说不对,那是月亮,孩子们

就开始出现了争执。

孩子们对太阳是白天出现的,而月亮是黑夜才出现的这样的

一个自然现象了解还比较模糊。《太阳和月亮》这节课中的白天

和黑夜是一个最突显的素材,根据小班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的年龄

特点,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再加上班上孩子喜欢琅琅上口的儿

歌,于是,我尝试通过引导幼儿对儿歌的欣赏和游戏体验的方式,

让孩子体会文学作品的情趣。所以我选择了《太阳和月亮》这篇

充满趣味性、童真性的诗歌,萌发孩子们对诗歌活动的兴趣。

我班现有15名幼儿,其中男生4人,女生11人。部分幼儿

已有上过托班,经过了两个多月的小班学习生活,孩子们在语言

表达能力方面有了比较大的进步,同时有较强的表演和探索欲

望,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因此,我设计了本

次活动《太阳和月亮》。

2、说目标。

活动的目标起着最重要导向作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

点、教材本身具有的趣味性为依据,整合了艺术、社会、健康、

科学等领域,从情感、认知、能力,三方面确立了本次教学活动

的目标:

1)乐意与同伴一起交流欣赏诗歌,对诗歌活动感兴趣。

2)理解诗歌内容,愿意用“……醒来了”“……睡着了”

句型说一句话。

3)感受诗歌中所表现的“热闹”和“静悄悄”,理解“热

闹”和“静悄悄”的含义。

3、说活动准备:

(1)在知识准备方面:

在课前发挥家园共育的有效资源互动,收集有关太阳和月亮

的图片、书籍、光盘资料等。初步感知太阳和月亮的外型特点,

能区分太阳和月亮,知道太阳是白天出来的,月亮是晚上出来的。

(2)在物质准备方面:

A、本次活动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以动画的形式把太阳出

来白天的活动和月亮出来黑夜的活动,通过多媒体的

不错的方式直观、生动、有趣的展示给孩子们,感受太阳出

来了,小动物、小朋友都醒来了;月亮出来了,大家都睡着了,

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愿意用:“……醒来了”“……睡着了”

句型说一句话,更好地增强了活动趣味性,激发幼儿学习诗歌的

兴趣。

B、为了更好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优美,

我还准备了太阳、月亮、小草、花、小鸟、小朋友等图片;另外,

课件中《欢乐颂》和《摇呀摇》两段歌曲分别营造出活泼和安静

的氛围,两段音乐鲜明地对比让幼儿感受诗歌中所表现的“热闹”

和“静悄悄”的不同场景,在游戏体验中进一步理解了“热闹”

和“静悄悄”的含义。

(3)在空间准备方面:

为了便于让所有的幼儿都能清晰地观看课件,我将本次活动

座位设立为马蹄形,既保证幼儿观看环境,中间空出的场地还可

以保障后面游戏环节的顺利开展。

二、说教法: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活动中力求

师生互动,以热情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通过多媒体教学法、游

戏法、提问法,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生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

戏之中,使活动得到深化。

首先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区分白天和

黑夜的活动是一个比较抽象的问题,而多媒体动画课件的呈现直

观、生动地展示了这一自然现象,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

下学习。

其次是提问法:有目的的提问能启发幼儿的发散思维、引导

幼儿仔细观察。在活动中我让幼儿在分段和完整观看前,都运用

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幼儿思考,使教学内容层层深入,帮助幼儿

逐步理解诗歌内容。

再次,在活动中我还将运用游戏法,动静结合,让孩子们在

音乐旋律的伴随下边表演边念诵诗歌,从而更好地对所学内容加

以巩固。

此外,我还将根据活动开展情况,适时地采用正面教育法、

鼓励法等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

参与活动,将艺术、社会、健康和科学领域有机整合,注重综合

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于乐。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积极参加游戏活动中,不仅

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

更升华了情感。

根据皮亚杰认知理论:“幼儿必须通过自身活动发现,认知

客观世界,不断构建,完善自己的认知模式”。所以本次活动幼

儿主要采用:视听结合法、游戏体验法来理解诗歌的内容。

四、说教学程序:

遵循“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原则,本次活动共有4个环

节:

不错的激发兴趣、观看课件—欣赏理解诗歌—游戏体验—活

动延伸

(一)激发兴趣、观看课件;

此环节主要采用分段欣赏的方式观看课件,并提问:

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

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欣赏理解诗歌;

此环节主要采用完整欣赏的方式,进一步了解诗歌内容,也

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提问:

1、太阳出来了,谁醒来了?太阳出来了,还有谁醒来了?

(感受白天的热闹气氛)

2、月亮出来了,谁睡着了?月亮出来了,还有谁睡着了?

