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易混易错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易混易错知识点总结
1.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X)
原因:是"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义为酸性氧化物
2.分子中键能越大,分子化学性质越稳定。(√)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都能从酸溶液中置换出
氢(X)
原因:Sn,Pb等反应不明显,遇到弱酸几乎不反应;而在强氧化性
酸中可能得不到H2,比如硝酸
4.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
物(X)
原因:如SiO2能同时与HF/NaOH反应,但它是酸性氧化物
5.原子核外最外层e-≤2的一定是金属原子;目前金属原子核外
最外层电子数可为1/2/3/4/5/6/7(X)
原因:原子核外最外层e-≤2的可以是He、H等非金属元素原子;
目前金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可为1/2/3/4/5/6,最外层7e-的
117好金属元素目前没有明确结论
6.非金属元素原子氧化性弱,其阴离子的还原性则较强(√)
7.质子总数相同、核外电子总数也相同的两种粒子可以是:(1)
原子和原子;(2)原子和分子;(3)分子和分子;(4)原子和离子;(5)分
子和离子;(6)阴离子和阳离子;(7)阳离子和阳离子(X)
原因:这几组不行:(4)原子和离子;(5)分子和离子;(6)阴离子和
阳离子;(7)阳离子和阳离子
8.盐和碱反应一定生成新盐和新碱;酸和碱反应一定只生成盐和
水(X)
原因:比如10HNO3+3Fe(OH)2=3Fe(NO3)3+NO↑+8H2O
=2和pH=4的两种酸混合,其混合后溶液的pH值一定在2
与4之间(X)
原因:比如2H2S+H2SO3=3S↓+3H2O
10.强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要写成离子的形式(X)
原因:难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和H2SO4要写成分子
11.电离出阳离子只有H+的化合物一定能使紫色石蕊变红(X)
原因:比如水
12.甲酸电离方程式为:HCOOH=H++COOH-(X)
原因:首先电离可逆,其次甲酸根离子应为HCOO-
1.羟基就是氢氧根
看上去都是OH组成的一个整体,其实,羟基是一个基团,它只
是物质结构的一部分,不会电离出来。而氢氧根是一个原子团,是
一个阴离子,它或强或弱都能电离出来。所以,羟基不等于氢氧根。
例如:C2H5OH中的OH是羟基,不会电离出来;硫酸中有两个OH
也是羟基,众所周知,硫酸不可能电离出OH-的。而在NaOH、
Mg(OH)2、Fe(OH)3、Cu2(OH)2CO3中的OH就是离子,能电离出来,
因此这里叫氢氧根。
3+离子是黄色的
众所周知,FeCl3溶液是黄色的,但是不是意味着Fe3+就是黄色
的`呢?
不是。Fe3+对应的碱Fe(OH)3是弱碱,它和强酸根离子结合成的
盐类将会水解产生红棕色的Fe(OH)3。因此浓的FeCl3溶液是红棕
色的,一般浓度就显黄色,归根结底就是水解生成的Fe(OH)3导致
的。真正Fe3+离子是淡紫色的而不是黄色的。将Fe3+溶液加入过量
的酸来抑制水解,黄色将褪去。
遇水分解
我发现不少人都这么说,其实看溶解性表中AgOH一格为“—”
就认为是遇水分解,其实不是的。
而是AgOH的热稳定性极差,室温就能分解,所以在复分解时得
到AgOH后就马上分解,因而AgOH常温下不存在。和水是没有关系
的。如果在低温下进行这个操作,是可以得到AgOH这个白色沉淀的。
4.多元含氧酸具体是几元酸看酸中H的个数
多元酸究竟能电离多少个H+,是要看它结构中有多少个羟基,
非羟基的氢是不能电离出来的。如亚磷酸(H3PO3),看上去它有三个
H,好像是三元酸,但是它的结构中,是有一个H和一个O分别和中
心原子直接相连的,而不构成羟基。
构成羟基的O和H只有两个。因此H3PO3是二元酸。当然,有的
还要考虑别的因素,如路易斯酸H3BO3就不能由此来解释。
5.酸式盐溶液呈酸性吗?
如果这是强酸的酸式盐,因为它电离出了大量的H+,而且阴离
子不水解,所以强酸的酸式盐溶液一定呈酸性。而弱酸的酸式盐,
则要比较它电离出H+的能力和阴离子水解的程度了。
如果阴离子的水解程度较大(如NaHCO3,NaHS,Na2HPO4),则溶
液呈碱性;反过来,如果阴离子电离出H+的能力较强(如NaH2PO4,
NaHSO3),则溶液呈酸性。
1.硝酸根离子一定显示氧化性
这是错的!
其实NO3-只在酸性条件下显示氧化性,而在碱性条件下基本是
不显示氧化性的。比如问到NO3-是否可以与硫离子共存时,答案是
肯定的。
2.放热反应要在低温下进行吸热反应必须加热
这是错的!
3.所有的水解沉淀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这是错的!
