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萋怎么读

更新时间:2022-12-07 10:33:12 阅读: 评论:0

透明小抄贴在哪安全-黄金放水里不会溢出


2022年12月7日发(作者:运城学院分数线)

识知己,“读”占鳌头

----《伯牙绝弦》评课稿

湖北省保康县实验小学万香

听了尚玲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感悟颇深,最值得我们赞叹的是她对文本

的挖掘深入透彻;对情境的设计巧妙合理;对教程的构建匠心独具„„

一、以读代讲回归自然

六次的朗读看似简单读,却是层层递进:第一次听课文范读引领,初步感受

文言文朗读的古文的味道;第二次的字正腔圆的读,读准字音,感受古文的拗口;

第三次的有板有眼,在教师范读得基础上让学生注意停顿,了解古文该怎么读;

四读课文,有滋有味,意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读的质量,理解课文内容;第五次

的分角色代入式朗读理解知音;第六次齐读结束,真情流露。这样的朗读设计,

让学生慢慢地读正确了,读通了,读明白了,使读有了层次。每次的朗读并不是

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环环相扣,步步提升。而这样多层次,多元化的朗读,都

由一条“情感”主线紧紧地牵引,那就是教师抓住文本的“情脉”——伯牙与子

期的心心相通,花大力气地品味语言的情思,在不经意间,学生的真情自然地流

淌出来了。

二、抓住重点品出意境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是一场人生的悲剧,是一个人生的寓言,是

知音难求的人生叹息,是人们在孤独中寻求温暖的见证,是心存美好、渴望美好、

珍惜美好的心灵的呼唤。教学要把重点放在文言语感的初步感知和对故事本身的

体味上,通过诵读、体验、对话、联想,走进这场悲剧,理解这个寓言,聆听这

声叹息,见证这种寻求,向往这份美好。尚老师主要抓住重点句“伯牙所念,钟

子期必得之”体会知己含义,为了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整堂课引领着

学生如同畅饮着一杯醇香的酒,品味着一杯清香的茶,在字里行间,去品读,去

感悟。如让品味四个“善”字,每次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在现代文中,这个字的

意思又是什么;再如,在文言文中相同的意思也可以用不同的字去表示如:“念”、

“志”’都是表示心里想的意思。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

听”。这一品,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伯牙琴技的高超,子期对伯牙琴声的喜爱,以

及他们之间的情谊。“善哉”之声自内心由衷地发出,一次又一次,不绝于耳。

在此基础上,“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的理解水到渠成。

三、课外拓展画龙点睛

教学中,她进行了必要的拓展延伸:“我们知道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

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

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在学生充分想象

的基础上,再对“皎皎明月,清风徐徐,依依杨柳,萋萋芳草,袅袅炊烟,皑皑

白雪„„”这样的场景进行感悟朗读,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步步深

入又准确地演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

的知音,就是那个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她和学生既各自感受着,又互相感染着,

美好的情愫在课堂悄然流淌,不知不觉进入了知音的精神世界。这样既拓展了学

生的知识面开拓了视野,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轻松闪动着智慧的回答中

破解难点,扎实基础,提高了阅读理解。

另外,多次设计了让学生阅读课外资料的环节。让学生想象:伯牙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不复鼓的仅仅琴吗?通过想象谈话,再一次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伯牙

失去知音的那种刻骨铭心的痛。这一品味,让师生的情感都得到了升华:那就“千

古知音最难觅”,珍惜拥有,珍惜友情。当伯牙再次与子期相遇不见其人只见到

他的一座冰冷的墓碑。而“子期墓前,伯牙写下了一首短歌”材料的引入,老师

的一大段饱含深情的过渡句再加之凄美的弦乐,学生反复的朗读,完全把自己的

情感深深地融入到文本中,让通过读中感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与文本的思

想交流和心灵沐浴,则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感人肺腑的功效。在教学的结尾处

再次掀起高潮,真是情景交融,美哉!

就这样,一篇短小、深奥的文言文,经尚玲老师的真情演绎,拨响了全体学

生和听课教师们的心弦,让大家为之震撼、惋惜、悲叹。课堂上同学们是情景交

融,老师们也是声情并茂。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然而

弦尽音未尽,那余音却久久萦绕在我们的耳际,弹之不走,挥之不去。这正是尚

玲老师在《伯牙绝弦》一课中为我们奏出的优美动人的乐曲!

俗话说,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这节课也有遗憾地方:1、在理解课文时,

对课堂中生成的关注度还不到位,有时,只顾着顺自己的教案,没留意课堂上学

生发言擦出的闪亮的火花,实为遗憾。2、给学生读书的时间可否能再充分些,

提出问题后可否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作为老师,我们是否要学会等候,学会

做一个善听者。3、课堂上发言成了少数学生的专利,后排成了老师遗忘的角落,

老师能否在课堂上时时刻刻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本文发布于:2022-12-07 10:33: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590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萋怎么读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