(感受黑夜的安静气氛)

重点:学说:~~醒来了;~~~睡着了

难点:区分白天活动的“热闹”景象和黑夜活动“静悄悄”

的景象,从而理解“热闹”和“静悄悄”的含义。

(三)游戏体验;

此环节主要以“欢乐颂”和“摇呀摇”两段动静鲜明的音乐

旋律做背景,在音乐的节奏变化中,启发幼儿按意愿选择自己喜

欢的角色,表现诗歌中“热闹”和“静悄悄”的场景,在游戏中

进一步巩固诗歌内容,理解“热闹”和“静悄悄”的含义,让孩

子们在玩中学,实践体验中理解。

(四)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在熟悉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已有的生活经

验进行简单创编诗歌。

2、组织表演游戏活动,满足孩子们的表现欲望。

五、效果预测

我想在《纲要》精神的指引下设计的本次活动,通过生动的

课件和趣味的游戏方式,孩子们参与的兴趣会比较浓厚,积极、

主动性会比较高,当然在活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困难,比如理解

词汇含义方面,不过,我将根据孩子的表现、学习态度和方式,

适当调整教学方式,使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

高。

《太阳和月亮》说课稿篇2

《太阳和月亮》这首诗歌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语言精练,

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富有儿童情趣;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朗

读和记忆,它的文学形式易被低幼儿童所接受。《新纲要》中指

出: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

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因此,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时常会注意培养幼儿的语言想像力

和创造力,根据提供的语言领域目标,我选择了诗歌欣赏。对于

小班幼儿而言,诗歌欣赏还是有些陌生的。所以,我挑选了比较

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素材《太阳和月亮》,并进行了一定程

度的加工,力求诗歌生动、有趣味性。

一、说目标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因此目标应注重全面性,它包括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

等方面。注重能力的培养,通过自主的学习,促进幼儿生动活泼、

主动和谐的发展。具体如下:

(1)引导幼儿感知诗歌的意境,并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幼

儿对学习诗歌的兴趣。

(2)启发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创编诗歌。

(3)萌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分析:从目标来分析,目标(1)渗透了认知和情感内容,这

是整个活动的主心骨,重在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对诗歌欣

赏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铺垫作用。目标(2)

是能力目标,这里突出的主要是再创造的思想,重在鼓励幼儿创

造性地运用语言,开发想像力。目标(3)是情感目标,在学习诗

歌的基础上,萌发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说重、难点

1.活动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幼儿欣赏诗歌的兴趣。

2.活动难点:根据已有的经验创编诗歌,发展幼儿的想像

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分析:根据提供的目标发展幼儿的想像力,所以让幼儿根据

已有的经验创编诗歌,是发展幼儿想像力和创造力的一个很好的.

途径。活动中利用图片、音乐和有趣的游戏开发幼儿的大脑思维,

促进幼儿拓展词汇.从而突破活动的重、难点部分。

三、说准备

首先,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

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

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我从以下三方面

来谈我的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的准备:活动前,幼儿已有白天和黑夜这个概

念,为幼儿理解诗歌内容作了铺垫。另外,幼儿有欣赏诗歌的经

验,利用晨间入园或是中午休息时间等播放优美的儿童诗歌供幼

儿欣赏。

2.教具、学具的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为了让幼儿更专注地理解诗歌的内容,融

入到诗歌优美的意境中去。

(2)音乐:播放抒情柔美的音乐与诗歌整合起来。

(3)头饰:小鸟、小树、小花、小草等。

(4)大小图片若干张:为创编诗歌作准备。

3.心理的准备:利用春天这个美丽的季节,抓住这个教育

契机,让幼儿在散步途中感受周围事物的变化。发展幼儿的语言,

使幼儿在心理上有感应。

四、说过程

1、以欣赏课件前半部分的形式引入课题。

(1)听录音,录音里有些什么声音?

(2)配乐、欣赏课件,学习诗歌第一段。提问:太阳出来

了,谁醒来了?白天怎么样?

(3)学习朗诵第一段诗歌。

目的:利用课件感受白天真热闹,学习诗歌第一段。

2、以欣赏课件后半部分深入课题

(1)听音乐。

提问:听了这段音乐你们想干什么?夜晚天空中谁出来了?

白天小鸟醒来了,夜晚小鸟怎么样了?

(2)夜晚怎么样?

(3)配乐欣赏课件,学习诗歌第二段。

目的:利用课件感受夜晚静悄悄,学习诗歌第二段。通过对

比式的提问,巩固白天和黑夜这个概念。

3、完整的欣赏诗歌:《太阳和月亮》。

(1)提问:白天谁出来了,怎么样?晚上谁出来了,怎么

样?

(2)幼儿和教师共同朗诵诗歌一遍。

(3)分组朗诵一遍。

目的:采用隐射式的提问让生活更加有趣、生动,幼儿的答

案对完整学习诗歌有直接的帮助作用。

4、以创编诗歌和表演诗歌的方式升华课题。

(1)太阳有许多好朋友,小鸟、小树,小朋友醒来了,还

会有谁醒来?(边创编边在“白天”、“黑夜”的周围贴上图片)

(2)晚上,这些醒来的它们怎么样了?

(3)幼儿分组进行情境表演诗歌内容。

目的:学习创编诗歌,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

采用贴图片的方式,目的在于为创编诗歌留有影子和空间。

五、活动延伸

(1)听着音乐让幼儿与太阳、月亮一起玩。

(2)呀!又是一天,太阳出来了,小朋友醒来了,锻炼身

体去了!(放热闹的音乐)

目的:组织幼儿游戏,围绕太阳和月亮的主题,扩展幼儿的

知识面。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提高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基础,

我非常希望能够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为提高我班幼儿的语言表

达能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本文发布于:2022-12-07 13:16: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597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cad全称
下一篇:动词原形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