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的课堂实录一、课前闲聊:学生入坐,老师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小
女生:老师,你是几班的老师?是十一班的?老师笑笑,另一女生:老师,你教哪个级
段的?是初二的吧?一男生:老师可能不是我们学校的。师:你们猜猜看,猜测也是一种
思维活动,也是聪明的表现。小女生:老师,你会吸烟吗?把手给我看看。老师笑着把手
伸到她的眼前。女生在老师的手指上嗅了嗅:老师,你会吸烟!师:我二十来岁的时候吸
过,现在不吸了。女生:难怪还有一股淡淡的香烟味,我对烟味有敏感。师生大笑。男生:
老师,你喝酒吗?师:喝,但中午没喝,怕上课时你们敏感。全堂大笑。师:好,现在我
们开始上课。二、情景导入:师:刚才与同学们聊天,很开心!同学们对我这个新老师
很好奇,很想了解我的一些情况。看来同学们很聪明,很有探究的精神。看到你们,不由使
我想起冰心的诗句,大家一起来读一读:“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
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课件一)师生齐读。师:是啊,自古以来,
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至今流传,成为人们的美谈。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机智
少年儿童的故事呢?生纷纷举手回答:“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曹丕称象”、“王冕画
画”一生:“陈太丘与友期”师:你怎么知道的?生:书上看的。师:很好,这是我们这
节课要学的。哎,你是这么知道今天我来上这一课的?生:我们老师说的。师:噢,原来
你们是有备而来的!预习是个好习惯,这位同学已经养成了,是位好学者!好,我们来读读
课文的题目。生齐读。师:要注意停顿,“陈太丘/与友期”,再读一遍。三、朗读指导:师:
好,《陈太丘与友期》中讲的是哪位机智少年呢?请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
出停顿”。(课件三(1))学生自由朗读。师:现在请一位同学来读读,其他同学作好
点评的准备。一生朗读。生:这位同学翘舌音读的不太准,总体还可以。生:有些
地方停顿太长。生:这位同学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读得很好。师:我也觉得这位同
学读得不错,特别是“不”字,他怎么读?生齐声说:fǒu师:为什么读“fǒu”?生:
它是个通假字,通“否”。(老师板书)师:同学们在初一刚学文言文就知道了通假字,通
哪个字,就读哪个字,很了不起!字音没有困难的了。我觉得,节奏方面要注意。你们觉得
哪个句子的节奏难处理?生:“陈太丘与友期行”。师:该怎么读,谁说说看?生:
“陈太丘”后面停顿一下,“与友”后面停顿一下,“期行”一拍。生:我认为“陈太丘与
友”一拍,“期行”一拍。师:很好,两位同学都对,只是一位分得细些,一位粗些。生:
“待君久不至”。师:谁来读读。一生读,师:噢,他是在“待君”后面停顿,同学们
说对不对?生齐声答:对。师:好,我们一起把这两句难读的读一读学生齐读。(课
件三(2))师:现在请几位同学再读课文,一定读的更好了。谁来试试?一生读。一
生再读。又一生读。师:这位同学有点紧张,有两处读得颠三倒四。但语气语调节奏读得
很好!师:大家齐读,好不好?生齐读全文。四、疏通文意:师:接下去请大
家利用注解或工具书,口译全文,疏通文意,若有不懂的,在小组里讨论,讨论不了的,提
到班级里集体讨论。要求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给重点词语加点,疑难句子画横线,并写上
评注,疑难问题在旁边打个问号。圈点勾画示例:(课件三(3))陈太丘与友期行,期
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五、师解说:我认为句子中这三个字是重点
词语,所以加点,并写上它们的意思;句中“期日中”我不会翻译,所以划横线,并打个问
号;对于“去后乃至”,就这样翻译,说得不够明白,我就产生疑问,谁“去后”?谁“乃至”?
师:好,就按照我举的这种方法,请你们开始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气氛
活跃。三四分中后,师:好,请把你们遇到的疑难的字词句,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生:
“非人哉,与人期,相委而去”生:不是人啊,与人约好一起走的,却不再等待就走了。师:
你觉得这个句子中哪个地方难翻译?生:本来是“相委而去”,因为注解中有了,所以是“非
人哉”。师笑道:注解中有的,不一定就不难了。“委”是什么意思?“去”又是什么意思?
