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字有哪些拼音
我国原来没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
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
反切上字与所注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注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
唐代守温在分析汉语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基础上,制定了描述汉字语音的三十六字母,
说明当时我国的语音分析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可惜他用汉字来表示这些声母和韵
母,因此,这样的字母没有进一步发展成拼音文字。500年前我国部分穆斯林少
数民族中曾经使用“小经”文字,这种文字是一种阿拉伯文字。
用阿拉伯字母来拼写汉语,比唐代守温用汉字来表示声母和韵母又进了一步。共有
36个字,其中4个字母是特有的,这可能是我国最早的用来拼写汉语的拼音文字,
它不再带有汉字的痕迹,完全采用拼音字母。
“小经“同时也为东乡、撒拉等民族使用。明朝末年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为了学
习汉字,他们开始用拉丁字母来拼写汉语。
1605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MatteoRicci,1552-1610)在北京出版了
《西字奇迹》,其中有4篇汉字文章加了拉丁字母的注音。这是最早用拉丁字母
给汉字注音的出版物。
利玛窦和金尼阁的方案是以“官话读书音”为标准设计的,适于拼写北京语音。这种
新颖的拼音方法给中国学者以很大的启迪。
但是,在两三百年间,利玛窦和金尼阁的方案只是在外国传教士中使用,没有在中
国人当中广为传播。1815年到1823年之间,在广州传教的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编
了一部《中文字典》,这是最早的汉英字典,字典中用他自己设计的拼音方案来拼
写汉语的广东方言,实际上是一种方言教会罗马字。
接着,在其他的方言区也设计了不同方言的方言教会罗马字。其中厦门的“话音
字”1850年开始传播,仅在1921年就印刷出售五万册读物,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前,
大约还有十万人左右使用这样的方言教会罗马字。
其他各地的方言教会罗马字,在南方的通商口岸传播,主要用来传教。1867年,
英国大使馆秘书威妥玛(ThomasF。
Wade)出版了北京语音官话课本《语言自迩集》,他设计了一套拼写法,用拉丁
字母来拼写中国人名、地名和事物的名称,叫做“威妥玛式”。1931年到1932年
间,有两个外国传教士提出了“辣体汉字”,这是一种根据《广韵》设计的、以音节
为单位的汉语拉丁字母文字,同音字几乎都有不同的拼写法,拼写的是方言。
这些用拉丁字母拼写汉字的方案,为以后的汉语拼音运动提供了经验。中国人自
己的汉语拼音运动是从清朝末年的切音字运动开始的。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挽救民族危亡和振兴中华的热情,
激发着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国的主张,梁启超、沈学、卢戆章、王照都
一致指出,汉字的繁难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
卢戆章是我国第一个创制拼音文字的人。
1892年,他在厦门出版《一目了然初阶》,公布了他创制的“中国切音新字”,用
拉丁字母及其变体来拼厦门音,声韵双拼,左右横写,声母在右,韵母在左,另加
鼻音符号和声调符号,增加声母后还可兼拼泉州音和潮州音。他认为,汉字“或者
是当今天下之文字之至难者”,而切音新字“字母与切法习完,凡字无师能自读”。
继卢戆章的《一目了然初阶》之后,开始了延续20年的切音字运动。几乎每隔一
二年就有新的切音字方案出现,如吴敬恒的《豆芽快字》,蔡锡勇的《传音快字》,
沈学的《盛世元音》,王炳耀的《拼音字谱》,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
的《增订合声简字》等。
这些切音字方案多数是声韵双拼式的汉字笔画式字母方案的,大多数只在小范围内
传习,没有广泛推行,只有王照的官话字母和劳乃宣的合声简字推行较广。1913
年2月,读音统一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审定一切字的国音发音”和
“采定字母”。
会议开了三个多月。在这次会议上,审定了6500个汉字的读音,用各省代表投票
的方法确定了“标准国音”;拟定了一套注音字母,共39个,这套字母采用汉字笔
画式,字母选自古代汉字,音节采用声母、韵母和声调的三拼制,对双拼的反切法
进行了改进,其用途仅在于标注汉字读音,不作为拼音文字。
这套注音字母后来减为37个(声母12个,韵母13个,介母3个,比双拼切音
字的方案中的字母几乎减少了一半。注音字母通过之后,搁置了五年,才于1918
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公布。
1920年,全国各地陆续开办“国语传习所”和“暑期国语讲习所”,推广注音字母,
全国小学的文言文课一律改为白话文课,小学教科书都在汉字的生字上用注音字母
注音。北京还成立了注音字母书报社,印刷注音字母的普及读物,还办了《注音
字母报》。
从1920年到1958年,注音字母在我国使用了近40年的时间。这对于统一汉字
读音、推广国语、普及拼音知识起了很大的作用。
1930年,上层官员中有人觉得“注音字母”的名称不好,改称为“注音符号”,以强
调这不是一种与汉字并行的文字。1923年8月,教育部召开国语统一筹备会,决
议组织“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委员会”。
1925年9月在北京的部分委员和一些语言学者自动。
2.出字的笔顺怎么写
出的拼音:chū
笔顺、笔画:
竖折/竖弯、竖、竖、竖折/竖弯、竖、
基本释义:
1.从里面到外面:~访。初~茅庐。~笼。
2.往外拿,支付:~力。~钱。~谋画策。入不敷~。
3.离开:~发。~轨。~嫁。
4.产生,生长:~产。~品。~人才。
5.发生:~事。
6.显露:~现。~名。
7.超过:~色。~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
8.来到:~席。~勤。
10.显得量多:这米~饭。
11.放在动词后,表示趋向或效果:提~问题。
12.传(chuán)奇中的一回,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
3.生字的拼音都怎么写
生
shēng
1.一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了最初的体积和重量,并能发展长大:诞
~。滋~。~长。
2.造出:~产。
3.活的,有活力的:~存。~命。~物。~机。出~入死。舍~取义。
4.有生命的东西的简称:众~。丧~。卫~。
5.生活,维持生活的:~计。~意。
6.整个生活阶段:一~。平~。今~。
7.发出,起动:~病。~气。~效。~花之笔。谈笑风~。
8.使燃料燃烧起来:~火。
9.植物果实不成熟:~瓜。
10.未经烧煮或未烧煮熟的:~饭。~水。
11.不熟悉的,不常见的:~疏。~客。~字。陌~。
12.不熟练的:~手。
13.未经炼制的。~铁。
14.硬:态度~硬。~吞活剥。
15.甚,深:~怕。~疼。
16.正在学习的人:学~。门~。
17.有学问或有专业知识的人:儒~。医~。
18.传统戏剧里扮演男子的角色:小~。老~。武~。
19.词尾:好~休养。
20.姓。
本文发布于:2022-12-07 11:33: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593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