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六年级第十一册P137页人教版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第八组教材的第一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
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
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
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
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
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
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学生特点】
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通过多读、凭借注释
和工具书读通、读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而且本文行文简洁、流畅,
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有助于培养学生借助注释,自主
读懂课文的意思的能力。至于课文所包含的人文内涵只要有所体会即
可,不必强行灌输。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
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重点难点】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
础上记诵积累。教学难点在于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一学生讲故事《管鲍之交》。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感谢张嘉同学为我们带来的精彩故事。故事中鲍叔牙对管仲的理
解让人感动,鲍叔牙可以说是管仲的知音了。今天老师也想和同学们
一起学习学习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故事。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前春
秋时期,(PPT出示人物),他们就是故事的主人公,通过预习,你认
识他们了吗?那我们了解一下这两个人。(生介绍)
那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动人的故事呢?就让我们带着疑问
走进今天的课文,第25课,《伯牙绝弦》,请同学们伸出手指和老师
一起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教师加节奏,再读,注意节奏。
“绝”是什么意思?(断绝)面对这个“绝”字,你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要“绝”?什么时候“绝”?……)
是呀,伯牙是春秋时期一位非常著名的演奏家,琴应该是他的生命,
可是他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琴弦弄断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从文中找
到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整体
(一)读通课文
1.师:伯牙为谁绝弦呢?让我们齐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师:为什么伯牙单单为子期绝弦呢?我们还得到文中找答案。(出
示PPT)请同学们根据节奏和重音自己连读之后与同桌练读。
师: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3.齐读:不仅要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二)小组合作、读懂课文
1.“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同学们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了,课
文中有一些难字、不常见字,结合我们学习《杨氏之子》的学习方法,
你又是怎么理解它们的呢?
(学生举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右板书:看注释、查字典、
自己琢磨……)
教师小结:学无定法,贵在得法。你们看,这位同学,就找到了适合
自己的学习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2.小组合作学习:
师:用刚才咱们总结的学法进行组内学习,明确要求。
①理解重点的字。
②理解句子意思。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大意。
3.学生合作学习之后汇报结果。
4.老师也把课文大意总结下来了,请同学们对照白板将自己的答案
进行修改。(PPT5)
理解了课文的意思,我们再来读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读得更好!
三、品读课文,感悟“知音”
(一)品读课文第一部分。(前四句)
1.同学们,刚才老师说了,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篇关于“知音”
的文言文,你能围绕“知音”,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吗?
第一部分:伯牙遇到知音,欣喜万分。
第二部分:伯牙失去知音,悲痛欲绝。
板书:子期欣喜万分伯牙悲痛欲绝
2.默读全文。思考:茫茫人海,为什么伯牙独独把子期当作知音?
派生问题思考:伯牙作为全国闻名的大琴师,难道没有人称赞过他?
别人是怎么夸奖他的?(想象说话)
3.钟子期又是怎样称赞的呢?
教师引读: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正因为钟子期听懂了自己的琴声,所以伯牙才把子期视为——“知
音”!
4.想象说话。
请同学们想象:伯牙的琴声还会描绘哪些自然景物?钟子期又是如何
称赞的?
指名回答: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
教师引读: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
指名回答:(3人)伯牙鼓琴,志在,钟子期曰:
“!”
不管伯牙琴声中表达了什么,钟子期都能感受得到并由衷地称赞。用
课文里的句子说,这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一个所念,一个必得,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伯牙才把子期视为——
“知音”
4.“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用一个字来概括他当时的心境,那就是
——喜!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伯牙此时的心情,那就是——欣喜万分。
5.“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得到人生的知己,岂一个喜字了得!
来,让我们伴着《高山流水》的乐曲,轮读课文的1—4句,读出伯
牙得遇知音时的欣喜若狂。
(二)品读课文第二部分。(最后一句)
1.配乐,教师讲述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子期和伯牙因琴相识,相见甚欢,并约好明年中秋老地方见。第二年
八月,伯牙千里迢迢赶到汉阳江边,久等不见子期。于是,弹起《高
山流水》,仍不见子期。伯牙到处寻觅子期,遇一老者,老人说:“子
期去年染病身亡。死前有嘱咐‘请把我葬在江边,此生不能听到伯牙
操琴,让我九泉之下聆听他的琴声!’”知音死了,伯牙的琴还有谁能
欣赏得了呢?伯牙悲痛万分,久久伫立在子期墓前,长歌一曲后,把
琴摔个粉碎,至死不再弹琴。
2.请读最后一句。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弦绝琴,终身不复鼓。
3.用一个字来概括他当时的心境,那就是——悲!用一个词语来形
容他当时的心情,那就是——悲痛欲绝!
4.知音已死,岂一个悲字了得!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再对谁弹,
满面春风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请再读最后一句。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弦绝琴,终身不复鼓。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悲痛欲绝的伯牙摔破自己的瑶琴,并写下一首短歌,来祭奠自己
的知音子期,祭奠这一段旷世友情,请听: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入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学生齐读。
2.“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好一个“此曲终兮不复弹,
三尺瑶琴为君死!”同学们,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
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断了自己的前程;断了自己的心弦;
断了自己的希望……)
3.对话伯牙。你是怎么看待伯牙这一举动的,怎样评价俞、钟二人
这一段友谊的?
4.一曲《高山流水》,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高山流水》也成
了知音的代名词,虽然当年伯牙所作的《高山流水》已经失传,但是
后人为了纪念他们重新谱的也一样精彩。让我们伴着这首曲子,在传
唱这个故事中结束这堂课吧(配乐、学生齐背课文)!
五、课外作业,巩固运用
必做: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选做(从以下题中,选择一道完成):
一星级:听一听乐曲《高山流水》。
三星级:读一读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一书中有关“伯牙
绝弦”的故事。
五星级:将课文《伯牙绝弦》改写成一个400字左右的故事。
附:板书
25伯牙/绝/弦
遇(得)喜
知音}知音难觅
失悲
西宁市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申报优质课创新设计教案
积累经典诗文,感受真挚友情
——《伯牙绝弦》创新设计教案
西宁市东方小学
聂婷婷
本文发布于:2022-12-07 09:10: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586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