生:“委”是丢下的意思,“去”是走了的意思。生:“去”是离开的意思。师:这个词,古
代的意思跟现在的意思一样不一样?生:一样。师:比如:古代说“去温二中”是什么意
思?生:离开温二中。师:现在说“去温二中”是什么意思?生:到温二中去。师:可
见,这个词古今异义。还有疑难的吗?生:“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生:中午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师:我认为你翻译时,
还没有把省略的补充上去。你认为什么地方有省略?生点点头。师:请你再翻译一遍。生:
你中午没到,就是没有信用;你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师:很好。谁还有问
题?生:“待君久不至,已去。”生:我父亲等你,等了很久,你还没到,他已经离开了。师:
这位同学现学现用,把省略的都补充完整了。太了不起了!(老师树起大拇指)师:好象同
学们没有疑难的了,起先同学们自主学习的时候,有同学在争论“下车引之”的“引”字。
根据注解是什么意思?生齐声答:拉师:有同学说,拉什么啊?是拉车吗?生:拉元方。
师:这个“拉”字,说明客人怎样的心理?生:有惭愧之心。生:有道歉之意。师:所以
翻译这个句子,最好把这个意思补充上去,说起来,容易让人理解。哪位同学试一试?生: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想表示歉意。师:很好,大家学得很认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
读课文,一定读得更有感情了。为了让同学们读得有味,我们进行分角色朗读,谁当叙述者?
谁当元方?谁当客人?三位学生分角色朗读。五、探究人物:师:读得真好,现在我们
回到开头的问题,文中主要讲了哪个机智少年呢?生齐答:元方师:除元方外,还有一个
重要人物是客人。这两个人分别是怎样的人?先分析客人,要求以文中的句子为依据进行分
析。生:从“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说明他粗野无理,不讲礼节,缺乏教养。生: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说明他言而无信。生:“友人惭,下车引之”说明他诚恳认错,知
错勇改。师:那么元方又是怎样的孩子?生:“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说明他很有教养,是个知书达礼的人。师:这句话还能看出他的其他品质吗?生:反映元
方很懂事,大人气。生:这句话说明元方很尊敬父亲,当他人辱骂父亲时,他据理反驳。可
以看出父子情深。师:是啊,我们感受到一股浓浓的亲情。生:我认为元方很勇敢,面对
父亲的朋友,只有七岁的他,敢跟大人讲道理。师:是啊,有理走遍天下!友人不仅是父亲
的朋友,是元方的长辈,而且是坐着车来的,可见他的身份不一般。根据我的了解,客人当
的官,比陈太丘还大。对了,陈太丘是他的真名吗?生:不是,真名是陈shi。师:太丘
是地名,是他在这个地方当过县令。可见,客人的官大于县令。因此,元方的勇敢主要表现
在哪里?生:面对长辈,面对权贵,他据理反驳,直言不讳,不但勇敢,而且正直。师:
体现元方品质的还有吗?生:“元方入门不顾”,可以看出元方也失礼了,客人已经知错就改,
向他表示歉意,而元方不理睬,这不也失礼吗?生:我认为这是元方以牙还牙,以其人之道
还之其人之身,应该!师:哦,人家对粗野,你也粗野对他;人家对你失礼,你也失礼。是
这样的意思吗?学生觉得自己说得不妥,说:对粗俗无理,品质恶劣的友人就应该这样。生:
元方毕竟只有七岁的孩子,好恶情感易外露,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体现他的童真童稚。师:
文末的最后一句,让我们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见解,我认为这两种见解只要言之成理,多是对
的。六、创编表演:师:对人物形象,我们分析的很透切了,大家都进入了人物的内
心世界。现在给你们一个表演的机会,给你们一个想象和创造的机会。要求:1、揣摩人物对
话的语气、语调及其思想感情,尽量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2、以艺术创编的方式,通过
合理想象,对原故事人物、事件作合乎逻辑的丰富和补充,甚至改编。3、学生自由组合,演
员人数自定,不准带书,可用现代语言,也可用文言。给你们五分钟准备。学生各自排练。
教师巡回指导。五分钟后,请一组学生登台表演。表演结束后,师:请同学们点评。生:
表演得很逼真,人物的语言栩栩如生。生:客人表演得很生动,粗野无理的时候和惭愧歉意
的时候各不相同,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变化。生:他们的表演很有创造性,有些地方省略的都
表现出来了;有些是他们自己的创造的师:的确,表演很出色,这几位演员都有表演的天赋。
但,有一处,我觉得不妥,陈太丘与友人相约,表演成相约去什么风景优美的地方游玩,你
们支持他们相约去游玩的说法吗?生:这不符合文意。如果去游玩迟到了,陈太丘就不等待,
管自己走了,未免太不够朋友了。生:根据文意,他们相约应该是去办很重要的事,时间迟
了,就会耽误大事。所以,陈太丘不等他。师:言之有理。我赞同你们两位的看法。我们感
谢这一组同学精彩的表演,让我们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让我们深深感受到诚实守信的重
要性,让我们记住一句话:“以信做人,以礼待人”。师:最后,让我们最书声朗朗中下课,
大家一起朗读全文,会背的同学,试着背。七、课后交流:下课时,哪位小女生又问:
老师,你到底是哪儿的?师:是瓯北的,与你们学校正好隔江相望。男生:我就知道不是
我们学校的。师:怎么?老师的课上的不好,让你们失望了?生:不,不。我们觉得很好,
学得很轻松。老师扶着小女生说:你真有趣,很可爱,也很聪明。
本文发布于:2022-12-07 08:44: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585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