水解产生沉淀都是有相应的pH值范围限制,Fe3+的水解在
pH=4~5时可以稳定存在,而Fe2++与Cu2+则不行。这也解释了为什
么Fe3+的溶液中明显的会出现沉淀(其实这又是一个误区,就是溶
液中的难溶物就是沉淀,然而很多时候有溶胶的出现)而Fe2+和
Cu2+的水解一般要在稍微趋近中性的条件下才比较明显。
4.将Li用煤油液封液Br保存须干燥无水
这是错的!
Li的密度是比煤油小的,所以Li是保存在石蜡的密封下了,而
液溴的保存其实是经常在上面加上水密封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溴的
挥发。
5.排液体法=排水法排气法=排空气法
这是错的!
第一个大家比较不会怎么犯错误,大家经常见到比如排饱和食盐
水法,排有机溶剂法都是第一个的体现。
初三化学知识点原子的总结
关于初三化学知识点原子的总结
原子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
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对于原
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但没有科
学实验作依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
的逻辑推导,在1803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同学们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知识还熟悉吧,下面我们一起来
学习哦。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
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
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通过上面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知识的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
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
下面是对化学中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知识的讲解内容,希望同学
们很好的掌握。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
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
(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
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
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通过上面对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内容知识的讲解,同学们都能很
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哦。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三大化石燃料
三大化石燃料
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
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
能源。
以上对化学中三大化石燃料知识的学习,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
好的帮助,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很好的吧。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两种绿色能源
下面是对化学中两种绿色能源知识点的内容总结知识,希望同学
们很好的掌握。
两种绿色能源
(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
物)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可燃性CH42O2点燃CO22H2O(发出蓝色火焰)
(2)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C2H5OH)
化学性质:可燃性C2H5OH3O2点燃2CO23H2O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2)减少汽车尾气
(3)促进农业发展(4)乙醇可以再生
上面对化学中两种绿色能源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希望给同学们
的学习很好的帮助,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很好的哦。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最理想的燃料
关于化学的学习中,下面是我们对最理想的燃料知识的内容讲解
哦。
最理想的燃料
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
优点:资源丰富,放热量多,无污染。
高一化学必修二基础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二基础知识点总结
一、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
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Z+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
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二、元素周期律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
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
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
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
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
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
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
→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
能力——→逐渐减弱
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
定性——→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
减弱
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
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取
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
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
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3、能源的分类:
形成条件
利用历史
性质
一次能源
常规能源
可再生资源
水能、风能、生物质能
不可再生资源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
新能源
可再生资源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沼气
不可再生资源
核能
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
电能(水电、火电、核电)、蒸汽、工业余热、酒精、汽油、焦
炭等
【思考】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
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
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C+O2=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
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
继续下去。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
不需要加热。
一、有机物的概念
1、定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
酸盐、碳的金属化合物等除外)
2、特性:①种类多②大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③易分解,
易燃烧④熔点低,难导电、大多是非电解质⑤反应慢,有副反应(故
反应方程式中用“→”代替“=”)
二、甲烷CH4
烃—碳氢化合物:仅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甲烷是分子组成最
简单的烃)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
俗名:沼气、坑气
2、分子结构:CH4: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
面体(键角:109度28分)
3、化学性质:①氧化反应:(产物气体如何检验?)
甲烷与KMnO4不发生反应,所以不能使紫色KMnO4溶液褪色
②取代反应:(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二
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说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
4、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
子团的物质(所有的烷烃都是同系物)
5、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式
(结构不同导致性质不同)
烷烃的溶沸点比较:碳原子数不同时,碳原子数越多,溶沸点越
高;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低同分异构体书写:会写
丁烷和戊烷的同分异构体
三、乙烯C2H4
1、乙烯的制法:
工业制法:石油的裂解气(乙烯的产量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
水平的标志之一)
2、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3、结构:不饱和烃,分子中含碳碳双键,6个原子共平面,键
角为120°
4、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C2H4+3O2=2CO2+2H2O(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可以
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乙烯能被KMnO4氧化,化学性质比烷
烃活泼。
(2)加成反应: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利用此反应除乙烯
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H2→CH3CH3
CH2=CH2+HCl→CH3CH2Cl(一氯乙烷)
CH2=CH2+H2O→CH3CH2OH(乙醇)
(3)聚合反应:
四、苯C6H6
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有毒,不
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本身也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2、苯的结构:C6H6(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
间的键完全相同,碳碳键键能大于碳碳单键键能小于碳碳单键键能
的2倍,键长介于碳碳单键键长和双键键长之间
键角120°。
3、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2C6H6+15O2=12CO2+6H2O(火焰明亮,冒浓烟)不能
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2)取代反应
①铁粉的作用:与溴反应生成溴化铁做催化剂;溴苯无色密度比
水大
②苯与硝酸(用HONO2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色、不溶于水、
密度大于水、有毒的油状液体——硝基苯。+HONO2+H2O反应用水浴
加热,控制温度在50—60℃,浓硫酸做催化剂和脱水剂。
(3)加成反应
本文发布于:2022-11-12 18:06: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58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